APP下载

祁连山保护区水土保持的策略和措施

2020-07-21胡平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胡平

摘 要: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于青藏、蒙古和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总面积198万多公顷,属于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境内森林、草原、耕地交错分布,局部区域因自然地理条件、人为活动等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一直是祁连山管理部门研究和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就祁连山水土流失的不利因素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具体策略和措施进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健全体系;技术应用

祁连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通过健全综合治理体系,将监管督导工作全面融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工作之中,应用科学有效地水土保持技术,全面提升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

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流失现象一直是祁连山管理部门所研究和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海拔较高,山地以及河流处于冰缘地带和高寒冷凉地区,植物生长期较短且生长缓慢,受损的地表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植被层;二是祁连山地区存在降水量较少,且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等客观因素影响;三是祁连山地区地貌以高山和中山为主,坡度大且阳坡植被生长立地条件较差造成了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四是祁连山境内有大量的裸露地表,植被盖度低。综上所述,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祁连山局部区域水土流失仍然存在。

二、祁连山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健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水土保持是一种通过人工手段全面预防土壤被大自然冲刷和侵蚀,采用农业、林业、水利等方面的措施增强地表的吸水、保水、过滤和抗冲击能力,降低降水对地表和土壤的破坏作用,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土壤性质,有效克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的水土流失的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和专业技术。水土保持工作中工程技术措施固然重要,但笔者建议,树立正确的理念,全面完善和加强综合治理体系中的监管督导工作是整体工作的保障和基础。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区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人为活动监管,排查清理砍伐、放牧、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加强进入自然保护区人员的管理,严格落实入山准入制度;加强了对保护区群众修建活动的审查、备案和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严肃认真的开展日常巡护监管工作,加强对辖区内人为活动的监管和林政案件的查处力度,形成资源环境保护的高压态势,将监管督导工作全面融入现阶段的小流域治理工作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增加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的植被盖度

现阶段治理祁连山保护区水土流失过程中,全面增加保护区内裸露地表的植被盖度,减少降水对大地的直接冲击和溅蚀作用,吸收、减缓和过滤地表径流,改善和巩固土壤,才能充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笔者建议,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森林营造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植树时间应选择雨季,结合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首选雨季种植树木,从而提升成活率。应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或通过引种试验,尽量选择一些根系发达的植被和树木,并且在苗木和种子的种植环节中应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这种种植方式能够充分的涵养水源。坚持“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将森林营造后的管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和环节,切实做好森林的培育经营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重视林木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及时进行除草、浇水、巡护、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流域内的树木植被能够获得健康的生长。祁连山保护区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和公益林管护等工作,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通过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有效增加了植被盖度,水土保持成效日益顯现。

(三)科学、合理地设置“消能池”

在现阶段的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消能池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科学合理地重要治理方式。客观而言,山洪以及暴雨等自然现象将在特定季节和特定时段带来巨大的灾害,导致较为严重地水土流失现象产生。为有效缓解这一情况,在水土保持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就必须要建立优质的、科学化的消能池。具体而言,在消能池设置前,相关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应结合当地的季节特点,较为精确的计算出暴雨和山洪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制定出一个较为精确的消能池沟道宽度和深度,让其对河道转弯处能够有效、合理地进行控制,对山洪暴雨等自然灾害进行较为安全的排泄。此外,笔者建议,消能池的设置和建设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应当在日常检查和观察过程中根据消能池出现的各种变化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能池能够较为长久的使用。

(四)在水土保持工作中护坡的修建和应用

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中修建和设置护坡作用明显,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探采矿区整治、水利水电项目区整治和交通道路项目等整治工作中大量应用和修建护坡,有效地解决流水冲刷问题。护坡的形式有直接防护和间接防护。直接防护是对河岸边坡直接进行加固,以抵抗水流的冲刷和淘刷,常用抛石、干砌片石、浆砌片石、石笼等修筑。间接防护适用于河床较宽或防护长度较大的河段,可修筑丁坝、顺坝和格坝等,将水流挑离河岸。在护坡的具体设置环节中,工作人员应首先结合小流域实际情况对护坡的规模、护岸的材料、护岸的部位等进行分析和设计。笔者建议在并不承受侧向压力,仅为抗风化及抗冲刷的坡面保护工程中选择三维网喷播植草护坡、格框植生护坡、植生袋护坡,等类型护坡不仅显著提高了边坡的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而且还有利于边坡植被的生长,同时工程造价也较低。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应用科学有效地水土保持技术是基础,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还应当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采取科学合理地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力争让水土流失治理的整体工作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伟,陈丽.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实践[U].自然科学(文搞版),2017,(7)

[2]韩罡.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的运用探究[J].工业B,2017,(2).

猜你喜欢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水土保持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
吉林省土地整治规划效益分析与评价
涉毒案件场所变化趋势的分析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北方农田土壤有机农药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