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模糊限制语“有点儿”的互动研究*
2020-07-16鲜丽霞
鲜丽霞
(四川大学 海外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64)
一、引 言
在对事物事件进行评价时,形容词谓语句是典型句式,①参见Thompson Sandra, Tao Hongyin.Conversation, Grammar and Fixedness: Adjectives in Mandarin revisited.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2010(1),pp.3-30.谓语部分的程度副词展示了评价立场的差异②参见鲜丽霞《汉语自然会话第二评价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160页。。表示程度高的“太”“挺”“很”等和表示程度低的“有点儿”都常出现在评价中。
与评价行为中的其他程度副词不同,“有点儿”属于模糊限制语,与英语中的a little bit、sort of、kind of 对应,“可以就话语的真实程度和范围对话语的内容进行修正,也可以表明说话人对话语内容所作的直接主观测度”[1]272。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说话人的主观测度可能有所不同,这表现在自然语言中常出现程度副词换用,以体现说话人主观立场的调整,比如下例第4、10 行A 的话语中“很、老、有点”的换用,这个例句背景是B 是A 的母亲,A在海外学习,B询问A在海外的生活:
(1)Cal27③本文例句转写根据Jefferson转写系统(Atkinson and Heritage 1984:ix-xvi),采用的主要符号有:=后面的话语紧跟前一个话语 -停止或打断,多个表示不流畅 (0.2)停顿的时间:语调延长 heh 笑声 (())场景中的重要动作()转写中不确定的地方 [ ]几个话轮的话语同时发出 →指向的话语是作者需要读者注意的部分
1 B:你生活的习惯吗?
2 A:嗯,生活的啊还可以(嗯)
3 B:太冷清了是吧?
4→A:唉就是很冷清的,唉。
5 B:没有没有伙伴玩了啊。
6 A:(啊嗯)就想,打算吧,我们想打算等到之
7 后工作找好了,那我明年要是,那个考出来,
8 我们想马上生个孩子hehheh
9 B:hehheh(应该这样)hehheh
10→A:有点伴,hehhehheh 否则老冷清的诶,
11有点冷清清的唉。
12 B:是的。
在医生的诊断中常出现程度变动语“有点儿”,用于医生对病人病情作大致分析,帮助确认诊断,如下例B是A的母亲,A的父亲生病了,B打电话告诉A父亲的病情:
(2)Cal13
1 B:看了,两人都说呀,
2 A:嗯,
3 B:同时都说这个没有什么,绝不是转(移)。
4 A:意义,哦。
5→B:第一个人说有点儿解剖的原因,说就这样,
6 A:哦,哦。
7 B:行你没()过,
8 A:嗯,嗯,嗯。
9→B:听一个人说啊,有点轻微癌症,
10 A:哦,哦。
可见,模糊限制语“有点儿”表达了对同一事物性质的不同测度,和对事物事件性质的不确定。那么,为何说话人会做出不同的测度,说话人是否真的无法确定事物事件的性质?为何在自然会话中频繁出现呢?本文试图作这方面的探讨。
目前国内对“有点儿”的研究主要集中句法层面,研究“有点儿”在句法层面的使用特征与词类。一般认为它主要带贬义形容词,“表示程度不高,稍微。多用于不如意的事情”[2]631,在一定句法限制条件下也带褒义形容词、中性词和动词,表示变化幅度小和程度轻微;①参见马真《说副词“有一点儿”》,《世界汉语教学》,1989年第4期,第207-210页;张邱林《从入句规约看“有点儿A”》,《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第54页。对于“有点儿”表示轻微的意义,沈家煊提出“有点儿”不一定总是表示程度低,在表达不如意的事情或对他人作负面评价时,会把本来程度不低的情况往小里说,②参见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第212 页;陈一《说“有点儿小(不)A/V”》,《中国语文》,2014年第2期,第157-161页。或者表达反预期和不如意的主观义,起减轻语气的作用。③参见范晓蕾《“有点儿”的句法性质和语义功能》,《语言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2期,第86-89页。关于“有点儿”的词类,学者们认为它虽然是程度副词,但又不同于其他程度副词,是从动词短语语法化而来,“其后的谓词具有指称性”[3]。
