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本科生安宁疗护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2020-07-17郭奕嫱徐萌泽张荣辛小林徐静杨盼盼封桂英

护理学杂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疗护安宁态度

郭奕嫱,徐萌泽,张荣,辛小林,徐静,杨盼盼,封桂英

安宁疗护(Hospice Care)是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为患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在临终前提供减轻痛苦的医疗护理服务,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直接与终末期患者的“死亡质量”有关[1-2]。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患有不可治愈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和阿尔茨海默病等人数不断增加,优化临终照护质量的需求日益突出。护士与临终患者和家属接触机会最多,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身-心-社-灵的整体照护,在安宁疗护专业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履行重要职能。然而,我国护理人员安宁疗护知信行现状不容乐观[3],即便是肿瘤科护士,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普遍处于较低水平[4]。因此,应当切实加强安宁疗护教育[5]。护理本科生(下称护生)作为护理工作的储备军,可塑性强,接受系统的安宁疗护教育将促进今后安宁疗护的发展。本研究对护生安宁疗护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探索影响安宁疗护态度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便利取样的方法整群抽取承德医学院护理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本科生;②护理学专业;③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数据调查时间为2018年6月。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①自制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户籍所在地、家庭型态、在家讨论死亡情况等。②Frommelt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rommelt Attitude Toward Care of the Dying Scale, FATCOD)。该量表由Frommelt[6]1989年编制,用于测量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王丽萍[7]于2016年形成中文版FATCOD-B,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42。该量表共有6个维度29个条目,按Likert 5分法计分,“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依次计1~5分,量表总分29~145分,分数越高照护态度越积极。

1.2.2调查方法 由经过训练的调查员进行调查,调查前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由研究对象自愿填写。问卷当场回收。发放问卷1 162份,回收有效问卷1 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9.8%。

1.2.3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前,核查数据的一致性与逻辑性,剔除缺失条目大于10%的问卷,对于缺失条目数小于10%的问卷,采用均数法估计缺失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1 160名研究对象中男194人,女966人;年龄18~26(21.35±1.66)岁。839人(72.3%)来自农村,536人(46.2%)避免谈论死亡,970人(83.6%)成长于核心家庭。

2.2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2.2.1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得分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78~130(102.96±8.64)分,得分率71.01%。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各维度得分(n=1160)

2.2.2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2。

2.2.3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的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安宁疗护态度评分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是否避免谈及死亡、过去一年中失去亲人的经历、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家庭类型和户籍所在地对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有影响,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生的安宁疗护态度得分(102.96±8.64)分,略低于肿瘤科护士的调查结果[8]。“与临终患者交流的态度”与“针对照顾临终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心理的态度”维度得分低,且低于王丽萍[7]对护生调查的研究结果,说明护生与临终患者沟通交流的态度欠积极。受我国忌讳谈论死亡的传统观念影响,护生与临终患者沟通存在较大的困难,并且护生年纪轻,人生阅历少,在未经沟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更是难以与临终患者深入交流。另外,结果显示 “避免谈论死亡”和“不想回答过去一年中有失去亲人的经历”影响安宁疗护态度总分,与农炳金等[9]研究结果一致。轻松坦然地谈论死亡的氛围可以让人以平常客观的心态面对死亡和临终患者。接受过死亡教育或有相关经历的护生(自己或亲近人患过重病)安宁疗护态度得分较高,结果与其他研究相似[10],且有研究者指出参加安宁疗护教育、培训或志愿活动的护生持有积极的态度[11]。农村护生的安宁疗护态度得分高于城市护生,可能与河北省农村直系家庭比例高于城市直系家庭比例[12]有关。家庭类型为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的影响因素之一,直系家庭护生安宁疗护态度总分较高。可能与直系家庭中,护生与年迈长者生活时间长,容易理解老年人身体不适的难处有关。推己及人,有爱心、乐于照料受疾病困扰的人群。因此,提升护生的安宁疗护态度,可考虑增加护生在临终患者或家属的情境中思考,教学模式中注重案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的运用,鼓励护生观看主题电影,参观临终关怀机构、到疾病终末期患者病房实习体验、参加临终志愿服务活动等。

表2 不同特征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得分比较

表3 护生安宁疗护态度相关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160)

调查结果显示,大三年级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得分最高,与在校护理教育有关,大一、大二主要开设基础课程,护生在校第三学年结束之际完成了护理专业课的学习,说明在校护理教育提升了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大四护生安宁疗护态度得分最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护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濒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和不适,降低了其临终照护热情;二,护生的安宁疗护教育不够深入,尤其是临床实习中欠缺安宁疗护教育。同样,有研究者[13-14]指出安宁疗护实践中护生出现负性情感体验,只能围绕安宁疗护概念表达自我感受和想法。提示应加强安宁疗护在校教育,有计划地在临床实习中开展安宁疗护继续教育,加快建设我国安宁疗护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根据我国提出的“全人、全家、全程、全队”医疗服务理念,当前尚不能满足临终患者及家属的身心社灵需求。今后应加大对护生的死亡教育与安宁疗护教育,以保证安宁疗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猜你喜欢

疗护安宁态度
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建议
国外安宁疗护准入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上海市安宁疗护政策扩散研究
——基于56份安宁疗护政策的文本分析
祖国和谐 家家安宁
采蜜忙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赢来安宁献给党
安宁的战争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