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企业管理融合协调机制研究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为例
2020-07-18
(1、2.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3、4.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引 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农产品加工企业收入“天花板”效应明显,为增加效益,企业对成本的控制越来越严,对生产所需原材料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在原材料的购置方面,存在订单种类多、订货数量不确定等明显的短板,加上外在市场的柔性特性,致使预测不稳定,原材料的购置呈现出过多或过少情况,原材料购置过多,存货积压,则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原材料购置过少,存货短缺,则会出现停工待料,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存货所占的比例较大,并且存货的流动性较大,构成内容繁杂,加上市场供给的不确定性等特征,客观上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存货订购的控制和管理,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降低存货订购成本。提高农业企业盈利能力,是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存货管理领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期,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存货管理特别是存货的订购研究较多。美国经济学家Harris, F.W就如何最合理、最经济地解决好企业存货的订购和存贮问题提出了经济订货批量模型(EOQ),即确定每次订货的数量[1];Tapiero.C等就企业最佳库存量和供应链管理之间关系进行研究,指出企业库量要考虑市场的不确定性[2];Hardland.C.M 认为存货库存、产品生产及市场不确定要综合考虑,提出要将库存与生产管理和市场预测完全集成管理模式[3];张文哲、左月华认为针对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可以从时间、地点、多样性和数量四个方面等减缓存货库存的积压或短缺[4];Hollis.A指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不到位,企业存货计量可能存在错误记录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上的一些项目,出现造假舞弊等行为[5];牟卿根据调研指出企业存货订购控制中的缺陷,是企业生产成本虚增的重要因素[6];王征、刘文娟认为与工业品相比,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的原材料易腐败、季节性强、单位产品价值低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等特点,使得企业对原材料的订购预算应更加周密[7];王燕武、吴华坤认为应对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建立评价体系,是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的关键因素[8];金杰通过构建订货点的数据糢型,从确定型、随机性需求情况,对库存订货点进行优化[9];张秀娟指出健全有效的存货订购管理,会大大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存货成本[10];刘恒宇认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存货内部控制管理,应在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在存货关键环节实施重点控制[11]。
综上,围绕存货订购的控制管理大多数研究是从应然层面展开,存货的控制管理应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停留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并没有强调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特点,是否与外部市场衔接,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如何等研究较少或不深入[12]。因此,结合市场的多变性,从实然层面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外部利润空间有限的约束条件下,重点是存款订购制度的制定应结合市场的柔性和企业内部管理刚性,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执行效果,科学合理确定订货批量,准确有效的设置库存订货点,做到对所持有的存货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存货的数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从而降低仓储成本、减少呆滞库存、盘活企业现金流,让提高农业企业盈利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更具备竞争力,这也是产业兴旺的关键所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要保证。
一、存货订购管理的刚性诉求及存货订购制度制定的刚性逻辑要求
(一)存货订购管理的刚性诉求
1911年,美国人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中,提出刚性管理概念[13]。它强调以规章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凭借着制度的约束、纪律监控、奖惩的执行等对企业各部门进行管理,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一系列管理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突出刚性,任何业务都强调按照指定的规章制度执行,注重管理效率和制度实效。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来讲,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各类物资,是保证企业保证正常生产和销售、维持产销均衡的基础。通常,企业订购材料的时间、每次订购的数量和存货的库存额度科学、合理,可以保持企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同时还可以节约企业的采购费用、避免存货积压、预防企业缺货损失,达到存货的采购与需求和谐统一。