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现状及解决对策
2020-07-20唐淑芳
唐淑芳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边远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我们应立足当地经济,依托黑河地域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从国家发布的《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中,可以看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中职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1.中等职业教育社会认知度不高
近年,中等职业教育虽得到国家、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其社会地位仍得不到认可,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认为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三类苗”,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都是工作在社会底层的“打工族”。此外,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也不被重视与认可,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2.政府、企业和学校参与度不高
(1)政府层面。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却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没有校企合作平台,缺乏政府与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及统筹管理。校企合作的学校与企业在权利和义务等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监管与制约,校企合作专项资金及设备投入少之又少,直接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与深度合作,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
(2)企业层面。大多数企业与中职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中职学生从校门进入到企业,多数缺乏自律意识与安全意识,在企业进行实训操作时,时常会出现安全问题,给企业正常管理增加负担。另外,学生缺乏职业意识,技能操作水平又普遍偏低,在实训操作时,经常会造成材料、设备等损坏,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与运转。
(3)学校层面。国家、政府和教育等主管部门虽大力倡导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在运行时则是中职学校自主实施的局面。学校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当作是解决学生实习实训、就业的一种途径,在合作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比较单一,开展深度不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等问题,从合作来看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停留在浅层。
3.职业学校培养人才与岗位需求对接度不高
多数中职学校对市场和企业调研不够,与企业的沟通甚少,且只是单方面培养人才,教师下企业实践落实不到位,执行不规范,聘用企业技能人才到学校任教也缺少政策支持。学校对行业标准、岗位需求、工作流程了解不够,企业对教学过程不熟悉,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严重脱节,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相差甚远,导致产教融合流于形式。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解决对策
1.政府出台政策,统建合作平台
政府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出发点,统筹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加大管理与投入的力度,引导企业和中职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首先,政府应为学校与企业统筹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其次,出台校企合作制度与规定,实行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明确学校与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不受损害。另外,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补贴或税费减免等政策,保证校企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企业转变观念,拓宽参与途径
企业可根据需求与中职学校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种合作形式,在学校内建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或厂房,在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给予学校支持。学校教师分批次下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岗位实践能力与技能水平,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互利互惠。
3.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探索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为提升护理、汽修、商务俄语、财会等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与黑龙江省护理高等专科学校、省旅游职业学院、省农垦科技职业学院、黑河学院、省外事学校等中、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校校合作,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2)推行“三段实习”模式,实现产教融合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意识,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学校本着“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推行“一年认知实习、二年跟岗实习、三年顶岗实习”三段实习模式。为确保学生实习质量与效果,学校与实习单位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共同组织、管理、监管实习教学工作。企业、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实习计划,指导学生。实行岗位责任制、组长负责制、定点包干制、信息通报制,采取“岗前动员、岗中监管、岗后评定”管理办法,与实习单位共同管理学生。通过实行三段实习模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产教融合运行模式。
(3)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学校牵头成立黑河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邀请49家企事业单位、8所中职学校、2所高职学院加入集团,组建护理、信息技术、旅贸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工作流程等问题进行专题交流与讨论,企业人员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学校还先后加入黑龙江省护理职教集团、北大荒职教集团、黑河市加工制造业职教集团。为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依托集团化办学资源,与牵头组建“北大荒职教集团”的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签订汽修专业学生提升培训协议,学生经培训后参加单独招考,升入到该院校就读专科。通过集团化办学,实现学校、行业、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集团内成员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
4.建名师工作室,实现引企入校
探索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结合黑河地域特色,走“产、教、学”之路,建设校内名师工作室,实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满足实训教学的需要;实现课堂教学与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轨,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实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自主创业能力,满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5.推行订单培养,实现入校即入企
学校依据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定向人才培养,变招生为招工,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用人的密切结合,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企业为学校培训教师,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教师的实践技能。订单培养是学校与企业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合作模式。
6.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联合培养
学校尝试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培养技能型人才。以真实的“实训+产出”,让在校的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薪酬补贴,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职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边远地区中职学校,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应立足当地经济,依托黑河地域优势,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共存共赢的长效机制为着力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瑞坤.浅谈中等职学校如何開展校企合作[J].知识-力量,2018,(03).
[2]郭涛.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3]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