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道旅游视角下的黄山市全域旅游空间分析与驱动机制研究

2020-07-21姚李忠杨效忠

黄山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山市廊道全域

姚李忠,杨效忠,闻 飞

(1.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2.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引 言

旅游廊道是一种景观道路,源于欧美国家,具有自然观光、审美风景、传统文化和考古等价值;它是一条线性景观带,以旅游交通线路为基础,融合当地自然与文化景观[1];同时它还是一种空间组合类型,通过旅游廊道的串联来集聚旅游资源,带动区间多产业协同发展,因此它已成为促进旅游业经济发展布局的一种新型空间地域形式[2]。20世纪70年代,美国联邦政府将多条旅游绿道纳入国家公园建设体系,并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1984年,美国国会正式提出遗产廊道的概念。由于社会需求的日渐多样、服务功能的日趋完善,旅游廊道大概经过了“公园道”“绿道”“风景廊道”“遗产廊道”“文化廊道”等演变阶段,国外对旅游廊道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多样化,它涵盖了规划理念、管理标准、景观设计、生态保护、文化更新等多个视角[3]。

我国关于旅游廊道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可追溯到20 世纪末。2004~2007 年,由于全国各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和推动,遗产廊道的构建和保护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举措,为旅游廊道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给予旅游交通网络发展足够的重视,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随着实践的展开,研究视角和内容也日趋多样化,尤其是在景观设计保护与开发、绿道网络构建以及旅游规划等方面研究成果丰富,也为其开发实践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指导。

当今游客出游动机已从传统的观光型转向生活的体验型,标志我国旅游业发展已进入全域旅游新业态[4]。“全域旅游”这一概念于2011 年在规划实践中被首次提出,2016 年这一“少数人使用的规划术语”转变为“国家旅游发展模式用语”[5]。“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全域旅游”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域旅游”打破了原来点状的、封闭的“旅游=景区”的产业认知模式,更加注重“旅游+”和“+旅游”的多要素、多产业、多行业融合等区域社会综合发展的空间思想[2]。

全域旅游是从空间视角对旅游产业的再定位,其市场主体不再是个体性的旅游企业组合、点状的旅游景区叠加,而是表现为一定地域空间与旅游业的彼此联结,甚至融合的区域社会整体环境,强调通过区域内的统一规划、整体营销、产业引领、服务优化等实现以旅游产业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而旅游廊道集聚各种旅游产业要素[6]。

分析黄山市已建成的10条旅游廊道空间,运用实践分析法,总结旅游廊道从单一交通功能转向复合多样功能,构建“旅游+”的空间驱动机制,为全国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提供参考。

一、黄山市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黄山市区位优势

黄山市位于钱塘江、新安江、富春江“三江”源头,属中亚热带北缘,地处东经117°02′~118°55′和北纬29°24′~30°24′之间。地形地貌类型多样,山体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00 米,千米以上的高峰众多。四季分明,温和多雨。主要河流为新安江,属于钱塘水系,长约44 千米,其中青弋江和阊江也发源于黄山,还有太平湖与丰乐湖两大水库。全市森林覆盖率为82.9%,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在95%以上,华东著名的茶叶产区。“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是发展廊道的良好地理环境基础,山、水、林、田、村、湖组合绝佳,极目之处,皆是新安水墨画。

(二)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分析

黄山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为五大世界级资源实体,其中包括54 处A 级景区、三大世界遗产,27 个高品质名城、名镇、名村,24 处徽式研学机构,58家博物馆、纪念馆,有多彩的徽式演艺和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活动。目前,黄山市正以打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等多项荣誉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旅游+”为引领,深入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彰显徽文化特色,几年来旅游接待人数也在不断提升。(表1)

表1 黄山市旅游接待情况表(2010~2017年)

