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国际传播交流探析
2020-07-20彭涛
彭涛
近年来,以孔子学院为平台的各类语言文化项目在中国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受到肯定。笔者试图分析孔子学院较为成熟的项目个案的发展特性,从内容形式、组织模式和社会反响等多个方面剖析孔子学院项目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国际传播中的价值,进而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及项目的可持续运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一、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国际传播发展脉络
(一)孔子学院
2019年11月8日,孔子学院总部举办以“致力中文教育,促进人文交流”为主题的“开放日”活動,共有3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文化机构代表参与其中。至此,全球已有162国家(地区)共设立了541所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课堂。
中华传统文化和语言的国际传播作为一种远距离的信息传播,考虑到受众在国籍、文化、语言文字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文化交流传播时必须与国内传播区别开来。孔子学院深知,在语言国际推广中,文化先行已成为共识。经实践证明,孔子学院已经形成一种较为成熟的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模式。
众所周知,国际传播媒介必须具有跨国传播的功能,这就意味着要以目标受众能够接受的话语方式和表现方式进行传播。而作为一种有效的平台媒介,孔子学院采取了与国内传播不同的策略和模式。单以书法国际传播为例,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的汉语本科教学系的本土教师都有一项指标,就是每年都需要辅修书法课程,这得益于该大学的孔子学院与厦门大学在书法语言文化课及其他书法巡回课程项目的合作和努力推广。总体来看,各国孔子学院开设的书法赏析课程已经成为中国语言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另外,孔子学院总部曾派国内书法家周斌教授等专家相继在美国、日本、秘鲁、德国等多个国家开展书法巡展及书法语言巡回性课程讲座,书法传播遍及五湖四海;在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支持下,联合国总部国际学校成立了“书法小联合国”,作为一个面向世界各国青少年进行书法文化交流的国际性组织,目前已有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会员,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国的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参与其中。
(二)孔子学院的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模式
孔子学院在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中的推介项目,可以分为语言文化展示类、语言文化互动类、培训研讨类等。这些活动在语言文化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各类中国语言文化要素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了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而对汉语产生兴趣。近年来,巡展、巡演、巡讲(以下简称“三巡”)活动异军突起,成为广受欢迎的中国语言文化推介形式。
巡展运作是最易推行的语言文化推介形式,因此也较为常见。目前,巡展类型主要有摄影作品巡展、文化图片巡展、汉语教材和图书资料巡展等。近年来,全球各地兴起了各式各样的中国文化巡展,具有较强的文化辐射作用,如德国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于2019年举办的《犹太人在上海》巡展,美国迈阿密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图书展,瑞典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举办的汉语教材展等。
巡演组织起来相对复杂,需要专业演出团队的配合,对于场地、经费、宣传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但是同巡展相比,巡演的效果更为生动、直观。目前,国内已有多个高校艺术团走出国门展开巡演,获得巨大成功。2016年,厦门大学艺术团队到英国多地巡演,在为期6天的时间里,艺术团成功进行了5场演出,观众人数总计逾千人,反响热烈。
巡讲的主讲人多为国内著名学者,内容涉及汉语言文学或其他领域,对中国语言及文化的介绍更深、更理性。巡讲能够使受众接触到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进而对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产生影响。如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面向社会举办中国医学讲座,受到加拿大学员的欢迎。
由此可见,“三巡”兼具文化展示类和文化互动类的特点,三种活动形式互相补充,多层次、立体化地展示中国语言及文化,同时也激发了受众对汉语的兴趣。