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普遍呈现出存货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加上生产出的产品涉及国计民生,受价格上升挤压,企业利润普遍偏低,因此,存货的成本控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利润高低影响较大。一般订购成本往往又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成本占有很大比例,特别是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受市场变化和自然条件变化约束性较强,企业有时会因为订货时机把握欠佳,供给和需求往往错配,出现供需失衡。如果订购数量或次数过多,则可能库存量较大,企业大量资金被占用,导致企业资金链异常脆弱,企业的筹资成本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另外,大量的库存也会增加企业仓储成本;如果企业订购数量不足,则可能会使企业出现停工待料情况,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损失[14]。所以,从企业持续性发展的视角,为获取更高利润,农产品加工企业必须对存货的订购采取刚性管理,优化企业的存货订购管理模式,控制企业订购成本,将存货订购数量和订购次数规划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二)存货订购管理制度制定的刚性逻辑要求
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成本是进行存货成本控制的根本逻辑,也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有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要义在于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盈利能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力。这一根本逻辑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构建健全有效的存货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能力,特别是对存货的订购控制管理。
1.存货订购预算管理制度制定的刚性要求
加强企业对存货订购环节的预算管理,依据预算需求量制定采购计划,指导原材料采购[15]。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不同于其他物资,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供人类所生活必需的物资,具有其他物资所不具有的属性。首先,它的种植和收获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分散性;其次,由于农作物的生长是受到气候、地域等因素限制,致使农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第三,农产品本身是有机生物体,表性特质具有时间性,容易腐烂,运输储藏有难度。另外,我国农业生产大多是以家庭为主型,收获的农产品市场交易比较复杂,市场的柔性显著,不确定性较大,供应链条的稳定性较差,使得需求者难以准确把握市场,无法对农产品供需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市场呈现出“牛鞭效应”,需求变异放大,市场价格非正常虚增。因此,从逻辑推理上讲,这就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预判外部市场的柔性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研究分析一个生产周期需要外购几次原材料、每次订购量是多少、什么时间补充订货等因素,制定出刚性的预算制度,保证企业有条不紊地按预算制度运营。
2.科学预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
需求量的预测主要是根据相关的调查资料对未来企业需求及需求变化进行估计和判断,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所需[16]。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材料比较特殊,受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以及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加上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性,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对所需原材料进行预测时,充分利用企业过去的历史数据、现在的实际生产能力、生产产品的市场接受度和未来各种影响因素,同时到市场原材料供应的不确定性(即柔性),采取适当的科学预测方法,得到比较符合实际的原材料需求量。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预测的结果,编制科学合理的存货订购预算。若企业对存货的订购预算编制不严谨或不科学,可能会影响企业对外部市场柔性的预估,易产生存货积压或短缺等问题,不利于企业对市场柔性做出快速调整,给企业存货控制管理带来一定弊端,严重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运营,也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长期性。因此,从逻辑上要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进行科学预测,严格选定供应商,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3.围绕存货的需求量合理确定订购计划
通常企业合理的库存控制是将存货的库存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存货的库存量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由于农产品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分散性,可能会出现缺货情况,并且农产品加工生产需一定时间,存货的库存要控制适当,需要企业管理者确定合理的订购计划,并保证计划的落实执行。
(1)最佳订货量的刚性制定
企业管理者在面临存货库存决策时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如生产周期内可能原材料的需求量会超过或低于预测数,也可能会出现由于生产设备或运输故障造成供需时间差而致使订购存货的前置期加长等等[17]。因此,在确定一次订货数量的时候,使用随机型库存控制模型是比较合理的。但在使用随机型库存控制模型计算最佳经济定购批量时,各种因素的不确定,需要企业相关人员了解企业生产需求原材料的概率分布规律,并能利用概率的密度函数和其分布函数进行相关的计算,其运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企业都使用确定型的库存控制模型来计算最佳经济定购批量。一般企业按照最佳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购原材料时,可达到存货的订购成本和存货的储存成本之和最小。这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企业在面对市场柔性前提下,如何选择一次订货数量,能使存货的总库存成本最低。对于以农产品为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其最佳订购数量模型为:
