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探究
2020-07-14程大立
程大立
摘 要 分校阅读是分众阅读的延伸,可以提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是在分校阅读理论指导下,对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探索。阅读是基础,育人为目的;一校一品,内外联动,优化和提升分校阅读推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阅读推广 分校阅读 高职院校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05.002
Abstract “One College One Book” is an extension of differentiated read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promo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ading, thinking and acting” integration reading promotion is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the reading promotion work of the librar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One College One Book”. Reading is the foundation and education is the purpose; “One School One Featur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ction, perseverance and pragmatic innovation can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reading promotion of “One College One Book”.
Keywords Reading promotion. One College One Book.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分眾阅读是根据阅读受众细分而产生的阅读推广新理念,其目标指向阅读推广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在分众阅读基础上,“全民阅读十佳推广人”、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徐雁教授倡导开展分校阅读,为学校阅读推广建构了新的理论体系,提供了实践方案。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开展的“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活动为案例,论述分校阅读推广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
1 分校阅读理论基础与实践背景
1.1 分校阅读推广
2019年12月“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二辑)出版发行,在细分阅读推广的基础上,建构科学、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该丛书贯通“人生惟有读书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等华夏书文化的经典理念,从“分级”“分众”“分类”“分时”“分地”及“分校”等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共同关切阅读对读者的心智影响,充实和丰富了阅读文化学的内涵,深化了全民阅读的基本理念,细化了全民阅读推广方法,有助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推广。其中,《分校阅读:读物增益才华》 分册提出的“分校阅读”理念与实务,为革除学校阅读推广“千人一面”“大而化之”弊病提供了疗治良方[1]。
分校阅读是分众阅读理念的延伸。分校阅读推广是指针对所有院校中具有共同属性且具有相似阅读需求的院校群体,培养院校读者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提高读者阅读质量、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的活动。其理论依据包括学校类型和培养目标的分类,读者群体知识层次、文献需求及其他个体差异的聚类,分众前提下分级、分时、分地阅读推广方法的细分。分校阅读推广具有针对性、精细化、双向性、创新性等特征。分校阅读推广能够针对不同院校的读者群体,通过分众化项目策划阅读推广活动,即专门打造面向某一类院校群体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细分受众、个性化定制等打造专属的阅读推广活动[1]。
基于分校理念的大学生阅读推广是指高等院校所进行的差异化阅读推广活动,其依据是学校的特殊性,包括学科范围、办学层次、校风校训、校史校址、所在城市等特点。开展分校阅读的基本目的是满足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阅读需求,进一步提升大学生阅读推广活动的精细度和精准度[2]。分校阅读推广既要把最合适的读物推介、推送、推广给最合适的“读者”,又要形成学校特色,培养渗透学校特征、浸润学校精神的最典型的“读者”。
1.2 高职院校采取分校阅读推广的必要性
学校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培养意味着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培养过程,更包含精神乃至灵魂的臻于至善,若大学培养只懂科学技术而欠缺整体素质,是对高等教育目的缺乏整体认识的表现。”[1]高等教育如果过于重视知识教育忽视精神培养和灵魂塑造,就会造成大学生精神缺“钙”——思想空虚、人生迷茫。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通过阅读可以获得知识、丰富人生,提升综合素养;通过阅读,可以感悟人生、塑造灵魂,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高职院校以培养现代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专业设置和日常教学偏重于基础性应用知识和技术技能,对学生人文素养、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足。作为服务于教学科研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其文献资源建设也偏重专业方面,阅读推广工作停留于节日应景、随机随时、追求气氛等层面,存在“支撑理论的精细度不足、阅读推广对象的定位不够精准、文化底蕴缺失等问题。”