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脾虚寒湿证临床观察
2020-07-20刘玮婷吴利龙王梦颖
刘玮婷,吴利龙,王梦颖
(1.湖南中医药大学2017级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肖国士名医工作室,湖南 长沙 410005)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SC)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眼底疾病,一般预后良好,但易复发,难以彻底治愈。现治疗除采用改善眼部循环及营养视网膜的药物外,主要以激光为主,但激光治疗并不能提高最终视力、且存在风险性。研究表明[1],中药治疗GSC有明显的优势。笔者用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脾虚寒湿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6例,均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年龄35~57岁,平均(44.73±8.82)岁;视力0.3~0.8,平均(0.69±0.12)。对照组男17例,女6例;年龄31~55岁,平均(43.67±9.47)岁;视力0.4~0.8,平均(0.67±0.15)。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以《眼科学》[2]为依据。视物模糊,视物变暗、变色、变形或小视。眼底黄斑部可见类圆形1~3PD大小、颜色稍灰、微隆起的病变,边缘可见弧形光晕,中心凹反光消失。OCT示后极部的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出现液腔。FFA示黄斑区有炊烟状或墨渍样渗漏。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眼科学》[3]及《中医诊断学》[4]辨证为脾虚寒湿证。眼部症状:自觉视野中心部有类圆形灰色或淡黄色的固定暗影、遮挡视线、视物变暗、变色、变形或小视等,全身症状有神疲乏力、喜暖怕冷、腹胀纳少、口淡乏味、大便溏薄、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细滑等。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西医诊断标准及脾虚寒湿证的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30~60岁;③裸眼视力大于等于0.2。
排除标准:①年龄大于60岁;②裸眼视力小于0.2;③经过OCT检查,发现浆液性水肿不波及黄斑部,或者合并其他黄斑病变;④被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非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的黄斑水肿;⑤依从性差、不规律服药;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严重全身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曲克芦丁注射液200mg溶于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7日后停药,改为维生素B片120mg及维生素C片200mg,口服,每日3次。施图伦滴眼液滴患眼,每天4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组:予以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药用茯苓15g,白术15g,桂枝6g,薏苡仁30g,泽泻10g,车前子15g,草豆蔻10g,丹参15g,益母草10g,黄芪10g,甘草6g。日1剂,水煎,1日2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视力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黄斑区渗出、水肿等症状基本消失,视力恢复正常。好转:黄斑区渗出、水肿等可见显著好转,视力大幅度提高。未愈:黄斑区渗出、水肿等症状及视力改变不明显或更严重。
用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眼(%)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3 0.69±0.12 0.85±0.17*△对照组 23 0.67±0.15 0.76±0.14*
6 讨 论
本病属中医“视瞻有色”“视曲如直”范畴。属瞳神疾病,故与肝肾关系密切。根据近代医家陈达夫教授的六经辨证观点[6],黄斑部病变与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有关。《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健运,水湿上泛,聚湿成痰,阻滞脉络,导致视网膜水肿。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方中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利湿,黄芪补气健脾,泽泻、车前子利水渗湿,桂枝温阳通脉,丹参、益母草活血利水,草豆蔻温中行气,炙甘草健脾兼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即可利水渗湿、改善视网膜水肿,又可调理脾虚寒湿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