最佳订购数量(EOQ)Q*=
(1)
其中:EOQ为最佳订购量Q*;
C1为单位存货单位存储成本;
C2为每次订货成本或调整成本;
C3为单位存货缺货成本;
R为单位时间供货量;
P为单位时间生产需求量。
(2)最佳订货批次的刚性制定
在一个生产周期内,企业的订货批次也会对存货成本造成影响。一般当生产周期内原材料总需求量确定,若订货的批次多了,订货总成本也会增加;若一次订货批量大了,订货的次数将会减少,但存货的仓储成本也会增高。企业只有制定适当的订货批次,才会使订货成本与仓储成本均衡。因此,在企业生产周期原材料总需求量和最佳经济订购量确定后,最佳订购批次也能够确定,其最佳订购批次模型为:
(2)
模型中符号定义如公式(1)表述。
(3)最佳订货时间点的刚性制定
一般来讲,企业为了保证日常生产正常运行,管理部门通常会对存货的库存情况进行定期盘点,一旦存货数量接近一定存货量的时候,通知采购部门进行新一批次的订购,此时的存货量就是再次订购时的库存量,即再次订货点[18]。提前订货或延迟订货,可能会出现存货积压或短缺,给企业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选择合适时间点进行补货,避免出现存货积压货缺货损失,成为企业满足产品正常生产的有力保障。
最佳订购订货点R0=L×P+B
(3)
R0为再次订货是的存货库存量,L为交货天数,P为原材料每日消耗量,B为保险储备量。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管理机制的运转状况的研判
(一)调研数据资料收集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产业兴旺,通过农村产业发展可以打造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优化生产要素布局,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本次调研涉及河南省18个地市72个乡镇50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历时4个月,分三个阶段进行。根据对调研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来看,调研的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同程度对订购存货运行进行相应的管理,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效果一般,农产品加工企业围绕存货订购的管理有待加强。
(二)调研数据的分析描述
1.职能部门设置及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不健全,订购环节较为混乱
制度的健全性就是企业针对每一项业务活动的节点,都设置相应的规则和制度,比较完备,没有缺漏。构建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使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效益提升,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也是加强企业规范性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2]。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材料的订购业务活动,主要涉及生产周期内原材料需求量的预测、订购计划的编制(包括订购批量、订购次数等)、申请采购、选择供货单位、确定采购价格、审议确定购货合同、运输过程管理、材料验收、退货、支付料款、会计记账等环节,每个环节的节点即为关键点,都应该设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制约存货订购业务活动。但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者的意识不到位,信息资料支撑体系匮乏,部分企业存货订购业务活动相关节点的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全面,没有完全涵盖整个单个业务流程,没有起到制度统驭实务的效果。根据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在被调研的50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一是有310家企业存在存货订购业务内部控制流程各环节设计不规范现象,占比61.51%,各环节的设计不合理,缺乏联系,操作性能较差,对业务环节的关键风险点缺乏控制,职能部门的职责不够明晰,给企业存货订购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二是有329家企业职能管理部门缺位严重,比例达到65.28%,由于没有对存货订购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设置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造成整个企业存货订购业务不同的环节失控,无法对企业存货订购各环节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指导,企业整个订购业务无法统筹管理;三是有326家企业在存货订购业务各环节不相容业务没有分离,呈现职能部门串位、错位现象,存在一个职能部门同时监管几个环节业务,占比71.83%,不相容业务的管理部门不分离,不能很好起到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因为业务流程不同,各环节的专业技术要求有差异,可能会存在“外行领导内行”的情况,贻误商机;四是有197家企业没有对存货订购业务流程各环节设置相应的规章制度,占比39.09%,规章制度缺失严重,致使存货订购业务流程的某些环节无章可循,预算需求数、订购数量、订购批次、订购点不全面,业务操作较为混乱,订购资源得不到优化组合,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如存货采购环节缺乏采购预算制度将会导致采购业务不规范,仓储保管环节管理制度缺失,将会造成存货日常管理松懈存货变质毁损等问题。
表1 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业务相关职能部门设置及管理制度制定情况
2.相关管理制度制定与订购各业务环节不匹配,订购资源浪费