[2]另外,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精神的差异性并未体现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之中,仍然存在盲目移植、简单复制、“千校一面”的现象,没有达到“有效”服务于不同院校读者群的目标,没有从本质上实现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分校阅读推广可以满足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改变以往全民阅读活动大而化之、笼而统之的倾向,切实提高其活动价值和社会效能[1]。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分校阅读推广更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2 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6年9月,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以“传统文化领航幸福人生”为主题,开展“读-思-行”一体化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从实践层面探索建立分校阅读模式。该项目以全校48个学生社团3200多名成员(以下简称“读者”)为主要活动对象,以人文素质培养为目标,以经典阅读为起点,让读者在“读”中悟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以名師讲座为平台,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进行现代性阐释,引发读者的深层“思”考;以德行实践为落脚,让读者到生活中去践“行”传统文化,转化为自我认识和自觉行动。“读-思-行”三个方面既处于螺旋上升阶段,又不断交织贯通和环环相接,实现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智慧的不断提升。为保障项目效果,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具体策略,努力塑造“立品,为学、禀艺、励身”的学校精神,体现高职院校分校阅读的目的追求。
2.1 全员参与,建立项目“共同体”
学生社团是高校最活跃、最有群众性的读者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更具有职业倾向性和专业拓展性;分校阅读的立足点在于让专业思想、职业精神的培养融入经典阅读。在校团委的支持下,图书馆充分发挥读者、专家与图书馆员的智慧和积极性,全程全方位地落实“公推、公选”和“共商、共建”的项目管理机制。
公推经典图书。项目实施前,项目组推荐优秀传统经典10部,全体读者通过微信公众号投票推荐“最喜欢读的3部经典”,《诗经》 《论语》 《弟子规》 《中国人的美德与核心价值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读本)》 《汉字说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用典》 《“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 《中国大历史》三组图书被分别推荐为2017—2019学年必读经典书目。学生提前自主阅读三部经典,项目组以寒、暑假“阅读无假期”活动予以配合,推动阅读活动走向深入。
公选专家导师。项目分别设立名师(专家)团队和实践导师团队。前者通过讲座形式,深入解读经典;后者布置并督促完成实践任务。同样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分别推荐校内名师3人作为专家人选、图书馆员和社团指导教师3人作为实践导师人选,同时公布专家课程和导师实践项目名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讲座课程和实践项目,确定学年课程、实践项目和教育对象。
共商主题活动。讲座课程和实践项目选定以后,专家和导师分别建立自己的教育和实践团队,建立事实上的子项目“共同体”。子项目组成员通过微信平台,进行多维交流和反复研讨,包括讲解哪一本经典、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来讲,还包括实践项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组织方式和预期效果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专家和导师指导形成讲座课程和实践大纲,提前发给子项目成员。
共建管理平台。本项目有两个管理平台。一是项目管理组,即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团队。项目管理组安排1名图书馆馆员担任指导老师,成员为各社团推荐的优秀读者和图书馆志愿者,主要负责经典图书借阅服务、学术报告厅(讲座教室) 的布置和技术支持、讲座预告和新闻报道、成员考勤和参与情况反馈等工作,负责实践活动的预告和新闻报道、前期联络和物理(场地和用品)准备、实践小组成员考勤和情况反馈等工作。二是微信公众号管理。组建微信管理团队,以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基础平台,分别开设工作预告、互动交流、新闻报道和信息文献等栏目,让项目组全体成员与专家、名师和实践导师即时互动交流。
2.2 一体化,“读-思-行”有序推进
分校阅读最注重阅读质量的有效提升,即提升阅读群体的分众性、聚类性,阅读行为的定向性、同步性,阅读感受的互动性、生成性,阅读实践的具体化、可操作性。“读-思-行”一体化有序推进,建立了分校阅读理论在高职院校实践模式。“读”是基础,重在受教育对象的自“悟”;“思”是提高,借助专家解读和名师讲座,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有所心“得”;“行”是目的,读者把阅读和讲座获得的德行思想和认识在现实生活中深化和运“用”。在一个活动周期中,读是思的前提,思是行的动机,行是思的结果,思是读的深入。读、思、行的成果又成为新教育周期的资源。
2.2.1 “读”:专家指导、同友心得
以“传统文化领航幸福人生”为主题,以传统文化经典为阅读对象,图书馆多措并举,配合“读”的活动。建立主题性的经典阅读专架,开设经典影视周末影院,举办经典诵读分享和知识竞赛,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扫码看书、全校共读”等活动。在自主阅“读”环节,图书馆主动介入阅读指导和交流。聘请全国阅读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先生作《最是书香能致远》经典讲座,进行现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经典著作;聘请学校思政教学部副教授马国水老师作《经典影视评析导读》 《习近平用典解析》 等讲座,指导学生鉴赏经典影视和撰写影评的方法。为扩大自主阅读效果,分别举办《诗经》 吟诵交流会、经典阅读分享会、“大国工匠”主题演讲比赛。开展延伸阅读,把《诗经》 《论语》 《弟子规》 阅读的方法和体会,延伸到当代经典阅读;举办“《我们仨》 的儒家思想——杨绛作品展读会”“流浪的《诗经》 ——三毛作品分享会”,寻找文化基因遗传线索,把握现代人思想深处对传统文化深厚情感。专家阅读指导、同友心得交流,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兴趣,也形成了交流、探讨、互进的阅读氛围,有力地支持了“思”“行”环节的教育实践工作。
2.2.2“思”:名师点津、思想碰撞
