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
2020-07-15陈月明廖丽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陈月明,廖丽平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CHEN Yueming, LIAO Li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ina)
0 引 言
经过改革开放40 年的发展、国家“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战略的实施,广州已经成为粤港澳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广州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承接产业转移的“双向”挤压,广州经济进入了关键转型期,广州制造业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急需转变发展方式。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其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更多地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分离出来,与制造业这个母体具有高度的关联性。2016 年,《广州制造2025 战略规划》发布,提出由“广州制造”转变为“广州智造”,实现创新驱动,建设制造强市。因此,在“广州智造”背景下,急需对如何更好地促进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进行研究。
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也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认为物流活动归属于生产性服务活动,因此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是从行业层面来研究,更多探讨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其中形成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产业互动论和融合发展论四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国内学者则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程度展开研究。张娜娜(2017) 通过DEA 模型研究上海物流业与制造业互为投入产出时的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发现两业都存在投入冗余的现象,技术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两业的协同发展。王珍珍(2012)、田雪(2018) 选取国家级、市级层面的物流业和制造业的相关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模型进行关联度分析,计算国家层面不同综合经济区或是市级层面的两业协同发展关联度,为两业的联动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孙鹏借鉴复合系统协调模型与协同原理,结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演化机理,构建两业协调度评价模型。李艳杰(2017 年) 等基于服务功能视角,构建基于DEMATEL 方法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体系,探索两业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学者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但是缺乏对现有背景下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分析。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对策建议。
1 模型构建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复合系统是由两个不同属性的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复杂大系统,其协调性也应该由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因子而决定。因此,根据协同理论,构建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的测量关键在于测定物流业与制造业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并根据两业的有序度来测算该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如图1 所示,先选取两业子系统序参量测算其子系统有序度,接着构建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两业协调状态。根据复合系统协调度的数学模型,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的计算步骤如下:
图1 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
(1) 序参量的选择。假设物流业子系统与制造业子系统为Sj, j∈[1,2 ],表征子系统演化过程中的序参量变量为Uj, j∈ [1,2 ],分别代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序参量;Uji= (Uj1,Uj2,Uj3,…,Ujn), i∈ (1,…,n )为表征序参量的具体状态变量,在系统实际表现值为指标 Xji(j=1,2; i=1,2,…,n ),则系统演变过程中序参量变量为Uj= (Xj1, Xj2,…,Xjn)。为了不失一般性,假定 Xj1,Xj2,…,Xji为效益型指标,其取值越大,系统的有效性越高,反之则系统有效性越低;Xji+1,Xji+2,…,Xjn为成本型指标,其取值越小,系统的有效性越高,反之则系统有效性越低。用功效函数EC (Uji)表示序参量对系统有序度的贡献,其中0<EC<1。EC (Uji)有如下定义:
其中:EC (Uji)为子系统序参量指标Xji对子系统有序度的贡献;αji和βji分别为系统稳定时序参量指标Xji变量的临界点上、下限,即βji≤Xji≤αji, i∈[ 1,n] 。
(2) 子系统有序度的测算。总体上看,序参量变量Uji通过EC (Uji)的集成和整合来实现对复合系统有序程度的作用。从理论上讲,系统的总体效能不仅取决于各序参量指标数值的大小,更重要的还要靠它们之间的组合方式来决定。序参量变量的“集成和整合”取决于不同系统结构具有不同的组合作用。这种“集成和整合”作用在数学模型中可以采用相对容易计算的几何平均法或线性加权法来表述,即是:
其中:ECj(Uj)为子系统Sj的有序度,0<ECj(Uj)<1;当ECj(Uj)=0 时,有序度极小;当ECj(Uj)=1 时,有序度极大。
(3) 系统协调度计算。假设在初始时刻或者某个特定的时间段t0,用来表示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演变或者到达时刻t 时,各子系统序参量的系统有序度为定义物流业与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为EC(U ),则有:
对系统总体协调度EC(U )有如下解释说明:①0<EC(U )<1,EC(U )越大,说明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之间存在较高的协调度;相反,两者的协调度低。代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子系统从t到t时刻序参量有序度的变01化幅度;参数φ 的作用在于当且仅当时,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才有正的协调度。③EC(U )的测算同时考虑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子系统的发展状况,只有当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变化方向一致时,总系统协调度才会增加。若其中一个子系统有序度变化较大,而另一个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变化较小或者不变化,则有-1≤EC(U )≤0,则整个系统表现为不好的协调状态。
