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正通络合剂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40例临床研究

2020-07-18刘志华

宁夏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牵正阻络合剂

牛 桦,刘志华,毛 茁,李 慧

面瘫在中医古代医籍中早就有记载,曾被称为“口僻”、“吊线风”等,对其病机及症状的描述有“筋急则口目为口呙,目眦急,不能卒视”。面瘫发病多为风邪夹杂其他寒、湿、热等邪气乘头面部经络空虚侵犯阳明、少阳经络,导致经气痹阻,经筋失于濡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1]。现代医学称为急性面神经炎,是指面神经通过茎乳突孔时容易引发急性非特异性炎症,致使其支配的颜面部表情肌麻痹瘫痪[2]。风痰阻络型面瘫是临床分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型。本文旨在观察牵正通络合剂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就诊于银川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中心的80例辨证为风痰阻络型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25±11.69)岁,平均病程(3.88±3.68)d。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0.03±12.41)岁,平均病程(2.55±2.50)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诊断标准,即:①突然急性起病,春秋多见,气候变化反差较大时高发,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后疼痛等前驱症状;②患侧表情肌板滞,皮肤感觉减退,额纹变浅或消失,流泪,眼裂增宽,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牵拉;③患侧不能做抬眉、闭眼、皱眉、鼓腮、示齿等动作;④风痰阻络证伴见颜面麻木作胀、头重如蒙、胸闷呕恶,甚或呕吐痰涎,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

1.2.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6版)进行诊断。①病史:起病急,常有吹风受凉史,或有病毒感染史;②临床表现:患侧表情肌突然瘫痪、额纹消失、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或平坦,鼓腮漏气,吃饭塞饭,可伴有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多泪,听觉过敏等。

1.3 纳入标准:①贝尔面瘫急性期患者;②符合贝尔面瘫的诊断标准;③年龄14~75岁;④单侧面瘫者。

1.4 排除标准:①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面瘫;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病以及精神病;③年龄在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及75岁以上的老年人;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面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疗方案执行治疗。口服泼尼松片 0.5mg/kg,每4天减半量,连服14 d ;针灸治疗,每日1次。针灸治疗:①急性期,选攒竹、承浆、地仓、合谷、颊车、四白、太阳、太冲、阳白、迎香、翳风等穴,面部针刺0.5寸左右,手法要轻,宜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伴有耳后疼痛者予翳风刺络拔罐治疗;②恢复期,急性期穴位减翳风、太阳,加巨髎、口禾髎、丝竹空、瞳子髎、颧髎等穴,面部针刺0.8~1寸,余刺法同前,留针30 min,阳白、颧髎刺络拔罐。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牵正通络合剂(牵正散加防风、天麻、 陈皮、茯苓、天南星、瓜蒌、薏苡仁、白芷、当归、路路通、川芎、甘草),每日1剂,分2次服。

2组患者均治疗10 d 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6 疗效评价标准

1.6.1 临床症状评估:症状体征量化评分,分颈肌阔收缩功能、眼睑开合、额肌运动、耸鼻运动、流泪不适、下颌角耳部乳突部疼痛等12个方面进行评价。

1.6.2 临床疗效评估:采用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3]。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评估为Ⅰ级;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静止时双侧对称,运动时轻微功能障碍,评估为Ⅱ级;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眼睛用力可以完全闭合,口角轻度下垂,可伴有轻度病理性联合运动,评估为Ⅲ级;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静止时不对称,眼完全不能闭合,可伴有明显病理性联合运动,评估为Ⅳ~Ⅵ级。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30 d 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 (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分级均有下降,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均为空腹服用牵正通络合剂后出现不适,遂嘱其餐后0.5 h 服药,后随访患者再无恶心等症状出现,观察组其余患者均未见其它不适。

3 讨论

面瘫患者的治疗原则为及早、有效、预防治疗以后疾病的复发。现代医学对面瘫仍无成熟有效的防治方法,主要以皮质类固醇、B族维生素等药物为主,辅以物理治疗,严重者可行手术疗法。

面瘫属针灸治疗优势病种,但在临床中观察到中药汤剂亦有很好的作用,现治疗多以针灸为基础治疗,同时辨证论治予以不同汤剂以提高疗效。本病中医临床辨证分型为风寒型、风热型、风痰阻络型、气血亏虚型[4]。风痰阻络型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的一型,其病机为患者平素体内痰多湿盛,外来风邪与体内痰浊相互搏结,风痰上扰阻滞脉道,血运不畅,瘀血入络,痰瘀互结,阻滞经脉最终可发为面瘫。故祛风化痰,通经活络,健脾利湿为该型治则。牵正通络合剂是在牵正散的基础上加化痰、活血、通络药而成方。牵正散是治疗面瘫的基础方,本方来源于《杨氏家藏方》,其方有息风止痉、化痰通络作用,主要针对面瘫风痰阻络基本病机而立。方中白附子味辛、性温,入阳明经而走头面,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的功效,功善上行,善于祛头面之风为君药;全蝎、僵蚕味辛性平,均入肝经,二者有祛风止痉之功,全蝎长于通络而僵蚕长于化痰,共为臣药,此方专门治疗风痰阻络型的口眼歪斜,故命名为“牵正”。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5-7],白附子、全蝎均有抗炎作用,后者还具有抗凝、镇痛的功效,僵蚕有营养神经效应,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促进合成神经生长因子,三药合用有助于促进面神经炎症消退。目前中药治疗多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不同证型的面瘫,取得较满意的疗效[8-11]。牵正散加减方配以针灸治疗面瘫临床研究效果明显[12-13]。合剂中加入防风、白芷、天麻增强牵正散祛风止痉的作用,陈皮、茯苓重在健脾化痰,天南星祛经络中风痰,瓜蒌、薏苡仁利湿化痰,导浊痰下行,防浊痰上走经络,当归、川芎补血活血、助牵正散通络且能杜绝浊痰与瘀血互结,路路通既可以祛风活络,还能利水通经,炙甘草调和药性。本合剂配伍精当,可达祛风止痉、通经活络之功效。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率、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牵正通络合剂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瘫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面部表情肌功能,促进面神经功能修复,提高面瘫的治愈率,降低了面瘫后遗症发病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牵正阻络合剂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牵正散合大补阴丸对蛋白酶抑制因子I诱导的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石硫合剂熬制与保存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分析
牵正散水煎剂对PSI诱导的体外帕金森病模型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退银合剂中6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二陈合剂中8种成分
龙胆泻肝汤与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初期的疗效比较
脑得生丸治疗瘀血阻络型脑动脉硬化症临床效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