每学期设立3场讲座,由学校思政教学部张运萍、李芳两位副教授主讲,另聘一位校内教授客串讲座。如2016—2017学年,讲座以《诗经》 《论语》 《弟子规》三本经典阅读为基础,以“德行”为关键词,根据儒家道德核心分别设立了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诚等9个专题,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传统文化经典中蕴含的德行观、人生观与“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通。每场讲座均设立互动环节,由主讲人或听众结合工科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问题,引导听众讨论在社团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活动管理等过程中,如何践行传统道德思想和核心价值观。小小的讲堂里,思想碰撞,观点争论,酣畅淋漓,名师指点,迷津渐开,其乐无穷。
2.2.3 “行”:导师引领、社会实践
“读-思-行”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项目最突出、最接地气的环节是“行”,即实践。与以往的社团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此项目中的“行”源于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感悟:从古代经典走向现实世界,重塑传统文化思想的当代形态。此项目中的“行”得益于名师的引导和研讨启发,带着困惑和问题走向社会,亲力亲为去体验和发现。
根据项目设计,项目组每位成员每学期最少參与一次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是“读”与“思” 深化和提升。一方面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相关,是由书本阅读所“悟”向社会、天地、人事“阅读”的延伸;另一方面要紧密结合名师讲座中“思”出的问题到现实生活中去求解,即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去解决面临的困惑和现实问题;还要力求与社团类别、特征相结合,即与社团的职业或兴趣取向、社团宗旨相吻合。正是基于实践的目标明确性和目的鲜明性,以现实需求和“问题”为导向,“行”的教育才能更实际、更有效。
3 一体化阅读推广项目的特色与成效
3.1 以经典阅读为起点,与图书馆职能紧密结合
经典著作具有影响性、时间性和广泛性三个特点,可以提高大学生“批评性思考的能力、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3]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实现其立德树人的教育职能。经典阅读在分校理念下更多地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贯通,即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选择经典书籍、阅读方法和阅读路径。本项目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履行高校图书馆“文化传承”的初心使命。作为图书馆主办的项目,坚持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特征和职能密切结合,以经典阅读为起点,调动读者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积极性;以阐释传统文化经典为中心,实现传统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实现传统文化经典的现代性思想转化;以实践经典为目标,让传统文化经典的思想深入到当代生活中,扎根到青年学生的心中。
3.2 读思结合、知行合一,让社团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4]当代德育教育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说的多,做的少,高职院校更存在德育与专业课教学相分离的现象;分校阅读可以让图书馆育人职能与阅读实践融会贯通,达到寓育于读,读育融通。本项目最大特色是读思结合,将传统学习方法融会于阅读推广之中,最终落实到“行”,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读、思中产生的争论和困惑,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团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地设计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方案,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知”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促进当代大学生立德修身,也能增加大学生集体意识、互助精神和社团成员的荣誉感、责任感。
3.3 自媒体平台管理,促进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技术
借助当代新媒体技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产生更好的效果。“提升读者的感知质量,必须要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尽可能多的提供基础资源,利用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信息发布渠道,尽可能设计更多优良环境让读者们能够参与到阅读推广活动中来。”[5]分校阅读正是结合并依靠不同学校虚实平台,量身定制具有学校特色、阅读群特征和个性化、实效性的阅读推广方式。本项目组建立以微信公众号为平台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吸引当代大学生、快速便捷地发挥组织管理和交流分享效应。目前,在图书馆认证的公众号上注册会员已达4200人,其中活跃会员2000人以上,发布活动消息能达到“一呼千应”的良好效果。同时,本项目组还借助移动图书馆平台、特色文献资源库,建立“扫码阅读,分享经典”活动,开展“颗粒化阅读”推广,将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碎片”按主题形成“颗粒”,扫描二维码链接阅读,读者在开放书架和电梯、餐桌、床铺、体育设施,都可以随时扫码阅读,让传统文化精神随时随地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内化于大学生的思想,外显于大学生的言行。
3.4 项目成效
2019年7月上旬,项目组召开工作总结研讨会,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图书馆《诗经》 《论语》 《弟子规》 等10种传统文化经典和《习近平用典》《“平”语近人——习近平用典》 等5种当代经典的纸质图书借阅量超过1620册次、电子图书浏览量达4200人次;其他传统文化经典纸质图书借阅量达5856册次,电子图书浏览量达12 746人次。开设讲座18场(15场主题讲座,3场专题交流),听众达3608人次。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共32次(其中由各社团组织的活动18次,项目组统一组织的活动3次,兴趣小组组织的活动11次),参与实践活动成员共3267人次,提交活动总结32份,个人心得224篇。各社团指导老师反映,经过“读-思-行”一体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各社团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社团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申报的团省委项目《基于职业精神养成的校内实践体系构建》在广东省共青团与青年优秀理论成果评选中获得“优秀工作经验奖”。图书馆组织“读者服务站”“铭书堂阅读推广站”参加广州市经典诵读知识竞赛、“学问杯”经典影评大赛、“世界读书日活动设计大赛”,获得8项等级奖和优秀组织奖。初步形成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阅读推广模式。
