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状况调查研究

2020-07-18

安顺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思政课思政

(1、2.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55002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度重视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八个统一”的根本要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政课在培育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论文对贵阳市花溪大学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际效果与改革创新举措进行了调查,把握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主要影响因素作出分析,为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供重要依据。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设计与调查对象确定

(一)研究设计

以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为主线,笔者在梳理国内关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咨询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者,最终拟定了《贵阳市花溪大学城思政课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学习思政课程教学获得感、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等六个部分(见表1)。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按照调研方案的要求,笔者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高校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500名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调查问卷451份,其中完整有效问卷439份,问卷回收有效率87.8%。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来自贵州财经大学共146份,占被调查者的33.3%;来自贵州师范大学共98份,占被调查者的22.3%;来自贵州医科大学的共87份,占被调查者的19.8%;来自贵州民族大学的共66份,占被调查者的15%;来自贵州中医药大学的共42份,占被调查者的9.6%。在被调查者中大一学生102人,占被调查者的23.2%;大二学生162人,占被调查者的36.9%;大三学生107人,占被调查者的24.4%;大四学生68人,占被调查者的15.5%。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结果与评价

(一)高校思政课总体满意度分析

针对“你对各门思政课的总体满意度”的问题,所有被调查者都表示至少学过一门思政课,93.6%的受调查者表示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73%的受调查者表示学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只有不足60%的受访者表示全部学过《形势与政策》《贵州省情》及四门思政主干课程,这主要是由于受调查者来自不同年级,以及高校开设各门思政课的时间顺序不同造成的。经过统计分析,受调查这对于各门思政课的总体满意度均在75%以上,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满意度最低的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见表2贵阳市花溪大学城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表2 贵阳市花溪大学城思政课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二)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分析

贵阳市花溪大学城本科生对于思政课的总体评价,主要从听课状态、课堂出勤率以及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三个方面综合考量。通过对思政课获得感与思政课出勤率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出勤率在50%以下,但课堂获得感很高的仅为1%,随着出勤率提高,课堂获得感也在逐步提高,其中受调查者出勤率为80%-90%时,基本都能有所收获。

表3 思政课堂获得感与课堂出勤率交叉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课堂获得感与课堂出勤率呈正相关,一般情况下,出勤率越高在思政类公共课堂上的获得感就越强。从表4可以看出,思政课堂的获得感与听课状态也呈正相关的关系,聚精会神认真听课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从而加深对思政课堂的兴趣,相反,就收获甚少。聚精会神听思政课的讲解却毫无收获的情况为0,偶尔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课堂获得感一般般的情况最为常见,越认真听讲,在思政课堂上的获得感就会越强。

表4 思政课堂获得感与听课状态交叉分析结果

与此同时,通过问卷分析也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学生能在思政课程的课堂上聚精会神,并得到很高的获得感。偶尔做其他事情,获得感一般的情况在高校思政课堂中更为常见。这说明高校思政课日常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加快推进教学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由于课程性质,教师授课方式,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同等原因,不同的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大相径庭。本科生对于思政课的总体认识情况表明,68.88%的同学持肯定态度,认为思政类课程挺好,老师能认真听讲,学生也受益匪浅;但仍有31.02%的受调查者认为思政课教学不够活跃,课堂无聊,也没什么用。对此现象,问卷对花溪大学城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情况也进行了针对性调查分析,74.2%的受调查者反映所在学校对思政课教学进行了多项改革,这些改革包括校长书记听课、慕课教学、互联网+思政、主题辩论赛、分组研讨、课内实践和社会调查等方式。

图1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式

问卷还设计了“本科生对于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满意程度”题目,可以看到,39.2%的受调查者对思政改革的效果持很高的期待,表示满意,44.2%的受调查者对教学改革效果持观望态度,对于教学改革持不明确和无所谓态度的受调查者共25人,占比为16.6%。

(四)高校思政类课程总体评价

1.对课堂吸引力因素的评价

数据表明,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并没有对思政课程持抵触或否定的态度,相反,大多数受调查者期待教师能讲授更加新颖的思政课,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却不尽如人意,没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期待。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思政课,首先要了解影响本科生对思政类课程评价态度的因素(见表5)。

表5 影响本科生对思政类课程评价态度的因素

表6 思政课程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

从表5可以看出,影响本科生对思政类课程的最主要因素是课程的教学方式,39.9%的受调查者认为该项因素会直接影响其对思政类课程的态度,其次是课程内容与教师语言表达,占比分别为27.5%以及26.9%。调查结果还显示,46.36%的受调查者渴望以模拟还原的方式深入了解思想政治理论知识;26.49%的受调查者倾向于探究式,希望思政课能做到知识与提高探究能力兼并;23.18%的受调查者表示希望思政课能打破旧式教学模式,增加课堂互动体验参与;而只想轻轻松松通过考试,希望沿用灌输填鸭式的受调查者仅占3.97%。

针对“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这一问题,80.8%的受调查者认为幽默感是能否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同时教师的课堂热情程度与教学经验也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在所有因素中占比相对较低。

2.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评价

调查研究过程中,除了观测学生及教师主观因素,笔者还针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仅13.2%的受调查者对新修订思政类教材非常满意,45.3%的受调查者觉得比较满意,21.1%的受调查者认为基本满意,还有20.4%的受调查者认为只要可以通过考试,教材怎样编排并不重要。对表7思政课程教材的具体评价可知,58.8%的受调查者认为教材贴合实际,与时俱进;认为教材远离生活难以指导实践的受调查者所占比例并不低,其中32.8%的受调查者认为教材内容离生活太远,比较难懂;37.8%的受调查者认为新修订教材内容抽象,很难指导教学实践。

