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0-07-20王玉华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8期
关键词:黄嘌呤布司氧化酶

王玉华

(郑州公交医院 内科, 河南 郑州450053)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一组异源性疾病,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与嘌呤代谢紊乱、 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 临床上常用别嘌醇来抑制尿酸的生成, 但其使用后易发生不良反应, 如肾毒性、 超敏反应等[2]; 非布司他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在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3]。 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 例, 探讨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80 例, 均符合 《2016 中国痛风诊疗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4], 且控制饮食后血尿酸 (BUA) 水平高于460 μmol/L。 纳入标准: 两周内未有痛风发作者; 近期未服用过降尿酸类药物者; 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患有继发性高尿酸血症者; 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者; 伴有肝、 肾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患有言语障碍或精神性疾病, 无法有效沟通者。 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2 例, 女18 例; 年龄30 ~65 岁, 平均 (47.24 ±2.11) 岁; 痛风病程0.4 ~10.3 年, 平均 (3.12 ± 1.21) 年。 观察 组 男20 例, 女20 例; 年 龄31 ~64 岁, 平 均 (46.98 ±2.24) 岁; 病程0.3 ~10.4 年, 平均 (3.08 ± 1.11) 年。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缓释胶囊口服 (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338, 规格0.25 g × 10粒), 0.25 g/次, 3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非布司他片口服 (杭州朱养心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20130010, 规格40 mg × 12 片), 40 mg/次, 1 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 NALP3水平, 血尿酸 (BUA) 水平, 肾功能指标血肌酐 (Scr)、 血尿素氮 (BUN) 水平, 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前后早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BUA、 Scr、BUN 水平;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 NALP3 水平, 试剂盒来自于默沙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表示, 比较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IL-1β、 NALP3 水平 治疗前, 两组的IL-1β、 NALP3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 两组的IL-1β、 NALP3 水 平 均 较 治 疗 前 显 著 下 降, 且 观 察 组 的IL-1β、NALP3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 NALP3 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1β、 NALP3 水平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IL-1β NALP3观察组 治疗前 9.93±1.22 1018.49±68.23(n=40) 治疗后 7.18±0.49*# 816.53±47.96*#对照组 治疗前 9.85±1.01 1016.37±69.11(n=40) 治疗后 8.43±0.65* 924.32±51.10*

2.2 BUA、 Scr、 BUN 水平 治疗前, 两组的BUA、 Scr、 BUN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 两组的Scr、 BUN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05), BUA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的BU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BUA、 Scr、 BUN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BUA、 Scr、 BUN 水平比较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 <0.05; 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时间 BUA (μmol/L) Scr (μmol/L) BUN (mmol/L)观察组 治疗前 594.79±80.34 95.76±17.89 6.59±1.73(n=40) 治疗后 314.13±72.46*# 92.12±16.57 6.31±1.49对照组 治疗前 591.79±82.10 94.98±17.64 6.51±1.62(n=40) 治疗后 400.03±84.44* 92.33±15.87 6.43±1.60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P <0.05)。 见表3。

表3 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n (%)]

3 讨论

相关研究[5]显示, 临床上约有10%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 目前常用别嘌醇降尿酸, 别嘌醇被体内黄嘌呤氧化酶催化成为别黄嘌呤, 别黄嘌呤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 由于黄嘌呤氧化酶对别黄嘌呤的亲和力比对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大, 从而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不能利用黄嘌呤氧化酶转化为尿酸, 使血中尿酸浓度降低, 但别嘌醇使用后容易发生腹泻、 药疹等不良反应。 非布司他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可同时抑制还原型和氧化型黄嘌呤氧化酶的非嘌呤类新型药物, 研究[6]表明其形成的药物酶复合物稳定性极强, 不会对嘌呤及嘧啶的正常代谢造成影响, 与别嘌醇联合使用, 可降低别嘌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黄嘌呤氧化酶还原反应, 减少不良反应, 增强别嘌醇的降尿酸效果。

NALP3 是炎性反应中重要的炎性介质, 当机体出现钾离子外流、 溶酶体裂解时, 会激活NALP3 炎性途径, 从而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如IL-1β 等, 导致炎性反应。 相关研究[7]显示,NALP3 与IL-1β 是高尿酸血症炎性反应的关键因子, 与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的IL-1β、 NALP3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的IL-1β、NALP3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表明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可有效降低尿酸盐结晶体的合成, 迅速减轻炎性反应。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的BUA 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 且观察组的BUA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两组的Scr、 BUN 水平虽无统计学差异, 但观察组的下降趋势更明显; 表明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可快速降低BUA 水平,控制尿酸, 从而减轻对肾组织的损伤, 改善预后[8]。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 (P <0.05), 表明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的治疗安全性较高, 可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 非布司他联合别嘌醇可有效降低痛风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 减轻炎性反应, 且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黄嘌呤布司氧化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非布司他的上市情况和新剂型研究进展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芹菜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及抑制效果的研究
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
黄嘌呤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