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0-07-17刘粉粉
刘粉粉
摘 要:最新数据表明,教育部在近期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然而我国所能提供给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的数量有限,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而女大学生由于专业限制、自身性别等多方面的就业劣势让其自身的顺利就业陷入了困境。这些问题都将会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故本文将会对女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状以及就业难的问题等多角度来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对策
一、绪论
随着我国高校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制度体系在不断完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但如今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提供给她们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如今急需改变这种状况,这不仅仅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是更多女大学生的呼声。本人已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将从社会、学校、女大学生个人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为能真切感受到女大学生就业困窘的处境,本文将会深刻分析。希望通过理性分析,对女大学生就业相关问题提出的一些可行性的对策去解决问题。
二、文献综述
在国内,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就业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对策的相关研究有众多文献资料,例如:王莉《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比较研究》(2009)一文中作者从国外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两个方面进行比较,阐述了从业市场发展的现状、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高校在大学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大学生在就业前后表现的心理和行为这四个角度国内外的差异与不同,并对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方法。刘博敏《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2009)一文中先表述出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社会传统文化的偏见、用人单位的局部利益驱使、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尖锐、女大学生自身等。面对这些问题,作者认为应采取完善法制建设,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增强自身的就业应对能力等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和就业困难问题。
三、女大学生当前就业的现状
(一)国外现状
从1960年至现在,西方各国都陆续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各国关注的大问题。比如,在美国,就业指导中心处于大学的中心地位。副校长领导直接接受分管学生事务,并且具有与学校规模发展相适应的管理队伍。在机构上,高校有着独特的体系。另外,高校在资金和办公条件上投入相当大,从场地、经费设备、图书资料、就业指导机构规模等方面有着具体的表现。女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业指导工作与学习完美结合。同时,美国的非营利性组织非常发达。在用人单位和女大学生以及各个高校之间有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国内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拥有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是由于不平衡的供需结构,现如今就业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就业形势变得尤为严峻。随着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不断改革,毕业生择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最开始的“统包统分”变为现在的“双向选择”。各个地方用多种不同形式开展了多场“供需见面会”,但是市场机制度仍不完善,一些体制性障碍仍存在。对于用人单位提供的有限岗位,尤其优先考虑男性的情况下,女大学生被给予的就业机会少之又少。
四、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经济因素
随着我国每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多,女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在日益增进,但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一大难关。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有许多因素,其中社会因素便首当其冲。一方面我国一直是由“男主外,女主内”的封建思想主导,男尊女卑的传统理念扎根在人们的心中。中国传统性别概念导致女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社会上,大众形成了一种“男强女弱”的固定思维模式,大众对女性的期望值普遍低于男性。这种性别歧视和对女性的偏见一直是造成女大学生难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我国虽然在政治方面上实现了男女平等。但在立法上,我国关于保护女性的权益相关法律未落实到位,监管力度不足。我国就业市场不够规范完善。我国的女大学生毕业人数虽然多,人才数量也不在少数,但就业市场的容量却非常有限,没有统一扩大容量的制度。在市场的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成本的投入以及效益产出化的精致计算中,一般优先考虑男性。这种不公正公平的就业市场环境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
(二)学校因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國就在不断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校也在不断地扩招学生人数。学生人数一增多,难免就要增多相应的专业。但这些专业的设置很不合理。一方面,一部分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不够强。另一方面,过于追求热门专业,呈现出男多女少的情况。此外,在不同层次院校的就业率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2014届-2019届女大学生就业率比较中,985、211等一本院校就业率明显高于二本院校,而普通二本院校就业率又高于专科院校(如表一)。据相关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未顺利就业的女大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就业指导。这些都为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增添了不少障碍。
(三)个人因素
由于男性和女性生理结构上的差异,大部分女大学生的体力还有精力上不如男生。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则需要更为强壮有力的男性劳动力。这就体现出了女性在生理上的劣势。心理上,女生心思敏感细腻,对自己的就业期望较高,然而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女生拿不到期望的薪资。同时,女大学生对外在的投资成本都高于男大学生,她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购置衣服、化妆品,却缺少对内在素质的培养与技能知识的提升。女性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远不如男性。当遇到打击时,女大学生的心理更为脆弱,她们会表现出紧张、慌乱的消极情绪,导致无法冷静思考去处理问题,而男大学生相比较之下,则会显得更为冷静。生理和心理上的因素都是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五、关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要出台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并完善市场制度
政府要加大相关的执法力度,加强具体的操作力度,可以在国家法律相关机构上安排更多的人员去监督,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就业市场的法律缺陷漏洞,要及时的派人查漏补缺,也鼓励公众积极的检举,让更多的女大学生权益受到有效保护。要维护女大学生就业权益,落实对登记失业女高校毕业生的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财政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同时也要对劳动力市场进行监督,严禁就业歧视性行为,加强对市场行为的规范要求,严惩市场上的不合理用人制度,对市场制度的漏洞之处,政府要及时完善。总之,国家要积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二)各高校中应该要对女大学生积极负责
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也与其自身所选择的专业息息相关。因此各高校在进行扩招时,应根据本校的男女比率等各方面的因素来开设专业。加上以就业为目标,调整各专业的结构,优化专业,深化教育改革,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动需求,增设更多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上,尤其要着重对女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可以定期开设专业技能比赛,在比赛中不断提高女大学生专业技能。也要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去培养适合女性发展的专业技能。学校在开设就业指导座谈会时,要选择积极正能量的毕业优秀女大学生来担任此次座谈会的演讲者。通过她们的优秀事迹,激励女大学生的就业热情。座谈会的内容质量也要严格要求,以便于对女大学生有针对性、深入性的就业指导。各个学院也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积极与省级和市级的人才服务中心联系,大力拓展女大学生就业渠道。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各单位需要人才的标准,而且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还有利于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调整办学思路和教育模式,从多个方面进行改变以适应市场需要。
(三)女大学生应该提升自身的素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提升综合素质与心理素质
当代的女大学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培养自己高尚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同时,要注重身体锻炼,有了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更多的体力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也有利于女大学生就业。在学习中,加强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好求职准备。在学习之余,不要只顾贪玩,应该对自己的未来要有规划,不断提升自己除专业技能以外的技能。
2.树立正确就业观,把握就业机会
当遇到就业问题时,女大学生应该及时变化思路,转化思维,寻找合适自己的就业岗位。她们不应该过分关注工资待遇和工作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女性的优势,在选择的就业岗位上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要抓住校招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等途径去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现如今是互联网时代,在利用网络资源时,也要注意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切勿上当受骗。女大学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就业观,可以考虑到先就业再择业。
结束语:
我国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非能一蹴而就。国家要多方面的监督指导与帮助,政府要落实更适合女大学生的就业政策,各用人单位也要给予女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机会,要树立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女大学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不断塑造和完善自己,以此来满足用人单位和国家对女大学生越来越高的要求。
(指导教师:景根杰)
参考文献:
[1]王莉.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现状比较研究[J].科教论坛,2009(02).
[2]刘博敏.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05).
[3]傅静.从性别歧视的角度简析女大学生就业问题[J].河海大学学报,2009(03).
[4]肖于波,李丹.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探析[J].山西农经,2018(01):101-102.
[5]李英俏,冯欣源,张艳新.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國市场,2018(23).
[6]李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调查与思考,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