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动手实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2020-07-17徐东
徐东
【摘要】动手实践被认为是“看得见的思维”。这一特性正好可以弥补数学直观性不足的短板,因而将动手实践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不仅如此,通过动手实践,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教学氛围。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对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为了赶进度、完任务,直接将这一环节用口头讲述代替,殊不知这样不仅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还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优化动手实践,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实践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60-02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不喜欢被教师约束在座位上一丝不苟地认真听讲,而更喜欢具有灵活性、挑战性的动手实践。由此可见,动手实践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为此,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动手实践:
一、动手实践,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手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生活泼好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将他们固定在座位上,束缚手脚的同时,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教学效率低下。动手操作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解放出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测量》这一单元时,若教师直接告知学生1厘米、1分米、1米有多长以及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的记忆,而对于这些长度单位没有直观的表象认知,学习兴趣当然不浓厚。并且在估计物体的实际长度时就会用错单位,学习效果不理想。考虑到这些,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用直尺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如有的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大约是25厘米,宽大约为19厘米;有的量出开关盒的边长为1分米;还有的量出自己的身高大约是1米……。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动手操作中对身边的物体课桌、文具盒、黑板等进行了测量,教学氛围也因此活跃起来,一个个兴奋的笑脸充分说明他们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不僅如此,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开关盒的边长既是10厘米,也是1分米,从而得到1分米=10厘米,得到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保持学习积极性。用同样的方法他们还得到其它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这样经过动手操作,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厘米、分米、米等长度的感性认识,为他们正确估量物体的长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正好符合这一理念,因而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通过采取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心理教育学家发现,学生只有调动多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让课堂教学取得最大效益。动手操作是一种手脑并用的活动,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多感官系统的协作下,实现高效学习。由此可见,动手操作是一项综合活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动手操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多为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操作,激趣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动手实践,培养能力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组成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教师应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发展思维能力。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人只有在手脑并用中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开发智商,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动手实践看似是单纯的动手活动,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大脑也在高速运转,正是大脑的调控、支配,才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在动手中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学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将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得到1/2、1/4、1/8等不同的分数,并通过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得到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得的份数。有了这层认识,学生再次投入到动手实践中,将得到的三个分数1/2、1/4、1/8放在一起观察比较,这时他们发现1/2是1/4的2倍,1/4是1/8的2倍,1/2是1/8的4倍。还有的发现当分子相等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一个个创新的发现让学生发现分数中蕴含着许多奥妙,思维也从对分数的表层认知转向深层。就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试想若没有动手实践,教师只是将知识强硬灌输给学生,何来创新?因此,教师要重视动手实践,因为这是学生智慧火花迸发的绝佳时机。动手操作本身就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活动,因而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动手活动中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认知去理解、去操作,这就蕴含了创造的契机,只需要教师用心指导,一个个创新的火花就会在课中闪烁。为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为培养创造力、观察力、实践力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动手实践,渗透思想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学习方法的高度概括,也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数学知识可能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学生遗忘,唯有深刻在学生脑海里的数学思想却记忆牢固,并转化为自己的思考方式。一旦学生掌握这些数学思想,就可以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动手实践为手段,有效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摆一摆”将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拼成长为6分米、宽为5分米的长方形,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式直观地得到长方形的面积为30平方分米,按照同样的方法,学生又摆出多个长、宽不同的长方形。在丰富感性材料的支撑下,学生经过认真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存在某一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就这样,在动手实践中,学生经历了长方形公式的形成过程,学会从感性材料中提炼出规律性的知识,渗透了归纳的数学思想。培养了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另外,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公式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展现出来,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得到有效的渗透。归纳、数形结合是数学中的重要思想,很多概念的提出、公式的推导都需要用到这两个数学思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数学思想也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学思维是践行核心素养理念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思想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借助动手实践,不断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落实教学目标。
四、动手实践,形成概念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数学教学最为本质的内容之一,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若脱离了概念教学,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无法形成。传统的概念教学,教师只是针对其中的关键词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忽视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得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流于表层。因此,教师要加强概念教学。根据皮亚杰的结构观理论,概念教学不只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重要的是创造发明,加深对概念外延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借助形象直观的事物操作,建立初步的數学概念。
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时,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不易理解分数这一概念,于是教师借助动手操作这一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将一个圆的面积看作单位“1”, 将其平均分为3等份,涂出其中的2份,这两份显然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教师就可以引出2/3这一分数概念。并让学生结合图形,谈谈分子、分母各表示的意义。很明显,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得份数。为了让学生对分数这一概念有本质理解,教师再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操作,将一个圆任意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这两份就不能用分数表示。在对比操作中让学生明白分数的本质——平均分。从而深化对分数概念的理解。并以此动手得到3/4、4/5等分数。学生在多次的实践操作中加深了理解,激发了寻求新知识的积极心情。
五、动手实践,巩固提高
练习是巩固所学、连接课内外的有效方式。传统的练习题以书面形式为主,这样的练习方式机械呆板,学生不感兴趣,并且很难将理论知识内化为数学能力。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练习方式,多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练习题,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让他们获得长远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后,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中寻找平行四边形模型,并“看一看”“测一测”看这些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点?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几何模型有很多,伸缩门、衣钩等。学生用米尺测量出这些平行四边形物品的各个边长,发现它们的对边相等。并且通过对伸缩门四个角的测量,发现对角相等、邻角互补。这些知识课本上都没有。就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有效地补充和延伸了教材内容,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认知能力。
再如,学习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就本班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做出调查统计,并绘制成表格。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他们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学生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到数学是一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总之,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思维品质、渗透数学思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动手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运用有效策略,优化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智卯.加强操作训练,发展小学生思维——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09)
[2]黄素容.指尖上的智慧之花——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操作策略浅析[J].学周刊. 2015(01)
[3]文萍,岳增成,普粉丽.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与启示——以“三角形面积”内容为例[J].小学数学教师. 2019(10)
[4]郭昱杉.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想的渗入[A].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 2019
[5]於垚冰.谈培养小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时机与方法[J].华夏教师. 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