这些研究揭示了“有点儿”的句法语用特征,认为其典型意义是把不如意的情况往小里说,认为“有点儿”不如意之意的来源是其后的贬义形容词。然而,“不如意”和“往小里说”都与话语者立场密切相关:如意/不如意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往小里说”反映话语者遵循特定的话语规则,它们都涉及到语境、话语者这些因素。目前研究大多没有考虑语境与语用,没有将“有点儿”与话语者及其立场联系起来,只在句法词汇层面研究“有点儿”结构成分性质和语义,对“有点儿”的立场研究还没有深入下去,
首先,就“有点儿”后词语的贬义性而言,词性的褒贬属于词类问题,是聚合的概念,立场是语用的概念,褒贬与立场是不同层次的概念,贬义并不等于不如意,需要在语境完成其表义。其次,句子虽然是组合概念,但单个句子和单方话语的语境范围无法揭示说话人怎么通过“有点儿”来表达不如意,也没有进一步说明说话人通过不如意来表达什么,体现了怎样的会话规则。再次,立场需要在语言实践中观察,而不是从静态的词库中观察,沈家煊也是从语用的角度提出“有点儿”可以不表示低程度;④参见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11-214页。再次,命题的真假与说话人的立场是语言不同层面的问题,模糊限制语与命题的真假关系不大,而与说话人立场相关,模糊限制语也是基于说话人的主观立场提出的。因此,如果从话语者的角度来研究“有点儿”,可以更深入地研究“有点儿”与立场的关系,包括“有点儿”到底表达什么立场、不如意和低程度如何与说话人相关,说话人为何采用模糊表达,从而研究“有点儿”的使用动机。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方法,以汉语自然口语为语料,包括电话交谈或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谈话,不规定话题,谈话人是汉语母语者,日常用语是汉语普通话。语料有录音、录像和文本形式。电话录音来自美国语料共建会(LDC)汉语电话谈话语料库(CalFriend);录像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陶红印教授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博士研究生Monica Turk 录制,文本由笔者转写。录像语料库有朋友一起看足球(Footfall)和晚餐聚会(Dinner)。加上电话语料库CalFriend,分别简写为Foo、Din 和Cal,例句标明语料所在的小段。录音共一个小时,文本约六万字;录像共两个小时,文本约十万字。
二、“有点儿”与互动行为
对“有点儿”在语料中的使用,我们的考察不限于其程度副词的用法,也同时考察其动词短语的用法。在会话中,“有点儿”结构与特定的行为相关,展示了特定的互动功能,除了作单纯的评价以外,“有点儿”结构还可以通过评价实现某种行为,包括讲述、回应、引发或解释行为三种行为。下面是单纯作评价的“有点儿”结构,场景是朋友们聚会,C 做了蚂蚁上树这道菜,并在第5 行作出评价:
(3)Din23
1 F:哎这就蚂蚁上树哈?
2 E:蚂蚁上树。
3 C:啊((吃水果))
4 F:嗯。
5→C:(0.5)((对着E和F))那个树有点斑驳,色
6 泽不均匀hehhehheheh陈-陈-陈年老树hehheh
7 E:hehhehhehheh
更多情况下,“有点儿”通过评价实现其他行为,即讲述、回应、引发/解释行为,下面分别介绍。
(一)讲述
“有点儿”结构出现在说话人讲述事件的话语中,这些事件是负面的。讲述过程中,说话人的立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后一致、立场不改变,一种是前后不一致、立场发生改变。
1.前后一致
说话人在讲述某个事件时,其立场是同一的,没有发生改变。比如下例中说话人讲述父亲去世的事,第12行讲述天气太热引起父亲病情加重:
(4)Cal10
1 B:都蛮好,我们就是我父亲去世了啦。
2 A:呃。
3 B:我也心里蛮难过的耶。
4 A:我,对,我,我看,我,我,我,看到你,这
5 么写,我就-
6 B:呃,我很伤感的啦。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17行)
7 B:就是上次是吧,那个七月头上。
8 B:诶哟,现在,上海热是热的嘞,简直是,
9 受不了的热,我跟你说啊。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10行)
10 B:他又有严重肺气肿。
11 A:哦。
