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本科生临床带教与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结合的探讨

2020-07-18肖延龄马淑然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5期
关键词:临床带教

肖延龄 马淑然

[摘 要] 现行传统中医教育模式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可以借助名中医工作室平台,采用校外导师制,将中医本科生临床带教与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结合在一起,纳入工作室管理体系,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名中医通过规范的诊疗过程,结合典型案例来强化中医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关键词] 中医本科生;临床带教;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

[作者简介] 肖延龄(1964—),男,河北武安人,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马淑然 (通信作者)(1964—),女,河北顺平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天人相应理论与临床。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321-02    [收稿日期] 2019-09-25

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学医院,承担其中医本科、岐黄中医班和精英班等学生早期下临床的临床带教工作。同时,我院有成熟完整的师承教育体系,开展中医药传承工作将近10年,建有北京市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名医传承工作站、北京市东城区名中医工作室和北京同仁堂中医大师工作室等不同师承教育平台,开展了市级、区级、院级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师带徒中医传承工作。如何依托我院名中医工作室这些优质资源,提高中医临床教学质量,与同道共同探讨。

一、借助工作室平臺,彰显中医药优势

现行传统中医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被反映在临床工作中很难独当一面,理论与实际脱节[1],教材与临床实践衔接不足,导致中医临床诊疗疾病普遍存在“书本化”与“标准化”的现象[2]。目前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教学医院中医的辨证论治与望、闻、问、切等中医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太少,缺乏中医思维训练,诊疗疾病基本使用西医诊疗规范,以西医理论指导中医临床。

名中医工作室是以师带徒的形式对名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传承的中医临床带教平台,它着重强化和提高继承人的临床实践能力。每个名医工作室都有其中医优势病种和常见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优势。其诊病模式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核心,系统反映中医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体系,符合疾病临床实际的治疗过程。名中医治疗疾病的经验,是对其将中医理论与中医临床实践相结合,反复学习、实践、提高,取得成就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因此,借助名医工作室这个中医药传承平台,可以彰显中医药诊治疾病的优势。将学生纳入到名医工作室的师承教育,初下临床跟着导师见习,能亲眼目睹名师中医药治病的妙手回春风采,能够让初步接触中医的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神奇,能够感受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学生通过观摩导师中医临床治病的疗效,能够增强学习中医的自信心,坚定发展中医的信念,也有兴趣去了解中医在这一领域是否具有优势和特色,客观认识中医在整个医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潜心在自己的中医药专业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二、采用导师制管理,实行名中医带教

中医专业本科导师制将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紧密结合,采用“一对一”导师制,确立固定、连续的指导与学习关系,可以使学生从入学一年级开始就能接触临床。实行校外导师制,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可以强化中医临床实践,弥补目前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解决基础与临床脱节、理论与实践脱离等弊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名中医每周都有不少于两个半天的临床门诊工作,学生跟随导师出诊。除出诊、查房外,导师与学生也可以借助微信、电话、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在课下进行指导。部分导师因临床工作过于繁忙,没有时间在课下对学生进行答疑、辅导,可由名医的继承人亲自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名师的诊疗特色。

采用导师制由名中医带教学生,将中医本科生临床学习与名中医工作室师承教育相结合,必须建立和健全导师考核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必须完善考核、评优制度,并把考核、评优制度与导师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防止带教老师因临床工作繁忙而不予重视。增加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鼓励提倡临床多种教学形式,满足临床教学的需求。

三、发挥师承优势,关注带教细节

名医工作室的师承教育,与一般中医学生临床见习和实习不同。名中医工作室管理有一系列要求和管理制度,比如要求继承人每周跟诊两个半天,独立临床实践、整理病案、经典学习体会、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并发表论文一篇;导师每月进行一次学习研讨与讲座,批阅学生体会等。实行课外导师制,让学生与名中医结成“一对一”或“二对一”的带教关系,可以使学生的临床带教纳入到名中医工作室的师承教育中来。由于学生下临床多是在课外时间,不能保证每周二次的跟诊时间,可以要求每周一次,但必须参与到工作室的管理中来。

对于低年级进入名中医工作室的学生来说,要求其每周独立临床实践、经典学习体会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有些早,但可以参加工作室的学习研讨和讲座,系统了解指导老师的优势病种;每周跟诊,通过临床侍诊、抄方、记录病案的方式,参与到整理病案的工作中。在临床跟诊过程中,指导老师要认真按照中医四诊基本操作来获取临床资料,强调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按部就班,规范中医诊疗程序;学生要认真体会导师对疾病的辨证、诊断,立法处方的用意,以及随着病情的好转,导师对药物的加减所反映出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学生应该完整、连续地记录导师临床病案,通过连续观察记录临床患者病案,体会参悟导师擅长治疗病症的风格和特点,了解和传承名中医的学术思想。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进行经典学习体会和总结指导老师学术经验这两个阶段学习。学生可以就自己在学习中医经典理论过程中某个问题、观点、条文谈谈体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指导老师应该像对继承人一样对其进行点评或讲解以提高学生对经典理论的理解,也可以对导师关于某一疾病治疗的认识体会,与导师进行交流,加深对中医理论的参悟和导师临床经验认识。

猜你喜欢

临床带教
产科护理临床带教方法的探讨
PBL教学法在乳腺疾病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探讨
临床路径教学在普外科临床带教中的效果观察
新型综合培养模式在新生儿科进修医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