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湖北襄阳方言“儘”

2020-07-20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襄阳现代汉语介词

魏 艳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襄阳地处湖北的西北地区,与河南、陕西交界,因此在语言上带有秦味,又有豫音,是北方和西南官话的过渡带,是多种地域方言融合的产物,独具特色。以“儘”为例,运用邢福义先生的“两个三角”理论[1],通过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索该方言词的语法和语义,找到普通话与襄阳方言的不同之处,以加深对襄阳方言的理解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为“盡”的俗体字,由“盡”加义符作“儘”后简化为“尽”,后与表示“完、竭”义的“尽”出现混用。《中华字海》中释为:“力求最大限度达到;任凭;老是。”《汉字源流字典》:一是“任、随”,如“唯有落红不禁,儘叫飞舞出宫墙”。二是作副词,表长久,经常,相当于总是、老是,“儘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三是又表达极大限度,相当于尽量,“虚座儘后”。四是最,“书本放在儘里头”;一直、持续“这几天儘刮风”。五是后作介词,表以某个范围为界,如“儘着年前把工作做完”。六是把某些人或事物的顺序放在最先,“先儘着孩子吃”。七是由、任凭,“东西儘你挑”。

“尽”,《现代汉语词典》:尽量,如“尽早”;最,如“尽里头”;尽管,副词,表示没有必要考虑别的,安心去做;总是;连词,表承认某种事实。现代汉语中“尽”的意思已与“儘”的部分义混同。

我们认为“盡”和“儘”意义上有一定关联性,“儘”借用“盡”后加义符简化为“义”后,“儘”的词义义项在普通话中几乎消失,现今在地方方言中仍保留,表“最”的义项是由“盡”延申而来。襄阳方言中的“儘”就保留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所消失的“儘”的用法。

一、“儘”义的历史考察

“儘”为后起字,“盡”的俗体字,意义中包含有“盡”的“完、尽”的义项。

唐白居易《题山石榴花》:“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儘人看。”为连词用法,表示无条件。可译为“任凭”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此字。如《朱子语类》:“如退之說三品等,皆是論氣質之性,說得儘好”,“天下道理儘無窮,人要去做,又做不辦”这里的“儘”即“极、非常”之义。

元代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妾身裴興奴,自從白侍郎别後,儘着老虔婆百般啜哄,我再不肯接客求食。”中的是副词的用法“由、任凭”之义。

明代常与“侭”混用。重修洪山镇寿寺碑记:“一去一來,無掛無碍,自在逍遙,嘆之不侭,刻石于碑,萬載為記,謹志一矣。”。

清代时期已有表“尽管”的转折义,如《官场现形计》“你有什麽見解,儘管寫出來。”“你別同我客氣,你儘管寫罷,寫出來一定合式的。”“不願意,儘管走!”这里的“儘”的用法已经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尽”作连词的用法差不多了。《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十二回:“身邊恰帶有數百錢,儘數將來送與他,以少見故人之意。”《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孫道:‘只取得二百兩銀子,儘數送與他了。”为动词用法“尽其所有”之义。这一时期,“儘”和“盡”混用,如清道光九年例赠修职郎龙公薛府君墓志铭“聞於下儘有馨香德……充囊那敢評非義,體物曲盡。”

后多作“尽、完”和“任凭”的意思。民国洪深《香稻米》第三幕:“黄二官:‘我是尽多尽少还你的。’”为动词用法,“尽其所有”之义。近现代作家张天翼《仇恨》:“那伤兵差不离昏了过去:张开着一半嘴,张开着一半眼睛,尽让别人拖着。”

