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观察

2020-07-19魏艳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桂枝黄芪针刺

魏艳艳

(河南省武陟县中医院妇产科,河南 焦作 454950)

孕妇产后元气大伤、气血不足、气滞血瘀,外加风寒湿邪入侵引发产后身痛。本研究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6例,均为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治疗的产后身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26.83±1.56)岁;病程1~6个月,平均(3.53±1.50)个月;阴道分娩28例,剖宫产19例,中晚期引产1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5.03±1.55)岁;病程2~8个月,平均(3.58±1.53)个月;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19例,中晚期引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发生在产褥期或者产后百天内,存在产后体虚、外邪史;中医诊断符合《实用中医风湿病学》[1]中气血亏虚证候。主症为肌肉关节疼痛不适,四肢麻痹,活动受限、怕寒怕风、伴随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次症为神疲懒言、面白或萎黄;舌质淡红或有瘀斑,舌苔白薄,脉弦涩。

排除标准: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明显病变,中重度骨质疏松及开放性或多发性骨折病史,对中草药严重过敏,患免疫系统疾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药用黄芪30g,桂枝10g,赤芍、白芍各12g,当归10g,川芎10g,伸筋草12g,鸡血藤15g,细辛6g,生姜7片,大枣7枚。头痛川芎增加至15g;上肢痛加羌活12g,桔梗10g;腰背痛加杜仲12g,续断15g、桑寄生12g;下肢痛加牛膝12g、木瓜12g;全身痛减桔梗加生姜7片、大枣7枚。冷泡1h后,用300mL清水煎至100mL,再复煎100mL,1剂50mL,日2剂,分早晚2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

观察组加以温针灸治疗。斜针捻转补法刺入腧穴3~5mm,以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主穴,辅助常规平补平泻法局部取穴。上肢痛针刺肩髃、曲池、合谷穴;下肢痛针刺委中、足三里、昆仑穴;颈、肩、背痛针刺风池、大椎、天宗穴;腰、骶、臀痛针刺命门、秩边、环跳穴;四肢疼痛在肢体侧阳针刺明经穴。将2cm艾段置于针柄上,点燃施灸,局部温热即可,烧完艾段后去除灰烬。针刺后留针0.5h且放温灸盒在背俞穴,1次间隔10min。若多部位疼痛,治疗时取1~2穴位,交替温针灸治疗,1周5次,持续治疗1个月。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关节、肌肉酸痛、麻木、肿胀等身痛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有效:身痛临床症状好转,关节活动功能改善。无效:身痛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4 观察指标

疼痛评分[3]: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治疗1个月后疼痛程度,无痛是0分,轻度是1~3分,中度是4~6分,重度是7~10分。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例 治疗前 治疗后 t χ2观察组 48 5.35±1.05 2.63±1.77 9.157 0.000对照组 48 5.37±1.26 4.55±1.82 2.567 0.012 t 0.085 5.702 χ2 0.933 0.000

6 讨 论

产后身痛是指产褥期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四肢以及关节出现酸疼、麻木、肿胀等,并且伴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怕风、怕冷、不耐劳累、全身无力、头痛头晕等。试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均正常,临床运用抗生素、消炎止痛药以及激素治疗无法缓解。

产后身痛主要病机为气血两亏,分娩时失血较多,血气亏损而致四肢麻木、疼痛;脉络空乏虚弱,腠理松懈,风寒湿邪入侵,致血气运行受阻,继而四肢肌肉酸楚、疼痛;分娩后瘀血未净,经脉瘀阻,致身痛;肾精虚弱,耗损精血[4]。因此,治当补益肾精、温经通脉、除邪祛风、益气养血。黄芪桂枝五物汤方中当归活血养血,白芍、鸡血藤疏通经脉络,羌活除风胜湿,细辛疏通表里、驱逐邪气,伸筋草消热除湿,生姜、大枣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证实,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减弱血液黏性,提高血液微循环能力,阻碍血小板集聚,抗炎止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其中黄芪可以缓解神经元损伤度、使血管内皮免受损害、降血脂,调节血流速度,预防形成血栓;桂枝消热镇止痛效果好,能扩张血管而阻碍血小板集聚,抗凝血;白芍抗炎镇痛、抗氧化损伤作用较强。黄芪桂枝五物汤有补血养血、调理精气、通络祛风、除湿止痛的效果[5]。温针灸包括艾灸、针刺,针刺可疏通经络、调节血气;艾灸可补气养血、除湿祛寒[6]。且艾段燃烧可辐射机体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消炎抑菌、镇痛。针对不同的病症类型进行相应的穴位针刺及艾灸治疗,能有效改善关节疼痛。

综上所述,温针灸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身痛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桂枝黄芪针刺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黄芪是个宝
喊魂
我的发现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