表1 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序参量变量指标
2 实证分析
2.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根据上述模型,系统协调度的计算关键在于序参量变量的选取。为了能够客观如实地反映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序参量变量指标的选择要遵循全面、独立、可获性且具有代表性的原则。在我国现行的数据统计中,没有专门的物流类别数据,故本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数据来近似分析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同时,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工业按行业划分总共有41 个小项,制造业占了29 个小项,其总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8%以上,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上,故在对制造业的部分指标可以用工业数据来描述。结合相关文献的指标选择,本文拟从规模性指标、经营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三方面来描述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发展,各自选择10 个指标,详见表1 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序参量变量指标。规模性指标是从实物方面描述物流业和制造业总体情况的直接指标;经营性指标是反映两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能力的一系列指标;发展性指标是指反映两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具有的发展能力和潜力的指标。
本文选取2008~2018 年的数据来分析广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复合系统协调度。原始数据来源于《广州市统计年鉴》 (2009~2019) 以及《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2018),由于篇幅限制,文章省略原始数据的展示。根据式(1),序参量指标Xji变量的临界点上、下限的确定对功效函数EC (Uji)的计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广州市自身经济发展现状,综合确定指标的上、下限。指标的原始数据量纲不同,测量值相差悬殊,因此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最后根据式(1),计算出各个子系统序参量指标的EC (Uji)值,具体数据详见表2 和表3。
2.2 物流业—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计算
(1) 子系统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利用熵权系数法来计算子系统指标的权重。熵原本是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在计算指标权重中,其值的大小表示指标变异程度的大小,熵权系数法是根据各个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出各指标的熵权,再通过熵权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第i 个指标在第j 年的指标值在该指标n 年指标值总和中的比重pij。其中m 为指标个数,n 为统计年数。
②计算第i 项指标的熵值ei,即第i 项指标在不同年份的变异程度的大小。其中:k>0, k=1/ln(n ), ei≥0。
③根据求得的熵值ei进行第i 项指标权重ωi的计算。
④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将指标重要性的权重确定为αi,结合指标的熵权ωi,获得指标i 的最后综合权重 φi。
表2 广州市物流业序参量指标EC (Uji )值
表3 广州市制造业序参量指标EC (Uji )值
根据熵权系数法计算出广州市物流业和制造业序参量指标权重,如表4、表5 所示。
表4 广州市物流业序参量指标权重
表5 广州市制造业序参量指标权重
(2) 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调度的计算。根据式(3),将处理后的数值和各个指标的权重相乘,可以获得2008~2018 年物流业和制造业子系统的系统有序度。同时,将子系统有序度带入式(4),可以获得物流业—制造业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如表6 和图2 所示。
表6 广州市物流业—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
图2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趋势图
2.3 结果分析
(1) 如表6 和图2 所示,广州市制造业系统的有序度在逐步提升,其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08~2015 年的小幅度提升和2015~2018 年的振荡发展。2008~2015 年,广州市制造业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有序度在小幅度提升,但速度极为缓慢,广州制造业进入中低速转型期。一方面因为广州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对外依赖性较强,在此期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下行,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广州市制造业的快速增长。2015~2018 年,广州经济进入新常态,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先进制造业发展缓慢,高端制造业产品供给不足的广州制造业与日益个性化市场消费需求的矛盾更为凸显,广州制造业出现小幅振荡发展。在此期间,广州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广州制造2025 战略规划》和“实体经济十条”等,进一步明确广州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业的重点任务,由“广州制造”变成“广州智造”。
(2) 广州市物流业系统的有序度在逐年上升,尤其是2015 年后,有序度大幅提升。《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以来,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物流运输网络日趋完善,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广州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行物流标准化建设、鼓励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政府相关政策助推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
(3) 子系统有序度的提升并不一定能拉动复合系统协调度的提升。例如在2013~2016 年,两业的有序度都得到较大的提升,但复合系统的协调度不升反降,尤其是2016 年,系统协调度降到-0.0817。这证明了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需要子系统在结构、功能上有序耦合,不然会出现1+1<2 的现象。此时,物流业的发展和制造业不相匹配,物流业的支撑功能没有体现,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4) 物流业—制造业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遵行“M”轨迹。2009~2013 年两业的协调度小幅度攀升,两业协调发展;2013~2016 两业协调度出现下降,两业发展不协调。物流业—制造业的复合系统的发展是两业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不断循环“协调—不协调—协调”的演化路径。
