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教研室打造金课的策略

2020-01-18政,刘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研室金课思政

方 政,刘 英

(合肥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1]。2018年6月,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首次提出“金课”概念,要求高校建设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载体,因此以打造金课为抓手,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我国高校中心工作之一。作为高校基层科研教学组织,教研室在打造金课过程中,应该发挥相应作用。

一、高校教研室的基本职能在于课程建设

我国高校教研室的建制是建国后学习前苏联高校办学模式的产物。当前设置教研室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普遍做法。如何理解教研室?我国《教育大辞典》将教研室界定为“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内按专业、专门组(化)或课程(一门或几门)设置的基本教学、科学研究单位。”从教研室定义来看,其基本职能在于教学、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研室教学研究应以课程为单位开展,科学研究也是以课程所属学科来进行,并服务于课程教学。因此,可以说,高校教研室基本职能在于课程建设。

从高校教研室设置的初衷来看,教育主管部门赋予高校教研室课程建设的职能。1950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该文件强调“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及研究工作,应就各项主要课程组织教学研究指导组,由教师实行互助,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这就是说,教育部规定教学研究指导组(以后改称教研室)的任务在于围绕课程开展研讨,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1953年到1954年高等教育部(当时与教育部并立)召开了多次全国综合大学会议,这些会议均强调,高校要通过教研室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师资、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水平。可见,高等教育部认为高校教研室的职能在于组织教学工作。

从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来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高校教研室履行课程建设职能。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特别是总书记提出要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出,“我们还有个基本判断,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3]既然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那么高校要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紧紧围绕课程这一基本要素,加强建设,提升质量。

从高校教研室职能发挥的现状来看,不少高校教研室课程建设职能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高校院系是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直接执行单位,一些高校院系负责人认为,课程建设等事务应该由院系直接负责,把教研室功能限定在安排教学任务、收集教学材料等方面,忽视了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综上,高校教研室设置的初衷、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对教研室的职能要求与高校教研室职能发挥现状存在着矛盾,为化解这一矛盾,作为高校基层教学与研究单位,教研室理应发挥课程建设职能,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做出应有贡献。

二、高校教研室课程建设目标在于打造金课

自从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淘汰水课,建设金课”以来,金课成为高质量课程的代名词。高校教研室课程建设的目标就在于打造金课。

2018年以来不少学者对金课展开研究。笔者以“金课”作为篇名检索项,截止到2020年5月20日,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到37篇CSSCI来源期刊论文(含拓展)。这些论文研究领域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其一,金课内涵、特征、设计原则等方面的研究。吴岩[4]指出,金课的标准在于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李志义认为,金课的特征包括高阶课堂、对话课堂、开放课堂、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等五个方面。崔佳、宋耀武[5]分析了金课建设的原则:建设“金课”的主体性原则是学习者有效参与;建设“金课”的基础性原则是学习内容聚焦;建设“金课”的科学性原则是全脑教学。其二,金课与高等教育质量关系的研究。马凤歧[6]指出,减少“水课”、建设“金课”是提升我国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丰丙芝[7]主张,要以建设金课为支撑点,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其三,金课建设路径与建设特定课程金课策略的研究。叶信治[8]认为,高校要借助制度而非单纯资源投入以推动金课建设。陈翔等人[9]提出,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金课建设的重要条件。夏建文、龙迎伟[10]主张,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要办好关键课程;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冯培[11]从落实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程琼、王洛忠[12]探讨了形势与政策“金课”建设的标准与路径。冯智文[13]论述了中国外语金课的内涵及其建设方略。

综合学界对金课的研究,笔者发现对金课内涵、特征、意义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对建设金课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少量涉及金课建设策略的研究也往往侧重大的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办法。从高校教研室角度谈金课建设的论文尚未出现。因此,笔者从高校教研室层面研究打造金课的策略,具有较大价值。

