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8林金龙
林金龙
摘 要初中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较抽象和具有较高逻辑性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比较难理解的一门课程。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进行教学知识的传授会局限学生学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076-01
在新教学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知识的讲授,还要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要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新的教学方式与实际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构建适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合作学习模式灵活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一、确立共同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需要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合作,要在共同的教学任务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凝聚学生的力量,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因此,初中数学在进行合作教学中,要制定合理的学习任务,这个教学任务要不同于个人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任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要适合小组成员共同进行讨论和完成。比如,在进行《二次函数》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一组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据,让学生探讨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让学生基于一次函数的基础,尝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在难题面前凝聚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发挥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二、科学分组
进行合理的小组成员分配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步骤,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是展开小组合作的基础。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数量过多容易造成有些同学无法参与到学习探讨中,人数过少会导致任务工作量繁重,给学生带来学习压力,一般小组合作的人数在5-8人。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也应该进行合理分配,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要考虑小组成员的性格、特长、性别等,要保证每个学习小组都能够合理的分配这些因素,确保小组成员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探讨,能够形成多元化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进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教学中,可以将班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并从每个小组的若干成员中选择一名成员作为组长,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小组学习任务进程的有效进行。
三、问题合作探讨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进行交流和探讨,有效的交流和探讨才能够使得合作教学具有意义。在进行问题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要督促小组的组长进行学习任务的合理分配,要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到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小组任务的完成做出贡献,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小组任务的谈论和完成中,使得学生的水平能够得到同步提升。另外,老师要合理设置小组讨论的时间,把握好教学的进度,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课的过程中做到分层次教学,提高学生整体数学学习水平。比如,在进行《代数》教学中,老师要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有些学生可能计算能力不好,有些学生可能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中要有侧重的进行提问。
四、互助性评价
进行互助性评价是合作学习的收尾和总结的工作,通过分析和总结合作学习的成果可以为下次展开合作學习奠定基础,便于进一步的优化合作学习方式,并且互助性评价环节也是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的环节,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老师在进行完成《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小组讨论环节后,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小组成员上台进行合作过程的汇报,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点评,讨论有争议的地方,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老师要对学生的合作成果进行肯定,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帮学生解答疑惑。
五、结束语
合作学习是在新教学背景下生成的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倡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老师在使用合作教学方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任务的安排、小组成员的分配、成员之间讨论环节的有效进行,以及最后的互助性评价环节,要合理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慧玲.合作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6):93-94.
[2]张红燕.“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20(11):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