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墨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2020-07-21吴文浩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制墨徽墨技艺

王 曼,吴文浩

(黄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调查过程和方法

徽墨集雕刻、绘画、书法等诸多工艺于一体,既可以用来研磨书写,也可以用来观赏收藏,而且还有身心治愈的作用。历史上,徽州墨工在制墨过程中还添加名贵药材,因此徽墨可以给身体治病,在现代,徽墨对有些人而言则有心理疗愈的功能①。

墨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考古研究以及一些古书中记载的文字可知,我国古代经历了从天然石墨到人工墨的转变,到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人工墨是秦墨,至隋唐、北宋时期我国制墨业处于发达阶段。

黄山市歙县为徽墨的发源地,历史曾名歙州。唐宋时期,由于经济逐渐向南转移,制墨技术也随之在南方得以传播,再加上南方自然环境可以为制墨提供丰富的原材料,至唐末五代时期,易州著名墨工奚超、奚庭珪父子以及张谷等人迁居歙州,开创了徽墨,使得歙州的墨业迅速崛起,成为主要的制墨中心,并使得歙州制墨产业的重要地位和徽墨制作技术保持至今[1]。

徽墨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然而产业规模小、年轻的从业人员少等问题[2]制约着徽墨产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为了更好地认清徽墨产业发展和创新的现状,寻求徽墨产业振兴之路,推动文化传承,为其它传统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借鉴,对徽墨生产基地歙县和徽州区的相关企业进行了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对象主要为4 家制墨企业,调查中访谈了3 位徽墨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1位歙砚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同时随机访谈了其他的制墨工人和市场销售人员,其中4 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也是被调研的4家徽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事先准备了调查提纲,主要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化访谈,并辅助以参观和观察制墨企业、徽墨销售市场的方式进行调查。

表1 调查方式和调查对象

二、徽墨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现状

现今的安徽歙县、休宁、绩溪和江西婺源四县历史上全部隶属徽州,在徽墨生产发展中,这四个县成为我国徽墨产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它们既形成了一套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又因其风格的差异各自形成歙县派、休宁派和婺源派等三大派别。时代的变迁、市场的广泛发展、现代互联网技术、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和社会书写工具的变迁等因素,对传统徽墨的生产经营和徽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徽墨生产经营者适应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着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式,推动着徽墨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一)在产品定位上,实用墨、收藏墨和礼品墨兼做

实用墨主要为满足学生和普通学习者习字、习画的需要,也包括满足专业画家、书法家写字作画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书画家对墨的质量有特定的、较高的质量要求。收藏墨是满足收藏家的收藏需求,因为徽墨历来是著名的文房用物,制作精美,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徽州又是徽墨的发源地,再加上当代传统徽墨制作材料的日益稀缺,徽墨得到了收藏家的青睐。还有一类产品作为礼品墨来生产。这几类产品对材料、技艺的要求各不相同。在被调查的4家企业中,虽然都同时兼做几类产品,但其中有2 家以收藏墨为主,走精品化的道路,2 家企业以实用墨为主,产品大众化,数量规模化。无论产品的定位如何,各企业都强调质量是最重要的。

(二)产品制作技艺上,既重视传统,又尝试创新

通过访谈了解到,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徽墨的传统手工技艺、技法、制作都非常重视,认识到传统徽墨技艺的重大价值,他们收集和保存徽墨的传统配方、墨模模具和徽墨纹样书籍。他们的一些作品以这些徽墨历史文化遗产为依据,恢复古墨的型制、纹饰,展现出传统徽墨文化的超凡品味和当代徽墨制作的精湛技艺,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成林根据历史资料制作出了《西湖四十五景》《棉花耕织图》和《御园六十四景》等徽墨产品,且前两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另一些作品坚持传统的徽墨技艺,但在纹饰上则运用其它的徽州文化元素,也创作出了独具韵味的徽墨作品。再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项胜利在纹饰上以徽州古建筑文化为元素,创新制作的《梦圆徽州》《徽州府衙纪念墨》等均获得奖项,并被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收藏。

另外,被调查的企业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顺应时代消费需求和消费风尚的变化,进行技艺和产品设计的创新,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品种。比如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为了满足购买者发墨快的需求,在配方上进行了调试和改进,同时为了给使用者带去更好的感受,减少和降低磨墨时的声音,做到“研无声”,在工序和技艺上也不断地进行改进。