建章立制是任何一个企业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保证,也是企业为达到特定目的所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制定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职责的分工、相关权利的安排和相关业务实际操作准则的体现,也是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业务执行的依据[9]。如果部门制度的制定符合企业业务特点,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匹配,可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顺利进行,也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避免资源重复配置,损失浪费。如果部门制度的制定不符合企业业务特点,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不匹配,则出现制度控制缺陷,将造成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和控制制度的设计不能指导实际业务的运行,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存货订购业务各环节具体经办人员在实际经办业务时处于进退两难状况,若按部门规章制度执行,结果与企业实际生产不一致,给企业造成资源浪费;若不按部门规章制度执行,违反规定要受到惩罚。根据调研的结果,在调研的504家企业中,有286家企业围绕订购业务各环节指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订购业务不相匹配,占比56.75%。由于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单个业务流程不相符合,造成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控制和驾驭不了企业实际订购业务。比如计划部门在对采购部门下达采购计划时,不能仅仅只考虑企业的销售情况为参照标准来实施原材料采购,还要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原材料市场行情,否则制定的采购计划不容易把握原材料采购的数量,可能会出现原材料过多时增加管理成本或采购过少时影响生产进度。另外,企业采购部门在与原材料供应商确定价格时,不能仅仅依靠企业以前采购的历史资料以往的采购经验,应考虑当前市场行情以及市场行情未来变化等相关信息确定合理价位,到达节约采购资金的目的。
3.管理水平较低,相关管理制度执行力弱,存货订购的效果较差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管理能力的体现,具体就是管理者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依据职责通过规划、指导、协调等一系列活动,对人、财、物及其他资源进行配置,并监督、保证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所达到的高度[11]。由此,执行力的强弱是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保证,体现在完成企业预期目标的程度上,作为管理者落实执行力方面,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严格执行企业确定的经营目标与制定的规章制度。企业管理水平较高,意味着管理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比较契合企业实际业务,并通过良好的协调和沟通,使规章制度得到贯彻执行,保证企业资本结构合理,经营方向清晰,投融资规模恰当,运作效率提高,企业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管理者对企业实际业务情况不太了解,制定的有关制度与企业实际业务不太相符,领导者的组织、协调能力较差,领会、理解上级意图较弱,造成各环节的执行能力不强,不能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效率低下,企业经营目标难以实现。
表2 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业务相关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如表2显示:订购预算编制计划执行情况较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超过样本数的一半,并且这些企业大多位于城市附近,位于偏僻地区的企业一般订购预算编制计划执行的普遍较差。由于采购人员在订购原材料时没有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大多以采购经验为主,未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需求的材料数量及市场供求状况进行合理分析,跳过采购计划的执行,造成采购数量、批次、订购时间等环节较为混乱,给企业带来原料采购不足或采购过多的问题,导致生产能力不满足,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企业收益下降;或原材料采购过多,超过生产能力,则会加大企业仓储成本,降低企业利润。由于市场的柔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订购业务各环节的不确定较大,风险较高,依据调研的结果,大部分企业订购业务各环节执行风险评估情况一般或较差,占样本量的62.5%,造成企业在材料订购过程中出现诸如材料价格上涨、运输不及时、材料验收不合格等问题,给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困扰。同时,在调研中发现有50.99%的企业,针对关键不相容岗位没有或较少执行分离制度,有些业务也没有进行授权审批,有些环节相互监督不够,如质检人员与仓储保管员、仓储保管员与会计人员等都应该岗位分离,造成材料订购过程舞弊情况发生,加大订购成本。企业在供应商选择及相关资质、证件审查制度执行方面,504家样本中有311家企业执行得不到位,占比61.71%,由于没有对供应商的信用、资质、相关证件进行审查,致使对方发货不按合同执行,造成订单发生积压或发送的原材料质次价高,损害企业利益。在调研样本中,民营家族企业此种情况较为显著。
4.存货订购管理信息滞后,信息收集、传递能力不高
一般来讲,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基层各业务执行单位之间,是相互衔接、相互依存和相互协作的状态。为了加强管理和沟通协调,需要领导层在工作中梳理好部门之间、基层之间、部门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促进职能部门和基层各业务执行单位的了解和合作,消除扯皮现象,构建良好的企业内部管理环境[16]。农产品加工企业订购业务涉及生产、销售等业务,涵盖计划、生产、销售、市场调研、采购、仓储、验收入库、盘点以及记账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及时沟通,是企业订购业务程序化运作的基本保证,可以提高订购业务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订购成本。在调研的504家样本中,多数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各业务执行单位之间业务信息沟通不充分,各自为政居多,如表3所示。