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X”结构的整合度及其句法语义属性*

2020-07-16

关键词:熟语句法短语

许 娜

(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一、引 言

“半X”结构内部成分词性多样,语义丰富,关系复杂,其构词能力强,功能活跃,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前人关于“半”的研究主要立足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半”的性质,二是分析与“半”相关的格式。

关于“半”的性质的判定。邢福义将遵循规约的“半”作为数词(比如“半个”“半升”的“半”)和量词(比如“一半”“两半”的“半”),同时,他又注意到脱离规约的“半”(比如“半成人”“半换新人”“半憔悴”中的“半”),认为“脱离规约的‘半’,一般都处于似数似量的混沌状态”[1]。吕叔湘则视“半”为数词和副词,认为“半”在“半+量[+名]”“数+量+半[+名]”以及“一A半B”中作为数词,而在“半A半B”“半A不B”“半A不A”三种格式中则是副词。①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0-61页。王希杰进一步强化了“半”作为副词的认识,认为“用在动词和形容词的前面”[2]和“半A半B”中的“半”都是副词。

关于“半”的格式的探析。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及了“一A 半B”“半A 半B”“半A不B”和“半A 不A”四种格式,对格式语义及其变项之间的语义关系作了简要说明。②参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1页。李卫中详细探讨了“半A半B”和“半A不B”两种格式,分析了A、B的性质,对二者的语义关系作出分类,并归纳出格式的语义类型。③参见李卫中《与“半”字相关的格式的考察》,《殷都学刊》,2000年第3期,第106-109页。邵敬敏、黄燕旋分析了“半A半B”中A、B的语序优选性,认为“‘半A半B’是个有贬义倾向的框式结构”[3],并将之与“半A不B”和“不A 不B”进行比较,将三者视为框式结构的系列,最后考察了其泛化的动因。危艳丽认为“直接修饰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半’的模糊语义要依赖所修饰成分,在不同组合中有不同的语义”[4]64,将其模糊语义可分三类:“分割整体,表示‘部分、不完全’”;“分割抽象性质或动词语义范畴的中间地带,表示‘中间状态、中间程度’”;“用夸张修辞手法表示‘程度深、接近’”[4]66。

由此可见,前人回答了“是什么”(“半”的词性是什么,“半”及其相关格式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而没有回答“为什么”(为什么生成这样的意义,为什么意义差别各异)和“怎么样”(意义是如何整合的,整合又有怎样的差异)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规模检索BCC语料库,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的词语解释,④BCC 语料库,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中心(BLCU Corpus Center),网址:http://bcc.blcu.edu.cn/,本文语料皆出自该语料库。相关语词例释遵循《现代汉语词典》与《汉语大词典》,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 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6-38页;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707-717页。立足于语义层面,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半X”的内部结构特征、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进行考察,探讨“半X”意义的生成机理与整合差异,以期对该结构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半X”的内部结构特征

(一)固定项“半”

“半”作为“半X”的固定项,其语义经历了引申虚化的过程。《说文解字·半部》:“半,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5]“半”是一个会意字,部件“八”表分解之意;由于牛体型大,易于分割,故取“牛”会意。本义是“一半,二分之一”,此时词性是数词。后引申出“中间,在中间”之义,比如半空、半路上、半夜。又喻很少,如一星半点、一知半解。后表示不完全的,可作为一个后置语素,例如多半,也可用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前,例如半岛、半脱产、半透明,而当表示“不完全”这个意义的“半”用在动词、形容词前的时候,其词性演化为副词,语义已经完全虚化。

(二)变项“X”

“X”作为“半X”的变项,在词性上可以是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语音形式上,多为单音节、双音节,也可以是三音节甚至四音节。

1.量词

“X”为量词(measure word),基本是单音节词,此时“半X”表示为“半+M”,例如:

半斤 半尺 半两 半米 半头 半只

半颗 半张 半片 半碗 半盆 半锅

半轮 半块 半瓶 半杯 半个 半粒

“半”为数词,与量词的结合是最基本的组合形式,因此“半+M”参与的格式基本是它同名词组成定中短语,即数量短语“半+M”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语,例如半斤米、半头猪、半尺布、半锅饭等。其中“碗”“锅”“瓶”等区别于一般的名词,其后一般有被修饰成分,性质是由名词转化来的物量词,同时又区别于“斤”“个”“条”等专用物量词,因此可称作借用物量词。

