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结合任脉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2020-07-19李娜娜
李娜娜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焦作 454001)
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所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损伤节段下的肢体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并继发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1]。在脊髓损伤后休克期多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休克逐渐恢复后可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晚期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目前治疗以多种方法结合为主,其中任脉灸是在任脉段进行隔物灸治疗的方法,属于针灸的一种,临床上多有应用[2]。本研究用任脉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6例,均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0例;年龄21~62岁,平均(38.45±11.62)岁;病程1~6个月,平均(3.88±0.81)个月。对照组男27例,女11例;年龄20~64岁,平均(38.38±11.57)岁;病程1~5个月,平均(3.84±0.7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3]中脊髓损伤诊断标准,经X线、CT及磁共振(MRI)检查确诊,并有《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4]中神经源性膀胱症状,有排尿或排便功能障碍病史,经尿动力学、神经体征及肛门括约肌检查,出现会阴部感觉消退,括约肌张力异常等。②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癃闭诊断依据。主症小便不利或闭塞不通。次症为小腹胀满,口干、口苦,或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舌红或紫暗或淡、苔薄白或黄腻,脉数或弦细或涩。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泌尿系统疾病。②精神障碍。③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①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知识,膀胱训练及自我管理方法等。②运动疗法:训练肌力、减压动作、膀胱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每次45min,日1次。③间歇导尿:每日定时饮水,并每隔5h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帮助患者导尿,直至患者自动排尿间隔大于2h,或排尿残尿量小于100mL,终止导尿。
观察组加用任脉灸治疗。排除膀胱尿液,患者取平卧位,露出腹部,取中极、气海、关元等下腹部任脉穴位,用酒精擦拭消毒并涂抹姜汁。铺桑皮纸,置姜泥于穴位,再置梭形艾绒,令梭头接梭尾,点燃头、身、尾3处,燃尽后再置新艾绒,连灸3次,结束后将桑皮纸连同姜泥卷走,清洗皮肤。任脉灸过程中,注意皮肤变化,若出现过敏立即停止,温度过高则使用艾灸架。每周治疗3次。
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指标
排尿情况。记录24h内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次数。
膀胱功能。包括平均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及残余尿量。膀胱容量通过膀胱容量测定仪(广州市擎诚医疗器械)检测,膀胱压力通过膀胱压/腹内压监控仪(广州恒爱医疗)检测,残余尿量通过B超测量。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次,±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次,±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时间 组别 例 24h内排尿次数 24h内尿失禁次数治疗前 观察组 38 11.46±2.23 7.46±2.57对照组 38 11.52±2.26 7.52±2.62 t 0.117 0.101 P 0.908 0.920治疗后 观察组 38 7.26±1.62* 4.24±1.79*对照组 38 9.93±1.64* 5.64±1.83*t 7.140 3.371 P 0.000 0.001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膀胱功能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残余尿量(mL)治疗前观察组 38 312.31±42.51 11.35±2.49 260.15±50.82对照组 38 312.16±42.60 11.30±2.54 259.84±51.57 t 0.015 0.087 0.026 P 0.988 0.931 0.979治疗后观察组 38 481.56±48.62* 16.32±3.42* 98.73±21.71*对照组 38 457.84±46.49* 14.61±3.36*142.23±25.59*t 2.174 2.199 8.045 P 0.033 0.031 0.000时间 组别 例 平均膀胱容量(mL)膀胱压力(cmH2O)
5 讨 论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症状与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类似,不同的是患者有尿意丧失感,并可伴有反射性排尿或伴有排列功能紊乱等,临床常规治疗中最重要的是保护肾脏功能,避免慢性肾功能衰竭,并改善排尿症状。具体措施包括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两类,而手术治疗多在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神经病变稳定后方可进行,所以目前临床治疗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6]。非手术治疗包括间歇导尿、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封闭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等,现多配合灸法治疗,但治疗位置、方法等均会影响治疗效果[7]。
《备急千金方》记载了有关灸法治疗小便不利及遗溺的方法,而任脉灸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临床经验,在膀胱局部选穴治疗[8]。任脉灸选择下腹部任脉之中极穴为任脉要穴,功能为募集膀胱经水湿,可治小便不利及遗溺不禁;气海为保健要穴,是打通任督小周天之关键,可治遗尿、下腹痛等;关元培元固本、导赤通淋,可调节内分泌,治疗泌尿系疾病。以姜汁、姜泥铺底,姜性微温,可入肺、心脾及胃之经,兼具有调和营卫、祛痰下气、散寒发表、消水化食等作用。配合艾灸可产生双重效果,通过温热刺激作用于局部,扩张毛细血管,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调节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从而改善排尿情况,促进膀胱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