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与发展:“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研究主题演化趋势

2020-07-18林彦汝

河北科技图苑 2020年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摘要:分析国内“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研究领域的主题演化趋势,以期为新形态图书馆的研究及发展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结合词频统计软件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相关期刊论文发文量、作者及关键词进行统计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领域的主题演化趋势,归纳总结“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的研究主题演化总趋势。研究认为,在“前智慧图书馆”时期主题研究趋势主要有从“Web2.0”向“物联网”、从“开放理念”向“版权保护”、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从“学科馆员”向“智慧馆员”几方面的研究转变。

关键词:前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演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20.0055

1 引言

科技的进步引领社会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图书馆也经历了从“重馆藏”的传统图书馆,到“重数字”的数字图书馆,并正向“重数据”的智慧图书馆变迁。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使人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不受時空限制地畅游图书馆,访问图书馆资源。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1],能够“主动”地服务于用户,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

1996年,黄晓斌[2]分析了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计划对于我国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借鉴意义,开启了国内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1998年,“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图书馆正式朝着数字图书馆的方向发展[3-4]。而真正引起国内图书馆学界关注的,则是2002年的数字图书馆国际论坛,会议对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试点工作进行了重点分析,并深入研究讨论了中文信息化等热点问题。

2019年7月,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在“2019年科学数据管理、仓储和应用实践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前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他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数字图书馆建设向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过渡阶段,还未真正进入智慧图书馆时期,用“前智慧图书馆”来概括现在这个特殊时代的图书馆形态更为合适。因此,本文借用了这个概念,把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向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过渡阶段表述为“前智慧图书馆”时期,把该段时期的“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统称为“前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

综上所述,相关领域学者已经意识到了“智慧图书馆”的发展需求,并在“前智慧图书馆”时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内“前智慧图书馆”时期,“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及融合领域的研究演化趋势进行分析,为新形态图书馆的研究及发展提供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与样本获取

本文以CNKI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分别以“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为检索词,在“篇名或关键词”中进行限定检索。通过初步检索,发现从2010年“数字图书馆”领域相关论文发文量开始逐年降低,而“智慧图书馆”领域发文量也正是从2010年开始出现并逐年上升,因此我们选择2010-2019年作为本文“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区间。通过上述检索途径,共检索到“数字图书馆”相关期刊论文9 373篇,“智慧图书馆”相关期刊论文1 034篇(检索日期为2019年10月5日)。经过进一步筛选,剔除篇名和关键词中都未出现检索词的文献以及征稿启事、会议纪要等,最后筛选出“数字图书馆”有效文献7 341篇,“智慧图书馆”有效文献972篇。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文献计量的词频统计及可视化方法。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高频作者和高频关键词进行筛选分析,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其知识图谱,揭示“前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主题研究演化趋势及其特点。

3 文献计量分析

3.1 发文量分析

2010-2019年间,“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领域的期刊论文发文量如图1所示。“数字图书馆”领域文献发文量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直至2017年趋于相对平稳,从2010年的1 088篇下降至2019年的258篇。不难发现,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产出越来越少,正说明在“前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其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正在转变,“数字图书馆”不再是图书馆界的重点研究热点。

  “智慧图书馆”领域文献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是该领域的研究元年,发文量只有1篇,2011-2014年都以每年翻倍的量在增长,可以看出这4年间,该领域研究从萌芽期进入急速上升期。虽然2015-2019年上升速度不及前4年,但发文量亦显著增长,从2011年的8篇,增长到2019年的222篇,增长了近30倍。可见,该领域的发文量还将持续攀升。

以上的发文数据表明,从2010年开始,国内“前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已慢慢从“数字图书馆”研究向“智慧图书馆”研究转变。直至2019年,两个领域发文量趋于接近,但“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发文量相对于其他领域还非常少,表明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刚起步,黄晨馆长的“前智慧图书馆”这一概念的提出非常贴切,相关学者需要立足现实,提高探索意识,继续深入该领域的研究。

3.2 作者分析

通过对“前智慧图书馆”时期作者发文量情况分析,可以了解相关领域内发文较多、影响力较大的作者情况,掌握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也可以了解该时期,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领域,作者持续研究的情况。统计结果表明,该时期“数字图书馆”领域共有7 213位作者发表过相关论文,“智慧图书馆”领域共有1 221位作者发表过相关论文,通过作者总量与文献总量的对比可以发现,“智慧图书馆”领域的作者合作机会更多。