今襄阳方言中“儘”已无“完、竭”义,但从方言语料事实可以考察出其他意思多由该本义延申而来,部分意思如“任凭”义在方言中仍然有保留。

二、襄阳方言“儘”的用法来源

(一)襄阳方言“儘”作动词的用法来源

(二)襄阳方言“儘”作副词的用法来源

“儘”作副词“最,极”的用法,由“盡”的“极、完”义发展而来。因为有表示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快用完用尽,又经常与“紧”混用。清乾隆六十年,水渠碑石刻:“乾隆六十年,奉道府二憲安臨、襄、翼三縣尊斷定和處,仍照舊規:蟠桃渠儘東四丈,尉村渠口儘西十丈。”意为最东边四丈的地方。“儘”作副词通常是“儘+方位词”的用法,多用文学作品中。清小说《儿女英雄传》:“东西下里,尽西头儿有个大苇塘,那地方叫作苇滩”,意思是最西边有一个大苇唐;清小说《绿野仙踪》(下):“皆因蕙娘同周琏并两妇人俱站在平台紧北边,大风过处,一齐刮倒,吊下台去。”意思是周琏和两个妇人一起站在最北边;王晓波《绿毛水怪》:“只有在沙滩尽边上,才有海水最不引人注意地在抽溅……”,意思为在海滩最边上。上述例中用法在襄阳方言中仍有大量的使用,这一用法同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有运用,多见于口语,《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尽”作副词释义:“用在表示方位的词的前面”,如“尽前头”“尽北边”,用法与襄阳方言相似。通过搜索CCL语料库得出的175433条“尽”字用例中,几乎没有此用法,可见该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已经淡化。

“儘”作为副词的另外一个用法表示“总是、老是”由“盡”的“全部、所有”义发展而来,由具体的领域隐喻为抽象的领域,从而有了时间上的“不尽”义。襄阳方言“明天就要演出了,今晚得儘练”,今晚要一直练习;“儘说叫我给你留下”,一直在说,总是说叫我给你留下;而襄阳方言中“儘+V+V不+补”的说法也可以说是由此用法扩展而来的,表示“一直”,“给了这么多好吃的,儘吃吃不完”。表示“总是、老是、一直”义则只在方言中有该用法,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没有的。

(三)襄阳方言“儘”作介词的用法来源

因“儘”的所有用法中都包含有一定的[+范围]义,所以虚化后的“儘”仍然保留有该义域特征,表示一定的范围或者界限,指人或事物。元刘孟保《南台备要》:“今後各處行用鈔庫。須要每日平明開庫。庫官親臨監視司庫人等。先儘小本細民。過徃客旅。次及行鋪之家。不限多寡。”“先儘小本细民”中的“儘”指让某人时间上优先,让小本细民先。襄阳方言“儘”作为介词的用法在方言中经常出现,如“儘女的先进”“一箱子苹果,儘要坏的吃”,而这一意思在汉语普通话中是没有的,完全由襄阳方言自身演化而来,并且是由“极”义衍生。“极”在空间上表示某地范围的边缘,在时间上表示截止日期的边界等。

“儘”作为介词还有一种用法即“任凭”义,该义的用法由动词虚化而来。宋武衍“唯有落红官不禁,儘教飞舞出宫墙”。两句诗句中的“儘”已无动词性质,意为任凭落花飞舞出宫墙。襄阳方言中也含有此用法,如“这些东西儘你挑”“儘他吃吧”。

三、襄阳方言中“儘”的用法

“儘”字在湖北相当一部分的地区方言中都有,主要分布在湖北的江淮官话区和部分西南官话区[3],且用法繁多,下面将从语表、语里、语值的角度探析襄阳方言中“儘”在方言中的具体用法和与古汉语中“儘”的联系。

(一)方言“儘”作动词用法

(1)这个我不着急,儘他先吧。

(2)我不想坐,儘他坐吧。

(3)小孩子嘛,儘他(玩)。

该句中襄阳方言“儘”是作为动词使用,常用在人称代词前,有“使、让”的意思,部分地区有明确的使役用法,如宜昌方言中,“儘”从弱使役义“任凭”发展到强使役义,再到被动义[4]。例(1)的意思是我不着急,让他先去完成这件事,“儘”在人称代词“他”的前面;例(2)的意思是我不坐,让他坐着就好,前提是介引对象“他”已经在坐着了,表示已然发生的事情。例(3)方言“儘”在代词“他”之前表示随他便,任由他玩,后面的动词“玩”是可以省略的,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随他”。

