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
2020-07-14田藏藏
【摘要】长期以来的初中写作教学,颇为重视写作技法的训练,却忽视对写作素材开发的系统指导。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自然类、人物类、生活类和文化类等多种类型的情境,依托具体有序的情境写作教学步骤,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中开发鲜活独特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情境;写作教学;形成性评价
【中圖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9-0113-02
【本文著录格式】田藏藏.基于情境的初中写作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19):113-114.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阐明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文章创作有赖于客观环境的触发。然而,纵观日常作文教学,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第二重转化上,即重视写作知识的传授和写作技法的训练,却忽视对学生主观情感体验的调动和内在写作需求的开发。重“意”到“文”转化而轻“物”到“意”转化的作文教学无异于隔靴搔痒、纸上谈兵。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格外关注学生的第一重转化,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或创设与写作主题相适应的生动形象的情境,指导学生对客观事物观察与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在头脑中生成感性的体验,随后学生将感性的思想进行理性加工,物化为文字作品,这就是所谓的基于情境的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情境是指学生写作时所处的具体的学习氛围、课堂场景以及社会环境等,是学生写作行为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情境的创设,一方面给学生呈现了当下具体可感的写作对象,引导学生对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进行“审美”观察与鉴赏;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形象的刺激下,更好地使联想被激发,使学生长期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或表象被唤醒。一言以蔽之,基于情境的写作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写作情绪、激发写作动机方面大有裨益。
一、写作教学情境分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启示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借助丰富的资源,创设更为鲜活直观的教学情境。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案例的学习中,笔者根据写作教学情境的不同特点,分别创设过自然类、人物类、生活类和文化类的情境。
(一)自然类情境
自然类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利用时令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结合自身经历,生发独特感悟。比如有教师就设计了《遇见一片属于自己的叶子》专题写作教学活动,布置学生课后采集一片自己最欣赏的叶子,课上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细致描绘叶子的特点,接着由物及人,引导学生联想与这片叶子特点类似的品质与人,讲述背后的故事,并抒发感怀。学生调动丰富的感官进行观察、走近自然,得以获得美的体验,提升了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人物类情境
关于人物类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迁移教材中写人记事的名篇,引导学生借鉴大家名篇中的写作特色,对身边的人物进行刻画。比如聚焦人物的动作细节、语言、外貌特点等,再现出人物独特之处,如学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寿镜吾老先生上课读书时“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可以布置学生任选一位老师、一节课,观察老师上课细节,完成习作片段《我的老师》,要求学生不写出老师姓名、不透露具体学科信息,再组织全班同学评议,被大家猜中,且写得较为传神的佳作,集结成篇,组成《某班书屋先生录》。
(三)生活类情境
生活类情境的创设旨在引导学生从家庭日常生活和儿时记忆中选取独特素材,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以小见大”的写作意识。如莫怀戚的《散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散文名篇,文章选取了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表现出朴实动人的温情。教师可布置学生课下从相册中选取一张定格家庭生活场景的照片,为照片取一个恰当的标题,回忆照片前后的故事,用文字再现画面,将彼时的静态场景还原成一篇记叙完整事件的文章。再如在萧乾散文《枣核》、席慕蓉《外婆和鞋》等用物象讲述故事的启发下,笔者曾开设过一节物象类记叙文的写作指导课,首先教师通过语言表达创设情境,抛砖引玉,列举物象、讲述故事,接着让学生头脑风暴,说说印象最深的一个物象,并回忆与该物象有关的故事。让人惊喜的是,原来作文中常常书写陈旧乏味素材的学生,在同伴的交流启发下,纷纷津津有味地讲述起了与旧蒲扇、顶针、扎染花布、老灶台、旧戏台等有关的往事,不少学生所列举的物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怀旧色彩,讲述的物象故事也十分真挚动人。课堂的交流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表达兴趣,为学生的写作进行了素材和情感的预热。通过这样一个生活情境的创设,也让学生意识到了原来生活并不是乏善可陈,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
二、情境写作教学程序
基于情境的写作教学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情境观察、情境联想、情境口述和情境试写和评价修改。
(一)情境观察
情境观察环节主要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境本身的特点,如自然类情境中,植物的色彩、触感、味道,动物的声音、外形;人物类情境中,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细节;生活类情境中,物象的色泽、大小、材质等。
(二)情境联想
在写作教学中,不能仅仅呈现情境,却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情境而无指导的作文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却并没有丰富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反思。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情境,授课要点应该放在“如何感受”“如何体验”的策略教学上,学生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联想与该情境有关的一件往事、如今再见情境时的感想,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当学生思路打不开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示范,比如笔者在开设物象专题记叙文指导课时,曾以外祖父制作的一个手工灯笼为例,介绍了手工灯笼的来历、两次见到手工灯笼的场景、多年以后读到的其中的祖孙之情等,学生沉浸于故事其中,与自己有关的物象故事也渐渐苏醒。
(三)情境口述
当学生在情境的刺激下,产生了一定的联想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交流,将学生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口头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往事的记忆逐渐明晰化,另一方面可以启发其他同学的回忆与思考,让更多的学生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素材。
(四)情境试写
在口述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试着动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书面语言。试写主要分为课堂试写和课后试写,课堂以片段为主,侧重细节的再现,为后期写作打造雏形,课后侧重于将零碎片段筛选、整合,并对语言进行润色,形成文章初稿。
当然并不是所有情境全需要经历情境观察、情境联想、情境口述和情境试写这几个步骤,比如通过教师语言营造的一些模拟情境,就不需要情境观察这一步,可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联想、口述和试写。
(五)评价修改
学生课后完成初稿后,教师再次组织对作文初稿的评价,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旨在改善学生的写作状况。这一环节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生自评,学生完成初稿后,对文章进行自评,尤其指出自己写文章时最为困惑之处或需要得到帮助的地方。
第二阶段,小组评价,借鉴美国过程写作教学法,将3至5人分成一个小组,并对作者与组员提出具体的要求,对作者的要求有朗讀作文、指出文章中需要帮助的地方;对组员的要求,仔细倾听,对作者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并尽力提供帮助,指出句子、描写或文中其他你喜欢的部分,指出文中写得不够清楚的地方。
第三阶段,教师评价,教师针对小组建议,整合评价内容,形成较为完整的评价建议。
第四阶段,学生修改,学生根据交流反馈的建议,对文章再次进行修改校订,最终成文。
第五阶段,展示发表,教师对学生作品择优在班级进行展示,有条件的可投稿发表。
教师“不应充当写作理论知识的直接传授者,而应当是写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协助者、促进者”,创设情境正是组织写作学习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情境中激发学生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反思,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为日常写作注入更为鲜活独特的素材,此为重视了从“物”到“意”的第一重转化过程,此外,重视情境写作教学的形成性评价,也实现了对学生从“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的有效关注。
参考文献
[1]吕芳.初中情境作文教学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陈兴盛.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作文教学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李英.探究作文教学的“四维空间”[J].写作(上旬刊),2014(7).
[5]叶黎明,种海燕.从“生活贫乏说”看课堂写作教学内容[J].语文教学通讯,2007(3).
[6]董蓓菲.美国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写作行为的作文教学法[J].语文建设,2010(3).
[7]彭小明.写作教学模式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