3.2.1 作者发文量及影响力

通过对“前智慧图书馆”时期两个研究领域的高频作者发文量、总被引量及篇均被引量的统计(见表1),我们可以发现:

(1)在“数字图书馆”领域,陈臣、马晓亭、毕强、郑建明、李洁、刘燕权等作者的发文量较多。其中, 陈臣、马晓亭、毕强年均发文都超过3篇,可以认为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对作者总被引频次的分析发现,陈臣、马晓亭、毕强、郑建明、李洁的总被引频次均超过100次,张兴旺、黄晓斌的篇均被引频次超过10次,对“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是强而有力的作者群体。

(2)“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才10年,但相关作者的论文产出量亦不低,如邵波、王世伟、黄辉、曾子明、周玲元等都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和核心作者,为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另外,王世伟、邵波、曾子明、刘炜的总被引频次均超过100次,王世伟、曾子明、刘炜、沈奎林、邵波的篇均被引频次超过10次。尤其是王世伟,他于2011年和2012年发表的篇名为《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和《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两篇文献的被引频次分别为361次和340次,对于“智慧图书馆”这一新研究领域来说,王世伟无疑是高影响力作者,是国内“智慧图书馆”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3.2.2 从“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持续创新研究作者分析

“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都是“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热点,不少作者在这些领域都有交叉研究或持续创新研究,如陈臣、郑建明、张兴旺等“数字图书馆”的高频作者都有对“智慧图书馆”进行持续创新研究。值得一提的是,“智慧图书馆”前14位高频作者中,有12位都是跨领域持续创新研究的代表性作者,其中最突出的是黄辉、刘炜和沈奎林,这些作者对“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的忠诚度和连贯性都很高。从数据来看,“智慧图书馆”研究正吸引着大批图书馆界其他领域研究学者的加入。

3.3 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全文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分析大量文献的关键词可归纳出该领域研究主题及其演化趋势。本文对文献关键词做了合并同义词、去除低频词等简单的清洗工作,如合并RFID、RFID技术与射频识别技术、互联网+与“互联网+”、5G与5G技术等,最终“数字图书馆”7 341篇文献共涉及7 624个关键词,“智慧图书馆”972篇文献共涉及1 221个关键词。对以上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各提取前20个高频关键词,并从高到低排序,如表2所示。

同时,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为“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的相关研究绘制了关键词时区视图(见图2、图3),关键词节点越大,表示得到的关注越大,反之则相反;时间跨度表示该关键词受关注的持续时间段。通过时区视图既能从时间维度上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又可直观地了解关键词在不同时间分区的布局特征,进而从整体上了解“前智慧图书馆”领域主题研究的动态分布[5]。

根据统计结果,结合表2和图2、图3发现:

(1)2010-2019年间,“数字图书馆”领域新出现的高频关键词不多,研究关注度慢慢弱化。从前5年的高频关键词来看,云计算、信息服务、知识产权、高校图书馆等关键词频次较高;后5年,大数据、知识服务、资源整合等主题颇受关注。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数字图书馆也迎来了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到数字图书馆推广、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从资源整合到资源共享研究的演化。

(2)“智慧图书馆”研究前5年,物联网、智慧服务、RFID、智慧城市等词都是高频关键词;后5年,研究范围较广,涌现出了大批如人工智能、图书馆建设等新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给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十年间智慧图书馆的研究方向也发生了从理论研究到建设研究、从RFID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从硬智慧到软智慧研究的转变。

(3)“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两领域,出现了不少共同的高频关键词,如云计算、大数据、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等。说明在“前智慧图书馆”这个融合时期,学者们高度重视技术应用,关注的共同重点都在构建图书馆的技术和服务模式上;而高校图书馆是国内“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和建设的先驱,是主要的应用对象,成为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

4 研究主题演化趋势分析

综合发文量,对“前智慧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主题进行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认识该时期研究的核心和热点。本文对“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两个研究领域在“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的研究主题和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为新形态图書馆的发展提供参考。

4.1 “数字图书馆”领域研究主题演化趋势

4.1.1 从“数字图书馆建设”到“数字图书馆推广”研究

2012年以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图书馆的软硬件建设上。白广思[6-7]针对目前众多的数字图书馆开发利用平台,提出了开发平台的选择依据和选择策略;张煜[8]认为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重点,应从技术实现和资源内容服务两方面来深入研究。

