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捐赠工作与全民阅读推广实践研究

2020-07-14张前永

新世纪图书馆 2020年5期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

张前永

摘 要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图书馆捐赠工作发展的情况,随后以江苏省泗阳县图书馆为例,提出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大力重视捐赠工作,并依托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对捐赠文献进行有效的特藏建设,并结合地方文化开展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以达到保藏地方文献、弘扬地方文化、增强地区情感凝聚力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进一步推进书香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 文献捐赠 文献资源建设 分地阅读 基层图书馆

分类号 C250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0.05.005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donation work in China, and then takes Siyang County Library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proposes that county-level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donation work, effectively build special collection of donated documents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various reading promotion activities in combination with local culture to preserve local literature resources, propagate local culture, enhance the emotional cohesion of the region,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to the reader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holarly society.

Keywords Literature donation. Literature resources construction. Reading of different districts. Elementary library.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向公共图书馆捐赠……境外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捐赠方式参与境内公共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捐赠工作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图书馆购书经费的压力,还能推动图书馆特藏建设,助力文献资源建设向纵深发展,从而提升本馆在地区内的社会影响力[1]。而对于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来说,受采购经费、渠道、方式以及采访人员知识素养等因素的影响,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长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总量不足、品种欠丰、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深刻影响着图书馆日常工作的开展以及地区内社会教育机构的职能发挥。因此,图书馆除日常的文献采访工作外,开展捐赠工作,并对捐赠文献进行保护、利用及推广,成为充实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建设特色化馆藏、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深化全民阅读的重要途径。

1 我国图书馆捐赠工作及研究概述

自公共图书馆在我国诞生伊始,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就与图书捐赠有着密切的联系,到民国更是产生了一个文献捐赠的“勃发期”。在这一时期,梁启超、沈祖荣、胡庆生、刘国钧等先生致力于向国人介绍美国戴尔·卡耐基(1888—1955) 捐建图书馆的事迹,到1913年,民国教育部为鼓励捐赠行为,发布了32号令《捐赀兴学褒奖条例》,规定了针对学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宣讲所等的捐赠奖励制度,1930年,北平图书馆出台《收受寄存图书暂行规则》以充实馆藏。此一时期,社会上的学者名流,诸如蔡元培、胡汉民、陈果夫、朱家骅、王云五等人都曾呼吁将私人所藏文献捐赠给图书馆进行收藏维护[2],鲁迅、吴晗、谢国桢、梁漱溟、郑振铎、王重民、臧克家等人都曾向北平图书馆捐赠过文献资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图书馆捐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在“文革”以前,北平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曾迎来图书捐赠的高峰期。根据统计,在1949—1966期间,国家图书馆曾接受包括柳亚子、周叔弢、郭沫若、梁思成、顾颉刚、戴望舒等众多著名学人在内的捐赠书籍,并于1954年设立了著名学者和作家的手稿专藏,不仅大大充实了馆藏,提升了馆藏的价值,还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文化资源[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公共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逐步恢复并重新走上正轨,以图书捐赠为代表及主要形式的捐赠工作逐步作为图书馆的基础性工作保留下来,并经历了不断正规化、专业化和法制化的过程。

接受社会捐赠图书资料虽然已然成为图书馆的一项日常工作,但在管理制度上仍然不够完善。一方面捐赠文献入藏图书馆后,多数图书馆是将其与普通文献一同进入编目、上架等流程,逐渐丧失自身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也会因保存、流通等因素使得赠书在后期可能存在遗失情况[4]。为了更好地开展捐赠工作,图书馆界学者对图书馆捐赠工作进行了关注和理论研究。自2016年至今,对图书馆捐赠主题的研究热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并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对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研究整体上要多于公共图书馆,而对公共图书馆捐赠工作的研究中,对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关注更少。如杨新涯、罗丽等人对国内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捐赠工作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捐赠工作,在捐赠工作的基本流程方面有初步发展,但在捐赠工作的宣传与反馈方面仍待改善[1]。除此以外,还对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平台建设、管理优化、特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张建静[5]、尹梦茹[6]、官文娟[7]、冯雅[8]等人则介绍了海外高校的图书馆捐赠工作情况,并与国内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进行了对比。然而在公共图书馆的案例研究中,目前只有陜西省图书馆[9]、开封市图书馆[10]等引起了关注。

