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的关系研究

2020-07-17盛威威张红梅田红梅

四川体育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业体育锻炼高中生

盛威威,李 欣,张红梅,田红梅,周 阳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的关系研究

盛威威,李 欣,张红梅,田红梅,周 阳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450000。

为探讨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关系,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青少年自尊量表》对47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平均得分上存在差异性;(2)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1);(3)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452,p<0.01)。研究认为:(1)不同性别、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上存在差异;(2)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存在显著相关;(3)中学生一定的体育活动量可以对其学业自尊产生影响,但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以及强度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可以通过正确引导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提高其学业自尊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业自尊;初中生;高中生;体育锻炼

中学阶段,是学生自尊水平发展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是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2-3]。自尊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尊是个体对自己整体的情感性评价[4],是近期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5]。Zuffianò 认为自尊是由一般自尊与特殊自尊构成[6]。在现今教育的环境下,学业自尊是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7],有研究表明学业自尊已经成为影响学生自尊的关键指标[8],近年来,学业自尊逐渐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因此探讨中学生学业自尊及其影响因子就显得格外重要。目前学业自尊尚未有统一的概念,对学业自尊的解读因每个研究者的主观见解而各不相同,Wilhite将学业自尊是定义为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表现的积极评价[9],吴俊[10]在研究农村中学生自尊、学业自尊与自我妨碍、习得无力感的关系时,将学业自尊定义为一般学业自我能力,因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11][12],本研究中所指的学业自尊是学生个体在校期间对自己学业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会影响其在未来学习时的态度。

以往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自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3],既能够改善锻炼者的整体自尊水平[14],也能改善特殊自尊水平[15-16],对自尊产生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若中学生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下滑,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造成其学习成绩下降,学生成绩的高低会影响其学业自尊水平的高低,对学业自尊水平产生影响[17]。在以往研究基础上,体育锻炼促进整体自尊与特殊自尊水平的发展,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能够对学业自尊产生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对 象

在河南省郑州市第14中学和郑州朗悦慧外国语中学,随机选取600名中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5份,有效回收率为79.17%。初中生299人;高中生176人,其中男生206人(43.37%),女生269人(56.63%)。所有被试的年龄在12-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4.69岁。

1.2 工 具

1.2.1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采用我国学者梁清德(1994年)修订,该量表共3个题目,从身体锻炼的强度、频率及一次锻炼时间三个方面来测试被试前一个月的体育锻炼情况,身体锻炼量=强度×(时间-1)×频率,每个指标分5个等级,分别记1-5分。运动量评价标准为:≦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大运动量为≧43分。在本研究中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的α系数为 0.723。

1.2.2 青少年自尊量表 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由林杏足在(2002年)编制的《青少年自尊量表》中学业自尊分量表来对中学生进行测量,考虑到文化和环境的差异,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共18个条目,分为学业价值感、学业控制感、学业能力感,采用6点计分法,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学业自尊水平越高。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该量表α系数为0.76,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发现:X2=496.37(p<0.05),X2/df =4.56、CFI = 0. 914、GFI =0.89、AGFI= 0.84、RMSEA = 0. 065。检验结果说明该量表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以作为测评中学生学业自尊水平的有效工具。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来比较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上的差异性;采用相关分析考察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之间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对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

1.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研究采用《体育锻炼活动等级量表》《青少年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分别对相关变量进行测量。由于问卷的是学生对自我描述,为了减少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本研究在发放问卷时向学生强调问卷为匿名作答,主调查员首先对各班班主任进行问卷的讲解,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纷发问卷,并对问卷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各个项目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在对问卷进行输入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统计学上的控制。结果显示,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6个,第一个因子解释的变异量为30.691%(低于临界值40%),因此推断共同方法偏差不会对本研究造成严重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在不同人口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2.1.1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来讲,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但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性别差异。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在锻炼时间上差异不显著,而高中男生和高中女生在锻炼时间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是初中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一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致相同;相较于初中生来讲,高中生的自主意识更加完善,在课余时间里,男生天性爱动,女生喜静,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更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

在学业自尊方面,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的学业自尊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自尊显著高于女生(17.22>16.03,p<0.05)但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学业自尊上存在差异性,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在学业自尊的总分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业控制感与学业能力感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性,初中男生的学业能力感平均得分高于女生(7.88>7.69,p<0.05),但初中女生的学业控制感平均得分高于初中男生(8.65>8.81±2.38,p<0.05),在高中阶段,高中女生的学业控制感与学业能力感平均的分均高于男生。

表1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体育锻炼得分与学业自尊得分的对比(m±sd)