2013年及以后,关于数字图书馆推广的研究逐渐兴盛。胡凤萍[9]认为,如何重新构建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多样化服务,是图书馆界需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张强[10]以天津图书馆为例,用IPsec VPN技术实现图书馆数字资源异地共享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为数字图书馆的推广提供技术保障和资源支撑;孙一钢[11]等利用“国图公开课”推广数字图书馆资源,推进新媒体阅读,实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全民共享。

4.1.2 从“信息服务”到“知识服务”研究

数字图书馆通过不断创新原有服务,已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逐渐升级。2015年前不少学者都专注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研究,如赵配影[12]等着力研究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用以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服务技术、服务效果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估;熊拥军[13]等利用推荐技术,提出数字图书馆资源推荐模型,解决当下信息资源服务推荐难的问题。

2016年邵慧丽[14]探讨了知识发现支撑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模式,认为图书馆知识服务趋向移动化及协同化;而后,史枚翎[15]认为知识服务对数字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相当高的价值,并提出用创新知识管理、知识服务来实现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4.1.3 从“资源整合”到“资源共享”研究

资源整合是数字图书馆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如王春玲[16]认为资源整合是解决“信息孤岛”和“信息超载”问题的一种方法,可以实现异质资源共享,提高检索效率;严安[17]提出基于语义Web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架构,并结合多种不同的功能组件进行相关分析。

2014年后,学者对资源整合方面的研究文献产出量极少,相应地被读者迫切需求的资源共享取而代之成为研究热点。如李育嫦[18]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困境,提出了加强政策法律建设、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保障人才激励机制等策略;王小立[19]汲取百度“知道”的成功经验对数字图书馆资源贡献服务提出建议;徐龙顺[20]等运用演化博弈理论,运用数学中的复制动态方程,来探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共享风险系数。

4.2 “智慧图书馆”领域研究主题演化趋势

4.2.1 从“智慧图书馆理论”到“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

2012年以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性这些理论研究上。如2010年严栋[4]把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智慧图书馆中,认为物联网是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核心;董晓霞[21]等基于感知领域,认为智慧图书馆是集感知智慧化和数字图书馆服务智慧化为一体的产物。

2013年后,相关研究都聚焦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面,无论是整体框架研究、具体的模块设计还是相应图书馆方案设计都有相关的研究。如崔海兰[22]等设计了一套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沈奎林、邵波[23]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建设、服务和应用建设几个方面,搭建了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体系,实现了智慧图书馆从理论到实践的应用;刘倩[24]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建设平台选择和功能模块三个方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

4.2.2 从“RFID技术”到“人工智能技术”研究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依赖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多种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在技术应用研究中,尤其以解决简单的门禁系统、自助借还书设备的RFID技术研究和用来设计智能机器人、提高图书馆员工作效率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较为突出。智慧图书馆前期RFID技术研究盛行,如钱理峰[25]认为RFID技术催生了智慧图书馆,研究并设计了RFID标签阅读器;王苑[26]等分析了RFID文献智能管理构架,详细全面地设计了图书馆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智慧化服务。

2017年,陸婷婷[27]首次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图书馆建设中,认为人工智能是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刘深璟[28]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是图书馆硬件智慧化、图书馆转型发展和图书馆服务提升的必要条件;陈臣[29]认为能否为读者精准定制和推送个性化服务,是衡量智慧服务的重要指标,应把大数据深度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

4.2.3 从“硬智慧” 到“软智慧” 研究

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技术、资源、设备、空间这些硬智慧,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王世伟[30]指出现在的图书馆设备精良,实现了一体化服务,让读者可以更自由、自助、方便地利用图书馆;刘宝瑞[31]从哲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剖析了智慧图书馆,模拟了智慧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和空间建设。

随着图书馆形态的不断变化,图书馆员所承担的工作和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变化,2015年后“智慧馆员”进入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视线。王婷婷[32]认为智慧馆员是智慧服务的重中之重,是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提升的关键,应承担起实现智慧化服务的重任;田燕芳[33]认为图书馆员面临着服务的智能化、多元化、专业化,需要定期培训和明确的激励机制来强化;孙利芳[34]等认为智慧馆员应该是具备多种专业能力的,拥有多元化工作能力的智者。