二、全域旅游下黄山市发展廊道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黄山市境内群峰耸立,岭谷交错,独特的地形地貌可以开展各类骑行,公路骑行和山地骑行均有发展优势[7]。境内通过廊道建设将旅游资源由围绕核心景区分布的聚合型转向沿风景道分布的网络型,发挥风景廊道对旅游节点的连接作用,对黄山市旅游业态分布起到分散作用,对内起到集聚作用,对外起到旅游城市空间辐射带动作用[8]。

(一)新时代下,旅游的安全性、便利出行性和快乐体验性逐渐成为游客关注的热点

当前我国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如邮轮游、自驾游、房车游为代表的“海陆空”市场,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研学等融合旅游产品,面对选择的多样性,游客对产品安全性、体验性、便利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黄山市旅游发展中10 条廊道的建设该扮演怎样的角色以促进游客安全保障的提升、出行便利性的增加以及游客快乐体验性的提高,将成为黄山市廊道创建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一。

(二)全域旅游发展新要求和供给侧改革战略为旅游发展增添重大机遇

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发展新要求为黄山市旅游转型升级和产品创新明确了发展方向,乡村旅游、厕所革命和供给侧改革战略更为黄山市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及全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战略机遇。黄山市旅游在如何实现从点线式的“快”旅游转变为全境式的“慢”旅游,如何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和融合力等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黄山市廊道的建设又将如何助力全域旅游,是黄山市廊道创建的重要研究命题之二。

(三)黄山市世界一流目的地建设和“二次创业”对旅游的建设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创建世界一流目的地建设中,城市的认知度、旅游形象、旅游资源质量、旅游产品、旅游配套和服务、安全保障、旅游交通等方面具有严格的检测标准,黄山市廊道建设如何利用自身的廊道优势在提高国际交往程度、塑造国际明确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及完善接待设施方面发挥显著效益,如何在升温战中打出漂亮的一击,是黄山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命题之三。

(四)拥有常态化廊道活动

黄山市廊道建设具有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景观优势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且近年来黄山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完善,为廊道空间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自2015年开始,黄山市陆续举办了多个骑行相关活动,如徽州绿道慢生活体验骑行活动、环江淮万人骑行大会、第四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徽州站活动等。一系列的骑行活动给黄山市的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形象宣传。

三、黄山市旅游廊道空间有效构建分析

“旅游廊道”这一景观生态学重要概念在近40年的实践发展中逐渐拓展至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 域[9]。Forman 在Landscape Ecology 一 书 中 认 为“廊道”几乎以各种方式渗透到每一个景观之中[10]。所以说廊道建设不但对自然环境起到保护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推动廊道旅游的发展,也将改变人们对旅游体验的态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因此需要从廊道空间构建出发,以生态、健康为主题构建发展目标。(图1)

图1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空间分布图

(一)黄山市旅游廊道空间构建概述

旅游廊道具有遗产保护、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功能[11-13]。黄山市正依托10条旅游廊道的空间构建,有效地将市内孤立分散的资源重新整合,在构建“基质—斑块—廊道”的全域旅游空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4]。

(二)黄山市旅游廊道空间构建分析

1.通过对10 条廊道风景道的构建,实现了7 个县区的联接贯穿,成为城区之间的主要交通联接、经济联接以及旅游联接。(图2)

图2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城区空间分布图

2.有效地将黄山市15 个高速出入口、2 座高铁站(黄山北站、歙县北站)、1 座国际机场(黄山屯溪国际机场)串联,成为黄山市所有的快速交通节点,交通便捷性显著。(图3)

图3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交通空间分布图

3.实现10条骑行风景道串联,包括8处5A级景区、23处4A级景区、13处3A级景区等主要高级别A级景点。(图4)

图4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景区空间分布图

表2 黄山市10条廊道空间构造分析

4.实现了大城区格局空间,包括10条骑行旅游廊道、18 个快速交通点、31 处4A 级以上景区,形成了要素空间叠加和有机融合。(图5)

