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说明文可以这样上
2020-07-14曹巧文
摘要:小学阶段,说明文怎样上才能够有趣味、有智慧、有深度,让孩子们喜欢,小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教学问题如何设置,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做到教学评的有机融合。本文从趣、知、能等三个方面入手,以课例为依托,展示了教学评统一下的阅读课堂教学问题设置策略。
关键词:说明文;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设置;深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说明事物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一直以来,老师们都觉得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说明文最不好上,因为文字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师觉得说明文无非就是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就那么几个考核点,没什么好教;赛课的老师鲜少会选择说明文去参加赛课。但我们细细思考,学生学习说明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通过了解事物,感受语言文字运用其精妙、理性的一面,从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和品质。笔者以人教版四年级《鲸》这节说明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说明文的问题设置出发,从教学评统一的角度出发,让说明文上得有趣,有智慧,有深度!
一、 原来说明文可以上得这么有趣!
在教学《鲸》这篇说明文时,笔者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围绕教师创设的情境《海洋日报》的三则消息开展。
【海洋日报讯】一年一度的海洋哺乳动物运动会就要开幕了。今年比赛,鲸妈妈带着几头小鲸浩浩荡荡来参加比赛。可是,运动会的检验员海豹却认为,鲸长得像鱼,属于鱼类,不属于哺乳动物,于是,拒绝让鲸入场。鲸一气之下把海豹告上了海洋法庭。
【海洋日报讯】鲸控诉海豚的官司获得胜诉,海洋运动会组委会同意让鲸参加本次海洋哺乳动物运动会,但据最新消息,鲸仍然无法参加本次运动会。原因是:鲸的体型庞大,目前实在找不到适合鲸比赛的场所。
【海洋日报讯】一年一度海洋运动会又将来临,今年鲸将和其他哺乳动物一起参加此次运动会,相信有了鲸的参加,此次运动会一定精彩纷呈。
今年的运动会,组委会要求每位哺乳动物要做一些相应的准备。每位哺乳动物为自己做一张精美的名片,并结合其他哺乳动物的特点和组委会提供的资料袋的内容,写一份保护海洋哺乳动物的倡议书。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这位老师的真面目却很少有人去揭开它。兴趣产生的最基础的动力不是感知,不是实践,也不是教育,而是需要。这节课,郭老师设置了三则信息,把孩子带入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当然,这只是开始,这只是激发外在兴趣的基本手段,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学生的兴趣会随着情境在语言学习环境中的退出而消失,达不到持久的学习动力。所以,信息阅读之后,教师让孩子们作为鲸的辩护律师,为鲸是哺乳动物进行辩护,把学生带入课文阅读,从课文中寻找证据。这种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融入其中,化身在情境中的人设,同时把这种因情境产生的外在兴趣,转化为需求而产生的学习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这一情境以各种场景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巧妙地运用在各种各样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鲸到底有多大?为何说没有场地可以供它参加运动会,如果要让鲸参加运动会,组委会要做哪些准备,可以结合阅读的信息和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为鲸做一张名片、写一份倡议书等,这些都是可触摸的生活中的情境角色。情境难题的创设,学生化身为各种不同身份的人设,需要通过不断地语言实践探索来解决这种情境难题,这样的情境创设一次又一次点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兴趣盎然,不知疲倦。这种因需而设的情境,满足了学习持续动力的两个要求:有趣、有用。
二、 原来说明文可以上得这么有智慧!
