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0-07-20申海燕
申海燕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直接反映出其语文素养的高低。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写作情感、激活写作思维、丰富写作手法等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激活;写作状态;写作能力;情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點和难点。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仅有少数学生喜欢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甚至害怕、厌倦写作文,对写作抱着消极的态度。即使提笔写作,也不会选材、组织材料、酝酿情感。针对这些现象,教师有必要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上下一番功夫。
一、激发学生良好的写作情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先指定题目或话题,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素材,根据素材立意组织语言,写出蕴含一定情感、道理或趣味的作文。显然,这种传统的、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情感的激发,没有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无法引发情感的共鸣。有的学生在写作中由于情感未到内心深处,被迫选择一些素材,甚至编造素材,导致作文情感虚假,甚至缺乏情感,从而导致在写作中无法把自己置于真实的情境中,没有与所写的人物在情感上进行真正对话,因此,写出来的人无真正的“情义”,写出来的事件缺少真实或现实的意义,自然会导致写作过程不顺畅,内心产生厌倦、抵触和痛苦等消极的写作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操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写作,才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为此,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激活学生的写作状态,做到以情导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以一曲动人的音乐、一段触及心灵的视频、几句深情款款的话语来导入作文教学,创设相关的写作情境;也可以先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带给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想写的感觉喷薄欲出,让学生想写、愿意写,让写作成为学生内在情感和思维的内在驱动过程。比如,让学生写一篇反映“父爱”内容的作文,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父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等歌曲视频导入本节作文课,学生听完这些感人的歌曲后,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沉默不语,最后所有的学生都沉浸在感受父爱的氛围中。教师借机启发学生回想父亲做过的最感动自己的一件事情或一个瞬间,然后理清思路,组织语言,形成作文。这种先情后作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感,大部分学生一气呵成,而且所写的作文都能选择最感动人的事件或瞬间,情真意切。
二、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范围较窄,很难有机会接触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无法广泛、深刻地感悟生活以及身外的世界,导致写作时不知道如何下笔。加上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课堂、教师和题材为中心的,有时难免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一些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此外,考试的压力、作文应考模式的强化,进一步让作文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一谈写作就直呼头疼,缺少积极的写作态度。
其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的沃土。为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积极体验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发现生活的千姿百态,体会其中的各种滋味。这样,学生的感悟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写作的兴趣才会越来越强烈。具体来说,就是要拓宽学生的生活范围,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入自然、走入社会,丰富见闻和阅历。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身边的事物皆可入文,尤其要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和变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感受;启发学生经常捕捉新奇有趣、有意义的事物和感受。例如,春暖花开时节,在“寻找春天”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挪至课外,来到公园或河边,师生共同欣赏春天。带领学生欣赏桃花、柳树、河水,引导学生感知具体的春天里的景物。这种先观察后写作的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激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又如,在活动类素材作文的写作中,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先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加,学生对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兴趣十足,很容易写出活动的经过和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文章也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百态,学生的写作欲望才能被激发出来,作文才有了源头活水,而不是在作文中说假话、空话和套话,文字里才能流淌着生活的真实,写出来的文章才有个性。
三、教给学生作文构思的方法
有了写作的积极情感,有了来自生活的素材,但是缺少作文构思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也会觉得找不到头绪,无处下笔。即使勉强开了头,也无法顺利展开。在写作前或写作中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构思方法,学生按照这种构思方法进行仿写,可以很好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例如,在关于父爱的写作中,在找到素材和确定中心后,部分学生却陷入了写作困境,原因就在于学生已掌握的平铺直叙的作文构思技巧难以让文章写出新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及时指导学生再次学习《散步》这篇课文的“分歧式构思法”,即预设分歧、出现分歧、解决分歧的思路。学生仿佛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快速构思文章,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当然,从写作内容出发去找构思方法,分歧式构思法只是其中的一种。其他的构思方法,如反向式构思法、象征式构思法、比拟式构思法、巧合式构思法也是作文中常用的构思;就写作形式上看,线索式构思法、总分式构思法、标题板块式构思法也经常被运用。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命题,指导学生以学过的课文为范例,学习示范文章的构思方法。此外,合理的虚构也是作文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构思方法。虚构不等于虚假,它是一种方法,目的是要引出真情实感,通过虚构激活学生的思维,把文章的美好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只要是表达心灵真实需要的虚构,符合社会的真实情境,就可以在写作中合理地运用。
四、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
想写又不知道如何写,这是学生在写作文过程常遇到的难题。其中,写作手法的匮乏是重要原因。此时,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写作手法进行点拨,丰富学生的写作技能。
写作手法主要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过程化训练,使学生每节作文课至少掌握一项写作技能。例如,让学生写一篇景物描写的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选定描写对象,准确把握描写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分步进行手法点拨,然后让学生着手写作。首先可以以《紫藤萝瀑布》为范例,尝试启发学生从不同的顺序赏景,即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空间顺序赏景;也可以以《海上日出》为范例,让学生采用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时间顺序赏景;此外,还可以教学生采用诸如先整体后局部、先主要后次要等逻辑顺序赏景。接着,可以从不同的感官角度进行点拨,让学生学会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感官角度去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最后,及时要求学生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在这样循序渐进地点拨下,学生就能一点一点地找到写景类文章的自信心。
五、灵活命题促使学生自主写作
学生写命题作文思维往往容易被束缚,而在没有题目限制下的自主创作,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高涨。为此,教师可以少命题,灵活命题,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写作,也提倡形式多样的自主创作,包括写生活笔记、观察日记、随感随笔等,不拘一格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在学生自主写作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认清以下问题:一是对作文的内容进行约束和限制。自主写作虽然对写什么、怎么写、采用何种表现形式不加限制,但要写好,动笔前一定先认真想一想,自己最想告诉别人的是什么,并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写清楚;写完之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要修改。二是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写。可以写自然景物或景象、事件、人物、愿望等,选什么内容去写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而定,但一定要注意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要点。三是写作的内容要主次分清,把最能突出中心的部分写详细、具体,切记平淡无奇,无论写哪方面的内容都应该注意这一点,否则将失去自由写作的意义。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教师树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注重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教给学生有效的写作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魏萍萍. 如何丰富学生的写作情感[J]. 读写算,2014,(16).
[2]马晓霞.新课改下如何开展初中作文教学[J].中华少年,2015,(09).
[3]张燕.初中作文写作技巧漫谈[J].作文成功,2017,(21).
[4]張工立.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探索[J].课堂内外,2016,(18).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