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智趣”美术课堂教学的三种范式
2020-07-14林仁杰
摘要:智,从字义上可理解为智慧、聪明、智力、智能、感知、思考等意,在美术教学中“智”在于“理”趋向理性的学习认知与思考;趣,可理解为趣味、有趣、兴趣、乐趣、情趣、志趣等意,在美术教学中“趣”在于“情”,趋向感性的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智”与“趣”犹如美术学习的双翼,旨在帮助学生体验美术活动内在之智之趣。激趣是为促智,智因趣生,趣因智达,智多则趣浓而久,让学生由感官满足之浅层“兴趣”,升华到理性思考的深层“智趣”。因此,如何让小学美术课堂充满智慧与乐趣,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趣”;美术课;兴趣
笔者通过对智趣美术课堂教学的探索,现归纳出三种基本范式:
一、 教材的重组与创生范式,让教学内容“因需制宜”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教材观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进而是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课堂教学中,如何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讓教学内容更具“智趣”性,更好地服务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内容的重组,打破原有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处理教学顺序
1. 以课为单位设计教学顺序,如:人教版(下文同)一年级上册《下雨啦》,是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课,为增加学生对雨的切身感受,可将本课提前或延后,待到真正下雨的时候进行“现场”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撑着小伞或披着雨衣近距离地到雨中走一走,看一看雨是“长什么样子”以及观察雨中的情景;听一听雨滴的声音;闻一闻雨中的空气;一摸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觉。学生身临“雨”境,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对雨的形态、声音、触感等的认知会越发深刻,情感体验也会越发丰富而立体。可以预知他们能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作品来。此外,有些知识类型或所需学具较接近的课题,也可以调整到一起,连续性地开展教学,有利于知识的延续性或方便学生的学习准备。
2. 以教学环节为单位,重组本课教学程序。如:六年级下册《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依次安排了:外观造型、建筑结构、群体布局、装饰色彩等四个部分。上课时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对四部分内容进行先后顺序与“轻重缓急”上的调整。
(二)教学内容的创生,适时地进行学科渗透,跨学科融合抑或进行综合性的美术学习活动
智趣美术强调学生的学习需求,强调教的准备要遵循于学的准备。在组织教学内容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活用教材,进行课程资源的创生与拓展,选择对学生未来有帮助的,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及发展需求的,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趣,更具生活性、时代性与实用性。
如:同样是教学《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因笔者学校地处闽南,可对教材进行校本化设计,在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着重从建筑的外观、结构、色彩装饰及主要建筑特色等方面探究富有地域特色的闽南“古大厝”,感受“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闽南建筑艺术魅力。创生优化后的教学内容更接地气,是学生熟悉的家乡文化,不仅拉近了距离,而且更容易激起学习共鸣与爱国爱乡的情感体验。
二、 教学情境创设范式,让教学过程“妙趣横生”
教学过程是包含多个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的、不确定的实践过程。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需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特定情绪色彩的、直观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和学习,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一)全程式的情境创设
以一节课为单位创设连续、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持续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全情参与。例:二年级上册《大人国与小人国》(故事情境创设):
阶段教学过程片段设计分析
一、 激情引趣情境导入……同学们听过《大人国与小人国》的故事吗?……这节课,就让我跟随格列佛一起走进大人国和小人国,看看那里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故事导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故事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学习积极性。
二、 以趣启智欣赏感知……格列佛分别把我们带到了小人国和大人国,你们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格列佛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格列佛长得“大、高”还是“小、矮”呢?为什么?……假如你是格列佛,又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配合《大人国与小人国》视频片段)通过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角色中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既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又启发学生智慧的生成。
三、 以趣促智体验探究……经过大家的比较分析发现,“大”与“小”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生活中有哪些大与小的现象呢?如果巨人格列佛或小矮人格列佛来到我们身边,会是什么情况的?……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有趣的欣赏与感知中学会比较与分析,从感性认识过到理性思考。
