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2020-07-17倪军兰
倪军兰
摘要:为学生谋幸福应是教师教育追求的根本,教育的科学合理性必须建立在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幸福感。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11年版)的有关精神,学生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是否幸福。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幸福感,可尝试三条途径:积极参与运动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前提条件,习得运动技能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师生情感互动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催化剂。
关键词:体育课堂;幸福感;有效途径
一、积极参与运动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前提条件
体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积极参与练习的方向发展,通过智分析、巧设游戏、网评价,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步提高参加学校和课外体育运动的意识,并最终获得参加体育运动的幸福感。
(一)智分析——巧定内容
体育不像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体育教材单元之间逻辑性不强,相对独立。小学生已经对跑、跳、投等有一定先能感。因此,智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卷星问卷调查学情,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心理特征、背景、情感、家庭影响、家校沟通等。教师通过调查反馈,对年级、班级学生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一年级学生最喜欢跑步内容,那么在教学中就可以巧定内容。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在教学进度安排上,把跑的单元内容放在第一周上,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二)智导入——巧设游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和个体差异后,教师应巧设体育课的导入环节,为体育课的教学做好铺垫。例如一年级“踢毽”一课,我以2.5米为间隔,摆放了四排毽子,让学生把这四排毽子当作小树苗,做穿过小树苗慢跑的小游戏。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四大组,每组由组长带领,控制好小组的速度,沿小树苗右侧直线绕跑,然后一棵一棵“S”型穿过。接着,由小组长自主选方法穿过小树苗慢跑,在游戏过程中要学会避让,保护自己的安全。最后,老师以哨音结束游戏,让学生自主认领附近的一棵小树苗站位。这样的热身部分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而且可以快速调整好教材需要练习的队形,优化时间。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小组长的带头作用,使学生在愉快游戏的氛围中感受运动的幸福感。
(三)智评价——巧用软件
随着教学环境、学生的变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成为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更新教育观念,发挥智慧学习环境的价值。例如,班级小管家软件中的点评添加红花功能,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家长、老师多方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参与运动后获得成就感,感受到参与运动是一件幸福的事,从而慢慢让学生养成主动锻炼的习惯。
二、习得运动技能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内容
“幸福体育课堂”要求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心理健康和社會适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习得运动技能,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幸福感。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练
要让学生愿意自主学练运动技能,对练习有好感、有信心,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练习方法、练习难度。例如,一位五(4)班的女生体育达标测试中仰卧起坐几年没有合格,原因是不喜欢重复练习一个动作,课上练习少,课后没有人帮助,等等。为此,我用视频和音频的剪切处理“Keep”运动软件中的五个动作——腹肌激活20秒、瑜伽垫辅助卷腹起12次、简易俄罗斯转体12次、平板支撑20秒、腹部拉伸20秒,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在最开始的一个月,学生每周三次早上到体育馆观看视频,自主选择内容、次数,模仿学练。老师观察、适时点拨一下腹部发力的方法,从每个动作做一组慢慢增加到三组。两个月后,学生要求自己回家自主练习。笔者又给她调整了一下运动处方,瑜伽垫辅助卷腹起12次换卷腹摸膝15次、简易俄罗斯转体12次前面增加反向屈腿卷腹10次,增加每周自测1分钟仰卧起坐自练反馈,要求在练习中遇到问题及时跟家长和老师沟通交流。经过一个学期的自主学练,学生在测试中做到了42个。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生为本,尊重个体,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体育学科的情感,使他们爱上体育。
(二)激励学生协同合作
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乐于友好协同合作。例如“跳长绳:同步跳长绳”一课,教师指导协同合作的方法,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首先自主选择队友,每组6人,然后重点讨论确定各人的分工。教师根据同步跳长绳的方法和技巧,挑选节奏感好、力量较大、头脑灵活的学生摇绳;沟通能力强、人缘好的当组长,负责指挥跳绳队伍的排列、小组的问题讨论;声音响亮、口令喊得好的学生负责喊口令,提醒跳的同学跳的节奏感;其余同学先尝试跳,练习后,组长发现问题,再商量调整。同时,要有团结合作、目标一致的决心和信心。通过几节课的反复练习、组织比赛,每组2分钟内跳的次数都进步了几十个。同伴之间产生共鸣,都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伙伴,对同学的精彩表现掌声鼓励,互相激励,课堂上的幸福体验油然而生。
(三)激发学生相互竞赛
幸福不仅仅是嘻嘻哈哈,我们更主张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磨难、经历挫折,相互比一比、赛一赛,通过不断提升技能水平获得胜利的幸福感。例如球类课,比垫球多、比运球快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其在体育课上获得成就感,乐于上体育课。
三、师生情感互动是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催化剂
幸福到底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关系以基本的人性观为前提。
(一)参与课堂,树立榜样
我们应该在体育课上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例如田径训练课,我们的队员年领小,都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我们两位体育老师,一个在排头,一个在排尾,参与到学生的耐久跑中。孩子们一改以往的懈怠,积极主动地进行练习,碰到极点,我们马上过去在他们边上给予指导,使其调整呼吸、节奏、摆臂等。领跑还为了给学生培养有氧跑的节奏感。慢慢地,孩子们都能坚持跟老师完成2000米。学生个个脸上露出战胜极点、成功挑战自己极限的幸福感。同时,学生养成了主动参与训练的习惯,还要求延长时间,希望自己在比赛中赛出好成绩,让班级的同学羡慕和敬佩他们。
(二)点赞交流,建立友谊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也在紧跟时代步伐,使信息技术为教学、教育服务。例如,在这次疫情期间全组体育教师和电脑老师同心协力制作居家体育锻炼的微信推送,布置体育锻炼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锻炼。学生在班级QQ群里拍照上传,老师为他们点赞。这种师生间的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和谐幸福的师生关系成为促进教学进程的催化剂。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由此可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享受体育运动的参与感和幸福感,使小学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并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