三、高校教研室打造金课的策略

(一)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支撑专业培养目标

总体而言,教研室课程建设就是要实现课程三维目标,从而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教研室课程建设需要在专业建设的视域下展开。什么是专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专业,就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学完所包含的全部课程,就可以形成一定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获得该专业的毕业证书。”[14]从专业内涵来看,专业建设关键在于落实专业培养目标,即教师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相应专业能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相关课程目标的支撑。这是因为,“专业培养目标只对本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宏观要求,这些目标要具体落实到课程之中。”[15]只有通过课程建设,实现课程目标,才能有效支撑专业培养目标。一般来说,课程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等三维目标。因此,教研室课程建设就要聚焦于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

高校基层教研室要研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支撑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课程的知识目标,教研室要组织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知识体系,要从横向上理清章节知识内在逻辑关系,使之简约化;要从纵向上把握章节之间关联,使之结构化;还要根据对有关学科学术前沿与学术动态的把握,对教材知识点予以拓展与补充。教研室教师依据对课程知识简约化、结构化、前沿性的把握,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对于课程的能力目标,不同课程的能力目标差异大,教研室教师要从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出发,以课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注重培养有关能力。比如说,“大学外语”注重培养大学生在英语方面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那么,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勇于实践,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能力,在课程成绩评定中,要突出上述能力的考核。在课程教学中,也要突出课程能力培养对于专业能力养成的作用。比如说,师范类专业能力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教育教学能力,那么师范类专业课程就要服务于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心理学”这样的课程,任课教师应该在教授知识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跃升。对于课程的素质目标,教研室教师首先要明确素质内涵与构成,结合课程素质目标的具体要求,探讨课程如何实现素质目标。对于素质的内涵,众说纷纭,尚未形成共识。代表性观点主张,素质是人通过潜质开发和知识内化而形成的,决定其外在表现的内在品质,包括观念素质、品德素质、能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16]每一门具体课程往往会侧重对于一类素质或几类素质的培养。

教研室通过引导任课教师实现课程三维目标,有效支撑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打造金课。

(二)建立教研室教学共同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高校教研室是按照专业或课程设立的高校教学科研单位,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层组织。一般而言,同一个教研室的成员具有相似或者相同教育背景,承担相似或者相同课程。因此,同一个教研室成员完全可以建立教学共同体,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打造金课。教研室要通过激发教师教研积极性,组织多种教学研讨活动,形成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不同的教师在承担同一教学内容时,会根据自身知识积累与对教学内容解读,采用相应教学方法与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形成不同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室组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让不同老师交流各自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共同探讨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处理,分享教学体会与心得。同课异构在对教材把握和教学方法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展示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展现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既能彰显教师教学个性,又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教研室成员们可以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方面达成共识,形成集众人智慧的教学设计,形成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打造金课。第二,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一师一优课活动是指教研室成员选择课程特定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展示一个课时课堂教学,并拍摄成教学视频。一师一优课活动不但为教研室成员提供了观摩优质课的机会,还开发了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自我学习契机。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教研室将能够促使教师探索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第三,开展教研课题研究,研讨优质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教研室要引导教师形成“教学学术”意识,围绕教学开展课题研究,研讨优质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上述活动形成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教研室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而打造金课。

(三)构建教研室科研共同体,提升课程深度

判断金课与水课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课程的深度,有深度的课程就是金课。教师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掌握相关学科领域最新动态,是提升课程深度的有效途径。高校教研室成员具有相似的科研方向,能够持续开展科研交流与互动,因此可以构建教研室科研共同体,在科研活动中,合理分工,协同工作,从而高效开展科学研究。教研室构建科研共同体,开展科研活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围绕相关课程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教研室精心挑选跟课程有关的学术著作、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由一位成员报告相关著作主要内容,其他成员一起研讨,以期让成员们熟悉学科前沿与教育教学新理论。科研团队也可以让成员轮流报告新近阅读的学科领域最新学术论文,报告特定研究领域新进展与新观点。

围绕特定选题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在联合申报科研课题的过程中,教研室成员要阅读文献资料、撰写国内外研究综述、设计研究内容、确定研究重难点、构思研究创新点,在这一过程中,熟悉了学术研究动态,积累了学术积淀,锻炼了科研能力。

