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导向和路径探析

2020-07-14梅亚萍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向德育工作职业院校

【摘要】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对职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保证作用,而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着德育工作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足和有效性不够等种种问题。因此,积极应对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厘清“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把握“文化育人”的育人导向,探索有效的“三全育人”工作路径,对于新时代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目标;导向;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17-05

【作者簡介】梅亚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000)副校长,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职业教育。

*本文系“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2019年度)“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针对性的‘三融行动研究”(19SZC-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俗称“职教20条”)指出,职业教育要办成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对技能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但在具体实践中,又常常面临着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亲和力不足和有效性不够等种种问题。因此,积极应对国家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要求,厘清“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把握“文化育人”的育人导向,探索有效的“三全育人”工作路径,对于新时代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很有必要且非常重要。

一、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目标应聚焦“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要求,以解决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趋势。要满足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既需要尖端的新技术和先进的新设备,更需要有一大批能够把蓝图变成现实的高质量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职业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适用的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怎么做?“职教20条”开篇明确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由此要求职业院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要按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去规范人才的培养过程。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历史担当。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发展,“德技并修”就是对如何发展进行要求。

(一)“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本

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持久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爱国之情是对祖国的忠诚,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强国之志是对祖国的责任,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报国之行是对祖国的担当,我们要着力培育和弘扬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态度。

(二)“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拥有“技”,无论是中职学校还是高职院校,都把学生的技能、技术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1]对“技”的掌握无疑是学生从职业学校走向职业社会的必备条件。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关注学生的成长,自然也必须关注学生的技能培育,培养学生崇技、长技、宽技。“崇技”是要激发职校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崇尚技能,点燃他们学习技能的热情;“长技”是要引导学生努力学好技能,鼓励学生不畏艰苦,勤学苦练,拥有一技之长;“宽技”是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引导学生关注智能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回应新时代对产业工人的能力需求,鼓励他们努力成长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三)“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源

培养德技并修人才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目前职业院校仍存在着德育工作和技能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的现象。“并”不是简单的物理合并,而是要做到“德”与“技”的相互主动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努力打破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之间的无形藩篱。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可从“德中展技”和“技中育德”两个维度进行深度融合。[2]“德中展技”,就是在策划开展德育活动时,有意识地突出职业教育特色,突出学生技能特色。比如,可以组织职校学生走进社区利用技能为居民提供志愿者服务,走进有关智能科技方面的会展进行学习体验等,让他们感受到掌握技能是实现价值、为民服务的重要方式。“技中育德”,就是挖掘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可以挖掘、宣传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精神品质,树立技能学习优秀学生的榜样等,以感染激励学生,做好正面示范,让他们体会到锤炼品行也是技能学习、自我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修”: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之力

行动是最有力的成长方式。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既要“回归职场”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又要“回归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成长之动力。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去“修”,他们才能在职业院校里通过学习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精神,才能掌握未来就业必需的扎实的职业技能。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要把握中职学生和高职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身心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主动把学生个体的成长放进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之中,切实为职校学生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方是有效。不以学生自我成长为关注点的教育工作,只会是努力很多却收效甚微。

二、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导向重在精心营造“文化育人”的教育氛围,以解决亲和力不足的问题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起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但如果学生对此拒之甚远不愿参加,或身在心不在被动接受,这种作用就无法体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渠道,2019年,笔者对无锡市五所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6份,有效问卷569份),发现虽有88.7%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但仅有48.2%的学生表示愿意主动参与学习。这些调研数据提醒我们不能忽视提升德育工作尤其是思政课的亲和力。

广义上,亲和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能够对所在群体施加的影响力。职业院校的学校文化会对学生起到沉默而深厚的浸润作用。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探析新时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导向,就是要从德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形式等方面来大力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从而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亲和力。

(一)内容融生活:提升德育内容的亲和力

一所学校的文化,往往首先体现在这所学校全体师生的生活方式上。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亲和力不足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育内容与职校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因此,提升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应从德育内容选择这一基础环节入手来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扎根于学生生活的德育内容,更能够遵循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而因生制宜,更能够遵循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的规律而以文化人,从而实现职业院校培养“德技并修”职业人才的育人目标。

具体而言,一方面,职业院校要紧扣时代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形势,引导学生关注宏观的社会生活,重点关注社会文化传承、政治认同、民族振兴等方面,比如讨论中美贸易战、非遗文化是否应该保护性继承等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则要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重点关注个体的道德与社会性发展、审美与精神发展、健康人格的建构等方面,比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如何择业就业、如何成功创业等职校学生关心的问题。

