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语教师师德美的养成研究

2020-07-20宋雅飞

美与时代·上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语教师养成

摘  要:师德即教师的政治品德。师德美的养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名师意识的养成(奋斗目标美)、突出的专业修养(服务技能美)、强烈的成果意识(科学进步美、大外语的教学观念(胸怀远见美)。师德美的养成是教学走向成功的根基。

关键词:外语教师;师德美;养成

教育上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德”就是政治,师德就是“教师的政治品德”。简单地说,政治就是德。然而在这里,政治品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理论、政治口号,而是表现在一切方面,所以“师德”也是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表现出来的。师德美并非只是关心学生生活、教师的仪表风范、政治带头作用,在深层意义上更多地表现在名师意识、专业修养、成果意识和大外语教学观上。师德美就是教师的公信力,是师生及社会对教师的崇拜倾向和信任力度的综合体现,它的养成是教学走向成功的根基。

一、名师意识的养成——奋斗目标美

既然是教师,就要立志做一位名教师,即名师。名师出高徒历来是一条铁律。名师体现的是对国家、对人民的出色贡献,是属于“三个代表”理论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有名师意识就意味着有了正确的志向,这就是奋斗目标美。一名教师,有了明确而正确的奋斗目标,就会时时刻刻努力奋斗,拼搏前进,各项素质也会有飞快的提高。

名师意识养成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科学发现的桥梁。先从本教研室做起,细心观察每一个教师的核心优势和一切优点,结合自身的条件努力学习、改造和超越。要作笔记,要作访谈记录,要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锤炼自己的谦虚品质和学习能力。然后,尽可能地观察本校其他学科的优秀教师的教学优势和特点,并努力学习之。以此类推,在本区县、本地市、本省、外省找名师学习,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品格。由于学习量很大,必须讲究学习方法,本省本地尚可去听课、听演讲、个人采访,省外和国外的只能争取参加他们的报告会或研究他们的事迹及论文、专著、录音。例如浙江外语名师中,葛炳芳是从“语言能力(基础要素)、文化品格(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心智特征)、学习能力(发展条件)”这四个环节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而永康外国语学校校长张春良则是从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三个维度抓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的凌勇则是通过解读文本语意、析赏表达手段、理解学习三个层面来贯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侧面,只能在实践中详细比较加以处理,才能有兼容并蓄的学习效果①。

(二)內省法

中国古代道教养生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就是内视法,即引导视力内收下看以洞察五脏六腑,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此法移植到师德修养上就是内省法。马克思每完成一篇论著并不急于发表,而是搜集资料集中火力批判自己的文章和学说,这样反复多次批判、修改之后觉得无可批驳了才公诸于众。敢于批判自己、深刻批判自己从而获得进步的方法就是内省法。孔子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内省教育方法。他的“三省”现在看来全属于师德的范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不断地学习、温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里的“习”就是温习,其深意即反省、反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面看是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学习与研究,是一种包容精神,实际指的是学习、教学工作都要有群体意识,要有团队学习的理念,要善于把自己所在的集体打造成学习团队,那就是无敌的。在这个团队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使人快速成长。实际上这也是对人的眼光与胸怀的反思和内省。“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如何对待差生的问题,这里的“君子”态度并不是简单的高姿态,而是具有深刻内省功夫的教育者的一种高层次的师德修养。名师对待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双重的。按理解能力、学习成绩可以分成诸多等级,这是一重评价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把好生、差生标识化、固化,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尽管这样的好生确实成才率高,但不可忽视另一重评价方法,即人才识别法。此法学校不会要求教师去做,但名师必须去做。只有善于鼓励差生奋进成才的老师才是名师。根据各种学生的人才特征去引导他们成才、成大才,才是名师。这样做能使优秀学生的队伍动态化、扩大化,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也能使每一个学生养成平等待人、长远看人、时刻充满活力的习惯与品格。在如何识别学生的人才特征上下功夫,才是考验名师爱生重教的信念与定力的试金石,这里充满了奋斗目标美。

二、突出的专业修养——服务技能美

只有不断加强专业修养才能成为名师。除了上面述及的专业学习之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一)管理好时间。现代社会诱惑太多。一是不能迷信“官本位”。迷信、崇拜官本位是中国后封建社会存在的特异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官本位意识会逐步消失。现在的“打虎拍蝇”就给官本位意识以极大冲击,人们逐步认识到当官谋私利是低级趣味,逐渐为公民道德所抛弃。官本位思想是一种信仰上的重大迷失。二是简化业余爱好。不要想着当全才,不要去谋求这个家那个家的虚名声,那会浪费很多时间,影响事业的进步,使师德渐失。三是尽量避开行政接待、非专业的杂会,不要成为端酒杯的能手,要为自己的专业而“忘我”,只有“宁静”才“能致远”。