二是公共图书馆倾向于将文献捐赠工作纳入图书馆社会化合作或是地方文献征集的范畴中,导致研究重点的上移。如霍瑞娟认为“社会捐赠”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和运行的主要实践”方式之一[11];孟志宇将“社会捐赠”作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主要措施之一[12];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在开拓特色地方资源的收集办法的过程中,采取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及发展社会合作等方式,鼓励民众捐赠地方文献资料[13]。

三是重点关注捐赠流程中的政策措施、赠书管理、反馈机制等方面,善于总结目前图书馆捐赠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却对捐赠资源的未来去向、活化利用着墨较少。如万慕晨、欧亮搜集整理了我国31所省级公共图书馆对捐赠文献利用的相关信息发现,实际上关注的重点仍然在规章制度、收藏范围、捐赠渠道、管理激励等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前期和中期阶段,而缺乏对捐赠文献的保护、唤醒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31]。

2 泗阳县图书馆捐赠工作实践及成效

泗阳县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是苏北地区较早建立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受地方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影响,图书馆资源总量偏少、图书品种不足、资源结构失衡的问题明显。近年来更受图书购置经费及文献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图书更新缓慢,资源供给与读者需求的矛盾越发突出,制约着图书馆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面对资源建设经费增加无望、资源供需矛盾持续显现等多重挑战,图书馆积极推动捐赠工作的开展,以充实健全本馆馆藏,并在宣扬地方文化,增强地区凝聚力方面有效利用捐赠资源开展适宜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了“藏以致用”的积极有益探索。

2.1 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发端及理念转变

20世纪90年代,泗阳县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宣传窗口,开始接收一些科技和教学研究工作者的个人作品捐赠,以传播推广当地的优秀成果。为了鼓励捐赠行为,不仅免除了捐赠者借阅资料的服务费,而且还增加了借阅资料的数量。随着捐赠工作的逐步推进,图书馆陆续获得年鉴、史志、资料汇编,以及社会各界的个人文学作品、自传、理论专著、民间姓氏族谱等零星捐赠。这些原创图书资料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但随着捐赠文献资源的逐渐增多,图书馆逐步意识到一般性捐赠与图书馆特色化馆藏建设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需要对捐赠文献进行评估筛选,才能在保藏地方文献资源方面发挥出推广地区文化的职责与使命。图书馆明确了这一理念后,开始注重将图书捐赠工作与地方文献收藏大力结合,向广大民间藏书爱好者及外地知名的泗阳籍人士发出图书捐赠的邀约函。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充实、促进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更是在宣传优秀同乡的光荣事迹,增强地区内民众的归属感、自豪感上,促进了书香泗阳的建设。

2.2 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制度建设

为实现捐赠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泗阳县图书馆制定并规范了适合本地区的捐赠工作制度与管理措施,出台了《捐赠管理办法》 其中有八项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具体规定了捐赠文献的类型和捐赠方式,并明确提出“重点收藏地方资料”。捐赠方式包括到馆捐赠、邮寄捐赠及登门自取三种方式,较为全面地考虑到捐赠工作的各种途径。