注:*表示p<0.05,**表示 p<0.01(下同)。

2.1.2 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差异性分析 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在学业阶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表2),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上存在差异,主要是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以及频率进行比较。由表2可知,初中生与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总分、锻炼时间以及锻炼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总分、锻炼时间以及锻炼强度都显著高于高中生,表现为初中生锻炼强度和高中生相比略大,锻炼时间长,频率高。因此,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水平高于高中生;中学生的学业自尊水平存在差异性(P<0.05),初中生的学业自尊总分和学业能力感高于高中生,但在学业控制感分维度上,高中生高于初中生。

表2 中学生在学业阶段上体育锻炼得分与学业自尊得分的对比(N=475)(m±sd)

2.2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分析结果

2.2.1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相关分析 如表3所示,体育锻炼与学业价值感(r=0.128,p<0.01)、学业控制感(r=0.294,p<0.05)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锻炼强度与学业自尊各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锻炼时间与学业价值感(r=0.199,p<0.05)、学业控制感(r=0.293,p<0.05)两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锻炼时间与学业能力感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相关关系(p>0.05);锻炼频率与学业价值感(r=0.105,p<0.05)、学业能力感(r=0.045,p<0.05),锻炼频率与学业控制感没有相关关系(p>0.05);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238,p<0.01),即中学生体育锻炼量的提升能够提高其学业自尊水平。

表3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相关系数(N=475)

2.2.2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预测作用 为了检验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学业自尊的影响,采用回归分析法,在控制人口学变量(性别、学业阶段)后,进一步分析体育锻炼对学业自尊的影响。以学业自尊为因变量,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F检验作为筛选变量标准(P<0.05进入回归方程,P>0.1剔除)(结果见表4)。

表4 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回归分析结果(N=475)

在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的阶层回归分析中对性别和学业阶段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控制。结果(表4)如下: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有效预测其学业自尊水平(p=0.001)。结果显示: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其学业自尊的具有显著的解释力(R2=0.371,F=14.454,p<0.01)。

3 讨 论

3.1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在性别上存在差异

不同性别的中学生群体在体育锻炼和学业自尊存在差异性。其中在体育锻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体育锻炼水平显著大于女生(42.38>31.81,p<0.01),这与盛建国[18]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传统文化和社会对男女性别的定位有关,男生天性爱动,对体育锻炼充满兴趣,能够享受锻炼带来的愉悦感、自豪感以及自信心。女生则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不愿意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存在差异,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在学业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学业自尊水平高于女生(17.22>16.03,p<0.05),这与郭启贵[19-20]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现为男生的学业自尊水平较高,对其学业能力的把控能力较强。

3.2 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在学业阶段上存在差异

从中学生群体上看,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学业自尊水平上存在差异性,这与以往研究结果大致基本一致[21-22]。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学业自尊水平较高[23],这可能由于高中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通常会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评价自己的成功与失败[24]。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业压力对青少年的自尊水平有负向的影响[25],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要远远高于初中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承受父母期望以及社会交往的压力,对自我学业自尊水平评价较高的中学生能够对资质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而对自我学业自尊水平评价较低中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估较低,缺乏自信心,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容易受到其学业成绩的影响,因此对自己的学业自尊水平较低。

3.3 中学生体育锻炼对学业自尊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大运动量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0%,中等锻炼量的学生占27.58%,小运动量人数仅仅占总人数的32.63%。这可能是由于学校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6],“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小于一小时”取得的良好结果。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在中学阶段不断的进行改革,从而保障了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率和质量,保证了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研究发现,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存在正相关(P<0.05),研究假设成立,这与周赞[27]的研究结果相似,中学生体育锻炼水平越高,则表现出更高的学业自尊水平,且中学生体育锻炼能够显著预测其学业自尊水平。中学生在体育锻炼的3个维度(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都能够学业自尊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与研究结果相似[28][29]。其中锻炼强度对学业自尊的预测力为5.7%,锻炼时间对学业自尊的预测力为4.8%,锻炼频率对学业自尊的影响为13.4%,3个因子对中学生学业自尊水平的总解释量为23.9%,其中锻炼频率对学业自尊水平的可解释量最大。不同的锻炼频率会对中学生的学业自尊有不同的影响,锻炼频率较高的中学生,能够高效率的投入体育锻炼,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效益,这种积极的心理效益会促进中学生学业自尊的发展。长期处于学习压力情境下的中学生可以在参与体育锻炼过程中释放自己,在保证学习效果的基础上,合适的体育锻炼强度、适宜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频率能够对其学习自尊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其高效率、高质量投入学习,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4 结 论

(1)不同性别、不同学业阶段的中学生在体育锻炼与学业自尊水平存在差异;

(2)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其学业自尊有显著相关;

(3)中学生一定的体育活动量可以对其学业自尊产生影响,但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以及强度对其学业自尊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可以通过正确引导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为提高其学业自尊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刘 强.体育锻炼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8):118~120.