12→B:这下子,有点像中暑样的。
13 A:嗯。
14 B:太热了呀。
15 A:啊。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16行)
16 B:结果他半夜里就去了。
说话人在讲述父亲去世这一负面事件时,也讲到其中一个负面的细节事件——夏天太热导致他父亲“有点儿像中暑样”,说话人在讲述时立场没有发生改变,都是“很伤感”,从而保持前后一致。
2.前后不一致
有时说话人在讲述事情时,立场会发生转变,“有点儿”出现在这些立场不同处,包括三种情况。
(1)与自己前面相反
下面例子中A 和B 在打电话,A 在海外生活,在开始部分讲述他对在美国小城市的生活很满意,但在第4行立场发生转变,觉得“有点厌倦”,想搬到大一点儿的城市去:
(5)Cal10
1 A:呃,你,你要有,很,很有成就也-总的来
2 讲,他-我觉得这个国家,呃,很好的国家,
3 生活费又又又低。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21行)
4→A:校园很美丽,但但是就是-呃,反正待的
5 时间太长,有点厌倦hehheh
6 B:嗯,嗯。
7 A:以后找工作,我一定要到一个,到一个
8 大城市附近去hehheh
9 B:嗯,至少到中等城市哦。
说话人对“这个国家”的立场由“觉得……很好的国家”改变为“有点厌倦”,“有点”出现在立场改变的地方。
(2)与自己后面相反
在讲述中,“有点儿”结构在前面部分标示某种立场后,后面部分的立场会发生改变。下例A和B在电话中约定见面,第6行B说明要请假的话有些困难,但后半部分立场发生改变,说明可以请假:
(6)Cal07
1 A:你怎么样?能弄出(来)时间吗?
2 B:我时间是现在是有,因为我有公休假,
3 A:嗷,
4 B:我们这个我每我每每年呐,
5 A:呃哼,
6→B:有五天的公休假,另一个我请事假,是
7 虽然有点困难但是,只要不要奖金什么的东西啊,
8 A:嗯嗯,
9 B:我们那个事假是一分钱没有的,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14行)
10 B:所以我就是说这个倒无所谓,我时间是
11 没有问题,
还有一例,“有点儿”话轮陈述正面情况,后面话语转折为负面情况,如下面16行和19行:
(7)Cal10
1 B:都蛮好,我们就是我父亲去世了啦。
2 A:呃。
3 B:我也心里蛮难过的耶。
4 A:我,对,我,我看,我,我,我,看到你,这
5 么写,我就-
6 B:呃,我很伤感的啦。
7 A:诶,是啊。
8 B:因为他是哇,
9 A:嗯。
10 B:后来就从医院里出来了,
11 A:嗯。
12 B:就我在,全部是我自己护理他,因为人
13 家都不愿意干。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49行)
14 B:结果他半夜里就去了。所以我比较伤
15 感,因为我觉得,最后半年哦,是我,完全是我,
16→ 亲手跟搞,搞了,而且人挺好的。一个
17 人也搞的挺干净。也很有点精神咯。
18 A:嗯。
19→B:恢复,就一下子去了嘛,我是心里好
20 像很难接受这种事实。
(3)前后都与自己相反
有时,说话人的立场会一变再变,“有时”出现在中间,所标示的立场与前后都不相同。下面例子中A 在与父亲B 通电话,讲述自己与女朋友的关系,开始部分讲到女朋友“还挺好的”,第9行提到可能存在问题,“觉得有点冲突似的”,但第13、第14行再次改变立场,认为两人关系“还好”“很好挺好的”:
(8)Cal26
1 A:然后那个跟那个吴嘉雷还蛮,还挺好的,
2 就是:有时候就是这些好像,从国内回来以后挺
3 忙的有时候周末都都不能在一-都不能见面似的。
4 挺忙的就是,(因为)我主要是,我这边要去面
5 谈啦什么的。事情挺多的,还要接她寄那个。
6 B:(诶)
7 A:就看报纸啊,寄简历(啊)什么的挺忙的,所以
8 最近好像相处的少一点,不过,就有时候挺,
9→就是说挺猜不透的,就是说挺,好像就觉
10得有点(冲突)似,可是,也不是啦,有时候就觉
11得觉得是,好像,就觉得(是)好像-这想太多
12了,没有那么,没有没有那么回事吧hehhehheh
13→反正还好,昨天晚上我跟她在一起,
14 →很好挺好的。
15 B:呃。
16 A:你们你们不用担心,嗯。
以上介绍了讲述行为中“有点儿”的使用,可以看到,这两种情况都与不如意相关:一种是陈述个人不如意的事情,整个话语都持负面立场;一种是在陈述中立场发生变化,说话人立场在如意和不如意之间发生转变,“有点儿”与立场改变相关。
(二)回应
“有点儿”评价话语可以实现回应行为:当对方展示负面立场时,说话人以“有点儿”进行回应,这种回应大多与对方一致。下例中A是B的前同事,两人谈到以前的一位上级:
