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2020-07-16刁述妍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23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专业认证实践教学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程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其设置对专业建设至关重要。该文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分析。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为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专业认证;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成果导向

[基金项目] 临沂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发展教学信息化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建设”

[作者简介] 刁述妍(1965—),女,山东蓬莱人,博士,临沂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子电气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3-0194-02    [收稿日期] 2019-03-29

一、引言

工科专业实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是培养高质量工程师的重要手段,是企业人才的需要;是国际工程教育学历互认和工程师互认的重要基础,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科专业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自身发展及竞争的需要,与笔者所在学校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将有力促进本校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体系设置狀况

课程体系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点,是决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依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遵从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邀请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根据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确保培养的学生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持续学习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运用创新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人文情怀考虑环境与社会、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经济与管理决策能力。

工程教育是科学教育、技术教育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以工程实践为背景,构筑工程教育自身的核心知识与能力体系,注重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素养的结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需求导向、个性发展的原则。贯彻落实“一二三四”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人才培养,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以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标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全人”教育理念规划通识课程体系,合理设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正确处理基础与专业的关系,以基础扎实、学有专长的原则,综合专业特征、社会需求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课程比例,构建完善与学分制相适应的管理配套制度和平台。

三、课程体系改革和实施

(一)改革课程体系,强化工程特色

课程体系由数学与自然科学模块(至少占总学分的15%)、人文社会科学模块(至少占总学分的15%)、工程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模块(至少占总学分的30%)、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模块(至少占总学分的20%)四个模块组成。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7年版培养方案相比2016年版各个模块都进行了修订。

人文社会科学类模块由54学分减少到38学分,占总学分22.6%。大学通用英语3和4由必修改为选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数学与自然科学类模块由25学分增加到27.5学分,占总学分16.4%。增加工程力学课程2学分,大学物理课程由5学分增加到5.5学分。专业必修课程模块由61学分增加到73学分。增加电磁场2学分;信号分析与处理2.5学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3.5学分,两门课由选修改为必修课程,增加6学分;电路由5学分增加到6.5学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分别由3学分增到3.5学分;电机学由3学分增加到4.5学分,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由3学分增加到3.5学分,电力系统分析由3学分增加到4学分。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由31学分增加到35学分,占总学分21%。增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学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2学分。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强化素质培养

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结构体系,构建思政育人、文化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四位一体”的专业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展大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三大系列学术报告工程。邀请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为学生做各类素养报告,大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专业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强化能力培养

强化实验实践教学,构建“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实际科学设置创新创业综合实践模块,充分挖掘模块中的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提升的元素或内涵。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科竞赛、学术报告、发表论文、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均可折算学分,多修学分可以置换选修课程学分。根据专业培养实际,灵活设计课程见习、毕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灵活开展相关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校内外实践协同育人,合作共建专业、实验与实训平台,推动师资与课程等资源共享;鼓励同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学分互认、访学、第二校园经历等类型多样的交流学习。

(四)推进课程改革,强化以学生为中心

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基于社会需求,以倒推的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横向联系,跨学科、跨专业建立基础平台课程,开展分层分类教学改革,加强纵向贯通,在不同模块间开展教学研讨。构建“课程—能力”关系矩阵,突出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作用,课程整合、课程查重、课程优化、课程趋新,解决因人设课、课程内容重复、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形成层层相扣、紧密支撑的课程结构。

(五)突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强化能力培养

理论教学实现立项建设工程特色课程,将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一方面帮助学生消化理解专业核心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掌握分析复杂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实践教学实现开发设计高水平实习实训项目,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开发设计高水平实习实训项目,促使学生掌握深入的工程原理。

四、结束语

通过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取消补考、清考制度,建立学业预警制度,加强考试综合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升本科教育的学业挑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秘书处.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Z].2018.

[2]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Z].2018

[3]张和平,金琴,李益兵.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

[4]王晓刚,王清,王佳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电气工程专业综合改革[J].高教学刊,2016(5).

Discussion on the OBE-based Curriculum System Refor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DIAO Shu-yan

(Linyi University,Linyi,Shandong 276005,China)

Abstract: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 is the core of improving talent training quality,and its sett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based on the qualific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specialty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electrical teaching quality.The revised curriculum system highligh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rv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curriculum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OBE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专业认证实践教学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