2.名词

“X”为名词,可以是一般名词、具体名词,也可以是特殊名词、抽象名词,此时“半X”表示为“半N”,例如:

半世纪 半价 半月 半山腰 半流体 半智能

半学期 半空 半夜 半钟头 半元音 半导体

半季度 半仙 半日 半小时 半机械 半山坡

“半N”构成的格式多为“半N1半N2”,这些格式内部极为松散,可以说是一种简单的组合形式,往往是仿拟的结果,例如:半官半商、半心半意、半理论半经验。“半N”构成的格式也可以是“半N1不N2”,但数量极少,只有2 例:半英雄不英雄、半江不湖。

3.动词

“X”为动词,“半X”可表示为“半V”,例如:

半封闭 半跪 半掩 半赌气 半沿袭 半枯萎

半搭讪 半醒 半饱 半调侃 半凋残 半生气

半残废 半瞎 半醉 半溶解 半打趣 半凝固

“半V”参与的格式多为“半V1 半V2”和“半V1不V2”。其中部分“半V1半V2”因其凝固性与普遍性已经演化为成语,例如:半信半疑、半推半就、半工半读。前后两个“V”在语义上一般是反义关系,例如半睡半醒、半进半退、半沉半浮;也可以是语义相近或相关关系,例如:半亲半爱、半哄半骗、半知半解;“半V1不V2”也可以体现语义相反关系:半含不吐、半哭不笑、半活不死,但其特色在于前后往往是一个词,或是一个词的拆分,例如:半睡不睡、半懂不懂、半熄不灭、半敞不开。

4.形容词“X”为形容词,“半X”表示为“半A”,例如:

半干旱 半新 半暗 半固定 半旧 半透明

半湿润 半大 半白 半正规 半透 半自觉

半稳定 半焦 半古 半闭塞 半亮 半认真

“半A”参与的格式多为“半A1 半A2”和“半A1 不A2”例如:半实半虚、半真半假、半湿润半干旱;半长不长、半红不红、半老不新、半长不短、半旧不新、半假不正经。

三、“半X”整合等级的判定标准

“意义是被特征化了的概念化的东西”[6],语义的整合即是一种概念的整合。所谓概念整合是指“对两个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有选择地提取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复合概念结构的过程”[7]47。沈家煊认为语言的意义不是通过组合而是通过整合获得的①转引自吴为善《构式语法与汉语构式》,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年,第24页。沈家煊《概念整合和“浮现意义”》,该文是作者2006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望道论坛上作的学术报告,没有刊发。。“组合”立足于结构层面,“整合”立足于语义层面,语义的获得来自于整合而非组合。语言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词汇的意义,但是词非单一体,而是作为一个统一体,承载着复杂的语言信息。赵世举认为词承载的语言信息包含词汇层面、语法层面与语用层面,既有“主体意义”,又有“关系意义”和“功能意义”,须对其“全息”意义进行认识与把握。①“主体意义”即词的核心意义,“关系意义”即词在一定的系统中与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表现,“功能意义”即词的运用潜能和价值,是词义的综合表现。详见赵世举《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78-179页;赵世举《关于词义的再认识——基于语义-语法接口的词义观》,《中国语言学报》,2012年第15期,第145-146页。“半X”作为一个结构体,就个体而言,“半”与“X”有其自身的主体意义,二者之间具备一定的关系意义,就整体而言,“半X”在具体语境中又具备一定的功能意义。语义的复杂性仅仅依靠部件意义的“组合”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通过“整合”来构建。

