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痰散瘀方治疗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9例

2020-07-21曾玲玲李欣王文斌

环球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缺血性

曾玲玲 李欣 王文斌

后循环缺血是指脑后循环的颈动脉系统出现脑梗死、短暂性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常见、首发的临床症状,及时有效的诊治对防治重症脑血管病变具有积极临床意义[1]。中医对眩晕的研究历史悠久,先秦就有了“眩疾”的记载,其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弱等[2]。病症特点为虚实夹杂,以气血不足、脾胃失调为虚,以风、火、痰、瘀为实,脾胃亏虚,气血生化失源,聚液成痰,清窍蒙蔽、痰瘀阻窍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机,痰阻则血瘀,血瘀则痰生,痰瘀互结,共同致病,以此确立痰瘀同治的理法方药[3]。本研究对39例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祛痰散瘀方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主体已由政府转向市场。给予了市场高度的主控权,辅助以政府的政策供给和监管,为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而相互协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人民医院中医科就诊的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37~75岁,平均(57.71±7.49)岁,病程1~8个月,平均(3.98±1.48)个月,眩晕程度分为中度13例,重度2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42~73岁,平均(59.75±8.1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26±0.71)个月,眩晕程度分为中度15例,重度24例。两组患者男女比、平均病程、年龄、病情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相关规定。

生产过程中,铂钯精矿首先脱除硒、碲、铜再提金,最后采用萃取法分离钯和铂。由于萃钯余液中杂质碲、硒的含量依旧比较高,故在萃取铂前,需在萃钯余液中加碱中和,进一步除去贱金属杂质。

1.2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4];(2)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痰瘀阻窍型的诊断标准[5],包括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肌肤甲错、舌黯苔白,脉涩或滑;(3)患者依从性较好,可配合完成整个研究;(4)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运用经颅超声多普勒超声仪测定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收缩期峰值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Vs)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肘静脉5 m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祛痰散瘀方治疗。处方:天麻10 g、茯苓 30 g、炒白术 20 g、水蛭 6 g、土鳖虫10 g、法半夏 10 g、陈皮 20 g、石菖蒲 20 g、泽泻 10 g、大枣6 g、远志10 g、甘草10 g。随症加减,失眠者加合欢皮10 g;耳鸣者加煅磁石30 g;呕吐甚者,加旋覆花10 g、姜竹茹10 g;面红目赤者加牡丹皮10 g、炒川楝子15 g,每日1剂,由南京市松龄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统一煎制,每剂取汁400 mL,平均分装为2袋,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14天。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规格:100 mg,批号:BJ45180),每日1次,每次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批号:AL7010),每日1次,每次20 mg;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批号:171221556),每日1次,每次10 mg;连续治疗14天。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其他因素引起的眩晕者;(2)颅内占位性病变者;(3)机体心、肝、肺、肾等严重病变者;(4)自身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病变者;(5)已知对本研究治疗的药物过敏者;(6)参与其他研究者;(7)近14天内有过相关治疗史者。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分析,疗效等计数资料比较行χ2检验,评分、TCD指标、检测指标等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干、下丘脑、小脑等部位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眩晕症状[7]。目前西医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常规对症治疗为主,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钙通道阻断剂等,虽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极易反复发作,临床整体疗效欠佳[8]。寻找和制定更有效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方案成为广大医师研究的热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上具有广阔的前景[9]。

表1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主要症状评分对比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症状量化分级量表对患者的主要症状(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进行评分[6],按照无、轻、中、重四级分别记为0、1、2、3分,各症状的评分综合为症候积分,拟定:(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症候积分降低≥90%;(2)显效,症状显著改善,可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症候积分降低≥70%,但不足90%;(3)有效,症状有所改善,工作、生活受到一定影响,症候积分降低≥30%,但不足70%;(4)无效,症状无改变,症候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

两组患者治疗前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经频多普勒指标比较

刚才,留在家里的唐雯多少有点失落。还好,张仲平很快返身上了楼,一边搂着她一边说了祝贺的话,她的一颗心这才放回原处。张仲平提醒她中午十二点半在枫叶咖啡厅共进午餐,让她千万别忘了。

