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住学生心灵的一方净土
2020-07-20顾英春
顾英春
[摘 要]学生进入初中学习以后,面临着种种的变化,需要学生主动调节和应对,而这种应对的方式因人而异。在很多因素中,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决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初中班主任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十四、五岁思想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当中有的思想积极向上充满春意;有的则思想萎靡不振满是荒芜。严峻的问题摆在初中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的面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运用“仁爱”“宽容”“沟通”,与学生做朋友,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奋发向上。
[关键词]初中年级;班级管理;思想教育
良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好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交友、亲情、以及人际关系的构建都有很大益处,将会帮助学生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好的教育在于一种优秀的思想贯穿于每个孩子的心灵,时时刻刻引领他们,规范他们的行为。品德教育应贯穿在班级管理的每个细节中,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很多小事,正是他们缺点得以存活的土壤,只有克服缺点学生才能优秀、向上。作为班主任,要用“爱”教导他们,端正学生的思想。
一、“仁爱”是树立学生美好思想的根本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以儒家传统思想为主体的,在儒家思想体系中,“仁”是其最高的目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是其中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国人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仁爱”构建了中华民族性格的主框架。当今中学生群体“仁爱”特质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学生自身独生子女因素、青春期中学生逆反心理等,造成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不能诚恳待人,缺乏自尊自爱意识。面对中学生思想上出现的一些问题,班主任可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细致耐心地做工作,有时还需要旁敲侧击,既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将儒家学派“仁爱”这一思想因地制宜地贯穿在教育中,是树立学生美好思想的根本。
班级开展“仁爱”“包容”主题班会。告诉学生“你去包容别人,别人才能去包容你;你去爱别人,别人才会去爱你”的道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拿他人的缺陷开玩笑。主题教育构筑了温暖、友爱的集体,学生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使一些边缘学生在同学和老师的关爱下变得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慢慢地他们经常帮助其他学生,班级互帮互助的同学越来愈多,班级团结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班主任用“仁爱”的思想管理班级,重视孩子的德育教育,对教育事业和学生充满热爱,才能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观,促使中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二、“宽容”是浇灌学生美好思想的源泉
宽容不是口头上的承诺,它在待人接物中体现,在与人交流中出现,更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展现。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人身上,结局往往有很大区别,而形成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就是——宽容。要做到宽容,就要先学会理解别人,只有在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宽容。有位哲人曾说:“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高远;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翰无边。”这位哲人对“宽容”做了最生动、最直观的诠释。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缺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
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采取多谈心、多聊天等方式,耐心、细致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也是班级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宽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懂得宽容的班主任更会享受教育。学生好奇心强,具有极强的模仿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极为神圣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学生模仿。班主任在和同事说话或处理学生问题时,一定要言行宽容、处事得体,让学生学会用宽容之心看待问题,体会教师的良苦用心。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面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时,更要保持清醒态度,沟通时不能急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结合才能让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会宽容,班主任会有意外收获;学会宽容,班主任会心情愉悦;学会宽容,学生将会发现生活如此美好;学会宽容,学生将会发现周围人原来如此和善。
三、“沟通”是构架学生美好思想的桥梁
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心理和身体上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虽然采取了很多办法,但仍有一些不听话的学生我行我素,班主任打又打不得,管又无力管,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这时需要班主任和家长通力合作,“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我们的下一代”,构建学校、家庭共同管好学生的机制。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位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和修养不同,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采用灵活多变的沟通形式,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
班主任组建班级微信群,在家校通讯录的基础上,经常将学生的表现以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许多家长虽然在外工作,但十分关心孩子的学习。班主任可以定期在群里开展“家教沙龙”活动,与家长一起学习探讨交流,使远在外地的家长,不仅能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更能学到一些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方法。
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针对一些有个性、易犯错误的学生,要深入家庭调查、家访。家访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家长,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多表扬、多建议,达成共同管理学生是目的。同时,还可以设立“开放日”,让家长走进校园,与教师共商教育大计。
班主任要利用好家长会。家长会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日常表现,班主任可以“班级综合分析”“优秀家长育儿经验”“优秀学生奖”多个环节,让家长自查教育孩子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好地改进家庭教育方法。平时问题不大的学生,一两个月沟通一次即可;有问题的学生,多次和家长当面沟通的形式更好些。在班级教育中,多与家长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动态,与班主任对学生的細心呵护完美配合,学生就能慢慢转变思想,塑造出完美的思想情操。
四、“读书”是熏陶学生美好思想的火种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的认识还比较粗浅,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思想上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无论这些偏差小到什么程度,对构建学生美好情操都会有阻碍,班主任必须对他们的思想加以引导。诗人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高尔基也说过:“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可见,大多优秀的学生都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用思想、用文化、用书香、用审美的认知影响和熏陶出来的。
班级设立“读书角”,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爱国题材、积极向上的好书,学生放学后都可以借阅,暑假期间也可以借阅。学生通过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从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故事中汲取关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读好书开启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读好书有利于中学生独立、自由、健康地成长。还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关于读书的主题活动,如好书推荐会、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写读后感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文豪雨果说:“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学生们在阅读中思想受到洗礼,精神得到熏陶,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级是孕育美好心灵的沃野,班主任用一颗“爱”心,让学生的心灵之花在这片沃野上茁壮成长。班级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了,班主任成为一个幸福的班级管理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班主任既教书又育人,用源源不断的爱,守住了孩子心灵的一方净土!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许云峰.儒家“仁爱”思想对中学生德育的现实意义[M]. 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6.
[3]傅春光.沟通架构教师与家长、学生联系的桥梁[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