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青少年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2020-07-18李洪敏
李洪敏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非常重要,实际上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大势的判断。报告进一步指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这一观点实际上也暗含了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教育是基础,是民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教育也要跟着变。因此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养成教育;好习惯;班级文化
一、好习惯是好品质的形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惯成自然”。好习惯的形成是好的品质的形成,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一个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正,这就是不良品质的体现,它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生的成长为他们的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和行为形成教育的最好时期。养成教育是一种打磨与完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日积月累的点滴来充实自己;之于社会是培养情商智商双高的人才。每一个个体的品格丰满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素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也正是养成教育的意义。养成教育对于每个孩子都是一朝一夕的过程,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能够进行。
高职学生是未来的产业大军,是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未来技能型人才,也是年龄中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自我意识也可以说是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刻,对于高职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是综合素养养成的重要关键时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血脉,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文化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浸润到学生的养成综合素养的教育。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 “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一种习惯之养成,莫不由“渐”而来。综合素养的养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浸润。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引导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人文素养,从而获得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高职生是人格形成、人格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
二、中华传统教育对于未来学生综合素养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做法
(一)在常规教育传统中渗透价值观和综合素养的教育
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所在。在平时教育教学活动中浸润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养成。号召学生学习时代精神,鼓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物流专业,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浸润学生的价值观,养成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时班会上要引导学生去学习国家政策,号召学生学习十九大精神,强调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强调新篇章不忘初心,“初心”这里的含义是中华传统文化。并且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二)利用班级文化养成学生综合素養
1.活动文化层面。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综合,也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沉淀。班级文化建设,是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重要保证。传统文化在学生班级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制度文化层面。在班级的制度管理中秉承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方式潜移默化得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养成,班级的文化就是家文化的管理方式,增加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
3.环境文化层面。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等不同空间为学生创设能充分感受和学习的大环境。把所有的标语作为流动的思想来浸润学生,通过中国文化讲究孝顺、礼仪、礼貌等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4.根据高职学生专业特点针对性的提升和养成综合素养。学生的整体都是热爱祖国和热爱所学的专业,但是小部分同学对于未来的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关系不是特别清晰,青年学生的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的建立是现在学生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教育的召开至关重要。
心中有秉承传统文化的信念就一定可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J].教师,2016(34):2.
[2] 马兰霞.提升班主任领导力[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
[3] 乔健.中国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