(二)要有创新思维。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常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前进。所以,必须有创新思维。教学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困难,甚至是“死结”,这是名师最佳的创新机会,应该大喜过望,而不是愁眉不展。你要想出良好的“招”来应对。改革开放前积弊那么多,邓小平用“改革开放”这一招解决了问题,全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革命性变化,国民生产总值每4到5年翻一番。农村一直在落后的漩涡里徘徊,邓小平用“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招解决了问题,不仅彻底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新生了乡镇企业,极大地加速了全国工业化的进程。当然,“招”都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想出来的,正如毛主席说的,“调查研究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后者就需要创造性思维。“招”当然要的是高招、奇招、绝招,而要拒绝、避免各种各样的损招和馊主意。

(三)学会说题外话。何为题外话?西南大学外语名教授张正东说:“在过去我们读书的时候,有名的老师就喜欢讲题外话,有时是他的心得,他的见解,很受启发的!”②同是西南大学的江家骏以及云南师范大学的杨明仪、李少伶、西南师范大学的孙法理、贵州师范大学的丁廷森,这五位外语名教授也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这些“题外话”不在教学大纲内,也不在课本里,所以叫“题外话”。但这些话是老师的高层次人生体验,更是学生成才的指路明灯,或者说是学生人生进步的灯塔。这些话也只有名师才有。这些话并不是老师特意准备的,而是适时的灵感,所以这些话贵如黄金。因此,名师必须要有很高的思维水平,对教学、对社会要有深刻的洞察力,要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

(四)深厚的中文功底和多学科知识的积累。中文功底决定你的外语水平有多大的前景,多学科知识的丰度决定了你的服务面有多宽。

三、强烈的成果意识——科学进步美

师德要求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大成果,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英语教育生产力化的最终归宿。成果就是师德,成果就是政治,成果就是科学进步美。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这有很多社会评价标准。长远看下去,学生的成才率所形成的学校在社会上的声望才是最重要的。举一例:扬州中学是抗日战争的时候合办的,那时学生老师都是点菜油灯,前后才办了八年,到1945年结束,八年出了13个院士,包括美国院士、中国台湾院士、中国大陆院士等,还出了许多教授和社会名人。张正东教授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二)教师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科研成果。科研是教学业务的结晶,也是教學业务的先导。中学外语教育最容易忽视的就是科研。只有科研才使教学业务具有前瞻性、创新性,使教学业务充满活力并日益趋向高水平。外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的科研活动可以有条件地让学生参与,形成一个团队。外语角等只是一种课堂实验,但有组织地让学生翻译专著和其他社会产品就是科研了,这种锻炼比课堂提问的效果好得多。教师可以作指导、作校对。积极参与每年度国家和省地市的课题研究,提高会更快。科研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尽力,成果自然会多起来、好起来。

四、大外语的教学观念——胸怀远见美

所谓大外语,就是外语教师不要一味关注外语一个学科,只喜欢爱外语课的学生,对于外语偏科(其他学科可以,外语最差)的学生则冷眼相看甚至于持放弃态度。大外语要求外语教师关注学生成长的整体过程,从学校教育的整体需要去评估学生的行为。所有学科都优秀的学生是极少的,偏爱哪一科是多种原因形成的,而且学生总是以一科或两科优异的成绩带动其他学科学习的。对于外语偏科的学生要特别耐心,一是要鼓励、肯定他在优异成绩学科上继续努力;二是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白一个道理:要在任何一个学科上作出成就,外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这个工具是取得重大成就的助推器、倍增器;三是鼓励偏科学生放大胸怀,向远处看,容得下任何学科,热爱所有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适合祖国的需要。同样,对于偏爱外语,放松其他学科学习的学生也要进行同样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对学生是这样,对其他科室的教师也应是这样的态度,联手解决学生偏科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都是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解决问题,既是一种教育胸怀,也是一种政治远见。

综上所述,外语教师师德美的养成是政治与业务、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指导学生与反身自省的高度统一与融合的复杂过程,是外语教师终身学习的核心内容与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注释:

①课后网:领略外语名师风采,感受教育情怀担当——首届“浙江外语名师联盟论坛”第三场报告在外语学院举行[EB/OL].[2017-01-14]. http://jwc.zjnu.edu.cn/2017/0114/c4329a114823/page.htm.

作者简介:宋雅飞,洛阳三中外语教研室。教学与科研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外语教师养成
“互联网+教育”下的外语教师TPACK框架构建
后方法视野下外语教师角色述评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大数据时代大学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究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二
大学外语教师信念研究之一
高校外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