概念整合具有层级性:“如果两个概念在其基本义或本义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那么这种整合是低层级整合;如果两个概念在其引申义(其中包括转喻义或隐喻义,下同)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那么,这种整合是高层级整合,依此类推。”[7]47由于“词汇语义对语言要素的性质、功能及组配模式、表达形式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8],“半”与“X”尤其是前者的意义对于概念整合的层级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因为“半X”结构中“X”基本保持原义,语义之间的组合差异就落实在“半”的语义之上,由于“半”的不断引申与虚化,“半”与“X”的语义整合逐渐升级,“半X”的整合度逐步递升,当凝固到一定程度,浮现出新的整体意义,整合度将达到最高,因此基本义加和的“半X”的整合度低于引申义、虚化义整合的“半X”,后者又低于整体浮现义的“半X”。

汉语中复合词与短语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这是因为复合词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经过双音节韵律单元的“固化”的结果,由于语言系统中各要素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一个词发生“融合”的时间和速度存在差异,在共时平面上表现出融合度从“低”到“高”的差异,比如操心(短语)——关心(复合词)、头痛(短语)——心痛(复合词)、来往(短语)——往来(复合词)、进出(短语)——出入(复合词)。②参见吴为善《双音化、语法化和韵律词的再分析》,《汉语学习》,2003年第2期,第10页。石毓智在分析汉语动补结构(V+X+R)的形成过程时提出“融合程度说”③参见石毓智《汉语发展史上的双音化趋势和动补结构的诞生》,《语言研究》,2002年第1期,第7页。,“‘低融合度’的标志是作为短语的句法特征受到限制,而‘高融合度’的标志是作为复合词的特征得以体现”[9]。简言之,词的整合度高于短语,因此“半X”作为一个整体既可以是一般的组合模式,也可以是词,后者更加凝固与独立,具有相同结构性质的一般短语“半X”的整合度低于成词的“半X”的整合度。

Langacker 认为范畴化在“比较事件”④See Langacker R W .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ume II. Stanford ,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pp.103-107;Langacker R 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pp.222-226.中得以体现。首先存在一个标准(Standard)和一个目标(Target),二者的差值即为向量值(Vector value),向量值为0时,目标与标准完全一致,否则二者存在区别。当目标事件与标准事件完全一致时,标准事件即为一个图式。但在形式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往往呈现出的是目标事件与标准事件不一致的情况,此时的标准事件便被视作一个原型,由原型到目标,在形式上表示为S→T。当目标事件不断偏离标准事件时,其形式上可表示为[S→T1→T2→T3→Tn]。随着偏离程度的加大,目标事件与原型事件的差异也随之增加,此时形式上表示为[S→T1→T2→T3→Tn]→[Tn+1→Tn+2…]。当偏离达到一定程度时,目标事件便会完全从标准事件即原范畴中跳脱出来实现质的跳跃形成新范畴。“半X”结构的范畴化正是一个很好的体现:整合度的高低与原型结构的偏离距离呈正向分布,原型结构的整合度最低,而整合度最高的结构往往是最偏离原型结构的那一个,其意义往往不能从其形式直接推导出来,即具有不可推导性。同时,整合度的高低与熟语化程度亦呈正比分布,整合度越高,熟语化程度越高,反之,整合度越低,熟语化程度越低,因此最高整合度的“半X”的熟语化程度最高。在起初引起构式语法注意的正是熟语,是典型构式,因此整合程度最高的“半X”往往是典型的熟语构式。

根据“半”的意义、“半X”的成词与熟语化情况,我们将“半X”的整合度表示为:

因此,评判“半X”结构整合度高低的标准,我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1.“半”与“X”的句法语义属性;2.“半X”的句法语义属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半”与“X”是本义(或基本义)还是引申义,本义(或基本义)与本义(或基本义)的组合则整合程度最低,基本义与引申义的组合则整合程度较高,引申义与引申义的组合则程度最高;

第二,“半”的可替换性与可类推性,此处的“替换”主要是存在一个相对的概念(并非有无、生死等绝对的对立),即“半”与“全/整”类语素的相对,比如一半/不全——全/整/一等,对替换的范畴做了限定。程度最低的“半”可以与其他词语实现替换,程度较高的则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而整合程度最高的则不能实现替换;

第三,“半X”成词与否。汉语的一大特色就在于双音化现象,词大多源于词组形式,是后者双音化凝固化的结果,其凝固程度反映出“半X”的整合程度,即词组形式的“半X”的整合度低于词形式的“半X”的整合度;