编写教研室科研论文集。一般来说,国内高校要求教师完成一定科研工作量,包括论文发表等。因此,高校教师大多会撰写并发表科研论文。高校教研室可以组织编写年度科研论文集,激发教研室成员撰写科研论文的积极性。这一活动可以作为教研室常规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这一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还能为教师打磨、提升论文质量提供平台,从而提升教研室整体科研水平。

教研室通过构建科研共同体,引导教研室教师把握相关学科领域的新动态,推动教研室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从而提升教研室整体科研水平。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在教学中必然会提升课程的深度,从而打造金课。

(四)探索学生参与课程路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只有在学习者参与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者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才可能是金课。相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师生间无有效互动的课程大多是水课。有研究者指出,“作为‘金课’主体的学习者是否能够有效参与不断发展、演化的学习过程是‘金课’设计时首先考虑的问题。”[5]国外高校特别强调学习者参与课堂,倡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培育素养。巴黎政治学院的课程分大课和小课,大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小课以学生报告为主,两者比例大约为3∶2;耶鲁大学的课程,即使是暑期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很少讲授,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讨论和报告研究成果。[6]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教研室可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既要探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课堂动机的策略,又要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的路径。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教研室可要求教师加大过程性成绩比例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并尝试运用撰写读书报告、主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程,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授课教师可以布置相应阅读书目,要求学生课后研读,撰写读书报告,并在课堂上陈述读书报告。通过撰写读书报告,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理工科类课程,教研室可引导教师吸收学生参加科研课题、进入实验室、加入科研团队、参与有关课题研究、完成相关科研任务。在参与科研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课程所学理论的理解,又完成了难度较大、挑战性强的科研任务,培育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

教研室教师通过探索学生参与课程途径,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有利于打造金课。

(五)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助力立德树人

高校的根本使命在于立德树人。教研室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助力立德树人,有利于金课的打造。课程思政理念是上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的产物。2014年上海高校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由各界知名人士与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课程,注重弘扬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课程思政理念得以形成。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此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蕴涵着丰富的课程思政思想。2018年教育部制定《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又称“新时代高教40条”),该文件要求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此,课程思政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立德树人工作,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政策导向。

为落实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全国高校都在探索好的做法。高校教研室可以组织教研室成员学习课程思政的新理念,将课程思政落实在教学环节中,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途径。对于课程思政的学习,教研室可以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率先实践课程思政的上海高校的做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各门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作用的指示精神,学习教育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安排,学习专家学者研究课程思政的论文论著。对于课程思政在教学环节中的落实,教研室应该在学校及其院系等部门的领导下将课程思政纳入课程大纲、课程授课、课程教师评价、课程考核等环节之中,使课程思政能够切实得到贯彻。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途径,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也是难点。高校教研室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第一,开发相关课程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智强在总结该校践行课程思政做法时说,“体育课教师可以把挫折教育、敬业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融入体育课中。临床教学中,可以体现‘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的思想,不同岗位的老师都可以做出表率,引领学生。”[17]从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课程思政做法来看,可以说,每一门课程都包含着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中国思想史”中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能够作为涵养友善、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载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古代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又是对大学生开展爱国教育、责任教育的思想载体。又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本身虽然比较抽象,可以直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多,但是任课教师可以精选案例讲解抽象理论,实现价值性与知识性统一,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比如,讲解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这一内容,可以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条件来讲解,即这一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意识能动性,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产物。讲解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另一具体表现——意识能够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时,可以联系2015年以来我国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来讲解,这样的案例既契合了讲解理论的需要,又宣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第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评价相关课程理论并矫正其存在的价值偏差。 “西方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其中一些理论就包含着价值偏差,对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明确指出并加以矫正。比如说,对于造成社会失业问题的原因,西方经济学家习惯使用自然失业率这样一个概念,似乎社会失业问题与社会制度无关。对此,任课教师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加以批驳并阐释失业问题真正原因。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失业问题的原因在于资本家为了追求剩余价值,使得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的数量相对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相对减少,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了相对过剩人口。因此,失业问题的根源不是自然原因,而是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主义制度。

猜你喜欢

教研室金课思政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浅探碳酸镁的生成问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河南省高校音乐学院教研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