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乐高疗法对“手机依赖症”儿童进行心理干预

2020-07-14陈娟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

陈娟娟

〔摘要〕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青少年儿童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并且危害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本文的心理辅导个案是笔者在一所村小学担任班主任时面对的班里一个深陷“手机依赖症”的学生,笔者通过乐高疗法帮助学生摆脱了手机依赖症。因此乐高积木不仅是一种有助于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能力的玩具,也是心理辅导的有益助手。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乐高疗法;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7-0043-04

手机依赖症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近年来,手机使用者日趋低龄化,“手机依赖症”儿童的问题成了当前小学教育的一大难题。大部分“手机依赖症”儿童在手机上消耗着大量的时间和金钱的同时,身体素质下滑,精神状态萎靡,导致学业受到影响。乐高疗法利用儿童天生对游戏的兴趣来刺激“手机依赖症”儿童的社交能力,进而促进其学习和行为的改变。乐高疗法这种心理干预手段的使用,为“手机依赖症”儿童的心理辅导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据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其中以10至29岁年龄段的人为主要群体,20岁以下的用户数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青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加之成长过程中随之而来的孤独感,伴随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导致他们对手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青少年儿童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成瘾”,危害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行为成瘾”是指一部分人身上存在着过度沉湎于某种事物的或活动的现象,是由于反复使用手机游戏、网络、短信、拍照等功能的异乎寻常的行为方式,导致个体痛苦,危害工作、学习等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1]。

面对“手机依赖症”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我们必须予以重视。青少年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得到更多的关爱,然而大多数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往往忽视了孩子内心的想法,孩子在倍感焦虑、缺乏安全感的成长环境中就会把心向手机靠拢。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深陷手机依赖症时才发现,但已经来不及了。这个时候,父母、学校的老师以及社会都要关怀青少年儿童心理,帮助孩子们摆脱“手机依赖症”,刻不容缓。

本文的心理辅导个案是笔者在一所村小学担任班主任时面对的班里一个深陷“手机依赖症”的学生,笔者通过乐高疗法帮助学生摆脱了手机依赖症。被评为改变世界的100项发明之一的乐高积木,是一种能开发儿童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能力的玩具。乐高积木可以提供幼儿在肢体活动、角色扮演和创新性方面的建构,在儿童早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2]。

一、全面了解个案情况,明确辅导目标

文文(化名),男,10岁,某村三年级学生。文文是个活泼好动的小男孩,气质类型为胆汁质。以前很喜欢找老师聊天,进入三年级以后,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精神状态非常萎靡,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下降。直到有一次他在自习的时候,偷偷拿出手机玩被值日老师发现,心理老师才得知他已经沉迷手机游戏很长一段时间了。结合平时对文文的课堂观察,心理老师对他进行了相关访谈,得知他一二年级的时候都是和父母一起住的,但是读三年级后,父母去外地打工了,父母觉得他已经长大一点,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就把他送到爷爷奶奶家住。为了方便联系他,就给他买了手机。

心理老师将他近来的日常表现总结为以下几条:

(1)学习情况:上课时无精打采,耳边总会响起手机游戏激烈打斗的声音,导致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手机玩,作业因此也常丢到一边。

(2)社会交往:非常反感家里人翻看自己的手机,总是关起门来一个人玩手机,不去找小朋友们玩。即使和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也喜欢拿着手机玩,不喜欢和家人沟通。在学校遇到老师时,目光是闪躲的,不像以前那樣喜欢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事。

(3)情绪状态:由于经常偷偷熬夜玩手机游戏,常会出现头晕乏力的情况,体育课也喜欢坐在教室里不去上。

(4)个性品质:变得沉默寡言,但是同学稍微惹得他不快,又会非常暴躁,和人打架,有些喜怒无常。被值日老师没收手机的时候,还想把手机抢回来,和老师起了争执。

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手机依赖症”具备12条表现,见表1中间一栏。其中若满足六项及以上者判定有手机依赖综合征。根据对文文的观察和访谈,心理老师发现他满足其中的六项,说明已经患上“手机依赖症”。