4.3 “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研究主题演化总趋势

综合上述两个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本文认为,在“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相关主题研究总趋势呈现出如下特征:

4.3.1 从“Web2.0”向“物联网”研究转变

自2004年Web2.0的概念提出后,Web2.0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中,2007-2014年是Web2.0在图书馆界的研究高峰期。如肖峥[35]认为Web2.0不仅仅是种技术,更是种态度,是以用户对信息获取和应用为目标的“创新、以人为本、开放、实用、易用”的Web2.0;黄辉[36]认为在Web2.0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要开创思维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与技术创新。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物联网的产生,图书馆界也从以人为主的开放、共享的图书馆拓展到所有物品都联网,可以通过网络实时控制物品的图书馆。

物联网概念是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提出,21世纪初物联网真正在国内普及,2013年前后越来越多图书馆把物联网技术融入到建设机制中。如陆婷婷[27]认为物联网的出现与运用,推出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智能机器人等服务,推动着现代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赵配影[12]认为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广泛运用的同时,仍需关注物联网的安全性,做好用户隐私保护工作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3.2 从“开放理念”向“版权保护”研究转变

“开放”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开放资源、开放设施、开放服务都是图书馆开放理念的核心。如沈嵘[6]认为要把“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融入到图书馆发展建设中,构建以开放为特征的创新体系,引领图书馆发展;孙一钢[11]等认为随着用户阅读习惯的改变,图书馆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借助网络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开放式的服务。

开放服务推崇版权转让、保留部分版权等理念,但由于开放资源本身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势必与版权保护理念发生冲突。如徐龙顺[20]等认为图书馆资源共享环境下,版权人的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关键,提出了两者如何达成均衡的研究策略;秦珂[37]认为国内图书馆界应认识到区块链技术对版权保护的意义,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版权管理系统,构建完善的版权技术管理政策。

4.3.3 从“信息服务”向“智慧服务”研究转变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牵引着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的提升,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图书馆APP等信息服务手段层出不穷。如张煜[8]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的必然趋势,其最终目标是为读者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库建设、数字信息环境平台建设等;赵配影[12]等通过对信息、信息服务概念的理解,认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备够硬的技术设备、专业的服务技能等特征。

在整个“前智慧图书馆”时期,图书馆通过不断传承和创新原有的服务,正从信息服务向智慧服务逐渐升级。如董晓霞[21]认为应利用智能手机、ZigBee等无线通信技术,建立感知和定位功能,为读者提供智能服务;刘倩[24]认为智能技术和智慧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要素,利用可用资源结合智能技术,改善用户体验,实现智慧服务。

4.3.4 从“学科馆员”向“智慧馆员”研究转变

2016年以前,“学科馆员”研究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研究热点。刘迎春[38]认为在知识服务背景下,学科馆员是知识的组织者、传播者和创新者,是图书馆与学院联系的纽带,是知识服务的主力军;张蒂[39]通过对985高校中的学科馆员实践案例的调查和分析,建立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三原则”制度。

2016年后,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方向从“学科馆员”研究向“智慧馆员”研究转变,認为智慧馆员是“前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一种全新的、创新的馆员形式。如刘倩[24]认为智慧图书馆=智慧设备+智慧馆员,是馆员智慧与机器智慧的融合;王婷婷[32]认为“智慧”是就图书馆员的素质而言的,图书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贴心服务者,是知识导航员,也是信息传递者。

5 结语

“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研究都是“前智慧图书馆”时期图书馆界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数字图书馆是智慧图书发展的基础,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提升与转化,两者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智慧图书馆是应读者需求而产生的图书馆新形式。

本文通过对2010-2019年间“前智慧图书馆”时期相关研究文献的筛选、统计、整合和分析,发现相关研究的文献量虽较多,研究主题范围较广,专注该领域研究的学者也不在少数,但总的来说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表面研究居多,缺乏深入研究。以智慧图书馆为例,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已扩散到智能技术、智慧服务、智慧馆员等层面,不少研究都浮于表面,深度不够,对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缺乏指导性建议;

(2)喊口号居多,缺乏真实践。当前不少图书馆建设中存在喊口号、买硬件、创环境、扩空间等误区。本文认为不论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其任务都任重而道远,需一步一步做实做好,不仅仅是资源和硬件的升级,更要做到人与知识的真正融合,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

(3)独立建设居多,缺乏合作意识。“前智慧图书馆”时期,投入建设使用的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都不在少数,但真正做到多馆间实现资源共享、知识共享与服务共享的却极少。

国内“前智慧图书馆”研究领域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更多学者持续关注、研究,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拓宽研究范围,创造出更多研究成果,做到深研究、真实践、重合作,为新形态图书馆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 杨红云,雷体南.智慧教育:物联网之教育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119-120.