(三)销售渠道方面,线下销售和线上销售相结合

电商的发展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徽墨厂商的销售方式。这4家徽墨生产企业虽然都以线下销售为主,但都建立了直接或间接的线上销售渠道。其中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自己做线上销售,有自己的网上销售平台,其它3 家徽墨生产者的线上销售则是通过批发的形式由其它电商进行线上销售。线下销售的方式主要有线下批发,通过文房四宝专卖店、文具店销售,还有一些固定的书画家、慕名前来的收藏者上门购买,同时每年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相关产品展销会也能给这些企业带来一定的销量。

(四)销售市场方面,在面向国内市场的同时,做好国外市场的销售

20世纪70年代开始,徽墨就成为重要的外贸产品,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主要针对这些国家的学生使用墨需求进行生产,直至今天,徽墨在这些国家的学生墨市场上仍享有知名度。

(五)在产业发展上,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存在必然性,供给、需求以及政府支持、经济科技发展等外部因素构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3]。徽墨作为一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不仅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元素,旅游和文化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发展使得徽墨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水到渠成。目前徽墨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主要是开展中小学生的研学活动。徽墨生产企业与黄山市旅游公司合作,建立研学基地,创建徽墨等徽州文化展示馆和体验馆,提供研学项目,为中小学生提供徽墨、歙砚文化的动态展示和文化体验。

徽墨企业的研学项目近两年来发展迅速,比如,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占地面积4800 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3500 平方米的“善艺研学基地”,研学体验单次可接待人数达600人。

文化与旅游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一方面,文化产业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旅游业反过来也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激发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4]。从调研中可以发现,研学项目不仅可以为徽墨生产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且对徽墨产业的发展会产生更长远的意义。在自媒体时代,徽墨文化及其产业通过研学活动参与者的宣传得到广泛而快速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研学活动在更广的范围内,在中小学生心中种下了一粒徽墨文化的种子,这些种子在多年后可能会变成徽墨产品购买需求的市场。

三、传统徽墨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变迁和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徽墨产业的发展和徽墨传统文化、徽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挑战。

(一)消费需求的变化影响产品市场规模

供给与需求是构成产业的两个基本方面,需求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需求,就没有产业,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而需求会随着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迁。在中国传统的生活和消费中,徽墨不仅是书写的必需工具,而且也是文化的标志性元素,或为文人随身携带收藏,或是家庭中摆置的文房重物,墨是传统家庭消费中必需品,在历史发展中,徽墨逐渐成为传统消费市场中的名品。然而随着书写工具和书写方式的变化,作为产业一端的徽墨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徽墨的市场消费规模大大缩减,生产规模也大为缩减,给徽墨生产和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近些年,由于国家对文化的重视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徽墨这一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虽有增加,但总体而言,徽墨的市场需求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二)信息不对称使传统手工墨和高质量墨产品受到冲击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克尔洛夫对信息不对称和质量的不确定性问题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以二手车市场为例,说明了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卖方掌握了更多产品质量的信息,而买方不知道产品的质量,会导致低质量产品将高质量产品逐出市场的结果,甚至会导致这一市场的不存在[5]。

徽墨产品市场也存在信息的不对称。从使用去向看,徽墨产品有收藏墨、实用墨、礼品墨、纪念品墨之分,实用墨又可分书画家所用的实用墨和非书画家或学生使用的墨。不同的用途其配料和制作要求差异非常大,收藏墨和书画家使用的实用墨对配料和制作方法、工艺要求比较高,而礼品墨和一般的实用墨要求相对低。从配料上看,有松烟墨和油烟墨的区分,松烟墨中不同的松树烧制的松烟质量不同,进而形成墨产品的质量不同。从制作方法上看,有手工制作和机械生产的区别等,这些因素对徽墨品质的影响较大。品质高的墨,闻之馨香,用时容易出墨,研时也不会损害砚台。同时,不同的配料和制作工艺其制墨的成本差异也很大,质量和成本差异决定的销售价格相差也非常大,高品质、传统工艺或传统手工生产的墨,其价格必然高,而低品质的、机械生产的墨,其价格就比较低,两者的价格相差非常大。但一般的购买者由于缺乏徽墨产品的相关知识,很难区分不同产品、品种之间在配料和制作工艺上的差异,也难以识别不同质量的徽墨产品,信息不对称造成了低档次、低品质、低价格产品对高档次、高品质、传统工艺产品的冲击。