第四,“半X”能否转换成“X 的一半”(X 是一个整体),能够转换的则整合程度低,转换受到限制的则整合程度较高,绝对不能实现转换的则整合程度最高,熟语化程度最高;

第五,充当的句法功能。“半X”基本式充当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定语、主语与宾语,由基本式扩展出的各种变式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功能越接近基本式的,其整合度越低,反之,越偏离基本式的,其整合度越高。

四、低整合度“半X”的句法语义属性

低整合度的“半X”只停留在短语阶段,还没有整合凝固为词,鉴于该等级内部的整合特点又可以将它分为两个下属等级,即极低整合度“半X”(表示为A 类)与次低整合度“半X”(表示为B类)。

(一)A类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

这一等级的“半X”结构比较自由,形式上基本是数量短语和定中短语,“半”与“X”在组合后分别保持着其本义或基本义,因此整合程度最低,例如:

半斤 半根 半个 半框 半尺 半学期

半头 半杯 半年 半碗 半瓶 半世纪

半颗 半粒 半桶 半本 半盏 半年度

该等级的“半X”的句法语义属性表现如下:

第一,基本义与基本义的组合,即“半”是本义“二分之一”,“X”意义亦保持原义,因此半X=半+X=二分之一X。

半+量词的情况,例如:

半个(梨)=二分之一个(梨) 半颗(葡萄)=二分之一颗(葡萄)

半斤(肉)=二分之一斤(肉) 半筐(粮食)=二分之一筐(粮食)

半+(时间)名词的情况,例如:

半学期=二分之一学期 半季度=二分之一季度

半学年=二分之一学年 半世纪=二分之一世纪

第二,“半”可以实现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

半根 整根 一根 两根 三根 ……

半碗 整碗 一碗 两碗 三碗 ……

半头 整头 一头 两头 三头 ……

半学期 一学期上学期下学期两学期……

第三,因为是在本义基础上的组合,“半X”能够实现形式的转换,转换为“X的一半”。

半块=一块的一半 半世纪=一世纪的一半

半杯=一杯的一半 半学期=一学期的一半

第四,“半X”的最基本形式是数量结构,数量结构一般修饰名词充当定语,同时也可转指事物本身,具有名词性,因此在语句上主要充当定语、宾语、主语。例如:

(1)冯歪嘴子平常给我家做一点儿小事,磨半斗豆子做小豆腐,或是推二斗上好的红黏谷,做黏糕吃。(萧红《呼兰河传》)

(2)不要紧,老太太。你百万家当,好意思不把钱?老先生说明天请我们喝酒,答应一个人喝半斤。(沈从文《小砦及其他》)

(3)他的叔叔说:“没有两个,我也吃了,我吃了半个。”(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4)橙子——半个就可以满足你一天对VC的需要。(微博)

(二)B类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

该整合等级中“半”由数词虚化为副词,“X”多为动词和形容词,“半X”也由数量短语转化为偏正短语,根据固定形式提出一个相对(非绝对的对立,而是“完全”与“不完全”的相对状态)的概念,比如“开放”的相对概念“半开放”,“醉”的相对概念“半醉”;需要和其他词语搭配共同发挥作用,比如“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半跪着”“半清醒状态”,或者对举出现在格式中,比如“半旧不新”“半睡半醒”,因此比较依赖语境。该整合等级的实例还有:

半开放 半民主 半治理 半开 半掩 半仰

半自由 半清醒 半糊涂 半旧 半卧 半饱

半昏迷 半解放 半瘫痪 半聋 半新 半老

该等级的句法语义属性表现在:

第一,“半”是取得引申义“部分,不完全、没完全”。该等级是引申义与基本义的组合,因此整合等级较A等级整合度高。例如:

半自动=不完全自动 半开=不完全打开

半新=不完全新 半老=不全老

半聋=没完全聋 半醉=没完全醉

第二,“半”能实现替换,但受到限制,当“X”是单音节时可以实现替换,例如:

半开 大开 全开 敞开 ……

半新 全新 崭新 翻新 ……

半醉 大醉 沉醉 微醉 ……

而当“X”是双音节的时候,一般无需替换,往往是介于“X”与“非X”之间,往往偏向于“X”的属性,即近乎“X”而尚未“X”的不完全状态。

湿润 → 半干旱 → 干旱

生产 → 半停产 → 停产

奴役 → 半解放 → 解放

第三,“半X”一般不能转换“X 的一半”,然而某些结构(仅限于某些“半V”式)可以转换成“X了一半”,尽管如此,但是其侧重点不在于问“X了多少”,而是关心“X”呈现的一种状态。例如:

半开门开了一半 门半开着门没有完全打开

半掩门掩了一半 门半掩着门没有完全掩上

由于侧重点落在状态上,因此“半X”可以用来回答“怎样的X?”这样一种疑问形式。

半开(门)怎样的开? 半新(书)怎样的新?

半卧(他)怎样的卧着? 半哑(她是)怎样的哑?

半醉(他是)怎样的醉? 半解放(国家是)怎样的解放?

第四,“半X”具有谓词性,主要充当谓语和状语,也可充当定语、宾语与主语。例如:

(5)布里奥妮忙着尖声回应她哥哥的建议,在他的怀抱里扭动着身体,把脸背了过去半埋在利昂的夹克里。(伊恩·麦克尤恩《赎罪》)

(6)人们常常看到他(指拿破仑)半倒在沙发上,陷入沉思,然后他抽搐似地一弹,突然大叫几声,回过神来。(夏多布里昂《墓畔回忆录》)

(7)觉民放下淑华的辫子,拉着她的一只手,半劝告、半开玩笑地说。(巴金《秋》)

(8)但干旱少雨,多年来,在这种干旱——半干旱的农牧交错区,畜牧业发展缓慢,养鸡业更是如此。(《科技文献》)

(9)一些出版社和图书策划公司的合作关系也由原来的“纯地下”变成了“半公开”,不少以合作出版为主的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科技文献》)

(10)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牧民定居。半定居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科技文献》)

五、中整合度“半X”的句法语义属性

该整合等级的“半X”已经固化为词,收录在词典中,限于成词的条件,这部分“半X”在数量上并不是很多,但其整合度较低等级的“半X”复杂许多,因为成词的“半X”源自于不同结构性质的短语“半X”,必然导致“半”词性多样、语义复杂,既涉及词义转指问题,又涉及词语多义问题,对等级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它们是一个个实在的词,与短语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从大的整合等级上很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来,根据该整合度的“半X”内部的高低差异又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由低到高依次表示为A 类、B 类、C 类。具体表现如下:

(一)A类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

该类“半X”与低整合度中的A 类“半X”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前者已经整合为词语形式,后者保持短语形式,例如:

半百 半壁 半生 半截

半价 半径 半圆 半数

其句法语义属性与低级整合度中的A 类“半X”一致:

“半X”是“半”与“X”本义的加和,此处“X”既可以是数词、量词,也可以是一般名词、特殊名词,“X”是数词、量词的情况:

半百=二分之一百 半截=二分之一截

“X”是一般名词、特殊名词的时候,与量词、时间名词直接和“半”意义叠加不同,往往需要在名词之前加上量词或结构助词“的”,但不影响二者的基本意义,例如:

半圆=二分之一个圆 半数=二分之一的数目

“半”可以实现等量、等价替换,例如:

半百 一百 两百 三百 ……

半价 原价 高价 低价 ……

“半X”可转换为“X的一半”,例如:

半径 直径的一半 半价 原价的一半

半数 数目的一半 半截 一截的一半

其中“半径”的“径”即“直径”,“半价”中的“价”即“价钱、原价”,“半数”中的“数”即“数目”,“半截”的“截”在此处可以理解为“一截”,但与前面三者略有不同:[半截]数量词,一件事物的一半,半段:半截粉笔|话说了半截,因此更为倾向于“半X”是“半X(N)”中的“N”的一半。由于“半截”是数量词,往往和名词共现,而“半径”“半价”“半数”是名词,内部成分语义饱满,无需其他成分补充,因此表达“半X”即“X 的一半”毫无违和之处。但这并不表示“半截”后的“N”必须出现,因为即便修饰对象没有出现,业已蕴含着“段状物”的存在,因此“半截”可以独立表示为“二分之一截”或“一截的一半”。

