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17王德国王劲风张永军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心电图教学方法传统

王德国,邢 文,王劲风,张永军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弋矶山医院 1.老年医学科;2.心血管内科;3.心功能室,安徽 芜湖 241001)

心电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电图读图技能是临床教学的难点之一。以教师课堂讲座为基础的传统课堂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模式,能够集中系统全面讲授心电图知识。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促进了心电图教学发展,多种教学方式均可以促进学生心电图技能迅速提高[1],但该技能的长期维持仍是临床教学的困境。

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它强调课前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自主学习,课间互动讨论及知识答疑,与传统教学中课堂学习课后讨论相反,实现课堂的翻转[2]。本研究以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以下简称住培)为对象,观察翻转课堂教学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并调查学生和老师对新方法的态度,从而探索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1 方法

1.1 研究设计 选取2017年新进我院住培医师60名参与本项研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名。 一组接受翻转课堂教学,另一组为传统课堂教学。分组后调取学生《诊断学》和《内科学》理论考试课的考试成绩,比较学生基线成绩。

1.2 教学方法 两组学生接受相同的教材、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两组间教师、教学时间表和测试形式完全相同。而在临床心电图教学中则分别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讲授教学,为期4周。具体如下:①传统课堂教学法。传统课堂教学组在课前分发阅读材料并指定相应的教科书和参考书,补充的心电图图谱及习题。上课时由教师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讲授8个学时(每周2学时),心电图基础知识和正常心电图(2学时)、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2学时)、心律失常(4学时)。学生在课间自由向教师提问,并可以在课后拷贝教学PPT,用于辅助自学。②翻转课堂教学法。教师授课前2周准备心电图相关教学资料,心电图、教学视频、指定的相关专业参考书籍和辅导材料,推荐互联网心电图学习网站。让学生在2周内自主学习,并且分成3个学习小组各自讨论,在自学和讨论中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后2周学生与教师面对面讨论分析问题,归纳总结心电图教学的知识要点,挑选不同心电图在课堂上让各组学生讨论并竞争答题。课后学生可以根据知识掌握情况和理解能力进行复习,教师提供后续再讨论及知识答疑。

1.3 教学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短期(1周)和长期效果(6月)分析,测评形式为定时心电图判读。主要考察学生分析和诊断典型心电图病变的能力。测试包括10个心电图及其简要病历背景,要求学生做出全面准确的ECG诊断。两组的心电图问题相同,但出题顺序不同,考试时间均为30分钟。

设计问卷评价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体验,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态度、教学效果及学习负担等方面的满意度,并让每个学生填写心电图学习中所花费的时间。对教师体验度采用对话访谈,主要信息包括教师的备课时间、教学时间、课后答疑时间以及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态度。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基线特征 考虑到学生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成绩对心电图考核得分有潜在影响,分组后对两组成绩进行基线分析。如表1所示,两组组间年龄、性别、《诊断学》和《内科学》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学生基线特征(n=30)

2.2 两组学生ECG考试成绩 如表2所示,所有学生分别在教学后1周和6个月进行ECG读图测试。传统课堂组和翻转课堂组1周测试时学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测试时学生得分均低于1周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课堂组学生得分下降幅度高于翻转课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态度 30份翻转课堂组问卷显示,多数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都积极支持。翻转课堂组学生都认为新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助于自主学习、在重点讲授、老师学生互动讨论、疑难问题答疑中获益。但都认为翻转课堂中知识点零散、而且学习时间投入量增加。

2.4 两组学生在心电图学习中的投入 如表3所见,课前预习阶段,翻转课堂组花费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1周内两组复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课后6个月内翻转课堂组投入更多的复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教师在心电图教学中投入时间和教师的态度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翻转课堂制备视频中花费时间明显增加,不考虑后期的处理时间可达到60小时,课前备课需要10小时以上。尽管课间时间并不多,但课后答疑时间也长达10小时。然而,教师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氛围好,学生兴趣及课堂参与度高。另外,教师认为利用公共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和学生一起参与观看视频并共同讨论将是翻转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

表2 两组学生心电图测试得分比较(n=30)

表3 两组学生心电图学习中的投入情况(n=30)

3 讨论

心电图判读是住培医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本研究表明传统课堂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均可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然而,翻转课堂组技能的长期维持更有效。另外,尽管学生和教师在翻转课堂学习和教学中花费的精力更大,但对新方法的态度是积极正面的,认为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自学习惯。

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翻转课堂将学习前置到课堂外,而把问题讨论和任务解决放在课内。这一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以及学生的个体特征,强化学生的自我探索过程。医学教学中尝试使用翻转课堂,但结果不尽相同,有认为促进学生的认知和协作学习,且随着时间推移而显现教育效果[3],当然也有相反的结果报道[4]。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从心电图考核角度看有潜在可行性。例如,心电图判读可以直接在课堂进行,可组间讨论以及个案解读。有报道指出翻转课堂在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尤其在提高自学能力和积极性上效果显著[5-8]。本研究显示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都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短期读图能力。新方法并没有显示出更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可能在于我院的住培教育较为完善,心电图实践及课堂教学已经很大程度地短期提高学生的判读能力;另外,参与翻转课堂的学生自学习惯和个体能力差异很大,对新教学方法的适应度也不同,短期内显现不出优势。

然而,6个月后ECG考核显示两组成绩均有明显下滑,但翻转课堂组成绩下降幅度更小。这一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更持久,其原因可能与学生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提高有关。翻转课堂组在后期仍花费较长的时间学习心电图也间接表明了这一点。这对住培医师特别重要,在其未来的医疗工作中长期保持自学习惯将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最重要因素。

当然,运用翻转课堂教学也有其潜在的困难。首先,由于心电图教学内容多,知识点复杂,学生基于互联网的自学过程耗时长。其次,部分学生在自学时未必能发现自身弱点,在课堂互动阶段也难以系统掌握所有知识点。再次,翻转课堂高度依赖学生自学能力,如果基础或自学能力不足将难以适应。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才能显现出效果[6]。我们的调查也表明翻转课堂中存在知识点零散和学习负担增加的问题。最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教学视频制作及后期处理上,而慕课课件制备能力对专业知识外的电脑技能要求高。所幸的是基于网络的公共学习平台可提供非常专业的教学视频,学生与教师共同收看并在课间讨论有可能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总之,在住培阶段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教授心电图实践是可行的。这一方法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其心电图判读技能的长期维持,有助于他们进入临床岗位后仍能保持学习兴趣。因此,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值得不断探索改进,从而适应大多数临床医学学生。

猜你喜欢

心电图教学方法传统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考心电图之176》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