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势群体的一曲励志赞歌
——临县道情现代戏《吕梁护工》观后

2020-07-19徐秉梅

戏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道情临县吕梁市

徐秉梅

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兀而至,在整个世界都受其干扰和影响的情态之下,作为现场观摩的戏曲演出也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尽管如此,戏曲艺术演出机构和众多戏曲艺术家的“云交流”“云演出”并未停歇。由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举办的、旨在展示基层戏曲院团艺术风貌和艺术创作新成果的2020年全国基层戏曲院团会演,采取了有别于以往剧场观摩的方式,借助于现代传媒技术手段,以灵活和频密的云端方式在2020年9月7日至30日为期20多天的时段内,如期向全国观众展开网络会演。这其中,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编演的临县道情剧《吕梁护工》的精彩直播,呈现于9月15日的网络会演专场。

临县道情,作为中国道情艺术中俗曲道情的一条重要支脉,滋生繁衍于黄河中游、山西西部的吕梁山区,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了当地民间艺术元素,从最初的道情说唱逐渐演变成为深受晋西北和黄河沿岸百姓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这一土生土长的古老民间艺术,宛如一株山间小花,虽历经大自然的风雨洗礼,也经受了时代的沧桑变化,但在数百年的艺术演化进程中,始终顽强地扎根于吕梁山上,活跃于吕梁山区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造就出独具鲜明地域风格的文化特征。

《吕梁护工》的承演剧团,是近年来在山西乃至全国文艺界享有盛名的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曾荣登央视春晚、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国庆天安门阅兵式等国家级大型舞台;荣获群星奖、杏花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家级、省级百余奖项。其前身是成立于1960年的临县道情剧团。曾先后创作演出了诸如《柳树坪》《夺印》《游乡》《李双双》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在时代的荡涤起伏中,尽管剧团几度变迁,但一代代道情艺术家始终不改初衷,在坚守临县道情演出的同时,还搬演过一些受众面相对广泛的晋剧剧目。20世纪80年代后期,受大环境的影响,地域性相对狭小的临县道情,演出市场极度萎缩,剧团发展陷入困境。为开拓生存空间,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临县道情艺术,1997年,剧团加挂了吕梁市民间艺术团的牌子,在保持临县道情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将先前单一的道情剧团拓展成为涵盖歌舞团、道情戏、“山里娃”免费艺术培训班等业务范围相对宽泛的综合艺术机构。2006年临县道情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传承保护单位的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坚持“以歌舞养道情”的思路,把歌舞演出的大部分收入补贴到临县道情的传承工作上。

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奉行“以精品剧目创作与人才培养和非遗传承为根本,立足吕梁,面向全省、全国,以弘扬山西文化、宣传山西精神、展示山西形象、提升山西魅力为宗旨,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办团主旨,不断拓展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2014年,由剧团“山里娃”饰演的歌舞剧《山里娃》荣登国家大剧院舞台,并受邀参加深圳文博会开幕式演出;道情剧《保姆》获得了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新创的大型舞剧《吕梁英雄传》作为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化厅2015年重点剧目晋京展演,受到各级领导、业内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赏。在创排大型歌舞剧的同时,剧团不忘所肩负的传承临县道情的历史重任,先后创作演出了7个临县道情剧目,其中道情小戏《掏鸦窝》在保留道情戏原汁原味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融入舞蹈艺术,获得了第十五届群星奖;《菜园配》因其最具临县道情代表性音乐曲牌和行当表演,荣膺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剧种调演“遗产日奖”。

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所获得的成功经验,验证了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所坚守的是一条“在传承经典剧目基础上,‘小而精’的改革探索之路,是一条走近观众、融入市场的可行发展之路”。

盘点新时期以来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编演的每一部作品,无论是临县道情剧,抑或是歌舞剧,所呈现的共同点在于:作品的选材均源自于吕梁山本土,反映的主题、事件和人物,既有对吕梁山英雄事迹的讴歌,对吕梁精神的赞颂;也不乏反映普通小人物在新时代洪流中不懈追求新生活的身影。每一部作品都渗透着浓浓的吕梁山人特有的坚韧、质朴、善良和厚道,凸显着吕梁山独有的民风民俗、地域品格。

临县道情剧《吕梁护工》以吕梁山真实的“吕梁山护工”为创作素材,以独具吕梁山地域风情的临县道情为表现手段,架构戏剧情节,塑造剧中人物,以耳熟能详的悠扬婉转的“翻身道情”音乐旋律和唱腔,谱写了一曲吕梁山革命老区的后代们不甘受穷、立志脱贫致富的生动赞歌。

历史上,英勇的吕梁山人民曾经为抵御外来侵略和全国解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但作为革命老区的吕梁山区,由于地处沟壑纵横的大山深处,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极大地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成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近年来,在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吕梁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塑造劳务品牌、助力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积极帮助贫困人口和剩余劳动力掌握技能、实现就业、脱贫致富,从而使一批批从未走出过家门的妇女在接受了专业培训后,带着老区人民的淳朴、善良、诚信和勤劳走出大山,走进大城市,走上了就业脱贫的新征程。踏实肯干的“吕梁山护工”,凭着勤劳的双手,填补了大城市家政服务市场的缺口,在京津和太原等城市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了新时代吕梁发展的崭新名片。