(9)Cal25
1 A:还是,还是首席代表吧?
2 B:升了,升了,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8行)
3 B:不过他事儿也比较多了。
4 A:(嗯)但我觉得,
5 B:嗯,规矩太多。
6 A:(0.8)我觉得还可以,我觉得,我感觉还
7 可以。当然他就是说,以前-
8 B:他比较正统,太正统了。
9 A:呃=
10 B:=没有灵活性。
11→A:就是说,有-有点像那种皇帝的那种架
12 势,是吧?
13 B:对,而且就说说他的集中营,他反正不
14 满意的人,他一定要切走的。
15 A:(嗯,嗯)对对对对对,这倒是。
当说话人持负面立场时,回应者与对方说话人保持一致。B对那位上级的评价是负面的,A的立场开始时与B 不同,第6 行提出那位上级“还可以”,但当B 的立场一直不变时,A 的立场发生转变,在第11行采用“有点”结构进行回应,对B的立场加以解释,从而与B保持一致。
(三)引发或解释某种相关行为
有时,“有点儿”所表达的评价与其他行为相关:或先发出行为,再通过评价对该行为作出解释;或是先表达评价,后面再发出某种行为。前者如下例,W在朋友家聚会,他走到厨房问主人饭做好了没有,并随后对前面的问句作出解释“有点儿饿啦”:
(10)Foo3
W:((站起身,走进厨房))哎,你那饭做到什么程度啦?(0.5)啊?(1.0)有点儿饿啦。
下例是先评价后发出行为,C在朋友家参加聚会,朋友屋子里空调温度没调好,C觉得“还是有点热”,然后发出行为“去扇扇电风扇”:
(11)Din27
C:((理头发))(0.4)嗯还是有点热。(1.0)我去扇扇电风扇。
“有点儿”所引发和解释的行为都与对方的负面面子相关,负面面子指的是“有自主的权利、有行动的自由,行为不受他人的强制或干预”[1]119,例10中问对方饭做好了没有,例11中在对方家中觉得热,去扇风扇,都影响到对方自主的权利和行动的自由。
上面介绍了“有点儿”在会话中的使用,发现“有点儿”出现在讲述、回应和引发/解释三种行为中。在这些行为中,“有点儿”与负面立场相关,可以表达负面立场,可以标示立场改变,可以回应对方的负面立场,也可以威胁到对方的负面面子。
三、“有点儿”使用的动因
“有点儿”结构在会话中与三种行为相关,并与不同的话语者关联,在这些行为与语境中,表达程度的模糊限制语“有点儿”具有弱化负面立场和不一致行为的功能。
(一)弱化负面情况
“有点儿”首先与会话行为的负面性相关(讲述自己或第三方的负面情况、回应第一方或第三方的负面情况、从自己负面情况引发或解释威胁对方面子的行为)。会话中,一方面负面情况出现,另一方面负面情况不是人们所倾向的,所以会采用“有点儿”作为模糊限制语来弱化负面情况。一个明显的证据就是弱化有时会通过说话人边想边说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可能通过双方多次商讨时对程度副词的不同选择表现出来,前者如例8,后者如例1。在例8 的讲述行为中“有点儿”之前出现了三次以“挺”评价的话轮构建成分,将说话人对自己与女朋友关系的负面评价减弱。
就有时候挺,就是说挺猜不透的,就是说挺,好象就觉得有点(冲突)似,
例1 引发行为中“有点儿”之前出现了多个程度副词,最强的是对方B发出的“太”,说话人A自己也在不断调整弱化,开始以“很”弱化,在随后话语中以“老”“有点儿”来弱化:
B:太冷清了是吧?
