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用阿司匹林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分析

2020-07-16张晓红马涛陈慧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年14期
关键词: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张晓红 马涛 陈慧

【摘要】目的 分研究服用阿司匹林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分析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联用其他药物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因素,结合胃镜及病理组织学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联用其他药物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联用其他药物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门诊胃镜检查的筛选,对于提高胃镜检查的成本效益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多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4..02

阿司匹林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该药物的应也产生了众多的不良反应症状,这使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据相关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在众多的不良反应症状中,其中消化道损伤的发生率位居首位,而消化道损伤中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目前临床上,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损伤的概率远远超过服用非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导致病变发生的概率[2]。当然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其中以往消化道病史、联用其他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均是相关因素,本研究通过通过选取我院的13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1月~2019年2月入住我院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的研究对象,要求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至少90天,同时每天服用剂量不低于100 mg,同时所有患者接受胃镜检查后,证实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同时选取同一时期的,在我院住院的经胃镜检查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患者65例做对照组,相同的对照组患者也均服用阿司匹林至少90天,每天100 mg。分析研究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筛选后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从而判断出阿司匹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临床特点[3]。统计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反酸、嗳气,大多数患者存在至少2种症状。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25例,年龄50~77岁,平均(64.47±1.71)岁。研究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1~79岁,平均(63.75±1.6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要求所有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向医院伦理委员进行汇报,需在内部开会讨论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试验研究。

1.2  方法

胃镜检查 。针对全部接受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要在48小时内对其完成胃镜检查,假如患者没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胃镜检查,则该患者不能作为研究对象参加本次实验研究,镜下取胃窦大弯、小弯侧组织各一块,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样的部位再取两块组织进行吉姆萨染色。

C14呼气试验。复查患者空腹超6 h后清水送服尿素胶囊,15分钟之后拿出呼气卡,对着呼气卡深呼气大海3分钟左右,放发现指示框的颜色明显从蓝色逐渐变白,即表示采样完成,最后将其标签撕去,同时将呼气卡插入检测仪进行检测。

1.3  仪器和试剂

诊断试剂盒(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吉姆萨染剂(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尿素呼气试验呼气卡、显微镜、电子消化内镜主机、胃镜活检钳、H.pylori检测仪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检测的数据用统计学专业软件数据包SPSS 18.0进行分析,数据用(x±s)表示,以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并使用x2进行检验。

2 结 果

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 论

上消化道出血属于各大医院消化科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同溃疡、胃癌等因素的存在有着必然的联系,患者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有大便黑色、呕血、头晕、四肢发冷等,这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造成了众多消极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上述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同时,即便是每天服用较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久而久之也会导致患者胃粘膜内的前列腺素水平大幅度下降,从而导致胃肠粘膜受损,胃粘膜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加。随着如今临床消化科治疗方式的优化发展,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仔细的病理分析,有利于大幅度提升该疾病的防控效率,最终达到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各类药物的层出不穷,治疗心脑血管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其中抗血小板类药物最为常见,同时临床医生发现其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有效的抑制疾病病变。而阿司匹林属于其中较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其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之列。伴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抗血小板的效果得到了众多患者的高度认可,其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明显,可积极有效的预防血栓疾病。但是阿司匹林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这给临床医生带了又一个难题,而研究发现,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联用其他药物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因素均是导致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道溃疡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联用其他药物以及糖尿病病史等是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 孔   菁,谢晓林,刘路平,等.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153-155.

[2] 帖青松,胡   霞.药师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39(10):47-51.

[3] 任吉霞,肖紫英,李圣惠,等.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药物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8,20(6):874-878.

猜你喜欢

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检查过程中对患者的舒适护理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6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诊治效果分析
60岁以上老人胃镜检查胃溃疡临床探讨
非甾体类抗炎药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分析
行为干预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早期食管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