二是强调各部门协调分工原则,如馆办公室负责接收捐赠文献,并履行转接手续;采编室对图书进行编目加工、入藏;读者工作部负责捐赠文献日常管理,宣传与利用等。

三是制定捐赠具体管理方式及反馈措施。《捐赠管理办法》 规定图书馆一旦确认接收捐赠图书,即在相应图书的扉页上加盖图书馆捐赠专用章,并请捐赠者在扉页签名;向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标注书名、数量、时间及入藏地点;对重要捐赠,根据实际情况举行捐赠仪式,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线上、线下手段进行报道;依据捐赠数量分别设置捐赠专柜、专架或名人捐赠室,其中捐赠2000册以上的设置专藏室,以捐赠者名字命名或由捐赠者确定名称;定期向捐赠者反馈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2.3 图书馆捐赠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捐赠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后,泗阳县图书馆的图书捐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底,图书馆新馆开放前,获得泗阳籍浙江大学教授仓修良先生2000余册私人藏书的无偿捐赠,这是建馆以来图书馆获得的最大捐赠。2017年6月,获得泗阳籍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先生个人捐赠的1万余件图书、音像制品及各类收藏品。据统计,捐赠工作开展以来,泗阳县图书馆获得各类形式的捐赠累计达2.6万册(件),其中多为个人捐赠,捐赠个人作品20册以上的有10人。

3 泗阳县图书馆利用捐赠馆藏开展阅读推广

泗阳县图书馆注重将图书馆捐赠工作与地方文献收藏大力结合的最终目标,是要保存和发扬地方文化。如果说《捐赠管理办法》有助于地方文化保存,那么如何将捐赠文献唤醒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使更多读者能够了解、熟悉乡贤名人,能够通过对前贤作品以及藏书的使用和阅读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知识修養,从而达到谋求进步、完善自身,并进而促进书香泗阳的建设,则需要图书馆将捐赠馆藏有序、有质地推广给广大读者,使得捐赠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入藏阶段,而是达到“藏以致用”的效果。这也是捐赠者将自身作品或藏品无偿捐献给图书馆的初衷与期望。

3.1 捐赠馆藏的常规推广

泗阳县图书馆开展捐赠工作初期,专门设立有捐赠专柜、专架,集中陈列展示个人捐赠作品并制作文字卡片,介绍作者基本情况及作品内容摘要,以达到多要素揭示捐赠图书内容、扩大公众知晓率和影响力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泗阳县图书馆注重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捐赠馆藏进行宣传推介,如图书馆网站设置捐赠专栏,发布“捐赠邀请函”“捐赠工作方案”、捐赠消息;公布捐赠人姓名、身份、捐赠书目、捐赠数量等信息;借助广播、电视、报纸及政府网站报道捐赠进展;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和馆员的QQ、微信朋友圈发布动态捐赠信息;对重点、珍贵捐赠进行专业化认定等,以便读者和捐赠者通过访问网站和利用不同的电子终端都可随时浏览相关信息。

3.2 建设捐赠资源的专题阅览室

前文中提及的《捐赠管理办法》中规定为一次性捐赠2000册以上的捐赠者及藏书开辟专藏室,并以捐赠者名字命名或由捐赠者确定名称。到目前为止,泗阳县图书馆建有两个捐赠资源专题阅览室——“仓修良图书室”和寸草书屋。其中“仓修良图书室”是本馆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特藏室。

(1)“仓修良图书室”。仓修良,江苏泗阳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方志协会学术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方志学家、谱牒学家,先后出版《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 《方志学通论》 《章学诚评传》等专著,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奖等。2007年底,仓修良先生将其2000余册私人藏书无偿捐赠给家乡图书馆,因此在新馆建成开放后,图书馆特意设立了“仓修良图书室”。图书室开放后,仓先生曾来馆参观,并决定此后继续逐步将个人藏书捐赠给泗阳县图书馆,以回馈家乡、支持家乡文化建设。目前,“仓修良图书室” 收藏有仓修良先生历次捐赠给图书馆的藏书,共计6000余册,其中包括个人著作16部,一套文瀾阁《四库全书》,计1559册,价值60万元。2008年5月,图书馆“泗水讲坛”创立之初,仓修良先生应邀来馆作了题为《从读书来看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讲座。面对家乡读者,谈及自己的捐赠,仓修良先生说:“书就是我的生命,图书馆是书的‘娘家。我捐书不求任何回报,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家乡图书馆和学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希望我的藏书能够得以善用、广用”。这与泗阳县图书馆“藏以致用,以用为主”的建设方针十分契合。

