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措施分析
2020-07-14严敏娟
摘要:与初中数学相比之下,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为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并提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在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是学生的必修课,而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立。在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要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使学生有更高的解题效率。
一、 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尽管许多高中都已经意识到应试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于学生发展有很多缺陷,然而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高中还是要以应付高考为基础进行数学教育。目前我国高考制度仅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能用考试成绩来正确衡量的,为了可以培养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解题能力,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完基础知识后,就会采用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此知识点,合理运用不同的技巧,尽管该方法可以使学生有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可以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然而也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很多习题训练过程中呈现的固化思维模式,而且学生在枯燥的数学习题中来回徘徊,很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正常开展。
二、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重点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是较强的观察能力,是否灵敏察觉数学现象深层次的问题,关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成长规律,不再是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而且在思考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自主创新,以实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比如:《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的内容“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讲解时,教师向学生介绍空间中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问题,采用提问的方法使学生讲出自己的答案。学生在了解线和平面之间关系、空间点和线之间关系知识的前提下,认真思考平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这时,就会得出两种关系,一种是平行,另一种是相交,教师没有必要急着将补充的答案讲出来,而是应该继续向学生提问“除了平行和相交的关系,还有没有其他的位置关系,你们有谁知道吗?”通过不断的质疑,使学生拥有探究创新的思维模式,很多学生马上回答“有重合的关系。”这样学生可以感受到敏锐观察力带来的成就感。最后,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讲解,让学生全面理解新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二)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巧妙设问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进行切入性设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比如:教师对“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进行讲解时,当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对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理进行观察后,没有直接阐释定理中包含的内容,而是利用题目练习使学生了解其中的各个要点。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习题“已知直线a⊥平面α,b∥α,求出a和b的关系。”利用设问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完全理解数学定理,让学生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解答问题,有些学生觉得a和b是相交,无法确定是否垂直,而也有些学生采用图示的方式,证实a和b是垂直的关系,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学生结合个人对定理的认识获取的结果。这时,教师应该在学生探讨的前提下,认真讲解定理,利用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整合自身的思考方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三)建立相对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学仅仅是单向的讲解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教学水平很难显著提高。随着新课改的出现,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讲解时,必须要科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肯定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思考能力。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建立相对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需要不断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确保课堂教学环境越来越和谐。并且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通过课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求知欲。比如:对“概率”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探讨抽奖前后顺序安排是否体现出活动的公平,使学生就该问题做出讨论,有些学生认为根据抽奖先后顺序安排是非常公平的。在学生的一番讨论后,教师结合概率知识来全面分析抽奖现象,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抽奖结果的公平性不会受到抽奖前后顺序的影响。该教学方法不只是可以建立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可以提高學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相当有利的。
(四)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将教学视频向网络上传,这样学生在家也能够学习教师上传的教学资源,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将其记录下来,之后带到课堂上与其他的同学和教师共同探讨,一起解决,以更好地拓展教学知识。然而多媒体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属于新型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在具体实践中日益完善。因此,首先,教师可以将教学资源在网络上传,其次,有针对性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利用这种方法使学生有效学习,从中发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准确的回答学生问题,利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师生的共同探讨,才可以使学生拓展所学习的知识点,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注重学生想象力以及观察力的培养
就高中数学教学来讲,为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要重视学生想象力以及观察力的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时,其是否具备较强的观察力关乎学生从习题中获得的信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简单来说,就是使学生在学习中加工个人脑海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以形成全新的知识体系。想象,从某个角度来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利用想象力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以将已经拥有的经验与知识转变成全新的事物,对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也是相当有利的。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在教学中必须要多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而且教师应该告知学生解决问题必须要敢于创新,不能固定在以往的解题思路以及思维方法,进而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对“三角形的形状判断”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ABC是直角三角形,则c2=a2+b2,若cn=an+bn(n>2),那么△ABC是什么三角形”,因为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当抽象,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采用常规的思维模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解决问题,甚至花费很多时间也不能解决问题。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引导学生,积极启发学生,使学生在解题中假设n、a、b、c是常数,使n=3,a=1,b=1,c=32,以该数值为前提,要求学生将三角形的大概图纸画出来,待学生将图形画完后,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得出结果是锐角三角形。接着,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想象,由于假设条件得出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在题目的已知条件下获得的图形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呢?利用该引导,除了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也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鼓励学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数学与生活之间是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例子,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比如:对“空间坐标系”进行讲解时,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引进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例子,使学生可以深入地掌握该知识点。在生活中,木匠对木板进行裁切时,为了可以确保裁切时非常准確,通常会提前确定位置,这样确定点的位置与坐标有一定的联系。通常,需要确定横坐标和纵坐标。其实,这些知识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习过,然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坐标系有了更高的思维层次,不管在哪个维度上都能够确定点。学生必须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自己身边有没有关于坐标的知识,而且与其建立联系。比如:可以制作一个有正四棱锥形摆设的圣诞塔,要求底面边长和侧棱长分别是5和12,在一定的空间构建直角坐标系,将每个顶点的坐标都清楚标注出来,科学分析应该在哪个位置放置。利用该题目,使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这样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学生有清晰的解题思路,灵活分析问题,确保解题效率。不只是这样,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合理制定相应的策略,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将其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孙艳春.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81.
[2]刘剑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名师在线,2018(24):46-47.
[3]李小青.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3):73.
作者简介:
严敏娟,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