A:唉就是很冷清的,唉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4行)
A:否则老冷清的诶,有点冷清清的唉。
程度副词的换用体现了说话人立场的变化,与不变的客观事实相比,说话人的态度更加重要。在双方互动的自然语言中,“最重要的一条语用原则是话语的合适性,命题真假无关紧要”[1]292。模糊限制语使话语更加合适、得体。
因此,“有点儿”使用的第一个原因是由于负面情况的存在,说话人对其加以弱化,并同时弱化相关行为,在讲述中弱化负面情况,在回应时弱化对负面立场的同意,在引发/解释相关行为中弱化相关的威胁到对方负面面子的行为。弱化负面立场时说话人减弱对自己的批评,这说明互动中说话人会突破谦虚准则中的“尽量多贬低自己”[1]124。与弱化负面评价相对,会话中也有弱化正面评价的情况,这是当自己被对方正面评价时,会尽量贬低自己,这符合谦虚准则。①参见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4页。
(二)弱化不一致立场
除弱化负面情况以外,“有点儿”还可以弱化不一致立场。在讲述行为中,当“有点儿”用于标示说话人立场改变时,“有点儿”的作用是弱化这种不一致。比如例8中,说话人立场发生了两次转折,第一次觉得两人关系挺好的,但在第二行立场发生第一次转折(“不过”),觉得“挺猜不透”、两人之间有点冲突,然后发生第二次转折(“可是”),觉得“好像这想太多了”“没有那回事”,两人还是“很好挺好的”:
然后那个跟那个吴嘉雷还蛮,还挺好的,(为节省篇幅,此处省略不相关部分)不过,就有时候挺,就是说挺猜不透的,就是说挺,好像就觉得有点(冲突)似,可是,也不是啦,有时候就觉得觉得是,好像,就觉得(是)好像-这想太多了,没有那么,没有没有那么回事吧hehhehheh反正还好,昨天晚上我跟她在一起,很好挺好的。
在讲述行为的三种不一致情况中(与自己前面相反,与自己后面相反,与自己前后相反),“有点”的出现都是将说话人前后不一致的立场加以弱化。
弱化负面情况与弱化不一致立场,两者相比,前者的重要性高于后者:一是前者比后者更有概括力,弱化负面立场涵盖讲述、回应、引发/解释三种行为,弱化不一致立场只针对讲述中的立场不一致情况;二是在逻辑上,不一致是在先出现正负两种情况之一种,再出现另一种相对立的情况,因此,弱化负面情况是第一位,弱化不一致情况是第二位的。总而言之,由于负面与不一致都是在会话中说话人要避免的,因此,“有点”的功能就在于出现这两种情况时对其加以弱化。
四、“有点儿”与语法化
“有点儿”在互动层面的意义是以词汇句法为基础的,语言语法结构与社会交际互动之间存在着共育的关系,互动行为对语法结构进行塑造。互动中的使用中包含了语法化的线索。
现有研究认为程度副词“有点儿”后面主要是形容词,认为“有点儿”后“形容词、动词多半是消极意义的或贬义的”[2]632。我们发现自然语料中除了典型形容词以外,“有点儿”还可以带一些非典型形容词和非典型名词;除了褒贬以外,“有点儿”后成分的指称性、抽象性也值得关注。在自然语料中,“有点儿”的后面还可以出现两种特定的词语:一是抽象名词,如“问题”(例12)、“冲突”(例8);一是名词兼形容词的词,如“困难”(例6),“精神”(例7)。这两种词在褒贬色彩与指称性上有明显的特征。
(一)褒贬色彩
先来看褒贬色彩。这两种词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褒贬义凸显,在会话中可以标示后面的负面性转折,特别是像下例中“问题”这样的词,具有元语言的特征。例中B和A打电话,商量两人见面,B开始时打算带孩子一起去,但在第6行改变其立场,提出原有计划“有点问题”,然后开始讲述这个“问题”是家里还有一个人要一起去,但预算有限:
(12)Cal07
1 B:我看我能不能争取带陈志回去,
……(为节省篇幅,此处省去6行)
2 B:但-诶,她不,幼儿园么,
3 A:哦(哦)嗯,那行,
4 B:问题是这样,带了陈志就有另一个另一
5 个同志也蠢蠢欲动了hehhehheh,呃,那个同
6→ 志也要蠢蠢欲动,heh这个东西就有点
7 问题,hehheh诶,我上次我爸我妈呢,回去啊,
8 A:嗯,
