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创编:指向学生音乐活动中的幸福生长
2020-07-17顾秋静
顾秋静
摘要:音乐即兴创编以小学生的音乐经验和情感为依据,不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活动的参与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参与律动创编活动,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幸福生长。
关键词:律动创编;音乐活动;幸福生长
一、体态律动:增强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幸福体验
音乐新课标倡导让音乐教学回归音乐特性。教师应当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感情。倡导在音乐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感情体验,不是让教师把体验简单地告诉学生或传递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学生的幸福感就能由此而生长。
我聆听伍娜老师的示范课,看到她以体验为主的音乐教学,即从学生的感受经验出发,把音乐的种子栽种到学生的心里,让幸福体验由心而生。例如她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教学:在课的导入环节,师生跟着音乐一起律动进入课堂,大家一起跳着柬埔寨的舞蹈,画面其乐融融,一颗颗幸福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萌发。然后师生一起进入《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的欣赏。教师采用先分段后整体的方式进行欣赏。聆听A部分,第一遍的时候师生共同感受,轻轻地跟着音乐打着节拍,然后教师用“杯子的舞蹈”跟学生一起进行音乐律动体验。音乐出现强拍的时候拍自己的掌心,弱拍时拍击杯子的底部,一个乐句的结尾就把杯子迅速传递给身边的伙伴。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学生很轻松地就能通过听和律动分析出乐曲的结构,并且在每一次活动的过程中都伴随着音乐,学生自然而然地陶醉在音乐中。在音乐传递的过程中,学生陶醉在音乐中,情感也在音乐感受中得到升华,幸福的萌芽渐渐生长。而B部分的情绪发生了明显变化,伍娜老师带领着学生初听之后,就与学生一起舞蹈。学生随着音乐都跳了起来,把舞曲的风格完全表现出来,在律动中学会了斗牛舞。教师没有把乐曲“A B A”的结构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这样简单而又有效的体态律动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了乐曲的结构,他们是用心感受,用肢体去表现。最后,学生都能够听着音乐进行完整的再现,发自内心地表露出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体态律动积累:丰富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身心协调感
低年级学生比较好动,思维也比较活跃,但是学习经验有限。在低年级孩子开始音乐律动创编之前,首先要让他们有一定的模仿和积累,不断丰富他们的律动体验,培养他们肢体的协调性和对音乐的感受力,以达到孩子在音乐中的身心一致。所以,在进行低年级音乐教学之前,我在每堂课中会带孩子先做音乐律动,课前五分钟用于律动体验,在平时搜集积累或者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律动,让孩子们模仿,在律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性。每次做律动之前,我都会让学生保持安静,用心去听音乐,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音乐本身,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然后,让学生看视频或老师的动作,进行肢体动作的模仿。学生在听、看、动的音乐活动中逐渐达到身心的协调统一。
例如,杨爵华老师执教“艺响天开 节奏拼盘”时,只围绕了音的长短来进行律动。首先,杨老师开展节奏体验活动,通过一个准备活动,使学生感受音的长短,师生围圈进行节拍律动,由此渗透三种音符的时值长短。然后让学生再次体验,跟着音乐来律动。此时,杨老师更是形象地把三种音符用不同的声音形象来描述。二分音符是滑,让学生找滑雪的感受;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在此过程中,师生跟着音乐一起进行律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体验了音乐的情绪,更收获了快乐。杨老师没有做队形方面的要求,没有刻板的规定,单纯地和孩子们玩在一起,变成了他们的学习同伴,让学生在音乐律动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
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肢体协调性会得到培养,他们的舞感会慢慢得到提升,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会随之增强。学生有了一定的动作概念之后,他们就能产生一些想法,进行律动的创编。
三、律动创编:提高学生音乐活动中的幸福创生力
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音乐律动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验到这些音乐元素的结合,尤其低年级孩子,律动能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所有元素的整合,创造性的音乐律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参与热情。就拿本学期的公开课“捏面人”一课为例。“捏面人”一课是说唱童谣,在数板部分体现了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在枯燥的节奏练习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律动体验学习,使学生用动作来表现出歌曲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和动作特点。学生在掌握基础学习的前提下进行提升,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会融合自己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演绎出对作品的自我理解,与此同时,孩子们会体验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幸福体验。
当学生创编结束后,我结合节奏的韵律把动作整合起来,带着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数板。当孩子们被邀请展示自己创编的律动作品时,他们的眼神是自信的,他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我想这时孩子的内心一定充满着幸福。音乐的创造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成就感,让他们在音乐创作活动中越来越自信大胆。
(一)律动创編的起点——幸福创生的开始
创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孩子们有非常多的奇思妙想,可是如何把其引导到音乐作品中,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低年级的孩子在进行每一项音乐活动时,教师都是一个引导者,为孩子们指明方向。在创编活动之前,我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歌词的特点。拿“捏面人”来说,确定在歌词的什么地方进行表现,关注“骑、吃、挑、把”等字眼。教师可缩小范围,降低难度,让孩子们有的放矢。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就会兴致勃勃,联系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并萌发更多创造性的想法。这就是幸福创生的开始,有了良好的开端,学生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二)律动创编的过程——幸福创生的关键
当孩子们有了目标之后,他们就会开始创编。低年级的孩子能力有限,可以让他们结合同伴互助,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这项音乐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在小组内先试着创编,然后可以试着表演给同伴欣赏,让同伴辅助把动作变得更完整。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分散难点。比如“捏面人”有四个乐句,那么小组中四个人一个人完成一句动作他们就完成了一个作品。这样不仅有了律动的完整性,还有了创编成功的快乐体验,这样的音乐活动才不会变得无效和枯燥。幸福创生的关键在于:由简渐难,明确目标,分层开展,同伴互助,让创编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三)律动创编的优化——幸福创生的升华
音乐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审美。音乐律动的创编也需要优化和润色,才能得到情感的升华。教师经过专业素养的学习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对音乐审美会有一定的高度,我们就是要把自身的这种审美观传递给学生。在律动创编中,教师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孩子们的创意是无限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对他们的动作进行一些美化和指导,让他们把最原生态的动作结合审美再现出来。此时,教师只要进行少许的引导,让动作更加精致化、艺术化。学生在完整律动时,不仅达到了创编的目的,还提升了审美表达和鉴赏能力。例如,在“捏面人”一课中,很多孩子在“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一句上把吃的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这时候老师可以稍加修饰,给他们打比喻,创造想象空间。比如,对八戒的形象和他吃的西瓜的外形进行联想,西瓜是圆的,八戒的肚子也吃圆了。孩子们不仅觉得有趣又非常童真,还把律动美化了,慢慢地他们就找到了动作的延伸,最终体会到创造的真正乐趣,让幸福创生得到了升华。
音乐律动创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在低年级阶段开发学生的肢体能动性,以肢体的创新活动带动音乐创造性,在创造中提升学生体验幸福的能力,让幸福在学生心中生长。
(责任编辑:吴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