《吕梁护工》正是根据“吕梁山护工”脱贫致富这一真实题材编创而成的。剧中主人公李梅香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接受了正规的专业培训,从吕梁革命老区来到首都北京,在一位年逾八旬的八路军老战士孙满山家里做护工。陌生的环境下,面对性格偏执的老人,忍受着老人儿媳的刁难,牵挂着家中生病的孩子,隐忍着被误解的委屈,让满怀希望的她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家人的关怀、孙满山老人的信任,使她最终打消了内心萌生的退缩念头,以吕梁山的坚韧不屈,以她自身的踏实、勤劳、真诚、善良和耐心,不仅唤醒了孙满山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历史记忆,也深深感动和赢得了雇主全家的信任。

《吕梁护工》以李梅香在京城做家政期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为主线,深刻揭示出现实社会城市与乡村存在的差异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缺失,对于呼唤社会公平,呼唤社会公德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恰如吕梁当地一位领导所言“让农村妇女走出大山做护工、当保姆挣钱养家,看起来是一小步,实际上是一大步……”李梅香的故事,是千千万万破除思想顾虑、勇敢地走出吕梁山坳、用勤劳双手实现脱贫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众多吕梁护工的一个生动典型代表。剧目倡导的是一种勇敢打破旧观念、跳出固有生活圈子,以勤劳赢得社会尊重的社会新风尚,弘扬的是不屈从命运、坚韧不屈的吕梁精神。因而可以说,《吕梁护工》是一部以小题材演绎大主题、具有艺术感染力、贴近社会现实的好戏,堪称一部生动诠释“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精品力作。

临县道情《吕梁护工》的可贵之处,在于该剧是由四位本土剧作家依据本土题材完成的创作。其优势首先体现在,剧作家对于剧中所处环境、风土人情的熟识度,相对于省外作者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其次是基于这种熟识了解,能够做到将这些地方性元素在剧中予以灵活和恰到好处地呈现;其三,本土剧作家对于当地方言俚语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剧中人物的道白、唱腔之中,以增加剧作的地域特色,从而达到更加契合剧情发展、增强戏剧性、感化人心的艺术效果;另外,该剧四位剧作者,集各自多年来在戏曲理论、戏曲编剧、戏曲教育等领域的成就和经验,发挥各自专长,实现了优势互补,从而生动完美地塑造出社会阅历不同、性格不同、为人处事迥异的几位剧中人物形象。剧作主人公李梅香,是一位勤劳、善良、真诚、能干的吕梁护工,尽管身处社会弱势地位,但她凭借自身的辛勤付出换取劳动报酬,不卑不亢,充满着阳光正气,带给观众的是满满正能量。孙满山老人对革命老区人民饱含着深厚的感情,体现着优良的军民鱼水情。儿媳钱玲玲尖酸刻薄,在现实社会中不乏其人,令人不齿和唾弃。宽容善良的女儿淑贤和活泼热情的孙女莎莎,传递给观众的是人世间的友善和温暖。

总而言之,“吕梁山护工”是新时代吕梁山人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新途径。他们努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也让社会对他们有了新的理解与认同,为革命老区人民积累了自立自强、摆脱贫困、创造美好生活的发展经验。这样一支由大多数女性组成,操着浓浓的吕梁山乡音、平凡至极的队伍,为改变命运,创造美好的生活,她们舍家离乡,帮助城市中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的上班一族和需要陪伴照顾的孤独老人,用她们柔弱的双肩和辛勤的劳动,用她们的真诚和付出,解除城市人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开辟出了城市家政护理行业的一片天地。

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编创的道情剧《吕梁护工》,将这些草根群体加以艺术化的舞台再现,展现她们共有的离乡、做工、思念、望乡等生活经历,表现她们融入城市的心理变化,体现出以庄严的文艺形式对普通人生活的关照,对弱势群体精神的礼赞。

曾经有人说过:世界上最贵的两个词,一个叫认真,一个叫执着,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的成长和发展,诚如他们编创的歌舞剧《山里娃》歌词中所唱到的“有过哆嗦,没有退缩;风吹雨打,我还站着;心里有话,就是不说;低头流泪,抬头唱歌。我的好日子,我正在奋斗着!”同样的,在《吕梁护工》一剧中,背井离乡的打工者,也在用“带着暖心走天下,带着宽心解疙瘩”这样朴实而励志的语言鼓励着自己。正是凭着这股永不服输的执着劲头,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实现了带领着吕梁山里娃,从县城一路艰辛走到省城,从乡村舞台一步一个脚印登上国家艺术殿堂;也正是依赖于这种坚韧不妥协的品格,使他们在努力守护好临县道情这支文化血脉的同时,扭转了剧种和剧团曾经不济的命运,为曾经地域狭窄的小剧种蹚出了一条相对广阔的发展之路,开拓出一片相对优良的生存空间。我相信,吕梁市民间艺术团(临县道情研究中心)所能做到的,吕梁山的护工们也一定能够做得到,因为他们都是革命老区的后代,共同拥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坚韧的“吕梁山精神”。

猜你喜欢

道情临县吕梁市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河南太康道情戏及其生存现状
乡村文明新风尚——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移风易俗新事多
择一行爱一行:两次生命的起点
——山西古交市非遗项目“岔口道情戏”自然传人王谷唤访谈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深度贫困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研究
王拥军深入吕梁市调研扶贫领域监督执纪工作
金华道情的艺术特征及生态现状研究
临县野菜资源现状调查与开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