图5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要素空间分布图

四、黄山市乡村廊道空间驱动机制研究

通过对黄山市廊道风景道要素空间的分析,可以有效串联全市的各类旅游景点,以重点资源为核心打造主题风景道,通过点线互动营造廊道空间的驱动,促进游客的游览由静态观赏型向动态体验型转化[15],从而构建旅游廊道空间大框架驱动,实现有效的全旅游发展。

(一)资源保护驱动机制

根据10条廊道沿线生态环境现状,将生态保护内容划分为水流域环境保护、古城古村环境保护、森林环境保护、乡村生活环境保护四类,以生态和人文资源保护为基础,进行合理开发建设。

表3 黄山市骑行旅游风景道类型

1.促进生态“红线保护”

按照国家、省关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总体要求,黄山市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研究定制黄山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完成乡村资源开发和边界划定工作(图6),在旅游廊道开发的过程中,注重由传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向适度利用转变[16]。

图6 黄山市廊道风景道生态保护红线区分布图

2.水域资源保护

旅游廊道的建设有利于保护黄山市重点水域的生态环境,推动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第二轮试点及重点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并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

3.古民居保护

加大“百村千幢”工程的广度和深度,将保护范围由原有的古村落、古民居扩大到古祠堂等。如湖边古村落景区是黄山市13 处古民居集中保护地之一,传承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自然意境,是新安江环境治理与“百村千幢”工程的完美结合,也有效地改善了乡村生态环境。

4.徽风民俗传承保护

保护地方文化的原味性、完整性是旅游廊道周边人文环境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新业态体系的重要手段[17]。如超港、胡兴堂等品牌商品以及晒秋节、油菜花节等文化节庆。可以结合现代传播手段创新传承民风民俗: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举办旅游节庆,将传统文化风俗、徽派工艺和现代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发展徽雕、徽派盆景、徽州小吃等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工艺、包装等方面提升完善,进一步打响商品品牌,创新旅游文创产品。

(二)景观提升驱动机制

以黄山市原生态景观为基础,尊重徽州原乡原俗原风貌,利用现有的风景名胜、遗迹、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追求艺术美学与综合功能的协调,让游客体验道路景观的整体连续感和环境的自然美。

1.地域文化的特色性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深掘历史沿革,梳理文脉,重点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两大特色,增加创意元素,通过织补、延续等办法进一步保护与传承历史文化,并将徽文化融入沿线的景观之中。

2.道路景观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道路景观设计应注重视觉比例的协调,还要充分考虑旅游廊道视觉空间、相关安全设施的设计、道路体验的多样性等交通心理因素。从而使旅游者在旅游廊道旅行中既能轻松愉快地欣赏沿线美丽的自然景观,又能安全舒适地旅行。

(三)全域旅游产业发展驱动机制

未来黄山市应围绕茶产业等传统产业生产模式推动原产地品牌标杆建立;串联沿线的农业综合体、加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二次糅合,拉长产业链条的上下游空间,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体育”等区域旅游发展。(表4)

表4 黄山市骑行旅游风景道重点产业总结

(四)以旅游廊道为载体,突破传统旅游交通线路的功能,全面提升黄山旅游品质

旅游廊道休闲方式注重全身心体验[18]。旅游是一种“心”的体验,社会已经从过去的短缺时代、增量时代、传统人口红利时代转变成现在的过剩时代、存量时代与数字时代。在这样快速变化的过程中,旅游产品品质是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产品要素、文化特色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配置,还要落实“旅游+”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做好“点、线、面”文章。

五、总 结

全域旅游是“旅游+”的产业链协同发展理念,黄山旅游依托10 条旅游廊道的发展“轴线”引领和区域进行空间建设,以景点、廊道、集聚区等三方为聚集“点”,整合皖南资源,拓展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基础配套设施[19],创造“核心驱动、廊道串联、区块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由一流景区、一流服务、一流廊道、一流环境、一流城区组成的世界一流目的地。

猜你喜欢

黄山市廊道全域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旅游如何从景点走向全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