该等级的“半X”由于已经凝固为词,比较独立,句法功能上主要充当主语、定语、宾语,此处不做赘述。

(二)B类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

该整合等级的“半X”的意义不是“半”与“X”的简单加和,其中“半”引申出新的意义“在……中”或“介于……中”,既可以分化物质,取某物质的中点,又可以分化属性,在两种抽象物质之间产生质变,生成一种新的物质。

前者:半中间半中腰半山腰半路半途半道①此处三者仅限于“路程的中间”这个意义。当表示“路程的一半”意义时,“半X”置于低等级的A类,之所以将其放在该部分说明,是因为该类数量较低等级的A类少很多,但由于等级差异,必须划分出一类。

后者:半元音半导体半流体半无产阶级

前者共处在同一性质之中,因此“半X”是对具体的整体的物质“X”的切分,依然保持该物质的性质,表示原事物整体的中间。与本义“二分之一”不同的是,由本义引申出的“中间,在……中”侧重的是中间的那个“点”,而非“一半”的量,“一半”呈现为“段”的形式,因此既可以是前面的“一半”即“前半段”,也可以是后面的“一半”即“后半段”。

后者尽管依然介于二者之间,但它不是“X”的中间,而是介于“X”与“非X”之间的一种新的物质,具备二者的部分属性,但不等同于二者。介于两种物质之间的一种新物质,它兼具“X”与“非X”两种物质的属性,但更倾向于“X”的属性。例如:半流体,介于固体和流体之间的物质,如生鸡蛋的蛋白和蛋黄。半元音,擦音中气流较弱,摩擦较小,介于元音跟辅音之间的因素,如普通话yīn·wèi(因为)中的“y”和“w”。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锗、硅、硒和某些化合物。半无产阶级,一般指占有少量生产资料,需要出卖部分劳动力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该等级的句法语义属性表现在:

第一,“半”是取得引申义“在……中”或“介于……中”。因此“半X”的语义不是“半”与“X”简单的意义加和。

半中间≠二分之一中间 半中腰≠二分之一中腰

半山腰≠二分之一山腰 半元音≠二分之一元音

第二,“半”一般不能实现替换。即便“X”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和其他词语自由组配,但组配后的词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半路 泥路 大路 铁路

半道 铁道 火车道 汽车道

组配后的词语只能说明“道路”,显示出“往来通行的一种地方”的意义,而不能体现“路程”的意义,因此无法显示与“半道”的中点位置意义这一相关或者相对的意义。即使“一路”可以显示“全程”之义,但往往需与其他成分组配,意义才得以完整,比如“一路走来”“一路上”,因此该层面上的替换是无效替换。

另外,一些词语根本就没有必要替换“半”,因为“半”虽然没有分割事物本身,但对其属性有了一定的分割,也就是说分割属性的“半”带有了部分“X”的性质,但由于与原物质有所区别,故生成新物质,而原物质没有添加修饰成分的必要,否则显得啰嗦。

半元音 *整元音 *原元音

半流体 *整流体 *原流体

第三,“半X”一般不能转换为“X 的一半”,前者在于强调“点”即两端的中心位置,而后者在于强调“段”或“量”即一段距离被切割成完全相等的两段中的任一段,例如:

半路 路程的中间 *路程的一半

半山腰 山腰的中间 *山腰的一半

半元音 介于元音与辅音之间 *元音的一半

半导体 介于导体与非导体之间*导体的一半

第四,当“半X”是地点名词时,一般充当状语、宾语。例如:

(11)可谁让他半道上又碰见交通阻塞;放下车子,他开始指挥、疏散;车流顺畅了,小老虎头的事情却忘了。(《人民日报》1996年)

(12)背心的垂边拖到大腿的半中间,蝶形领结的头子拖到腰里。(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13)7点,山背后的那个人爬到了半山腰。那儿有一块青条石,就像一条石凳。(史铁生《构成》)

当“半X”是一些特定名词或专业术语时,一般可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14)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人民日报》2007年)

(15)解决第一个关键,即按一定时间控制电流的通断,正好用上了半导体的“开关”特性。(《人民日报》1994年)