四、 趣生智达创作表现……你能把这些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吗?如何表现出“大”与“小”的关系?……如果表现大人国,那就要把周围情景画得(大、高),而把自己画得(小、矮);相反,如果是在小人国,那就要得把周围情景画得(小、矮),而把自己画得(大、高),同步示范……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渗透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创作素材,形成创作思维,建构理性学习经验。并借助故事情节进行创作表现。
五、 智趣相融分享交流……参观同学们的“大人国”或“小人国”(作品),分享创作感想,你们喜欢大人国还是小人国的作品呢?为什么?(紧扣本课目标交流、评价)……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让学生参与评价,在分享交流中感悟,在欣赏评述中提升,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智慧得以升华。
(二)阶段式的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需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营造课堂氛围,点燃学生学习激情,让学生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常见的方式有:游戏创设情境——“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充分挖掘美术活动中的游戏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性地体验探索中获得发展;故事创设情境——生动、诙谐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指向性,引发其思维想象;音乐创设情境——研究表明,音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理由是:音乐能帮助大脑放松,能激活大脑接收新信息,能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中,还能极大地增强回忆能力和激发灵感;角色创设情境——模仿各种生活角色令学生好奇,让他们在学习中充满体验感,对活跃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特别有效;演示创设情境——形象直观的实物、模型、实验或新媒介演示,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抽象美术知识的理解及引发学生的直觉体验;此外,还有多媒体创造情境、多感官参与创设情境、置疑创设情境等方式。当然,这些方式同样适用于以一节课为单位的全程式情境创设。
三、 学生作业多元设计范式,让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精心设计作业形式是提高课堂实效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学中不要对学生设置过高、过难的作业。根据面向全体及照顾个性差异原则,可以按照不同区域、学校及学生特点,设置智趣性的、有梯度的、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其个性化发展。
(一)美术作业设计的多样性
对于相对统一的教材,不同的区域、学校及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美术作业设计也应该“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地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寻求更多的可行性,这是创生取向的校本化实施过程,也是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形成办学特色的过程。如:四年级下册《我画的动漫形象》,除了依据教材的作业要求: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动漫形象;还可以是:根据本地区、学校或班级特色,为地区、学校或班级设计吉祥物、形象大使等动漫形象;表现方式可以采用绘画,也可以是泥塑、剪纸、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以彰显区域、学校、班级特色或学生个性特点。
(二)美术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设计个性化、分层次的作业,有利于关注全体、照顾个性差异。如:四年级上册《拟人的形象》的作业可以分层设计:①临摹一个拟人的形象,②设计一个拟人的形象,③设计多个拟人的形象,④设计多个并有一定情节的拟人的形象等等。
(三)美术作业形式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因教材的篇幅有限,所提供的示范图例或作业形式较为单一,教学中可以充实和延伸教学内容,丰富表现形式,以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五年级下册《喜怒哀乐》,原作业要求为画一个有表情的人物头像。根据调整后的教学可将作业设计为:画一幅表情夸张的自画像;为熟悉的人画一幅表情夸张的头像;完成一幅表情夸张的自拍;进行经典人物名画的copy秀等趣味性作业形式。让作业形式更具趣味性、生活性与时代性。
四、 结语
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智趣”美术课堂教学观符合这一精神特质,是“智”与“趣”的和谐交融,强调“以趣启智、以趣促智、智趣交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情感体验,以促进综合性美术学习能力提供保障,是构建理想课堂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吴汝萍.智趣数学驱散“数学恐惧症”[J].人民教育,2014(14).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郑义富.数学“智趣”课堂教学原则及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訓,2013(8).
[4]张嫒.谈如何做好小学美术作业的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
[5]范继华.智趣教学,让数学课堂智趣飞扬[J].教材教法研究,2017(12上旬).
[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
作者简介:
林仁杰,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市海沧区新江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