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研究
2020-07-14雷永平
雷永平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地勘行业的经济发展现状,基于企业经济新常态,针对地勘企业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措施,以转变地勘企业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升经营管理质量,有效整合各项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推动地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企业经济 新常态 经济管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7(a)--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勘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地勘企业的经营内容是开展全面的地质调查,实施矿产勘查,提供地质科学技术服务等,涉及的技术种类广泛,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属于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地勘企业的经营管理集科学和技术于一身,既需要从宏观上来进行思考和把控,又必须有深入的微观认识,在工作环境上包含了野外和室内两种,融合了多项学科,是各类工种的集成。在新常态下,加强对地勘企业经济管理的研究,对推动地勘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地勘行业的经济发展现状
1.1 竞争白热化
在地勘行业体制改革之前,地勘单位均属于事业单位,但近年来,全国部分省份实行了地勘单位体制改革,改革之后转为企业化运营,地勘行业也不再是垄断性行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勘主体通过地勘项目的招投标来获取施工生产权利。当前,地勘行业投资持续下滑,基金项目接连缩减,与此同时,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刚性约束不断增强。以陕西省为例,《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已正式出台,省自然资源厅已全面启动全省生态红线勘界定标工作,探、采矿权空间锐减,地勘单位竞争加剧,面临艰难的战略突围。此外,由于我国大部分矿区都已经被勘查过,只能从更遥远、更偏僻的地方寻找勘查区,或是进一步挖掘老矿区深部,这种形势下使得供大于求,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逐渐白热化[1]。很多矿山的勘查工作都由其自身来解决,这更加剧了地勘行业市场的竞争性。
1.2 产能过剩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地质勘查投入的不断增长,地质勘查从业人员数量快速增加,与全国地质勘查投入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2012年是地勘投入的拐点,从那以后,地质勘查投入逐年下降,现有的地质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庞大的地质勘查队伍的业务需求,且地勘单位的组织结构、产业模式、设备技术、人员构成等同质化严重,缺少差异化,矿产勘查工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
1.3 地质技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扎实推进,绿色勘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新常态下地勘工作的责任担当,然而,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民生地质服务类型和功能远未得到充分认识,技术手段、人员素质、设备配套、创新能力等还跟不上多样化的地质服务标准和要求。另外,部分地勘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民生地质工作的资质,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地质勘查市场,不能与时俱进,致使其缺乏竞争力。因此,地勘从业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有待加快提升,以适应新的民生地质工作需求,进而适应市场、拓宽市场、赢得市场,在经济新常态下立于不败之地。
2 企业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新”指的是与过去经济发展模式不相同,而“常”则指的是当前的经济已经逐步走向一个相对稳定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1)经济增长速度适宜,告别了过去三十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回归到中高速增长,不再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而且具有持续性,不是简单的一两年调整[2];(2)相较于传统经济结构来说,新常态下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三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大力发展,与此同时还关注到绿色产业,其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例稳步上升;(3)新常态下的经济质量要比过去的经济质量高,生产率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市场环境带来了稳定性,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由市场来主导。
2.1 创新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在此经济新常态下,地勘企业想要取得长远发展,适应新时期下经济发展环境,可从以下方面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1)要充分了解新常态背景下经济模式的转变,重视地勘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合理规划地勘项目活动的实施,提高地勘项目管理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生产率的提升;(2)在地勘项目的实施中,必须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勘查活动的全过程,优化勘查设计、坚持依法勘查、规范工程施工,确保绿色达标,以提高地勘企业的环境效益;(3)通过地勘企业当前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如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机制,采用现代管理手段等。这有利于为地勘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增添活力,使其管理机制更加灵活,能够应对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
2.2 全面推行目标责任制、成本否决制及预算管理
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水平,地勘企业可制定以下完善的相关制度。
(1)可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并全面推行。一方面要基于市场环境要求,结合自身经营需求,来科学规划经营管理目标;另一方面要强化地勘企业经济管理意识,从内部来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和目标责任制,将其贯彻落实于每一位员工身上,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做到责权分明,以此来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2)制定成本否决制,有效规划资金计划,提高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的浪费,强化成本管理,提升地勘企业的内部竞争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3)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项全新的尝试,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展现的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念,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营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协调各方的工作。例如,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地勘企业可在开展地勘项目之前,便計划好地勘项目的投入资金,对其整个生产过程进行把控,预算出相应的成本,然后通过财务手段和先进技术,来贯彻落实所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为了提升地勘企业的经济利润,推动企业的长久经营,也为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奠定了基础。新常态下,地勘企业要从粗放型管理逐步转变为集约型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便是最佳体现,其有利于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处理好企业管理子系统之间的各项问题,不断健全地勘企业内部管理体系。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后,地勘企业可设立科学的经营预警机制,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在实力,以取得更好的经营成绩。
总之,对于地勘企业来说,在企业经济新常态下,应当推行与自身实际相符的有效的管理手段,发挥管理这一无形资产的重要作用,在遵循市场经济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科学的经济管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内容的执行,对地勘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
2.3 加强科技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对于地勘企业来说,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十分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地勘企业的竞争说到底也是技术的竞争,只有拥有了先进的地勘技术,吸引更多优秀的技术性人才,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因此,地勘企业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充分发挥自身優势,加强企业技术管理,重视技术开发工作[3]。可根据实际需求来构建企业技术中心,健全技术管理体系,不断地创新地勘技术。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设立技术管理部门,合理分配资金,不断地开发新的技术。应当发挥社会资源,实施强强联合,与其他企业实施跨专业、跨领域的合作,成立动态战略联盟,以满足社会对地勘企业的需求,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笔者所在的公司为例,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与转化,现拥有包括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基地、中国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在内的两大研发机构、八大研发中心。公司一贯坚持加强自身平台建设、强强结成创新联盟,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勘查应用的转化,为地勘产业发展插上创新之翼[4,5]。
3 结语
企业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管理,与传统经济管理模式有着较大差别,应当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来实施高效的经济管理措施,提升地勘企业经营水平,使其能够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地勘企业来说,要对当前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清醒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创新管理机制,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加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方面,来加强地勘企业的经济管理,以改善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而实现地勘企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辛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J].经贸实践,2017(07).
张静.论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经济管理[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5).
冯姝姝.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7(08).
贾春利.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5(07).
王宁.论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J].纳税,20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