2018年10月初,心理老师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文文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文文的心理测评结果详见表2。

文文在“社会适应障碍”上得12分,高于10分,这说明过度依赖手机导致他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业和生活。

二、制定辅导方案

(一)乐高疗法

乐高积木是 1932 年由一位丹麦破产的木匠发明的。“LEGO ”在拉丁语中意味着“拼合”。儿童在玩乐高时,通常会运用建筑方面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同时置身于一个想象的世界中。不少心理学家将乐高看作一种心理治疗工具,而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乐高积木不断被用于自闭症、孤独症等治疗领域。乐高疗法是一种自然取向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同伴互动为本质的社会技能介入方案,利用儿童对游戏的天然兴趣来刺激学习和行为的改变。

本案例中乐高疗法主要是通过以乐高积木为媒介,引导“手机依赖症”儿童和班集体中的其他同学互帮互助,共同合作完成一系列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手机依赖症”儿童的好奇心被引燃,触发其主动与人交流的能力,伴随“手机依赖症”而来的社会适应障碍被逐步削弱。而且在玩乐高的时候他的注意力、思维力得到了提升,全班同学也都达到了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辅导方案的制定

在和任课老师们研讨了文文的近来表现后,我们从家庭、教师、同学及其自身认知偏差四个方面分析了造成文文心理问题的原因后,初步制定了以乐高疗法为主,教师关怀、团体合作和家庭教育帮助为辅的辅导方案。在此基础上,心理老师设计了8节结合乐高疗法的心理辅导课(见表3),采用系统脱敏的方式,帮助文文摆脱“手机依赖症”。

(三)乐高疗法心理辅导课的设计

心理老师分析过文文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型,原本的性格是比较外向的,因此具有很强的与他人建立关系并交流的强烈愿望,但是当高神经质的个体担心被拒绝,或者对关系的维持和保护感到焦虑时,会选择用手机这种方式缓解焦虑感,满足安全感的需求。通过后来的一系列访谈,我们了解到,原来文文上一二年级的时候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住的,但是上三年级的时候,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了,文文只能和爷爷奶奶住。家庭环境的突然变化,让文文产生了极大的不安和焦虑,才会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了爸爸妈妈为了方便和他联系而给他买的手机上。如果能及时通过班级团队帮助文文缓解这种焦虑和不安,就能有效帮助文文摆脱“手机依赖症”。乐高疗法就是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以文文为中心的四人心理辅导小组。四人心理辅导小组包括四个角色: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指挥官,具体说明如表4所示。

在“手机依赖症”儿童文文和小組成员合作的过程中,对其表现进行评估。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乐高疗法心理辅导课,对文文的心理进行有效干预。表5就是一节乐高疗法心理辅导课的基本的活动流程。

三、辅导效果

心理老师在学期末再次对文文进行观察和访谈,对照“手机依赖症对照表”,发现他的“手机依赖症”症状基本上都没有了。又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对文文进行了一次测评。“社会适应障碍”一项,前测高达12分,后测降为6分,其他各项也有明显改善。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乐高疗法心理辅导课和各方人员全方位的关怀支持,他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四、辅导反思

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像文文这样才上小学三年级的儿童,突然遭遇家庭环境的改变,年幼的他一时无法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状况,所以产生了极强的焦虑和不安,玩手机让他的焦虑得到了暂时的缓解,但过度的依赖手机却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的学业生活。乐高疗法正是借助乐高积木这一媒介让文文的焦虑和不安在团体合作中逐步得到缓解,于是他逐步摆脱了“手机依赖症”。未来,心理老师会和其他老师继续深入探索乐高疗法,努力为预防青少年的“手机依赖症”问题开辟一个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靳少举,郭爱鸽.乐高团体疗法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交技能干预中的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1):58-62.

[2]王娅蓓. 叙事治疗模式下“手机依赖症”青少年的个案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6.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峙口小学,温州,3251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
谁动了他的运动鞋
我为何无法融入班集体
脑海里放歌的高三男生
想家的女孩
完形疗法解梦技术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丑小鸭”距离“白天鹅”有多远