2.4 两组后循环缺血患者的CRP、Hcy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CRP、Hcy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CRP、Hcy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的CRP、Hcy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头昏、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刺痛、头痛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头昏 眩晕 胸闷 肢体麻木刺痛 头痛治疗组39治疗前 2.18±0.54 2.41±0.45 2.08±0.53 1.76±0.41 2.30±0.47治疗后 1.09±0.36ab 1.32±0.31ab 0.89±0.24ab 0.73±0.22ab 1.42±0.31ab对照组 39治疗前 2.12±0.58 2.37±0.47 2.02±0.55 1.70±0.43 2.27±0.49治疗后 1.42±0.43a 1.68±0.41a 1.06±0.31a 0.96±0.28a 1.75±0.38a

表3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比较(±s)

表3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比较(±s)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基底动脉Vd(cm/s) Vm(cm/s) Vs(cm/s)椎动脉Vd(cm/s) Vm(cm/s) Vs(cm/s)治疗组39治疗前 16.29±2.03 37.04±3.10 32.04±4.25 11.76±2.24 35.83±2.29 29.01±3.68治疗后 24.86±3.17ab 42.25±3.68ab 54.67±6.29ab 19.47±2.60ab 39.84±3.67ab 43.13±5.40ab对照组 39治疗前 16.70±2.11 36.38±3.05 32.78±4.30 11.90±2.31 35.91±2.31 29.53±3.80治疗后 20.45±2.76a 39.14±3.27a 48.14±5.72a 16.85±2.46a 37.50±3.06a 38.62±4.37a

表4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CRP、Hcy的水平(±s)

表4 两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CRP、Hcy的水平(±s)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对比,bP<0.05。

组别 例数 CRP(mg/L) Hcy(μmol/L)治疗组39治疗前 7.32±2.09 17.42±2.90治疗后 3.49±1.05ab 11.37±2.06ab对照组 39治疗前 7.21±2.14 17.19±2.98治疗后 4.63±1.29a 13.58±2.45a

3 讨论

治疗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式中,[0,T]为数据的时间窗,a,b,cn(n=1,2,…N)为需要确定的自由参数。线性项代表基线的恒定以及慢趋势,而正弦级数的起点及终点均为0,反映的是强震期掉基线误差后在最小二乘意义上最佳拟合GPS数据的方式确定自由参数。基线校正所选择的自由参数个数取决于强震位移与GPS数据拟合误差的要求。

Comparison of Typical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s for Data Management and the Road Map for

中医认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属于“眩晕”的范畴,痰、瘀是导致眩晕的主要病理物质,津液运化失常,凝聚成痰;气血运行不畅,离经之血不去,气滞则血瘀;痰瘀互结,阻滞经络,气滞不畅,浊阴不降、清阳不升,清窍蒙蔽,发为眩晕[10]。本研究选用祛痰散瘀方,方中法半夏、水蛭、天麻用作君药;天麻能平肝潜阳,熄风止痉;法半夏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经。茯苓、炒白术、陈皮、土鳖虫用作臣药;茯苓、炒白术能健脾燥湿、益气止汗;陈皮能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地鳖虫能破血逐瘀。泽泻、远志、石菖蒲、大枣用作佐药。泽泻能渗湿利水;远志能消肿祛痰,益智安神;石菖蒲能开窍豁痰,益智醒神,开胃化湿;大枣能补中益气,养心安神;甘草用作使药,能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同发挥祛痰逐瘀,燥湿化痰,消痞散结,健脾理气等作用[11]。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治疗后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祛痰散瘀方可有效提高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经频多普勒是广泛用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工具,具有操作简便、无创、经济等优势,可实时监测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对评估患者病情状态和疗效转归具有积极意义[12]。本研究中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Vd、Vm、Vs比对照组高。结果表明,祛痰散瘀方可改善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有助于提高脑组织的血液灌注水平,减轻脑组织缺血症状,保护和修复神经功能。CRP是炎症反应的特异性标志物,在组织缺血后,其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程度成正相关[13]。Hcy是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的Hcy可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症状[14]。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治疗后的CRP、Hcy比对照组低。结果表明,祛痰散瘀方能有效降低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清CRP、Hcy的水平,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脑血管事件风险。

综上所述,祛痰散瘀方可提高痰瘀阻窍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脑血流速度,降低CRP、Hcy的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缺血性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