[2] 孙延林,王志庆,姚家新,等.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认知、焦虑、抑郁和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4,45(05):337~342.

[3] 张 勇,孙高峰.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能性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1):56~57+69.

[4] Jennifer S. Beer. Exaggerated Positivity in Self‐Evaluation: A Social Neuroscience Approach to Reconciling the Role of Self‐esteem Protection and Cognitive Bias[J].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2014,8(10): 583~594.

[5] Tesser, A.On the confluence of self-esteem maintenance mechanism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2000,4 (04): 290~299.

[6] Zuffianò, A. Alessandri, G. Gerbino, et al .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unique contribution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yond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elf-esteem[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3, 23, 158~162.

[7] Marsh HW; Kong CK; Hau KT. Longitudinal multilevel models of the big-fish-little-pond effect on academic self-concept: counter balancing contrast and reflected-glory effects in Hong Kong school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0, 78(2): 337~349.

[8] Wu, Y., & Smith, D. E. Self-esteem of Taiwanese children[J]. Child Study Journal, 1997, 27(01): 1~19.

[9] Wilhite, Stephen C. Self-Efficacy, Locus of Control, Self-Assessment of Memory Ability, and Study Activities As Predictors of College Course Achievement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0, 82(04): 696~700.

[10] 吴 俊.农村中学生的自尊、学业自尊与自我妨碍、习得性无力感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 时孝荣.对体育类大学生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内隐自尊以及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12] 林杏足.青少年自尊量表编制报告[D].2003,223~256.

[13] 房 蕊,陈瑞花.体育锻炼在大学生意向性自我调节SOC策略与自尊之间的中介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31(05):393~398+435.

[14] Spence, J.C., McGannon, K.R., &Poon, P.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global selfesteem:A quantitative review[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2005, 27, 311~334.

[15]刘 青,姜 琨,杨 丽.聋人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自尊和抑郁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7(06):43~48.

[16]Rodney P. Joseph, Kathryn E. Royse, Tanya J. Benitez.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exploring self-efficacy, self-esteem, and affect as potential mediators[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14,23 (02): 659~667.

[17] 叶程成. 积极情绪启动下学业自尊影响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

[18] 盛建国,高守清,唐光旭.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05):98~103.

[19] 郭启贵,罗 炯,桑美玲,等.自尊、身体意象对当代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6):730~738.

[20] 周 赞. 大学新生自尊与心理控制源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从自尊多维结构模型的角度[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v.17;No.96(03):24~29.

[21] 周丽芳.随迁子女和城乡居民子女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的关系[D].上海师范大学,2014.

[22] 刘宏彦. 高中生自尊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 山东大学,2011.

[23] 刘春梅. 青少年自尊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 北方论丛,2002(05):99~101.

[24] 安序菊,苏现彪,王 倩,等.山东省某市高中生自尊、人格、生活事件与学校适应的相关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29(06):418~421.

[25] 潘颖秋.初中青少年自尊发展趋势及影响因素的追踪分析[J].心理学报,2015,47(06):787~796.

[26]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

[27] 周 赞.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自尊的中介效应[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03):84~89+101.

[28] 刘华波.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自尊、目标取向和久坐行为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10):137~142.

[29] 刘 洋.中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形态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02):196~198.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cademic Self-este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HENG Weiwei, LI Xin, ZHANG Hongmei, et al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Main Campus),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cademic self-esteem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475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surveyed with the the PARS-3,the Youth Self-esteem .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score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academic self-esteem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and academic stages;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cademic self-esteem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r = 0.538, P < 0.01); (3) physical exercis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 on their academic self-esteem ( β = 0.452, P < 0.01).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1)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exercise and academic self-esteem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academic stage; (2)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iddle school students'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ir academic self-esteem; (3) A certain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can affect their academic self-esteem, but the influence of tim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their academic self-esteem is different. By correctly gui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we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ir academic self-esteem.

Physical exercise; Academic self-esteem; Junior school student;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G804.8

A

1007―6891(2020)02―0058―05

10.13932/j.cnki.sctykx.2020.02.13

2019-07-09

2019-08-05

猜你喜欢

学业体育锻炼高中生
艰苦的学业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35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