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2020-07-21徐莹莹

关键词:护师层级管理人员

徐莹莹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内科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患者多为老年人群,通常合并基础疾病,因此护理管理难度较大。分层级护理管理是一种根据护理内容、护理人员级别分工的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更为科学和规范,能够避免人员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提升管理的针对性,进而能够提升护理管理质量[1]。本次调查将针对护士分层级使用的效果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内科全体护理人员为管理对象,同时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100例患者为调查样本。所有护理人员均为此期间内我院在职人员,所有人员均为女性,其中包括护士长、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理人员。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62.5±5.7)岁,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5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7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8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平均(62.4±5.3)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26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7例、其他系统疾病患者7例。

1.2 一般方法

层级管理方案:首先建立管理小组:由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共同组成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管理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管理培训,护士长要辅助小组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根据其培训后考核结果对护理人员能力进行分级,并开展分级培训,并依照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分配岗位。

分设层级:层级设定以能力为评估标准,因此分级以能力优先为基本原则,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岗位调配。采用阶梯分级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设立高级、中级、初级层级管理模式。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协助护士长完成各项管理、质量监控工作,安排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管理工作,解决下级管理人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负责管理计划的制定[2]。中级管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护理管理效果、管理指标进行评估,负责下级人员的带教和指导工作。初级管理人员则要在上级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并要协助上级人员完成患者病情评估和管理工作,同时负责日常病房、器械、物品的管理[3]。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之间分工明确,所有人员均要按照流程完成工作,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以满足临床需求。

1.3 观察指标

由质控小组联合护理部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操作、文书记录、病房管理四项内容,单项总分100分,分数与质量成正比。采用我院自制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量表总分10分,满分为满意,7-9分为一般,7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指标。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以t、x2作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服务态度、基础操作、文书记录、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 护理质量评估(±s)

表1 护理质量评估(±s)

组别 服务态度 基础操作 文书记录 病房管理观察组 96.2±2.3 97.3±1.6 96.6±2.4 97.5±0.8对照组 90.1±1.9 89.4±5.3 92.3±1.8 88.4±4.2 P <0.05 <0.05 <0.05 <0.05 t 6.48 6.95 5.71 7.36

3 讨 论

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能够通过护理人员的职称、工作能够将其分配到不同的管理岗位,此种方式能够保证护理人员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分设不同级别管理也能够提升日常监督管理质量,增加管理人员之间协作能力,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基础操作、文书记录、病房管理评分提升,科室护理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改善,因此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猜你喜欢

护师层级管理人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更 正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记“疫”·心灵的桥梁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与对策研究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爱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