有301家企业职能部门对下级基层业务执行单位沟通较好,占比59.72%,有203建企业下行沟通不到位,占比40.28%,造成领导经营理念不能被基层执行单位了解或执行有偏差,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在下级基层执行单位对上级职能部门沟通方面,有227家企业基层执行单位能较好与上级部门进行信息沟通汇报和反馈,占比45.04%,有277家企业基层执行单位与上级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占比54.96%,由于对上级部门沟通不畅,造成一些制度、决策等指令执行情况及效果不能迅速向上反馈,上级部门不能随时了解制度及相关决策执行的情况,无法判断执行效果,影响下一步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推行;有231家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之间的横向平行沟通较好,占比45.83%,但273家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了解和合作一般或较差,占比54.17%,各部门、各单位之间配合度较差,扯皮、推诿现象较为明显,内部管理环境不佳,运营效率低下;有219家企业在订购业务各环节衔接度较好,占比43.45%,有285家企业在订购业务各环节衔接度不够,占比56.55%,企业内部的产、供、销、存等环节的信息交流不到位,业务重复,材料订购资源浪费严重;有196家企业领导层之间的沟通较好,占比38.89%,较好保证把企业的经营思路、经营理念、经营目标等信息在领导层得到认可,便于往下准确地传递到基层,并指引和带领他们完成目标,但有308家企业领导层之间的沟通一般或较差,占比61.11%,这样一些协作的愿望难于变成协作的行动,由于计划、措施等指令难以为所有领导层成员了解,往基层推行时,往往难以被执行,企业经营比较被动,贻误商机,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表3 农产品加工企业各部门信息沟通情况
(三)存货订购管理机制的运转现状分析
1.企业家族式管理,治理机制不健全,存货订购决策不科学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大多是以家庭伦理关系作为纽带构建的企业管理模式,一般家族成员往往担任企业中的重要职务,企业管理权力较为集中,大多采取家族至上、关系导向、恩威并施和人治为主[18]。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权力过分集中,专治化倾向严重,家长式作风较为普遍,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情况下,民主决策不够,影响到企业的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质量。在调研的504家样本中,有342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7.86%)是家族式企业,为了便于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家族企业往往会在内部机构设置上,不是按照市场的配置和业务需求来设置职能部门,而是考虑权利是否外散或成本是否过多。这样设置的机构不设或一个机构管理几个业务环节,造成部分职能机构缺位或错位,不相容业务没有分离,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得不健全。有317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2.89%)缺乏风险评估机制,没有能够做到在工作中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给予主动关注,对存货订购业务可能引发风险的细节问题准备不足,风险识别与防范不到位,错失对风险管控的最佳时机;有323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4.09%)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不考虑市场不确定性,权限高度集中,企业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企业的经营决策往往由家族长一言堂,但毕竟个人的认知能力、自身具备的素质、储备的知识、判断力以及获取的信息的有限性,均无法满足企业在市场柔性环境下经营管理的诉求。因此,企业家族的家长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管理权力过分集中,经营决策缺乏民主的磋商和相关论证程序,最终的决定和措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质量也不高,不利于产业兴旺。
2.管理者综合素质较低,存货订购制度的制定、执行不到位
管理者一般处于企业组织体系中的中间环节,是企业领导进行决策的参谋助手,也是管理着决策意图得以执行的重要保证,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持续性[19]。一般家族企业为防止企业权力外移或分散,通常选用亲戚、朋友、同乡、邻居等熟人对企业进行管理。但由于这些人员知识储备不足、专业技能缺乏、领悟能力较低,在日常业务管理过程中,不考虑市场行情,不按科学规律处理业务,大多依赖亲情信任、邻里关系、常识经验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深浅办理事务,制度的制定依据自己的好恶,不按照企业实际需要,制度的解释、指导不到位,缺乏刚性管理,执行不力,容易造成企业管理陷入混乱,导致企业经济的损失。在调研的504家企业2617名管理人中,本科毕业的有413名,占被调研人数的15.78%;有管理专业背景的736名,占被调研人数的28.12%;与企业老板或重要领导人没有任何亲情关系的有637人,占被调研人数的24.34%。在调研的样本中,75.66%中层管理者多多少少都与企业老板有亲情关系,加上本身的业务能力较低,给决策层提供的建议往往依照个人经验或对自己有利的情况提议,对自己不利的决策,极力反对,给管理层造成决策困难、决策延迟、决策不当,很大程度的干扰企业整体、大局的利益,给企业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阻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 企业管理排外性严重,人才匮乏,存货订购业务流程的设计不科学
市场竞争就是企业按市场经济规律,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力图达到产品质量优、价格低,从而在市场上超越对手,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的行为[10]。市场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最根本的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通过技术人员研发、使用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通过管理人员对企业内部各类资源,进行科学合理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由此,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证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否吸引和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是农村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在调研的504家农产品加工中,大多数企业在人才引进、管理、薪酬及工作环境等方面做得不到位,造成人才流失或工作积极性不高,企业存货订购业务流程没有专