3 提升广州市物流业—制造业复合系统协调度的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发展,完善两业协调发展的政策环境。作为国家的制造大市,国际物流枢纽,广州十分重视物流业和制造业两业协调发展,先后有省级的《广东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和市级的《广州市现代物流发展布局规划》、《广州制造业2025 战略规划》等政策的出台。它们为两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优惠及发展思路。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一直为人诟病的物流管理体制没有做出多大的改变,依然是工商管理局、交通部、海关总署等众多国家管理部门分割式的物流管理局面,部门间的协调及业务处理的时间、成本加大,两业协调的效率更是大打折扣。因此,广州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建立统一的物流部门,囊括整个商品流通过程,以此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从而促进两业的协调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州市必须联合湾区的其它城市,科学规划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建设,降低商品自由流通的成本,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建立有效机制。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项目,优先列入市重点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扶持。
3.2 树立制造企业现代物流理念,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制造企业要彻底摒弃传统的“大而全”的理念,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加大非核心业务的分离和外包,聚焦核心竞争力,延伸高端价值链。制造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准时采购、精益物流、零库存管理、循环取货等先进物流管理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制造企业应加快推动式供应链向拉动式供应链转型升级,通过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不断优化升级供应链系统,大大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物流活动的整合力度,提升物流业融入制造业的程度。
物流业要以广州市制造业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以产业集群发展为依托,大力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服务能力,围绕广州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形成的制造业集聚区,打造制造产业物流带,打通采购、生产、营销和售后等商品流通环节,实现专业化物流服务自由集聚,拓展提升产业物流的服务功能。支持物流企业向制造业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转变,创新发展物流服务模式,为制造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和体验式物流服务。
3.3 建立健全电子信息平台,推进“互联网+”发展模式,实现产业价值链升级。企业供应链效益的提升在于信息流的高效畅通,两业的协调发展需要海量信息的共享和快捷传递。推动两业的协调发展,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应建立面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并不断完善相关数据、信息的对接、交流和共享机制。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不仅可以促进两业的联动发展,还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推进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协同化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在“互联网+”模式下,物流企业适应制造业发展所需的供应链服务,结合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开展衍生性的服务,逐步转化为综合运营模式,提供全面性的、增值性的物流服务。随着互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研发设计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推进全程透明、可视、可追踪、智能管理,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广州制造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实现制造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
3.4 完善基础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公路、铁路、港口、物流园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输体系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的成本、效率和发展水平。近年来,广州市强化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进国际航运航空枢纽工程建设,新增航运航线;推动市政路桥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深化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穗莞战略合作,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设中欧班列等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物流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应看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广州市物流园区设置不合理、多式联运比例低、物流成本高等。因此,广州市政府应结合产业集群推行物流园区整治工作;适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等投资额,实现效能优异的铁路、公路、航运与空运的集疏运体系;积极推进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三中心一体系”建设。
3.5 推进人力资本服务发展,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推进人力资本服务发展,建设高素质、广知识、强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重点打造“一带一路”人才交流平台,为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一方面政府要制定专门的人才战略计划,加大投入和扶持的力度,通过投资、激励等多种优惠政策来培养和引进人才;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中职学校等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实训基地,探索订单培养等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