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案改善法在提高伤口联络员对压力性损伤分期判断准确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7-15李垚莹
李垚莹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重庆 400038
2016年4月美国压疮咨询委员会将压疮改为压力性损伤(PI),同时对PI的分期和临床表现做了更新[1-2]。PI作为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受到高度重视,各级医院对PI的预防和治疗管理均较为严格[3]。本院2016年9月根据新版指南对院内PI上报系统进行同步更新。2018年,本院伤口委员会采用护理专案改善法开展以“提高全院伤口联络员PI分期判断准确率”为主题的培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本院各科室上报的伤口联络员共66名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6岁,平均(32.24±4.88)岁,学历、工作年限和职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专案改善小组 由5名伤口委员会成员组成,1名组长,4名成员,见表2。
表2 专案改善小组成员
1.2.2问卷的制订 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测试,以新版PI指南作为参考,设计调查问卷,分为理论题和实践题,共10题。计分方式,每题10分,60分为合格。测试题由伤口委员会全体成员共计15名进行答题,统一时间和环境独自答题,当答案统一率不为100%时,进行讨论修改,直至10个题目答案统一率为100%,定为标准答案,并当场回收测试问卷。第二部分为PI分期判断的测试,共6题,由专案改善小组制订,伤口委员会全体讨论,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制订。
1.2.3问卷发放回收 2018年4月2日至4月4日,由专案改善小组2名成员逐一发放到科室,进行现场填写,要求每位伤口联络员独立完成,时间不超过15 min,当场回收问卷,发放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100%。
1.2.4现状原因分析 2018年4月,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由专案改善小组双人评分复核,小组所有成员应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对联络员判断PI分期准确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4],见图1,再由伤口委员会共同讨论,最后确定要因:理论培训形式单一,实践培训缺乏,指导作用欠缺,资源共享平台缺乏。
图1 影响伤口联络员对PI分期判断的因素鱼骨分析图
1.2.5制订和实施对策 参考相关文献及本院PI管理制度[5-8],制订“理论-门诊-巡诊”的培训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实施改善对策。理论培训为邀请院内及院外伤口造口专家开展院内专题讲座,以及联络员在科室授课两种方式。门诊培训以本院伤口护理门诊学习为主,主要学习慢性伤口换药。巡诊培训主要针对全院各科室上报的PI患者,每周伤口委员会安排3次全院巡诊,伤口联络员由专案改善小组排班,进行跟班巡诊。联络员参与培训后由专案改善小组如实记录,此外,建立微信群、伤口公众号,提供咨询和答疑的平台。具体对策见表3。
表3 伤口联络员培训对策
1.3观察指标 比较培训前后问卷得分情况,同时对培训前后伤口联络员对PI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
2 结 果
2018年4-11月,实施培训;2018年11月26-28日,对66名伤口联络员再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及调查方式与培训前一致,66名伤口联络员无离职和休假,发放问卷66份,回收66份,回收率100%。全院66名伤口联络员,完成科室理论授课63名,完成率95.5%;伤口护理门诊学习共132次,完成122次,完成率92.4%;全院巡诊132次,完成118次,完成率89.4%。
统计2018年4-11月上报PI共计444例,因描述不准确而被退回修改的有127例,占28.6%,比2017年(62.1%)降低了33.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PI分期判断总得分为(49.24±24.95)分,培训后总得分为(72.27±20.67)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0,P<0.05)。其他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培训前后伤口联络员现状调查[n=66,n(%)]
3 讨 论
PI分期的准确判断是有效预防和治疗该病的前提[3]。护理专案改善法培训前仅18.2%的联络员独立完成过分期判断,71.2%的人等待护士长处理,主动查阅书籍文献或者咨询专家的人数仅占34.8%,能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期判断的占15.2%。培训前仅以参加讲座形式进行学习,培训结束后无反馈,导致伤口联络员学习积极性低,知识掌握不牢固。本次培训以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的模式,在讲座形式的基础上,要求伤口联络员以科室授课形式,主动参与学习,增强责任感。护理专案改善小组成员每月撰写科普,扩展知识面,起到反复记忆,巩固知识的作用。部分学者提出临床实践的积累对理解和掌握PI分期更为重要[9-10],护士准确判断PI分期有助于决策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由于科室PI患者分布不均匀,相关研究多以小组形式的案例讨论、开展工作坊等方式进行实践培训[7-8]。结合本院情况,联合伤口护理门诊和全院PI巡诊,开展以教员1带2的培训方法。通过学习伤口换药,认识皮肤结构,掌握肉芽、腐肉、潜行和窦道等相关概念的临床表现,跟班巡诊,让伤口联络员熟悉上报系统的流程和要求,更直观,更清楚地看到临床中不同分期的PI,更快、更准确地判断PI分期,充分提高联络员对PI分期判断的准确率。
目前,各类平台的建立在人与人的沟通中提供了便利。培训前没有为伤口联络员建立咨询交流的渠道,寻求帮助的途径少,导致其在临床工作中处理PI患者缺乏责任感,处于被动状态。微信群的建立给伤口联络员提供了咨询、答疑、讨论等场所,微信群里所有与PI相关问题,专案改善小组成员必须在2 h内回复,公众号里的科普内容可随时下载或转发,伤口联络员可查看和复习,鼓励各伤口联络员将科室PI患者拍照发到微信群里,进行案例讨论。专案改善小组将PI分期标准制作为卡片,发放各科室,将判断标准统一化,提高效率。专案改善后,主动查看资料书籍,主动进行咨询或者讨论的联络员占69.7%,比改善前增加了34.9%。资源共享平台能及时解决问题,共同探讨问题,伤口联络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更加自由地学习,增强伤口联络员的责任感,提升主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8年4-11月上报PI共444例,因PI分期描述不准确而返回科室修改的有127项,占28.6%,比2017年(62.1%)降低了33.5%。利用资源共享平台,将全院PI患者图片及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收集,可作为护理科研的宝贵资料,在PI研究进展中得到充分利用。培训后形成了联络员培训制度和流程,规范了PI质量管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伤口联络员在医院PI管理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协助医院、护士长的双重作用[11-12]。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法开展此次培训达到了预期目标,但PI分期的判断是具有实践性的临床工作。不同科室PI患者数量不同,导致伤口联络员实践运用的能力不同,本研究未按科室分类进行统计分析,且调查时间较短,如何持续地做好伤口联络员的培训,提供更利于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