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存货订购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其中有398家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占调研总数的78.97%,由于没有构建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地处农村,人才、技术储备不充分,致使企业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以及管理机制的创新得不到人才的有效支撑,存货订购业务的科技含量不高,成本较大,无法在较强的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无法快速有效地占领市场;由于地域和思想的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利用观念欠缺,在调研样本中,有363家企业在关键管理岗位上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占比72.02%,企业限制“外来”人员进入管理层,企业管理呈现“内部繁殖”和“圈子文化”,致使“外来”人员进入不了企业核心管理部门,“外来”人员挫折感和剥夺感较为明显,人员流失严重(人才流失率达到83.67%),企业的持续发展容易陷入人才“洼地”的困境。
4.缺乏管理刚性,监管不到位,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互动性不够
企业的管控就是依据企业实际经营业务,制定相应管理,然后核实企业所发生的业务操作流程是否按照所制订的计划、所公布的指示以及所制定的原则进行,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外部市场同步,同时了解到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缺陷合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反馈加以修改和调整,保证制度管控实际业务[19]。在外部市场柔性背景下,企业应有过硬的管理手段和完善控制的体系,主动融入市场、合理确定市场定位,主动适应市场行情,开发设计科学合理的存货订购机制,创新管理模式,节约成本费用,使得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根据调研,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领导层刚性管理意识不强,碍于亲情,监管不到位,忽略对管理制度执行的控制,在进行存货订购业务时,与外部市场互动性不够,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没有考虑利用先进的刚性管理理念使得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在调研的504家样本中,有316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2.69%)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日常管理中大多束之高阁,缺少有效的实施机制,致使存货订购业务所需的内部信息搜集、反馈效果不理想;有305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8.93%)缺乏对订购业务具体操作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没有对整个承担该业务流程进行评估,造成承担该业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应付差事的多,实干的少;有297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8.93%)对市场竞争及市场秩序等认识不足,缺乏与外部市场互动,致使存货订购业务与市场供应不同步,造成存货订购计划频繁修改,存货订购业务返工严重,加大了存货订购成本。
5.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传递时存在滞后性,存货订购业务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类数据、信息通过先进的计算技术进行快速、准的处理,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传递,提高管理效率。计算机相关软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必备平台,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可以构建的存货管理体系,对外部市场的供应信息和内部生产的需求信息的监测、反馈和调节,对企业存货订购业务管理实现实时的监督效果,对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效益增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基础设施匮乏,人才短缺等原因,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传递时存在滞后性,致使存货订购业务的外部市场信息与内部管理互动性不够,企业在存货购进和需求两方面不同步,致使管控成本增加。在调研的504家样本中,有296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8.73%)没有配置相关的存货订购信息管理软件,企业未就其整个存货订购业务运营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存货订购业务的各个环节数据,只能通过人工填写的方式进行统计,无法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相关信息的同步更新,致使企业的订购资源配置效率较差;有319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3.29%)存货订购信息缺乏沟通渠道,使得存货订购业务各环节上下级、各职能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的准确度不高,致使基层员工在实际业务操作时不能很好地执行上级的下达的任务和指令;有292家企业(占样本总数的57.94%)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造成仓库人员与上级职能部门之间有关存货过多或过少的信息传递需要经过人工层层传递,在市场上供求信息瞬息万变情况下,原材料采购部门与仓库保管人员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会出现延误最佳补救时机,给企业生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存货订购管理与外部市场融合协调路径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促进存货订购业务市场化
