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探析

2020-07-14侯力红

今日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

侯力红

我国高等教育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量的接班人。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因此民办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学生的德育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尤其是学生管理与德育教育息息相关,相辅相成,两者相互促进。如何发挥学生管理工作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值得广大学生管理者研究和探讨的。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講话。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德育的相关阐述

“德育”一词,由英文“mo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原来是 “道德教育”的简称,指的是与个体道德行为以及道德品质(品德)形成过程的相关教育。在我国,“德”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德”本身来源于是“道”。《道德经》认为“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意思为“道”是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是做人、治国的基本准则,而“德”的内容是由“道”所决定的。

目前学者提出的德育教育理论:一种是主体性德育理论。主体性德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道德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主、自觉、自愿、自律的行为。”第二种是生活德育理论。生活德育理论的主要观点来源于陶行知先生的核心观点“生活即教育”,即使德育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世界,强调了生活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生活以及不能孤立生活。它“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是对以往和现行的以分裂、知性和技术化管理为特征的德育范式的转换与超越。”生活德育理论的提出深刻影响了当代德育理论与实践。

二、民办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根据教育部网站《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提供的数据显示,民办高校750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83.94万人;在校生649.60万人;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2.9%。

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年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民办高校的政治意识形态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一,德育教育有利于民办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第二,德育教育有利于民办高校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第三,德育教育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保障民办高校的和谐发展。

三、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从客观事实来讲,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综合素质与公办院校学生之间是有差距的,民办院校录取的基本上是低分段的学生。尤其有些省份增加了注册入学的方式来录取学生,这更进一步拉低了专科生的录取分数,面对这样的分数段的学生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给学工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二)学工人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民办高校的教师准入门槛比较低,无法与公办院校的考聘相比;加之民办高校投资主体是私人,以及对学工队伍的不重视,导致了民办院校学工人员学历、政治面貌以及综合素质良莠不齐,低学历、非党员的进入学工队伍。

(三)学生工作内容繁杂导致忽视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学工人员负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工作内容十分的繁杂,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学工人员工作内容更是庞杂,要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这导致了工作重心的偏离,忽略了学生德育教育。

四、创新学生管理与德育教育工作

(一)加强学校层面对学工人员的重视,提高待遇及地位

民办高校师资力量流动较大,某些民办院校一年离职人数能达到上百人,尤其是民办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更是流动频繁;到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时,更是出现一所民办高校中有上百的老师去参加考试的情况。

(二)提高学工人员整体综合素质

民办高校在人员招聘方面要提高标准和门槛,杜绝走关系、走后门,在注重学术水平的同时也要对政治素质把关,尤其是学生管理人员不仅仅学历要较高,政治面貌必须是中共党员。如果低学历、非党员的人员进入学生管理队伍,那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管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影响学生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带来恶劣的后果在学生工作中。

提高招聘门槛的同时,对学生管理队伍定期考核和培训,不断提高已有学工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要有一定的淘汰机制。

(三)利用新媒体,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在新时代下,当代及未来大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忽视也不可能脱离对新媒体的运用。从实际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对新媒体的运用还比较少,并且95后以及00后的大学生思想意识是不一样的,因此德育教方式不能固化,要针对新情况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四)教师全员形成合力,全面创新德育教育工作

学生的德育工作,任课老师和学工人员不是相互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简单的认为德育教育就是任课老师上某些相关的思政课等,与学工人员无关,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任课老师也不能认为我只是上课,教授课程内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辅导员的工作,这种想法和做法也是错误的。教师不仅仅教书还要育人,任课老师和学工人员相互协配合,将学生的德育工作贯穿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五)构建良好的班级组织以及团支部,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高校辅导员和学生的师生配比为1:200,按照这个比例估算,每位辅导员管理着最少五个班级。构建良好的班级组织以及选拔高素质的班级学生管理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学生干部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协助辅导员管理班级。优秀的高素质班级学生干部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很重要,能够有效地把辅导员的相关工作传达以及监督执行下去,包括组织德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

组建团支部,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开展团员教育活动,定期上团课以及组织团员志愿活动,促进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进行。

(六)打造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品牌,创建德育教育实践课堂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的传授,不仅仅是课堂上进行,生活中也要融入德育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这样的德育教育才完整。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德育面临一系列问题,学工人员要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专业特色和高校所在地的资源,打造德育教育的社会实践品牌。例如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长期与短期相结合,输送学生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爱党爱国教育活动;成立爱心社团,定期去敬老院进行爱心志愿服务活动;成立计算机协会,定期帮助附近的小学维修电脑和传授计算机相关知识,将学生的“学”转化在实践探究和行为当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

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建立社会实践网络平台,打通信息渠道,发挥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作者单位:烟台南山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德育工作辅导员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