9 B:我花了一万多一万五千多块(钱),
10 A:嗷,
11 B:但是那时候(平)飞机票还便宜啊,
12 A:哦,
13 B:那个飞机票我们一个人的往返才一
14 千块钱,我往返才两千块钱,
15 A:哦哦,
16 B:他现在这一段时间涨了将近百分之
17 六十,
在我们的数据中,“有点儿”后的贬义性词语(包括贬义性名词)的数量远远超过褒义性词语,褒贬的比例是4∶27,“有点儿”带褒义词有句法限制。①参见张邱林《从入句规约看“有点儿A”》,《汉语学报》,2006年第2期,第53-54页。同时由于“有点儿”主要与负面立场相关,这与贬义词所表达的语义一致,因此“有点儿”后带贬义性词语是无标记的结构,带褒义性词语是有标记的结构。
因此,“有点儿”从动词性短语到程度副词,其后带的成分从典型名词到典型形容词,可以看到这些词语从没有褒贬色彩到带有褒贬色彩,再到褒贬性质成为词语唯一的语义,并固定为词类的语法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儿”的语义也抽象化,从动词性短语变成程度副词,可见,“有点儿”的语法化和其后词语褒贬性质的词类化是同步进行、相互作用的。在互动中,可以看到“有点儿”共时语法化的全部证据。
(二)指称性
“有点儿”后的这两类词在指称性上与典型谓词性词语和典型名词性词语不同,如果以典型的名词性词语和典型的谓词性词语为两端,可以看到指称性程度的变化,其指称性程度的连续统如图1所示。
图1 “有点儿”后四类词语指称性与陈述性连续统
抽象名词的指称性高于名形兼类的词,但低于具体名词;名形兼类的词指称性高于典型形容词,但低于抽象性名词。它们都可以出现在“有点儿”的后面进行评价,表达立场,实现互动行为。在“有点儿”从动词短语语法化到程度副词的过程中,抽象名词和名形兼类词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指称性的减弱、陈述性的增强,与“有点儿”数量意义消失、程度意义出现是同步进行、互相影响的。正是“有点儿”程度意义的出现,它才可以逐渐带上陈述性词,对事物事件进行评价,表达说话人立场,从客观表达到主观表达。主观性的增强是语法化的标志。以往研究注意到“有点儿”后的谓词的指称性,没有注意到“有点儿”后有不同成分,其指称性高低不同,且可以根据指称性的强弱形成连续统,我们对自然语料的分析时,发现抽象名词、名形兼类词居于连续统的中间,连接典型名词和典型形容词,为“有点儿”语法化的过程提供证据。
除了程度副词后带的成分有指称性和褒贬色彩以外,动词短语“有点儿”后的成分还可以带一些介于典型名词和抽象名词之间的名词及其短语,比如例2中的“轻微癌症、解剖的原因”,这些词也具有比抽象名词高一些的指称性,用在陈述负面情况的话语中,也是“有点儿”的语法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五、结 语
本文从互动、句法的角度研究了模糊限制语“有点儿”的使用情况,发现“有点儿”与负面事件和不一致立场相关,应用于讲述负面事物事件、回应对方的负面立场、引发或解释相关行为三种行为中。互动与句法的接口通过“有点儿”的前后成分和会话语用原则体现出来。从句法上看,“有点儿”前的主语主要是第一、三人称或相关事物事件,“有点儿”后主要带贬义性成分。“有点儿”在会话和句法上的特征反映了会话一致性原则、语用礼貌原则。
通过研究“有点儿”的互动用法,可以发现一些句法研究不能发现的情况。比如“有点儿”后的贬义性指称成分,它们与典型的贬义形容词一样,能实现相同的行为,具有相同的互动功能,无论是它们自身的词汇性质,还是它们在互动中的功能,都可以为“有点儿”的语法化过程提供重要的证据,而以往关于“有点儿”语法化的研究集中在句法层,没有结合语用层进行分析。以往研究认为主要表示“不如意”,在我们研究中我们发现除了不如意以外,还可以表示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而且“不如意”不只是表现在后面贬义性成分上,还表现在会话过程中双方的互动行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