(2) 寸草书屋。寸草书屋建于2017年7月,依托孙家正先生所赠个人藏书及藏品建成。书屋名“寸草”,取意于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 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体现了孙先生“只是我对家乡的寸草之意,难以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于万一”的捐赠初衷和本意。孙家正,江苏泗阳人,历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国家广播部、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目前,寸草书屋收藏孙先生个人著作5部、藏书7808册及各种收藏品共计1万余件。同时,书屋藏有社科类、文艺类图书及大量书法、美术、摄影、文博、戏剧类专业图书及大量书画作品集、摄影集,其中不乏珍贵文献,为本地读者阅读、鉴赏与收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源与精神给养。

3.3 依托捐赠资源,开展分地阅读推广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雁先生及副教授谭华军女士曾在文章《把握分众阅读原理,做实分地读物推广——以湖南地方文献主题著述为中心》一文中揭示了“分地阅读推广”的理论依据和实际价值,认为图书馆应注重乡土读物和地方文献资源的收藏和建设,以满足不同读者“家国情怀”和“乡土情丝”的情感需求。因此,在“分众阅读”与“分地阅读”两项结合的基础上,可以获得组合式的“叠加优势”[15]。泗阳县图书馆在此基础上,将捐赠馆藏与馆内已有的其他馆藏充分结合,以寻求分地阅读推广的叠加效果。

“仓修良图书室”除仓修良先生捐赠的图书以外,还藏有数量丰富、种类繁多的史学著作、历史文献和方志资源。泗阳历史文化研究会、桃源诗词协会依托图书室常年在此开展学习研讨交流活动,县“爱心风采悦读会”、樊登读书会泗阳分会定期举办国学、诗歌颂读等阅读推广活动,县老干部协会、县关工委分批组织老干部、乡镇青少年前来一睹图书室中《四库全书》的风采。仓修良先生是方志学专家,对家谱研究有着独到的见解。随着“家文化”研究热的兴起,民间对编修族谱热情持续高涨,很多读者到图书馆查阅有关家谱资料,而“仓修良图书室”中的诸多文献在解答读者疑问、丰富读者知识、提供家谱编修指南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4月,泗阳县图书馆乘仓修良先生回乡探亲之机,邀请其作《漫谈家谱》 的专题讲座,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直观、具体的讲解。

寸草书屋除孙家正先生的收藏外,还保有大量不同门类的文艺资源和影视资料。县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收藏协会多次组织会员参观书屋,以开拓会员的视野,激发会员的创作热情。县实验小学、育才小学分批带领优秀少先队员前来书屋,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及主题征文活动。

在阅读推广的实践之外,泗阳县图书馆也注重对捐赠资源的理论研究,如相继发表《仓修良的学术思想与图书馆情结》《“谱学不等于家谱学”——仓修良<谱谍学通论>之“谱”》等文章,围绕仓修良先生的图书馆情怀进行宣传推介,以推动图书馆捐赠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4 图书馆捐赠工作助力阅读推广工作展望

泗阳县图书馆在将图书馆捐赠工作与推进全民阅读相结合方面已有一些尝试,但在工作过程中也逐步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为地区内读者服务,是未来工作的具体方向。

4.1 扩大共建共享范围,创新图书捐赠工作方式

图书馆应发挥共建共享的主动性,不断激发捐赠者的赠书热情,促进捐赠工作的持续开展。要更好地开展图书馆特藏建设,就需要针对本地文化特色资源开展社会调查摸底,建立和完善本地、本籍藏书家资源库。同时,主动与入库人员进行常态化的沟通联系,通过邀请参观、定期交流、登门拜访的形式,借以宣传图书馆的工作。一方面要重视名人名家的捐赠,以保存珍贵的文献资源,并得以获得一定的项目经费;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普通私人藏书家,通过召开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将其聚拢到图书馆,建立良好关系,为今后的捐赠工作打下基础。

4.2 完善资源管理办法,促进管用结合

在捐赠文献的基础上,图书馆应逐步增强对文献的挖掘与揭示工作,同时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注重管用结合,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如设立专门的捐赠窗口, 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捐赠及管理制度,明确入藏标准、捐赠者权益、捐赠方式、赠书处理流程、联系方式等事项,发布定题、专题需求、缺藏需求以吸引更多的捐赠者关注;完善网站建设,持续发布捐赠名录、捐赠新闻、赠书利用以及捐赠者、题名、册数、捐赠时间、处理状态、管理方式(柜、架、室)、检索途径等信息,提升对捐赠资源的解释、展示水平;开展绩效评估,促进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制作捐赠专题片,以增强宣传效果,提升捐赠者的社会影响[16]。