4 分校阅读推广工作的优化与创新
4.1 基础在阅读,目标在育人
分校阅读推广是高校图书馆一项特色工作,旨在激发大学生阅读活力、明确阅读方向、掌握阅读方法,以开展有效阅读、健康阅读,并通过阅读经典著作、专业书籍提升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文本阅读是分校阅读推广的基础,必须在结合校情、学情的基础上建立特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设计阅读活动方案、调动馆员和读者积极性,让阅读推广起始于文本阅读、拓展于文本解读、终结于文本领悟。让读者接受先进的政治思想教育、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崇高的精神品质修炼,最终达到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育人功能。“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理工科教学偏重技术技能、淡化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建立了“读书、思品、做人”三位一体的分校阅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思”与“行”环节,一定程度存在暂时脱离文本或游离于文本之外的现象,不利于读书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必须强化文本阅读、情节回顾、环境再造、经典活化,让其贯穿于阐释和践行环节,即专家讲座必须结合文本,实践环境必须重构文本,践行环节必须再塑文本,最终达到阅读领悟(内化与心)与行为示范(外化于行) 天然合一。
4.2 一校一品牌,内外相协同
分校阅读是根据学校读者群特色而形成的阅读推广活动,重在建立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统一、专业群建设相融合、读者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推广活动品牌。“高职院校的阅读推广活动更需要结合实际,重点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升其文化情怀,帮助建立起学生与阅读、学习的终身联系。”[3]应将校园阅读推广从图书馆上升为校级层面,在校内形成阅读推广协同机制,加强与各院系、部门的合作。“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活动以高职院校既有组织性又有自由度、充满生机活力的群体——学生社团成员为读者群,通过开展主题性、系列化、多样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深入推进高职院校分众阅读工作,形成了“一校一品牌”。分校阅读推广还需要校内与校外联动才能扩大规模、提升绩效、长期持久。从校内来说,图书馆是分校阅读推广的主体部门,但力量非常有限。“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活动正是借力于校团委力量,让一体化活动在成员组织义务履行、诚信分评定、优秀社团成员评比中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有力保障了该活动的正常开展。如果该活动能渗透到各个社团的特色创建、组织发展、文化形塑之中,成为与社团日常活动相融合的工作,将会大大提升活动的凝聚力和美誉度。分校阅读还应加强校际联动。不同学校相同或相似的阅读推广品牌可以互学互鉴,也可以在同一主题下共同开展区域性活动;即使是不同的阅读推广品牌,也可以在共同主题下以不同的功能和模式完成跨校或区域阅读推广活动。校内外联动有助于扩大阅读推广品牌的文化影响力,提升成员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一校一品牌”的优化与提升。
4.3 关键在坚持,内核是创新
分校阅读推广是一項长期性活动,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形成品牌、产生效应;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深刻影响大学生的阅读观与价值观。在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阅读推广活动已形成“万紫千红满园春”的繁盛景象,也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复制效应,还会有“雾里看花”的朦胧美。因此,分校阅读推广人一定要有自信和定力,不要被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阅读推广大环境所迷惑、所动摇。分校阅读推广活动的关键是“恒”,经过充分研讨论证,只要是适合本校、受读者欢迎且具有一定成效的阅读推广活动,一定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下去。正如“读-思-行”一体化阅读推广活动,也存在程式化、固态化、定向化等诸多约束和限制条件,可以在阅读活动对象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融媒体平台互动、增强线上线下同步性等方面进行创新,在保障分校阅读推广品牌活动的持续性、渐进性、累积性前提下,促进分校阅读推广活动的优化和创新。
5 结语
分校阅读旨在形成体现学校特色的阅读推广模式,是全民阅读推广深入推进的需要,也是当代大学生阅读文化建设的需要,对培养兼备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已有案例证明分校阅读有创新思维的功效,更多学校的参与和实施将丰富其实践成果,促进其理论体系的成熟和完备。
参考文献:
徐雁,张思瑶,张麒麟,等.分校阅读:读物增益才华[M].深圳:海天出版社,2020.
张麒麟.基于“分校阅读”理念的大学生阅读推广:“同校同文”与“读城读书”[J].图书馆杂志,2019,38 (4):25-28.
陈有志,宋小华,龙敏.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生阅读分享暨阅读推广人研讨会述评[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 (5):71-7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9-40.
左珊,毛太田.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读者满意度指数模型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9,39(1):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