(二)载体融媒体:提升德育方法的亲和力

当下,新媒体新技术无处不在,它们具有资源的丰富性、传播的即时性以及参与的广泛性等特点,深受职业院校学生喜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网络育人是文化育人的新阵地。[3]我们要不断拓宽教育发展新空间,打造网络德育工作平台,利用公众号、微信、微博、QQ等现代信息手段,把新媒体运用与学生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形成多维度的网络德育工作阵地。

在实践中要注意两个误区:第一,要注意避免载体新而内容旧。在运用新媒体育人的过程中,不能将新媒体仅仅看作載体,让传统的教育内容及教育资源“搬家”露面。新瓶装旧酒,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会提高很多。什么才是能够打动学生的故事?那就是学生身边的事、自己的事以及感兴趣的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挖掘这些内容中的德育元素,用新媒体灵活呈现,才能让学生愿看、爱看。第二,要注意做好“自说自话”,坚持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全民媒体人”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利用新媒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的痕迹。我们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级公众号或其他各种新媒体上自建资源的主要策划者与建设者。让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影响自身,这是新媒体的功能,也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关键。

(三)形式融活动:提升德育实践的亲和力

文化育人,重在强调人的能动作用。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活动的组织,“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班班有活动、人人有参与”是德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活动组织形式多样,既包括学校及班级“官方”组织的活动,又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既包括有规划有安排的活动,又包括临时性的活动;既包括文体性强的活动,又包括侧重学习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的活动;既包括学校层面的活动,又包括社团层面、班级层面乃至小组层面的活动,等等。

职业院校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活动设计要学生为先、契合受众。由此设计活动时要多调查多了解:学生现在主要的交流工具是什么?学生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主要平台是什么?学生追的剧是什么?等等。进行足够的调查研究之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设计出接地气的活动,才能真正地打动学生。第二,活动设计要精准定位、找准目标。目标决定了活动内容,影响着活动形式,目标确定是否精准更是决定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活动的目标最终都要落到育人。第三,活动组织可“敞开大门”、持续改进。公开的活动有助于活动组织者收到更多反馈,可以让活动参与者与观摩者一起收获更多的成长,获得1+1>2的效果。第四,活动组织要注意安全,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跟踪、活动后的总结,确保各项活动的开展在安全有序的前提条件下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路径重在系统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以解决有效性不够的问题

“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5年1月,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推动新形势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迈上新台阶,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工作取得大实效。”近期,教育部办公厅先后提出了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和在全国中职学校里培养遴选百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的工作要求。落实“德技并修”的育人目标,体现“文化育人”的育人导向,整体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机制,成为新时代职业院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全员育人,“人人育人”

落实“全员育人”,就是要营造一种“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氛围。职业院校要注重设计相关制度来发掘有效的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全员育人机制。

从校内看,一是可构建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可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可构建教师管理与朋辈互助的协同育人机制。从校外看,一是可建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可建立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可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强调的是,协同育人必须做到“同向同行”,才能形成合力。如果班主任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家长却说学会偷懒不要吃亏,双方都是在教育,效果却是相反的,这样就不是协同育人的全员育人机制。

(二)全程育人,“时时育人”

落实“全程育人”,就是要从职校学生的成长全过程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德育工作,切实做到“时时育人”。

职业院校可从学生学习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来进行育人体系的构建。一是在学习初期侧重抓好“适应”教育,通過入学教育、军训、认知见习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要求,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以顺利开始职业学校的学习生活。二是在学习中期侧重抓好“发展”教育,引导学生过好学校生活的每一天,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全面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德技并修”。三是在学习后期侧重抓好“就业”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进行择业和就业,提升其就业质量。

(三)全方位育人,“事事育人”

落实“全方位育人”,就是要尽可能地发掘并拓宽可用的育人途径,切实做到“事事育人”。

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途径的选择,可以参照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要求中提出的“十大育人”体系,即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和组织育人,并在每一个细部具体落实。比如,如何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可体现学生需要,让课程与实际相结合,把涉及学生未来学习生活的内容纳入课程。又如,如何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不仅要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发放好各类奖助学金,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无论选择哪种育人途径,“事事”都需要从职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最终着落到职校学生“德技并修”育人目标的教育实践中去,[4]将德育工作融入人才培养的各环节,全方位构建有效的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汪永智,李理.新时代中职学生德技并修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25-29.

[2]梅亚萍.融合:打造新时代中职学生德技并修的课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30-32.

[3]朱平.高校“三全育人”体系协同与长效机制的建构———以全员育人为中心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19(2):96-101.

[4]刘惠芹,王金凤.构建高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运行机制的思考和实践[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64-67.

猜你喜欢

导向德育工作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犬只导向炮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