表7 思政课程教材的相关评价

3.高校思政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

据调查,长期以来,贵阳市花溪大学城高校思政课程的考核主要采用单一的纸质闭卷考试,部分高校探索采用机试闭卷考核,在单一形式的考核中,期末卷面成绩在综合成绩中占比更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超过75%的受调查者认为思政课考核方式应当进行改革,其中53.5%的受调查者认为有必要对思政课考核方式进行改革,24.6%的受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改革愿望强烈;还有12.6%的受调查对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是否改革持无所谓态度,对是否改革考核方式并不关心;认为没有必要改革考核方式的受调查者仅41人,占全部受调查者的9.3%。关于如何改革思政课综合考核问题,仅4.1%的受调查者认为思政课程考核方式应当采取“期末闭卷”的单一考核方式;17.9%的受调查者认为考核方式应转变为“平时成绩+期末开卷”考核方式;29.3%的受调查者认为采用“社会实践+平时成绩”的方式更合理;此外,大多数学生更倾向“出勤成绩+课堂参与+课内实践+社会调查+期末考试”的综合考核方式,占比高达48.4%。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的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期待更多元的考核方式,渴求考核方式重心向过程化偏移,希望考核能更注重过程,增加实践环节、平时环节的考核比重。

三、深入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建议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始终遵循“八个统一”根本要求[1],持续不断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逐步实现思政课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使教学“活”起来、“立”起来的目标要求。从传统的说教转变为师生间的共同探讨,让学生从“旁观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针对新时代青年学生对于思政课期待需求方面的新变化,把脉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心理特点,剖析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吸引力不强等问题,高校教务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者、广大思政课教师必须谋定而后动,全力协同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持续探索推进思政课教学形式多样化

通过调查,不难发现,传统单向的理论讲授教学形式已经不再能满足学生对思政类课程授课的期待,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更期待思政课程教学实践化、多样化发展。有效开展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教师开动脑筋,花费心思,促进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尽快走出传统思政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困境,努力提升思政课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改革日益成为思政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促进教学形式多样化,首要的着力点就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过去所采用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被动接受教师在整堂课中的输出,却由于缺乏课堂互动,对知识的吸收度较低。思政教师可采用游戏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来合理解决这个问题,游戏和体验可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寓教于乐助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消化吸收。此外,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思政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提供了全新的路径,比如互联网VR新技术,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仿真模拟平台,使学生对红色教育基地、战斗历史场景等有更直接的认识。新时代“互联网+思政”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学生的课堂获得感能得到极大提升。此外,还可以大力探索新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突破课堂场地的局限,采用参观红色基地,实地走访调研等新形式,使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提高其综合思考能力,深化学生对思政课教材理论的理解把握。总的来看,通过深化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改革,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方式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二)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转化与融合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全面进入信息化、移动化、个性化时代[2],思想政治话语具有自身独特性,实现思政课提质增效,必须合理解决教材话语与教学话语的转化融合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所产生的言语行为和言语内容,是指由谁在说、说了什么、怎么说等不同因素所构成的话语体系[3]。当前,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话语体系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等特点比较突出,教材语言不易被学生接受理解,亟待由思政课教师将教材话语转化为生动活泼接地气的教学话语。从新时代青年学生对于思政课理论实践的基本需求出发,充分结合理论特色、实践特点和时代特征,坚持与时俱进,用生活化语言阐释表达思想理论观点,才能实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特征转化为针对性和亲和力。首先,思政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能随意取舍教材内容,如果仅仅依据思政课教师个人喜好选择性地讲授相关内容,那么势必造成课程体系的碎片化,学生无法从整体宏观视野理解把握思想理论的内在逻辑关联,从而给学生造成思政课程泛泛而谈,毫无逻辑的刻板印象,教师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要尤为注意形式与内容的衔接和对应;其次,要在完整呈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培育青年学生主体形成共同认可的价值理念,紧密结合时政热点难点,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事件,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和时事热点问题;最后,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贴合社会现实,使课堂教学内容真正“立”起来、“活”起来。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促进思政教学话语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是提高思政类公共基础课程质量的重要内容,过去采用单一闭卷的考核方式中,存在例如学生忽视过程学习,卷面成绩占比过重,使教师疏忽过程管理等问题。通常,学生认为思政课程考核,只需背一背就能通过,但考完之后,又把思政理论的知识抛之脑后,这样一来,思政老师在课堂上所作的努力往往白费,由此,完善课程考试方式迫在眉睫。高校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第一,提升平时考核分数占比,加强过程管理,除了卷面成绩之外,也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态度,参与度以及获得感,可增设例如实践考核等形式,做到去考核形式单一化,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获得感更强,也使思政课程考核更科学,兼具过程管理与结果公平;第二,要完善思政课考核内容的全面性,考核内容要结合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既要涵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兼顾学生将思政理论结合当代实际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是考核内容全面化。推进思政课考核机制改革创新,必须遵循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要求。

(四)切实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4]。思政课教师培育要坚持遵循“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总体要求,这是决定党的教育方针能否有效贯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能否得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否顺利落实的关键一招。[5]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最终需要通过广大思政课教师来贯彻实现。需要打造一支“可信可讲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理直气壮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成更专业,更生动,更接地气的金课。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等院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相关要求,加大力度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加强思政课教师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健全完善科学合理的职称晋升、教学考核评价与退出机制,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为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总的来看,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思政课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