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血压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0-07-17徐佳圆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蛋白产后血压

徐佳圆

(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北京 100083)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是产科常见疾患,严重危害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健康,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因素[1]。有报道,HDP患者高血压在产后可持续数周而引起持续病变,导致产后高血压[2]。本研究中探讨了HDP 患者产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更加有效治疗HDCP 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版)》[3]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孕前及孕20 周前即存在血压异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慢性疾病以及服用影响血压药物的患者。

1.2 病例 2019 年1—12 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分娩者共计2 623 例,其中HDP194 例,排除慢性高血压33 例,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8 例,随访中失访23 例,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有完整随访资料者130 例,孕前或孕20 周之前血压正常并且尿蛋白呈阴性。

1.3 研究方法

1.3.1 资料收集 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年龄、身高、孕前体重、高血压家族史、孕产史、免疫病史、肾脏疾病史等);体质指数(BMI)、发病孕周、本次妊娠分娩孕周及分娩方式、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出院后均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动态监测患者的血压变化。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患者资料,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产后血压变化的影响。

1.3.2 血压测量及指标检测 测量血压前患者休息5 min,统一取坐位测量,袖带加压法,以标准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血压。产前血压值为首次达到HDP 诊断标准时的血压值,且血压至少测量两次以上均达到诊断标准,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6 h。患者入院时即取血进行血清白蛋白检测。出院标准:血压低于160/110 mmHg 和(或)24 h 尿蛋白<2 g。血压恢复正常的标准:在不使用相关药物的情况下血压<135/85 mmHg[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后血压恢复情况 血压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产后(24.1±22.8)d。57 例产后3 d 血压回复正常,93 例产后6 周恢复正常,120 例产后12周恢复正常。10 例患者产后12 周持续性高血压,其中7 例患者产后1 年持续性高血压,见表1。

表1 产后12 周持续性高血压的HDP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产后3 d 血压恢复的影响因素 以产后3 d血压是否恢复正常水平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结果显示,恢复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 <0.05),且分娩孕周显著大于未恢复组(P <0.05),见表2。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分娩孕周是产后3 d 血压未恢复正常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3。

表2 产后3 d 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3 产后3 d 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3 产后6 周血压恢复的影响因素 以产后6 周血压是否恢复正常水平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结果显示,恢复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 <0.05),且分娩孕周显著大于未恢复组(P <0.05)。见表4。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分娩孕周并非产后6 周血压未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为产后6 周血压未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5。

2.4 产后12 周血压恢复的影响因素 以产后12周血压是否恢复正常水平为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结果显示,恢复组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构成比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 <0.05),且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未恢复组(P <0.05)。见表6。Logistic 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产后12 周血压未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7。

3 讨 论

妊娠高血压产妇分娩后42 d,多数血压可逐渐恢复正常,少部分无法恢复,且血压持续升高,形成持续性高血压,需要服用降压药物。

我们对妊娠高血压和子痫前期HDP 患者的血压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产后不同时期影响血压水平的因素不同。产后3 d 血压未能恢复的影响因素为妊娠期收缩压、舒张压和分娩孕周,血清白蛋白血水平为产后6 周、产后12 周血压未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与产后6 周后的血压恢复相关,血清白蛋白水平越高,产后血压恢复时间越短,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

表4 产后6 周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5 产后6 周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

表6 产后12 周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7 产后12 周血压恢复正常影响因素的Logistic 分析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 版)》[3]认为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观察期应为产后12 周。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出院时(多为7 ~14 d),90.9%的患者血压可降至正常[5-7]。国外NICE 指南推荐产后6 ~8 周为血压观察期。还有研究表明90%的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各需要77 d 和60 d 恢复正常[8-9]。我国定义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是指未服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低于140/90 mmHg,或者尿蛋白阴性[10-11]。在本研究中,120 例女性产后12 周内血压降至正常,但仍有10 例女性产后12 周血压都未能恢复正常。我们建议,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影响妊娠高血压产妇分娩后血压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产后持续性高血压,改善患者及新生儿的预后;对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的患者,临床应监测更长时间的血压。

猜你喜欢

白蛋白产后血压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