4.3 加强对捐赠资源的利用,保存与弘扬地方文化

藏以致用,是图书馆和捐赠者的共同目标。未来,泗阳县图书馆将着力提高捐赠资源使用率,不仅通过在流通部门设置专柜、专架的方式,让藏于“深闺”的捐赠资源走近读者,服务读者,而且在正常开放专室和“馆中馆”的基础上,学习参考高校图书馆对捐赠资源的管理、宣传办法,对复本量较大的捐赠通过珍藏特藏、入馆流通、配发分馆、图书漂流和转赠交换等方式进行管理[17]。同时,加强对名人名家的著作、藏书体系开展专题研究,鼓励馆员、重点读者围绕藏书开展理论研究,通过编印专项书目、书单、内容提要等二次文献进行揭示,向特定群体进行重点推荐,以揭示和弘扬学习精神与思想境界。除此以外,还针对捐赠馆藏资源,细加筛选,为人找书,为书找人,以“专供”“特供”的方式,通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形式,开展定题服务、定向服务,实现书尽其用,各得所需,助力捐赠活动深入、可持续开展。

5 结语

“人类本性深处蕴藏着一种‘情绪共鸣的激情,这种激情往往是需要激发的。”[18]作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图书馆对于建设书香社会、提升全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图书馆意识、共享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社会资源信息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由名人捐赠引发的捐赠虹吸现象将持续显现,作为资源建设重要途径的图书馆捐赠工作必将会迎来新的增长点,而县级公共图书馆可借助这阵东风,继续推进图书捐赠工作与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有机结合,真正达到“藏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杨新涯,罗丽,王彦力,等.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服务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5):31-36.

孙凤玲,安勤.民国时期图书馆文献捐赠探析[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28(4):40-44.

李雁英.国家图书馆捐赠政策对捐赠行为的影响研究:以名人捐赠为核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2):69-72.

李腾达.浅论赠书流失事件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18,16(9):224-226.

张建静.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捐赠情况及其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5(2):39-46.

尹夢茹.美国高校图书馆文献捐赠政策及其启示:以哈罗德·李图书馆为例[J].情报探索,2018(5):100-104.

官文娟.美国高校图书馆捐赠工作调研及启示[J].图书馆研究,2018,48(5):42-45.

冯雅.中美高校图书馆捐赠比较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18.

成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捐赠工作浅谈:以陕西省图书馆为例[J].才智,2016(27):271.

葛智星.公共图书馆管理社会赠书工作的实践思考:以开封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39(11):16-17.

霍瑞娟.新环境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9):19-23.

孟志宇.浅谈地方文献的征集:以山西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导刊,2019,4(6):16-19.

郑妮娜.公共图书馆引入社会力量建设地方文献的实践研究:以台州市路桥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7):70-73.

万慕晨,欧亮.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利用捐赠文献的实践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8):65-70.

徐雁,谭华军.把握分众阅读原理,做实分地读物推广:以湖南地方文献主题著述为中心[J].图书馆,2017(11):22-28,35.

官文娟.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华东地区“211工程”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8(7):58-63.

张宏伟,裴丽,唐慧莲.高校图书馆图书捐赠工作探讨[J].黑龙江史,2014(12):108-109.

吴建中.图书馆的价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123-125.

猜你喜欢

基层图书馆
互联网时代基层图书馆服务的创新途径
新时期基层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创新问题的研究
西部地区基层图书馆创新管理分析
基层图书馆休闲阅读功能及模式的实现
对县级基层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基层公共图书馆与群众文化工作关系探索构建
基层公共图书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基于陕西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的基层图书馆服务工作探讨
浅析基层图书馆“一卡通”服务的延伸
城镇化进程中的西部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