[2] 黄晓斌. 美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发展[J].图书馆建设,1996(11):74-75.

[3]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智慧城市与智慧图书馆[C].北京:海洋出版社.2018:144.

[4] 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5] 姜尚峰.高考研究20年:话题演进与前沿探讨——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91-95,108.

[6] 沈嵘.技术联盟: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新方向——以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建设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3):71-74.

[7] 白光思.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4):105-105.

[8] 张煜.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12):47-48.

[9] 胡凤萍.浅谈数字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推广[J].兰台世界,2013(7):129-130.

[10] 张强.IPsec VPN技术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以天津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1):41-44.

[11] 孙一钢,张炜,谢强,等.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与推广[J].图书馆杂志,2016(10):4-8.

[12] 赵配影,熊军洁,王雅娟.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及其质量评价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45-47.

[13] 熊拥军,袁小一,崔永.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资源推荐策略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4):72-76.

[14] 邵慧丽,张帆.基于知识发现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2):70-73.

[15] 史枚翎.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下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创新[J].山西档案,2017(3):107-109.

[16] 王春玲.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探讨[J].中国报业,2011(10):81-82.

[17] 严安.基于语义Web服务的数字图书馆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0(10):19-22,75.

[18] 李育嫦.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现状及保障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3):75-77,40.

[19] 王小立.百度“知道”知识传播对个人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启示——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J].图书馆,2016(2):83-87.

[20] 徐龙顺,李婵. 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风险演化博弈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7(12):56-62.

[21] 董晓霞,龚向阳,张若林,等.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2):76-80.

[22] 崔海兰,郭金子,谭光德.基于RFID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102-104.

[23] 沈奎林,邵波.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5(7):24-28.

[24] 刘倩,付方方.智慧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探析——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科技资讯,2019(2):191-192.

[25] 钱理峰.智慧图书馆嵌入式RFID中间件的研究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2):808-810.

[26] 王苑,王岚.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和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2):98-100.

[27] 陆婷婷.从智慧图书馆到智能图书馆: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转向[J].图书与情报,2017(3):98-101,140.

[28] 刘深璟.人工智能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传媒论坛,2019(7):126-127.

[29] 陈臣.基于读者个性化阅读相关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构建研究[J].图书馆,2018(10):64-70.

[30] 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22-28.

[31] 刘宝瑞,马院利.基于智慧理念的智慧图书馆空间样貌探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5(6):26-29.

[32] 王婷婷.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J].科技视界,2013(10):164,167.

[33] 田燕芳.智慧图书馆环境下图书馆员职业素养建设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8):131.

[34] 孙利芳,乌恩,刘伊敏.再论智慧图书馆定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8):17-19,68.

[35] 肖峥.基于Web2.0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创新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93-94.

[36] 黄辉.基于Web 2.0的数字图书馆应用探索[J].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7):118-121.

[37] 秦珂.区块链技术视野下的图书馆数字版权管理:作用机制、创新价值和建议[J].图书馆论坛, 2020,40(4):113-122,133.

[38] 刘迎春.面向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培养模式[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11):86-88.

[39] 张蒂.学科馆员服务从联络到嵌入的转变——南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15(7):90-97.

作者简介:林彦汝(1987-),女,硕士,浙江树人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20-04-01 责任编辑:孙 炜)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volutionary trend of research theme in the “pre-smart library” period in China, in order to provide objectiv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library. Combined with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s software and CiteSpace visualized softwar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n the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in related journals, authors and keywords are made, focusing on the theme evolutionary trend in the field of “digital library” and “smart library”. The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general evolutionary trend of research theme in the period of “pre-smart librar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aspects of research them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eriod of “pre-smart library”, including transformations from “Web2.0” to “Internet of Things”, from “open concept” to “copyright protection”, from “information service” to “knowledge service”, from “subject librarian” to “intelligent librarian”.

Keywords:Pre-smart Library; Digital Library; Smart Library; Evolutionary Trend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模式刍议
浅析“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管理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刍议数字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及其防护策略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