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中职会计“一化三融五对接”课程体系

2020-07-14贾义菊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关系到现代职教体系的顺利运行,而课程体系的构建事关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完善和关注学生升学、继续教育需求的培养目标,应该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课程学习,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构建“一化三融五对接”中职阶段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关键词】现代职教体系;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一化三融五对接”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45-03

【作者简介】贾义菊,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江苏淮安,223003)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教学。

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要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度,要提高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学校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以适应国家工业化程度的变化、经济发展的转型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经济社会的变化带来了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倒逼作为人才培养“总成车间”和人才供给终端的高等教育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培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一定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和工程师,这一创新举措的具体体现就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推动江苏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积极探索系统培训技术技能型人才制度,加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深入开展中职和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由淮阴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我校财经贸易系合作进行中职和本科分段培养“3+4”项目试点,依托两校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原中职和本科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整合,合理衔接,达到文化基础加强、专业领域拓宽、实践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

二、“一化三融五对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的知识组合系统,其内部组织不仅要使其包含的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等要素成为相互联系的统一体,而且还必须准确地反映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一个系统过程,应坚持科学性和操作性,实现从企业到学校再到企业的流转过程。[1]

专业核心课程决定了培养什么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等问题,是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作为现代职教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阶段除了需要立足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发展,还要面向升学这一目标。基于企业调研,我校从会计岗位能力要求出发,对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重构,同时依据江苏省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目标对“一化三融五对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一化”即会计工作流程系统化,对中小企业会计职业岗位能力进行系统分析,明确日常会计岗位工作流程,按流程整合教学内容。“三融”即融国家适时财经政策和制度于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了解政策变化,适应岗位需求,增强学生职业竞争力;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会计职业道德于教学全过程,树立职业意识;融信息技术于课程教学中,结合技能大赛和企业实际,充分发挥用友畅捷通T3、金蝶会计软件、Excel等会计信息技术软件和工具的优势。“五对接”即素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对接、“1+ X”双证对接、校企互融对接、课程与项目对接、教学与工作岗位对接。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

经济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产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营利方式发生变化,会计专业规范化发展,使得传统会计专业毕业生难以很快适应会计岗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会计政策使得教材的更新不能适应变化的需求,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相脱节。为更好地体现专业培养目标,避免“3+3”“3+4”转段后教学内容重复,需要调整中职会计课程体系。

基于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会计课程体系时需要体现现代职教理念,以升学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会计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设计、会计行业资格标准等为依据。会计课程体系的构建流程包括:对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分析职业技能→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分析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构建教学标准→分析研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化三融五对接”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二)课程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课程内容将具体的工作过程分解成若干工作项目或任务,把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项目,分析每个学习项目的具体学习内容。通过实践带动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形成,通过集中实训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实现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接轨,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2]

1.依托公共基础课,搭建基本素质平台。

课程设置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突出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坚持以提高行业通用能力为基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理念。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中大部分缺乏勤奋、刻苦、坚持目标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程的开设促使他们不断學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进行真、善、美的心灵启迪。德育课程包括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公共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书法、音乐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2.紧抓核心课程,搭建专业素质平台。

虽然目前会计工作广泛运用了电子技术,但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并没有改变。此外,企业由单一经营模式变为多种经营模式,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应加重对理论的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因此,围绕会计工作流程系统化和典型任务过程化,学校核心课程的设置充分体现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相融合,开展“理实一体”课程,推进“教学做悟”一体,依据岗位工作过程要求重点开设财政与金融认知、统计认知与技术、会计基本技能与实训、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企业会计核算实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等8门核心平台课程,为学生专业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立足技能提升,搭建专业技能拓展平台。

建设“虚实交替,双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共同育人的方针,本着学生技能提升的目标,与江淮税务师事务所、中鸿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校园实训中心,搭建专业技能拓展平台。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充分认识,化解会计政策的不断变化与会计教材出版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学校开设了企业环境与会计岗位认知、适时性财经政策解读、会计电算化与ERP实训、会计岗位综合模拟、会计信息技术应用实训等技能方向课程,拓展了学生的技能。

4.落实分层教学,搭建弹性学分平台。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自身发展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类培养,为学生搭建弹性学分平台,激励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社会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考试,以赛促学、以考促学,最终实现学生的技能提升和终身发展。

对于学业水平考试课程,学生考试及格后可以分别进行对应的课程和学分认定,比如会计基础(8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8分)、初级会计电算化(6分)、企业会计核算实务(8分)等课程认定。对于技能大赛,根据获奖情况分别进行课程和学分认定。对于会计手工财务处理、会计电算化、珠算等技能大赛项目,如果获得市级一、二、三等奖,可以分别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实务、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等课程认定,并根据奖次和课程类别分别进行学分认定。对于从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可以分别进行一种或几种课程认定。比如初级会计师可以进行基础会计(8分)、初级会计电算化(6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8分)的课程认定;会计信息化操作员(中级)可以进行初级会计电算化(6分)的课程认定;针对珠算等级证(四级)可以进行会计基本技能(6分)的课程认定。

在“一化三融五对接”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学生提供引导,使学生在一种既和谐宽松又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开展“教、学、做、悟”为一体的学习;而教师为了能适应课程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也需要给自己不断充电,加深对实践活动的认识与理解,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徐锡光.基于岗位能力的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职业,2009(24):80-82.

[2]羅玥,陈崇刚.高职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美与时代,2010(4):67-68.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