我们知道,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却不一定有利于提高学习或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在三则《海洋日报》的信息创设下,学生被点燃学习的火花之下,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学习,教师必须在课堂上非常注重问题的设置与提出。
例如,第一则信息提出:你从以上材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最重要的信息是什么?鲸到底是不是哺乳动物?请你们借助课文《鲸》,在文中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鲸是哺乳动物,为鲸作辩护律师。这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快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是思维培养中的第一个层级——检索。当然,我们并不能把检索看作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强加于学生,而是通过具体的要求和引导,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在阅读《海洋日报》第一则信息时,给学生限定了30秒的阅读时间,给学生一个阅读时间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资料的能力。信息交流时,并不仅仅停留在“从这则报告中,你知道了什么?”而是引导学生辨别“哪个信息才是最重要的?”从中,把检索的内容进行整理、分析,用学生实践的过程代替教师教学信息整理的说教,培养了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交流鲸的进化过程,引导学生“能用‘先……然后……接着……最后……加上关键词的形式概括段落的要义。”问题设置十分具有操作性,融入了教给学生概括一件事,一个过程的基本方法,又培养了学生概括的能力,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有序、有质,思维品质也从中得到培养。又如教学打比方句子时,通过让学生阅读句子,引导学生“对比两句话的不同,说说哪句更好?为什么?”引出打比方的好处,通过求同法,认识了打比方的妙用,加深了对打比方写出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美感的作用的认识。同时,又通过创设:“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远远望去,就像。”的习题,让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的能力。最后让学生“你能根据刚才大家习得的打比方的句子,写出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美感來评价同学的句子吗?”引导学生有根据的评价……
第二个情境中,通过分辨列数据中的确数与约数,体会“约”的用法,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鉴赏能力。第三个情境中,“你能够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课后资料为鲸做名片,写倡议书吗?”问题设置有趣,生动,又富有现实意义,同时让学生将所学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重新建构,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实践活动,新奇有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则信息所提出的问题,分别引导孩子从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创新等不同层面去学习说明文,一步一个层次,充满智慧,充满语文味。
三、 原来说明文可以上得这么有深度!
当然,不少老师认为,说明文无非让学生读读文章,说说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谈不到有什么深度不深度。其实,说明文教学会让我们发现,其实文中暗藏着许多我们值得探究的话题,这些话题藏在朴实的语言中,不留心观察体会,是不能触及的,而这样的语言却彰显着作者的智慧。例如,在进行第一自然段作比较教学时,郭老师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不拿牛、羊作比较,要拿象作比较?大家忽视这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大家在惯性思维的认识下,觉得作比较就是拿一种事物与另一种事物作比较,但在如何选择事物作比较上,并没有做思考。學生通过教师的问题提示和对比,很快发现,原来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牛羊比象来得小,因此,拿象与鲸作比较,突出了鲸的大,从而引出了作比较用法第一个要注意的事项:选择特点最相近的事物。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不拿恐龙作比较,恐龙要比象来得大?这时,学生原有思维又得到进一步的冲击。是呀?为什么不拿恐龙作比较呢?通过静心思考,孩子们明白了,恐龙太陌生,只听说过,谁也没见过,因此做比较要拿人们熟悉的事物,才能够让人们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这两个问题的设置,充分关注语言表达内在逻辑,又通过提供相应的参照物,提供了思考的着力点,降低了思考的难度,在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和能力培养上,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上,有很大的帮助。
说明文暗藏许多逻辑思维,这些语言表达的逻辑,并不是直接呈现在文字表面,也不能为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而立刻感知,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说明文创作能力培养的需要,是可教须教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第一自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了解了鲸的体型庞大,开始了对学生固有思维进行了挑战:写鲸体型庞大,为何用了四种说明方法,介绍其中一样,可否?两样三样,行吗?为什么要加上最后一样?这一组问题群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地让学生通过对比,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地去解读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用意,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冲击中获得新的思考动力。因此,学生通过阅读、辨析,明白了文章描写的顺序,整体介绍——具体说明——联系生活,强化了学生段的结构意识。引导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了这样的探索与认识,教师再出示《猫》的段落,让学生进行组合,在实践中加深了说明文描写事物的逻辑与思维的认识,从实践走向了认知,又从认知回归了理论。有了这样扎实的培养,学生进行创作时思维的路线更为清晰,文章的架构更为合理,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练习与作业的题目设计,同样是本课教学设计中另一亮点,如通过为鲸设计一张名片,引导学生将本课所学的知识整理、分类,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提升了作者的表达能力。又如,为保护我们的朋友鲸,为它写一份倡议书的方式,将应用文本的创作与本课学习相互交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看,作业的布置最忌枯燥与乏味,用名片和倡议书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语文作业脱离了抄写或简单的命题写作,变得有意思。同时,这样的作业题目设计也是对学生本课所学知识的能力检验,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的难度,让学生在创作的乐趣中学习语文,寓教于乐,高质高效。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设置科学有效的教学问题,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真正做到“用教材教”,做到教、学、评的有机融合,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更加有趣味、有智慧、有深度。
作者简介:
曹巧文,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