现代企业制度是围绕着市场经济构建的,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和科学管理为先决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它是一套包括产权社会化、管理专业化、组织规范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8]。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理,有利于保障产权主体的权益不受侵害,有利于企业各类资源合理配置,有利于规范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进而融合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当地政府要介入引导,推出市场准入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对不符合相关标准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其予以劝退,从外部倒逼农产品加工企业针对自身的结构形式以及产权构成等进行经营体制的调整,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次,着力推行管理的职业化和规范化,要确立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构建职业经理班子,建立企业管理的分权制度和授权体系,打破人才任用上的内部化倾向,成立经营决策咨询机构,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多元化的民主磋商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运行;第三,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分工和制衡机制,针对存货业务的不同环节需求,以外部市场行情为纽带,内部各职能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基层员工之间要保持良好沟通,保证存货的外部供应与内部需求同步。
(二)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提高企业存货订购业务专业化
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其主要因素是企业自身人才的储备及其能力的发挥。对于企业来说,规章制度固然重要,但规章制度的制订、执行必须依靠管理人员规划协调[13]。所以,员工的业务能力、知识储备及结构、经营观念、创新技能等要素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天然的弱质性,一般起点较低,创新能力弱、产品的种类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等特性,同其他产业相比差距较大,市场竞争力不强,急需高素质人才来促进企业的全面持续发展。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采取相应措施,让各类高层次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让专业人员干专业业务,进而促进存货订购业务专业化。首先,树立“人才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意识,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出台一系列引进人才的政策和优惠措施,选拔出有能力的人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在相关平台进行宣传,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吸引人才;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选人机制、优化基层成长环境、健全绩效奖励机制、提高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注重人文关怀,力争留住人才;第三,构建人才长期评价机制,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充分挖掘、开发、培养人才。同时,进行绩效评估考核,并与报酬挂钩,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用好人才。第四,针对员工们的岗位特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专业培训,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特点和规律,特别是存货订购业务与市场不确定性的融合等方面,细化工作流程,力争做到存货订购业务专业化。
(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刚性管理,实现存货订购业务效应最大化
依据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适应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会有经常性的协作、制约行为,企业为了整体利益会规划设计相关的制度、准则对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设置及日常业务执行进行规制约束,达到内部机构的设置科学合理,内部管理到位,实现运营成本最低的目的,使企业内部沟通、协作产生的效益高于将其市场化的效益[15]。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就是节约管理成本,提高执行效率,保证内部业务与市场同步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应依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强化刚性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减少各职能管理各自为政,避免机构重叠和办事效率低下,促进工作计划和指令的有效实施。首先,依据各经济业务活动的关键环节,设置彼此独立的职能部门专业管理运行,部门之间互相制约、相互协作,某一环节的工作受另一个环节工作牵制,同时各环节之间又要密切合作,方能完成整个业务,比如企业存货订购业务,包括企业销售、生产、仓储、预算、采购、验收入库、盘点、会计核算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职能部门管控,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建议反馈,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其次,为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质量,同时能及时纠正内部控制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偏差,应对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刚性管理,把企业日常例行的业务管理和监督活动融合于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之中;第三,要加强动态评估监督,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部市场变化,企业应随时对内部控制机构和管理制度进行针对性修改,一旦企业生产变化或外部市场行情波动,最佳存货订购量、订购批次、订购点等各项指标应随即变动,以达到订购业务效应最优。