我们可以看出例句中的“儘”都与“随、任凭”有关,表示说话方同意时间可以往后延,带有乐意的或是抱怨的情绪。例如第(1)句,表示一种谅解、体谅的语气。第(2)句如果去掉前半句和句末的语气词,没有语境,就会出现两种表达意思,可以表示没关系,看他也挺累的,就让他坐着休息休息,我无所谓,是一种个大度和体谅;同样也可以表示他那么不礼貌,看到我来只想着自己一个人坐着,都不让座,表示一种埋怨、不屑的情绪。再如“不管他,儘他吃!吃坏肚子了他就知道错了。”这句话中很明显表示父母对子女的责备,有任其做下去的意思,后果自负。

(二)方言“儘”做副词用法

“儘”作副词的用法,其在句子的中承担的成分,介于动词和介词之间,有虚化的趋势。

(4)儘里头儘高头

(5)我住的那栋楼在儘南边。

(6)不要总是事情到了儘根上再去准备。

(7)我想回去,可他却儘说。

(8)儘搬搬不动儘吃吃不完。

“儘”作为副词的用法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最”,通常后接方位词。如例(4)表示最里面,最上面;例(4)表示那栋楼在某一排的最南边一栋;例(5)意思是事情快要开始的时候来准备,言外之意是事情快要发生的时候准备已经很晚了。例(6)中“儘”同样作为副词来使用,但是意思却不一样,这句话中表示我都打算回去了,可他却没有想回去的意思,还一直说个不停。例(7)中的“儘”表示一直,意思是使劲搬却搬不动,拼命吃却吃不完,可以构成一种特殊的“儘+V+V不+补语”的结构。

(三)方言“儘”做介词用法

“儘”作介词用法,意义完全虚化。

(9)儘着这碗饭吃,吃完在盛。

(10)一家人里,他总是儘着老婆和孩子。

(11)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儘你挑。

第(9)句中,“儘”表示对某些事物设置一定的总量和范围,意思是现以这碗饭为总量,任凭你怎么吃,含有一定的命令和祈使的语气。第(10)句中“儘”表示给事物设置一定的顺序,使之排在最开始、最前面。意思是什么事情都让老婆和孩子先来,如有好吃的老婆孩子先吃、好用的让老婆孩子先用。该用法后面通常与“着”连用。第(11)句,表示在一定的范围内,任凭某人某物做什么。该句的意思就是这些好看的衣服里面,就任凭你随便挑选。此外,湖北部分地区还有作被动的用法。如:

天门方言:儘他打了(被他打了)。

宜昌方言:白菜儘猪糟蹋哒(白菜被猪糟蹋了)。

襄阳方言“儘”多做虚词使用,多数情况下后接代词,基本不与否定词搭配。

四、普通话中“儘”的用法

“儘”为“尽”的异体字,后简化为“尽”,尽在普通话中有两种读音:jìn与jǐn。读作尽(jìn)时都有[+完]、[+都]义,主要有两种词类用法:动词,“取之不尽”“尽力”;副词,“尽显英雄本色”。读作尽(jǐn),主要有三种词类用法,而且在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也各不相同:动词,“尽可能地少犯错误”,表示最大限度,通过检索CCL语料库得出的175433条现代汉语“尽”字用例发现,该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最高,这一用法和襄阳方言的使用用法一致;介词,“尽着一天时间把作业写完”表示以某个范围为界,不得超过,或者是以某人某事优先,语料库中仅有30条左右用例,且多是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使用,在普通话中则几乎没有使用;副词,“尽北边”,CCL语料库中用例更是极少,也只在现当代地方特色报刊和文学作品中使用,普通话中几乎没有。

由此可见,襄阳方言中的“儘”都非现代汉语普通话“尽”基本义用法,现代汉语介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普通话中几乎没有,而襄阳方言中大量存在,并且仍然在使用。

襄阳方言和汉语普通话“儘”有很大的差别,不同之处都是由先前义延申而来,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将其作为不同的语法形式来使用,如副词、介词的用法。但从现代汉语的普遍适使用频率来看,很多的“儘”的用法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都已没有,而在襄阳方言中则存在大量的使用,并且各种用法几乎并存,是以襄阳为代表的湖北部分地区方言的一大特征。

猜你喜欢

襄阳现代汉语介词
介词和介词短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神秘的包裹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介词不能这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