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0-07-14李文水
李文水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通过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坚持城乡统筹、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一系列措施取得。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镇域经济放在乡村振兴的龙头位置,坚持走创新、绿色、集约之路,推动新时代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支撑,乡村振兴要以发展镇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镇域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因乡镇、因村制宜,构建充满活力的块状经济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同时不断创新镇域经济发展体制,增强发展的活力,对于实现乡村振兴,统筹城乡发展,促进镇域特色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夯实镇域经济发展基础
提高镇域经济的实力和档次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发展,它对于转变镇域经济的经济增长方式,拓宽财政收入来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打造符合镇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创新发展方式。
(一)加快镇域工业化进程要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
镇域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即镇域工业发展的集约化、区域化是符合工业发展规律,有利于加快镇域产业聚集,也有利于镇域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服务,同时还能集约利用土地、减少环境污染。要在镇域中心镇村和交通、资源、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集中规划建设加工业园区,积极引导各类加工制造企业向基地集中。园区实行闸口管理,企业只管生产管理,社会事务由园区接管,使园区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发展与扩大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和平台。
(二)大力发挥镇域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民营经济是镇域经济的主体和生力军,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主体是民营,地方党委政府要积极扶持、壮大私营企业,培育个体大户,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切实放宽直至取消对镇域民营资本投资的各种限制,消除各种不合理的限制门槛,积极培育有利于镇域经济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到镇域投资创业,逐渐形成各种资源聚集效应;鼓励和支持富裕起来的农民、农村能人、打工学成归来者,投资兴业,做实镇域民营经济发展的塔基;同时重点筛选一批前景广阔的民营企业骨干,重点帮扶,促其上规模、上档次,加快提升镇域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二、提升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优化镇域经济发展环境
城镇化是一个镇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坚持以城镇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使二者相互促进,共赢发展。
(一)小城镇的建设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特别要坚持重视规划、求精不求大的原则,规划高水平、高标准,树立精品意识和适度超前意识。加强区域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城镇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全面提高城镇的管理水平,在管理服务上,要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服务”的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打造“投资洼地”、“生活福地”,为镇域经济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投资、生活环境。
(二)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产城融合
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互促共进,城镇建设靠产业发展来支撑,产业发展靠城镇环境来驱动,实现城镇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有些中心镇和地处城郊的乡镇,具有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利条件,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人气,聚集财气,让城镇繁荣起來,真正成为宜业宜居之地。
(三)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经营城镇
改革开放40年实践经验证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是大势所趋,乡镇地方政府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小政府、大市场”的开发模式推动镇域市场化开发。政府主要负责规划定位和方向把握,提高招商引资、项目筛选等准入管理水平,为镇域经济健康发展完善配套、保驾护航,以项目、资金、人才、先进理念的不断引入来推动镇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并切实落地,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积极推进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
土地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搞活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规范流转程序,创新流转形式,加快流转速度,确保农民流转收益不断提高。贵州六盘水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实践经验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它有效激活了镇域系列要素资源,地方政府应认真学习、推广落地,真正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真正解除镇域经济发展瓶颈制约。
(二)深化农村经营方式改革,壮大农村合作经济
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本身就是镇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是农民在保持产权相对独立的前提下、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形式。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也可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或者资金、技术等直接入股既有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与村集体、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实现合作共赢,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四、打破资金制约瓶颈,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一)加大招商引资,破解资金难题
发展镇域经济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撑,招商引资要因地制宜、不拘形式,才能提高时效。首先镇域招商要围绕资源优势、特色产业抓招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在做大镇域特色产业的同时,不断提升“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次,做好市场调研,积极参与市场分工,通过招商引资做好既有产业与相关大项目的对接,发展配套经济,在分工协作中不断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再次是创新招商形式,采用亲情招商、蹲点招商、企企(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增强招商的时效性。
(二)加大地方金融机构改革
县镇金融机构要积极顺应农业农村经济的深刻变化,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支持现代农业、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结构加快调整、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领域,发挥连接供求的桥梁作用。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如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保险公司等在助力乡村振兴是要找准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从镇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融通。找准切入点,不仅能有效解决镇域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还能使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合理的收益,实现双赢。如村镇银行通过与当地供销社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探索一条适合镇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村镇银行发展新模式。可共同打造为镇村金融综合服务站,构建区域金融服务骨干网,在共同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业务发展提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真正实现镇域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同时鼓励发展农村信贷担保机构,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还要探索设立镇域经济发展投资基金,组建各类投资公司,逐步建立全面的市场化的农村投融资体制。(作者单位:中共济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