在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中,文化活动经常作为辅助手段出现。大量成功案例的涌现,使语言与文化的“三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的“商务中国”巡讲,先后在日本、韩国、俄罗斯举办多场活动,规模较大,效果显著;孔子学院总部组织了“有讲解的京剧巡演”项目,先后在韩国、日本等多个城市进行推广演出,打造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与文化国际传播模式。笔者尝试据此进行案例分析谈谈孔子学院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国际传播交流中的运作模式及其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与山东省京剧院海外巡演项目简介
2008年,“有讲解的京剧巡演”项目启动。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与山东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办公室合作,在韩国举办了第一次京剧巡演,共访问7个城市,演出10场,并逐渐形成定期巡演模式。
作为京剧巡演项目的海外运作方,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负责对山东省京剧院发出邀请,撰写中韩双语的京剧宣传材料,做好韩国方面的宣传、联络、演出场次的安排、演出组织与衔接等工作。“有讲解的京剧巡演”首先在东西大学校内演出,然后扩展至韩国其他承办孔子学院的高校,之后又走出高校,在各大城市的社区举办巡演。积累了大量的演出经验后,项目开始筹划跨国巡演,在积极联系多所大学后,又将演出范围扩展到了日本乃至更多国家。
二、基于京剧海外巡演项目的“三巡”项目运作机制分析
(一)组织形式——国内平台牵头,国外辐射对接
孔子学院总部从宏观层面会对项目进行指导和调节,并在资金和政策层面给予了一定支持和监督。
孔子学院的中方承办院校负责巡演项目的申报、前期策划及各项筹备工作,包括国内组团并办理出国签证等手续,节目准备与审查、演出人员出国纪律教育、空港接送、负责制作宣传画册等等,在京剧巡演项目走出国门前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与孔子学院总部、驻外使领馆和国外孔子学院沟通巡演事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有讲解的京剧巡演”的海外组织联络机构主要包括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巡演项目的海外具体承办单位和其他孔子学院等。从此次项目中可以看到,国内平台的支撑发挥了积极作用,利于中国文化和语言巡演项目的良性发展和品牌创建;同时,国外各高校的孔子学院等承办机构在项目运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内容形式——把汉语课堂搬上舞台的“有讲解的京剧巡演”
文化维模理论认为,异质文化传入他国首先可能会受到原有文化的抵制和误解,因此可以因地制宜地改动剧本,加入双语解读,緩解当地观众由于跨文化而产生的焦虑。通过“有讲解的京剧巡演”等巡回项目,使观众消除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陌生感,拉近两者的距离,使跨文化互动过程中的双方关系呈现良性发展趋势。在当地观众熟悉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之后,自然而然会产生前去体验的想法,或者愿意从文化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接收者。通过媒体的积极报道和合作方的共同努力,再次强化了巡演的互动性,最终提高了当地民众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动机。
三、对当前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国际传播“三巡”项目的思考
从“有讲解的京剧巡演”的实践结果,可以对开展“三巡”项目的模式与经验进行总结,为更多孔子学院相关院团的“三巡”项目提供可行性建议。
首先,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积极宣传造势,准确定位并利用好各类平台。目前,中国的语言与传统文化项目要想真正走出国门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是国内优秀的文化资源缺少平台无法走出去,另一方面是中国语言与传统文化国际推介活动的资金问题。因此,整合和利用好国内外的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孔子学院成功打造出品牌,并与合作平台保持有效沟通,确保今后“三巡”项目能够持续进行完善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其次,借力打力,产业运作,打造巡回性的项目品牌。每逢中华传统节日或大型国际活动,孔子学院总部都会举办各种展览、讲座和演出。因此,从总体设计到市场调研、人员组织、场次安排、语言文化交流,再到媒体联络、社会沟通,相关人员都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另外,中国语言文化“三巡”项目应该循序渐进地推广,可以先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进行,再逐渐扩展到多个国家,先在易于接受异质文化的群体中进行传播,再扩大受众范围。只有因地制宜,科学结合当地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准确迎合当地受众的需求。
结语
目前,孔子学院的“三巡”活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作用明显,但品牌的延续性和创新性仍是“三巡”项目亟待解决的难题,未来的“三巡”项目应该走一条符合当地需求的“巡演带动巡讲、巡展”的推介路线,走一条由中国语言传统与文化传播带动其他文化产业的产业路线,进而有效发挥出文化与经济的合力。
[责任编辑:张 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