(三)多因素造成了徽墨传统技艺传承人培养方面的压力

徽墨为国家级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调查中发现,愿意学习徽墨制作传统手工技艺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很少。对这一现象,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和加里·S·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的路径。[6-7]他们认为应该把存在于身体上的有用的技术和知识,当作资本的一种类型,并称之为人力资本,对这些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活动和获得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本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活动包括学校教育、在职培训、技术推广以及旧式学徒制等形式,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就业以及其它经济变量有重要影响,有些影响是现在的,有些影响是未来的。而是否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成本与收益既有经济性、货币性方面的,也包含非经济性、非货币性的方面,比如时间的投入和对消费的影响。

对徽墨传统手工技艺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否要进行投资,学习者、受培训者也会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比较。由于徽墨产品需求在当代的锐减,学习者通过徽墨传统手工技艺的学习,在获得相关人力资本后,其未来的就业和收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技艺学习的成本却很高,这些成本表现在:(1)通过学习全面掌握徽墨制作传统手工技艺所需时间比较长,即较高的时间成本。徽墨制作程序多,过程长,一块墨的完成需要经过雕刻、制烟、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刨光和包装等一系列的步骤和工序,每一道工序有相应的技艺要求。通过调查获知,要熟练掌握一些复杂工序的技艺技能,需要3至5年的时间,而要掌握制墨所有工序的技艺,所需时间更长。一位徽墨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告诉我们,学习所有的工艺他用了11年的时间。(2)学习徽墨技艺要求比较高。徽墨技艺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有一定悟性,同样的学习,如果缺乏悟性,也很难做出令自己和令他人满意的产品出来。(3)由于工作环境脏,工作过程累,年轻人不喜欢。比如在点烟、和料和制墨的环节,即使是炎热的天气,生产车间也不能开设冷气,技工们工作时汗流浃背;在和料、制墨时为了保证墨的品质,技工们需要对墨团进行用力捶打,一团墨需要捶打百次千次,非常累,而且松烟、油烟看起来比较脏,工作环境差。(4)学习徽州传统手工技艺有比较高的机会成本,即对徽墨传统技艺的学习使得年轻人必须放弃其它工作和收入的机会,主要是放弃在大城市工作和收入的机会。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在首次就业时存在着大城市和现代工业化方面的偏好,而徽墨的生产基地主要在县城、乡镇和小城市。在调查中了解到制墨工人的工资水平在当地不算低,且大城市存在就业和买房等生活压力,但在小城镇、传统手工职业和大城市、现代工业化职业的选择面前,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大城市和现代工业化的职业环境。

(四)原料和配料的变化产生的压力

在原材料和配料上,传统徽墨中添加的一些配料,有的国家已禁止使用,而作为松烟墨的主要原料、用传统方法制作的松烟也日渐稀缺,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徽墨产品的一些变革。

四、结论和建议

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徽墨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徽墨产业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产业,其在当代的存在和发展既满足于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又承担着传统文化、徽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功能。徽墨生产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产品的生产经营方面既坚持传统,又跟随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变革和创新,呈现出徽墨产业发展的新气象。但新的市场环境下,徽墨产业的发展和徽墨传统技艺、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和压力,表现在市场需求规模锐减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质量困境、原材料的限制对产品品质革新的要求以及传承人培养等方面,这些是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的力量施加影响,针对问题不同的形成机制,应在财政、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制定公共政策。第一,加强徽墨产品和徽墨文化的宣传,增进社会对徽墨及其文化的了解,提高消费者对徽墨产品的消费偏好。第二,针对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问题,完善产品质量管理体制,建立消除质量不确定性影响的各种制度,比如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制度、质量认证制度等。第三,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徽墨生产企业和年轻人在传统技艺的学习和培训上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第四,针对徽墨生产原料和配料方面的变化,鼓励生产者在保证徽墨固有的优质品质的前提下,进行原料和配料使用上的创新。

注释:

①在与一位徽墨经营者的调查访谈中了解到,他们的一位女性顾客因为职业原因有很大的精神压力,但这位顾客通过研墨书写,找到了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这位女性顾客说在研墨的过程中她的内心变得平静。

猜你喜欢

制墨徽墨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风骚千年 匠心徽墨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坠星
墨:我的历史黑不溜丢
虹关何处落徽墨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潘悦艺术作品
师徒互撕 撕出两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