(四)强化信息搜集、沟通传递系统建设,提升存货订购业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各项机制、制度的持续运行离不开对企业内、外各方面信息的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能对企业进行各项经营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业务传达不畅、交流迟缓,导致企业在出现问题后应急措施较为迟缓,给企业的正常运营的决策及日常管控带来被动,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17]。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人才队伍建设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信息沟通系统不完善,针对存货订购业务信息不能及时更新,造成存货供求信息传递存在滞后性,影响存货订购计划的执行效率,增大存货成本。所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根据需要构建信息沟通体系,增强企业内外各类信息的利用效率。首先,借助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上,应建立现代化办公体系,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传达,促进各环节工作相互配合,提高各项制度、指令等的执行效率;其次,加强企业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划拨专用资金购置相关设备、铺设专用信息传输电缆、购买相关控制计算软件,提高数据处理效率,特别是存货采购、仓储保管、发出等环节实现灵活的切换,利用网络进行各环节单据的无纸化传递,从而降低人工手写的差错率,提高业务处理速率和质量;第三,针对存货订购业务,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和企业购货部门需求信息共享平台,通过该平台及时了解存货采购、出入库等存货信息,同时了解外部市场原材料供应情况以及价格信息,实现多元化的沟通机制和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依据沟通和反馈信息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制定出的存货订购计划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也能够与外部市场供应保持一致性。
(五)树立风险意识,构建风险评估机制,防范存货订购业务市场风险
提高企业经营业绩,降低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控的目标之一,也是衡量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更是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保证。管理层的风险防控意识决定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也影响着企业员工对市场柔性的重视程度[14]。因此,企业管理层应开展风险管控,把风险防范理念纳入企业的战略执行层面之上,构建动态的业务操作风险管控平台,形成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控制预定范围内,并定期对其量化评估和实时监控,保障企业经营稳健运行。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规模较小,产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经营过程中不确定性较强,自身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生产运行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产业链条的初端——原材料的订购,受市场不确定性影响更大,有效落实全面风险管理、防范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构建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常态化机制,对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的业务要建立专项风险评估制度,从业务的立项到合作对象的选择等一系列环节都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各业务部门、风险管控部门、监督检查部门分别把好风险管理每道防线,建立相关风险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报告、披露等风险管控信息系统,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融入各业务环节,贯彻到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各项岗位职责;其次,设定与企业成长及回报目标相一致的存货订购业务风险承受度,将存货订购业务风险责任落实到整个订购业务的各个环节,确保存货订购业务风险管理的有序性和规避性,从而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第三,发动基层员工参与企业风险防范,针对存货订购业务各环节的经营特点及对应的不确定性,进行风险强弱等级划分,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奖惩,使职工意识到岗位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给予主动关注,实现全员总动员。
结 语
企业储存原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需求与市场供应不同步的问题[19]。然而,过多的存货必然导致企业承担更高的持有成本,同时存货的仓储和相应的管理费用也会增加,另外,过多的存货还要占用企业较多的资金,不利于企业资金有效配置和流动,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受自然因素、区域因素、市场行情等影响较为明显,材料订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20]。因此,要转变企业管理机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存货订购业务的管控,针对业务特点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控制制度,确定科学合理的订购计划量、最佳订购批次和再次订购点,将企业自身的业务与终端市场利益密切融合,增强存货订购业务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存货订购业务信息的揭示效应和存货订购业务风险防范威胁效应,对职能部门管理者的“懈怠”行为进行有效监督,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效率,降低存货综合成本,增加综合收益,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