(16)我们走进了一家汽车旅馆,花4美元开了一间舒适的小房间,里面有淋浴、毛巾和半导体。(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

(三)C类整合等级与层级分布

该类“半X”与低级整合度中的B 类“半X”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前者已经整合为词语形式,后者保持短语形式。由于成词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受条件限制,尽管短语形式多样、数量庞大,但并非所有短语都能成词,因此该类“半X”数量有限。例如:

半上 半死 半自动 半封建

其句法语义属性与低整合度中的B 类“半X”一致:

“半X”的语义是副词“半”的虚化义“不/没/未完全”与“X”意义的整合,例如:

半死=没完全死①亦可形容受到的折磨、摧残极深,比如打得半死、气得半死,此处主要表示相对实在的“快要死亡”,即“没完全死”的一种状态,比如那些被风刮倒的树已经半死。半自动=不完全自动

半上=未全升起 半封建=不完全封建

“半”的替换受到限制,仅限于个别用例,比如半自动-全自动,其他一般无需替换。

“半X”不可转换为“X 的一半”,因为“X 的一半”的说法本来就不成立,自然也不能实现转换,例如:

半上≠*上的一半 半自动≠*自动的一半

半死≠*死的一半 半封建≠*封建的一半

“半X”由于其凝固程度较一般的短语形式即低整合度中的B类高,也不能转换为“X了一半”,例如:

半自动≠*自动了一半 半封建≠*封建了一半

因为此时“X”不能被切分,即便是动词,因其抽象性或不可衡量性,区别于“开”这样的具体的、可衡量动词,所以不存在“X了一半”的话语形式,更谈不上转换。例如:

半上≠*上了一半 半死≠*死了一半

该等级“半X”已经凝固为词,比较独立,句法功能上可充当谓语、状语、主语、定语、宾语,此处不做赘述。

六、高整合度“半X”的句法语义属性

该等级的“半X”整合度最高,此时结构中的“半”的意义与“X”的意义融为一体,表现出的整体意义与原来的字面意义相距甚远,体现出的新意义即为“浮现意义”,其主要特征就是“避实就虚”,因此该等级的“半X”属于“整体隐喻/转喻”,②隐喻重在“相似”,比如半吊子、半罐水等;转喻重在“相关”,比如半开门、半掩门等。表现出强烈的熟语化特征,往往是三音节词,典型例子如下:

半吊子 半彪子 半罐水 半瓶醋

半边天 半开门 半掩门 半边人

隐喻与转喻促使词发生语义虚化与实现转指功能,为新词的产生提供动力,为语法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历史发展中熠熠生辉、彰显魅力,比如半吊子,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为五百,不能满串,因此用以形容不通情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稳的人。半开门,旧称私娼。半掩门,指暗娼。半彪子,方言,比喻不通事理,行事鲁莽缺心眼的人,体现出地方特色。半边人,指丈夫已去世的妇女。半边天,谓新社会妇女的力量和男子一样大,能顶起半边天,故以“半边天”代指妇女,体现出时代特色。半罐水,比喻半通不通而又自以为了不起的人。半瓶醋,比喻稍有一点知识而知识并不丰富,略有一点本领而本领并不高强的人。隐喻/转喻充分利用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使得所造之词通俗易懂,喜闻乐见。浮现语法认为“语法不是事先就存在的,而是在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中由一些经常性的用法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浮现出来的”[10],上述语法结构正是浮现的结果,其意义即浮现意义。

由于这一等级的“半X”结构内部的整合度最高,“半”与“X”两部分的意义已高度融合,体现强烈的熟语化倾向,因此在句法表现上与前面的几个等级具有明显的差异。该等级的句法语义属性表现在:

第一,此类结构的浮现意义是通过整体隐喻/转喻这一途径产生的,由于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仅在于相似性/相关性,因此它们是不同性质的两种事物或事件,新产生的浮现意义较之单位组合的字面意义更加紧密,此时“半X”已由一般短语凝固成词。例如:

半吊子数量短语→名词

半瓶醋定中短语:数量结构+中心语→名词

半边人定中短语:数量结构+中心语→名词

半开门状中短语:状语+动宾结构 →名词

半掩门状中短语:状语+动宾结构 →名词

第二,“半”一般不能进行有效替换,即便少数用例可以实现替换,但这种替换是非等量、非等价的,因为替换后的结构仅是一般结构式,失去其所要表达的“浮现意义”。例如:

半吊子 一吊子 两吊子 ……

半罐水 一罐水 整罐水 ……

半瓶醋 一瓶醋 整瓶醋 ……

尽管一开始“半瓶醋”的确是半瓶子的醋,但只有“半瓶醋”有其浮现意义,“整瓶醋”只是一般的数量结构,没有浮现意义。“半开门”,尽管可以是门开了一半,但更多的强调是开了部分门即强调门没有完全打开的状态。旧时私娼、暗娼平时把门半开半掩,等候嫖客进门,呈现出偷偷摸摸的状态,因此用某种状态转指某类人,“半掩门”同理。

第三,一般情况“半X”不能转换成“X 的一半”,即便某些可以替换,但与其浮现意义所要强调的东西不一致,即浮现意义在于对人或事物的消极评价与不满意,或转指某类人与事物,而原型仅仅停留在“一半”的量上,属无效转换。例如:

半瓶醋 一瓶醋的一半 半吊子 一吊子的一半

半开门 门开了一半 半掩门 门掩了一半

第四,这一等级的“半X”整合度最高,在句法功能上体现为名词,因此主要充当主语、定语或宾语。由于其整体意义是浮现出的新意义,因此以出现于隐喻/转喻结构为常。例如:

(17)还不快跟我干活儿去?这群老“半边天”一个顶一个精,你惹得起谁?(史铁生《到老屋去》)

(18)少平意外地和那晚给他半瓶醋的王师傅坐在了一条板凳上。(路遥《平凡的世界》)

(19)我们身边那些对西方经济学最多算“半罐水”的“著名经济学家”,却市场经济马首是瞻。(《科技文献》)

(20)他对湘芹说:“现在你可认识一个半边人了。”湘芹笑着笑着又落下泪来。(亦舒《连环》)

(21)你的愚昧无知告诉我,你是个半吊子,一个野蛮的半吊子,又是一个极端放肆的小坏蛋。(帕特里克·聚斯金德《香水》)

(22)自从萨玛蔚为风尚之后,前来听他演讲的人群中就有越来越多人是他讨厌的门外汉和半吊子。(西德尼·谢尔顿《暗算》)

综上所述,我们根据“半X”结构的内部语义整合程度与外部句法功能表现将其分为低、中、高三大整合等级,每个等级根据整合差异又相应分出次类,具有不同的句法语义属性,在句法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即层级分布差异。“半X”结构层级分布具体呈现为下表1:

表1 “半X”结构的层级分布

上表1 可见,中整合度的“半X”数量较多,类属多样,这和语言事实保持一致,一定形式的短语(成语除外)凝固到一定程度便演化为词。只要遵循一定的句法语义规则便能形成各式各样的短语,短语数量庞大、形式多样,为生成各式各样词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不同类属的词语由于整合度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层级分布。

七、结 论

“半X”的结构意义是通过成分意义整合获得的,之所以是这样的意义而不是那样的意义,之所以一个结构式具有多种多样的意义,是因为成分意义的整合具有差异性,可以是本义(或基本义)与本义(或基本义)的整合、本义(或基本义)与引申义的整合,也可以是引申义与引申义的整合,成分意义的整合差异促成结构式整合度的高低,从而产生不同的层级分布。根据固定项“半”与变项“X”意义之间不同程度的整合,将“半X”结构整合度由低到高分为三大等级六小类:低级整合度(短语,含A、B 两类)、中级整合度(词,含A、B、C 三类)和高级整合度(词,多为隐喻造词,自成一类)。整合度与熟语化程度成正比分布,整合度越低其熟语化程度越低,整合度越高其熟语化程度越高。整合度高的“半X”结构凝固成汉语中较有特色的习语,具有鲜明的表达效果。

猜你喜欢

熟语句法短语
看图猜熟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健民短语》一则
巧手连线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